首页 / 正文

卷第三

日本文德天皇實錄卷第三 文德紀三

文德天皇

起仁壽元年正月,盡十二月

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敕撰

一、常康親王與藤原貞子落飾入道

文德天皇

仁壽元年,春正月,甲戌朔,帝不受歲賀。以諒闇未終也。

甲申,正六位上-長統王、藤原朝臣-真數、紀朝臣-永直、坂上大宿禰-當岑、橘朝臣-數雄、丹墀真人-高主、伴宿禰-三宗等,並授從五位下。正六位上-高丘宿禰-百興、高狩忌寸-清貞、春良宿禰-藥麻呂等,並授外從五位下。

參議-正四位下-小野朝臣-篁,為近江守。參議-正四位下-藤原朝臣-助,為信濃守,左兵衛督如故。參議-從四位上-伴宿禰-善男,為美作守,中宮大夫、式部大輔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松影,為山城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正世,為河內守。外從五位下-上毛野朝臣-綱主,為和泉守。從五位下-善友朝臣-穎主,為攝津權介。外從五位下-高丘宿禰-百興,為尾張介。從五位下-橘朝臣-數雄,為遠江守。正五位下-楠野王,為駿河守。從五位下-小野朝臣-貞樹,為甲斐守。正五位下-橘朝臣-真直,為相模權守。從五位下-橘朝臣-末茂,為下總守。長統王,為上野介。正四位下-南淵朝臣-永河,為下野守。從五位下-坂上大宿禰-當岑,為出羽守。丹墀真人-高主,為若狹守。良岑朝臣-清風,為加賀介。從五位上-紀朝臣-椿守,為越中權守。從五位下-三原朝臣-朝主,為能登守。從五位上-豐階公-安人,為丹後權守。從四位下-滋野朝臣-貞雄,為但馬權守。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秋常,為因幡守。藤原朝臣-忠岑,為伯耆守。外從五位下-春良宿禰-藥麻呂,為出雲介。從四位上-源朝臣-勤,為阿波守。從五位下-高階真人-岑緒,為伊豫守。從五位下-物部首-廣泉,為權掾,內藥正、侍醫如故。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千株,為土佐權守,右近衛少將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真數,為筑前守。山口朝臣-春方,為筑後守。外從五位下-內藏朝臣-雄繼,為豐前介。從五位下-伴宿禰-三宗,為鎮守將軍。

乙酉,地震。

庚子,詔:「天下諸神,不論有位無位,敘正六位上。」

癸卯,加越前國足羽神,從四位下。

是夜,有流星。大如斗,餘光久之乃滅。

二月,甲辰朔乙巳,地震。

辛亥,從五位上-藤原朝臣-關雄,為治部少輔。美志真王,為諸陵頭。從五位下-丹墀真人-氏永,為刑部少輔。橘朝臣-茂房,為掃部頭。善永王,為正親正。從四位上-源朝臣-,生為左京大夫。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興世,為陸奧守。

乙卯,別制大原野祭儀,一准梅宮祭。

丙辰,定先皇御忌齋會行事司。左京大夫-從四位上-源朝臣-生,雅樂頭-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貞敏,侍從-橘朝臣-信蔭、藤原朝臣-諸藤等,六位以下七人,為莊嚴堂舍司。右京大夫-從四位下-藤原朝臣-諸成,散位-從五位下-山田宿禰-古嗣、藤原朝臣-有貞、丹墀真人-繩主、藤原朝臣-長基,大炊頭-外從五位下-蕃良朝臣-豐持,六位以下五人,為辨備僧供司。散位-從五位下-興岑王、利見王、伴宿禰-龍男、藤原朝臣-備雄等,六位二人,為檢校講讀二師房司。散位-從五位下-春枝王、永貞王,治部少輔-藤原朝臣-關雄,散位-田口朝臣-統範等,六位以下四人,為檢集校會眾僧房司。

是日,移清涼殿,為嘉祥寺堂。此殿者,先皇之讌寢也。今上不忍御之,故捨為佛堂。

甲子,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興世,為常陸權介,陸奧守如故。坂上大宿禰-貞守,為美濃權介,左近衛少將如故。伴宿禰-三宗,為下野權介,鎮守將軍如故。正四位下-高枝王,為越前權守,大舍人頭如故。從五位下-藤原朝臣-緒數,為介。三原朝臣-永道,為伯耆守。

丙寅,無品-常康親王,落髮為僧。親王者,先皇第七子也。母紀氏。少而沈敏,風情可察。先皇諸子之中,特所鍾愛。親王追慕先皇,悲哽無已,遂歸佛理,求冥救也。

丁卯,正三位-藤原朝臣-貞子,出家為尼。貞子者,先皇之女御。風姿魁麗,言必典禮。宮掖之內,仰其德行。先皇重之,寵數殊絕。雖有內愛,必加外敬。〈內愛,或本作內受。依類聚國史校之。〉先皇崩後,哀慕追戀,不肯飲食,形容毀削。臥頭之下,每旦有涕泣處。左右見之,不堪悲感。遂為先皇,誓入大乘道。戒行薰脩,無有遺類。道俗稱之。

三月,癸酉朔,日有蝕之。

甲戌,加筑後國高良山玉垂神,正四位下。

戊寅,請卅二僧於東宮,轉讀大般若經。

辛巳,讀般若訖,襯賚如常。更有恩敕,施度者各一人。

壬午,右大臣-藤原朝臣-良房,於東都第,延屈智行名僧,奉為先皇,講法華經。徃年,先皇有聞大臣家園櫻樹甚美,戲許大臣,以明年之春有翫其花。俄而仙駕化去,不遂遊賞。屬春來花發,大臣恨曰:「先皇所期之春,今日是也。春來依期,仙去不歸。花是人非,不可堪悲。」道俗會者,莫不為之流涕。公卿大夫或賦詩述懷,或和歌歎逝。

丁亥,地震。

壬辰,修先皇御忌齋會於嘉祥寺。百官盡會。

癸巳,月有蝕之。既。〈按癸巳者,廿一日也,無月蝕之理。又若有脫文。未詳。〉

己亥,有水鳥,似鷺而小,不得其名,集殿前梅樹。何以書之,記異也。

二、仁壽改元與釋道雄善友穎主卒

夏四月,癸卯朔,從四位下-道野王、房世王、正躬王、貞內王、雄風王、高叡王、伴宿禰-成益,正五位上-藤原朝臣-良仁,正五位下-藤原朝臣-高房,從五位上-平朝臣-春香、藤原朝臣-並藤、豐階公-安人,從五位下-小野朝臣-千株、百濟王-永仁、文室真人-有真、善友朝臣-豐宗、高橋朝臣-安雄、坂上大宿禰-貞守、藤原朝臣-冬緒、橘朝臣-常蔭、橘朝臣-茂房、藤原朝臣-三藤、清原真人-清海、南淵朝臣-年名等,並為次侍從。正四位下-高枝王,從四位下-茂世王、基兄王、正躬王,從四位上-豐江王,正四位下-橘朝臣-永名,從四位上-藤原朝臣-衛、源朝臣-生、源朝臣-安、源朝臣-勤、源朝臣-冷、清原真人-瀧雄,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春津、藤原朝臣-岳守、清原真人-岑成、藤原朝臣-諸成、春澄宿禰-善繩,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守、藤原朝臣-行道,從五位上-久賀朝臣-三夏等,為出居侍從。

丙午,地震。

庚戌,帝始御南殿。賜親王已下,侍從已上,祿有差。從五位上-良岑朝臣-長松,從五位下-物部首-廣泉、大枝朝臣-音人、春日臣-雄繼等,並為次侍從。

癸丑,定悠紀、主基等國。伊勢國為悠紀,播磨國為主基。並卜之所食也。

戊午,授賀茂別雷神禰宜-賀茂縣主-益雄,外從五位下。

辛酉,遣使者向賀茂大神社奉祭。但齋內親王未盈齋限,故不得侍祭。

甲子,定大嘗會行事司。

丁卯,帝喚散位-從四位下-春澄宿禰-善繩,於北殿講文選。丹後權守-從五位上-豐階公-安人,為都講。

庚午,改元仁壽。詔曰:「體元居正,陽秋之格言。去故成新,易象之玄訓。是以皇流異派,帝寶分暉,莫不改正朔以乘風,變徽章以演化者也。朕以不敏,嗣奉鴻基。諒陰之禮已終,瘡巨之痛猶切。但逾年以後,日月推移。不率舊章,恐招新譏。去年即位之初,頻得白龜及甘露之瑞。雖朕之不德推而不居,而聽於公卿,告之宗廟。方今純陽布德,萬物成文。宜顧靈應於徃時,變年紀於今日。孫氏瑞應圖云:『甘露降於草木,食之令人壽。』其改嘉祥四年,為仁壽元年。」

辛未晦,地震。

五月,壬申朔癸酉,雷雨。

乙亥,加雨。

己卯,雨水。

庚辰,遣使者,向丹生川上雨師社,奉幣馬,以祈霽。

賑給左右京不能自存者。

壬午,地震。

出雲國司奏言:「女子-私部-繼成女,節操尤著。請加旌顯。」詔賜爵二級,復終其身。

乙未,地震。

有死蛇,在南殿前。頭有傷處,似有物嚙之。何以書之,記異也。

六月,壬寅朔,帝御南殿。賜侍臣飲,賜祿各有差。

甲辰,遣使者,向伊勢、賀茂、松尾、乙訓等神社,以祈霽。

策文曰:「天皇〈我が〉詔旨〈止と〉,掛畏〈支き〉大神〈乃の〉廣前〈爾に〉申〈久く〉。近來雨降〈己止こと〉涉旬〈天て〉,百姓〈乃の〉農業流損〈奴倍之ぬべし〉。掛畏〈支き〉大神〈乃の〉厚助〈爾に〉依〈天て〉,此災〈波は〉可止〈之止しと〉所念行〈天奈毛てなも〉,去五月廿七日〈爾に〉御馬進〈牟む〉,雨止〈女め〉賜〈止と〉禱申賜〈比之ひし〉。而卜定〈多留たる〉日促〈爾之天にして〉,御馬取〈爾に〉遣〈己止こと〉不堪。後日〈爾に〉必進〈牟む〉。故是以差使〈天て〉,太幣〈乎を〉令捧持奉出〈須す〉。此狀〈乎を〉聞食〈天て〉,降雨忽晴〈天て〉五穀不損,秋稼豐登〈之女しめ〉。天皇朝庭〈乎を〉,常磐〈爾に〉堅磐〈爾に〉。天下平安〈爾に〉,護幸〈倍べ〉助賜〈比ひ〉矜賜〈倍止べと〉。恐〈美み〉恐〈美毛みも〉申賜〈久止くと〉申。又別辭申,此雨〈乃の〉不止〈左留さる〉由緣〈乎を〉卜求〈禮波れは〉,春祭〈爾に〉供奉〈世留せる〉使等中〈爾に〉有穢事〈介利けり〉。因茲,大神不志己理賜〈倍利止べりと〉卜申〈世利せり〉。而祭使〈波は〉御卜合〈倍留べる〉人〈乎を〉令供奉〈止奈毛となも〉,所念行〈世留せる〉。此事〈乎を〉聞食〈天奈毛てなも〉懼畏〈利り〉御坐〈須す〉。大神神那我良〈ながら〉聞食〈天て〉,今〈毛も〉彌益〈爾に〉安〈爾に〉護助賜〈倍止べと〉。恐〈美み〉恐〈美毛みも〉申賜〈久止くと〉申。」

乙巳,天霽。

丙午,遣使者,分赴五畿內,賑給病水者。

己酉,權少僧都-傳燈大法師位-道雄,卒。道雄,俗姓佐伯氏。少而敏悟,智慮過人。師事和尚-慈勝,受唯識論。後從和尚-長歲,學華嚴及因明。亦從闍梨-空海,受真言教。承和十四年,拜律師。嘉祥三年,轉為權少僧都。會病卒。初道雄有意造寺,未得其地。夢見山城國乙訓郡木上山形勝稱情。即尋所夢山,奏上營造。公家頗助工匠之費。有一十院,名海印寺,傳華嚴教,置年分度者二人。至今不絕。

甲寅,詔以近江國散久難度神,列於明神。

戊午,以薩摩國賀紫久利神,預於官社。

庚午,攝津權介-從五位下-善友朝臣-穎主,卒。穎主,少入學讀經,頗通義理。天長元年二月,任山城少目。承和四年三月,為直講。八年五月,轉為助教。穎主,元姓佐夜部首,後改為善友朝臣。十二年正月,敘外從五位下。十四年二月,為博士。十五年正月,敘從五位下。嘉祥二年五月,年老乞骸骨。四年正月,朝庭恤其儒耆,更任攝津權介。卒時年七十二。

三、特擢出雲國神加位與藤原岳守卒

秋七月,辛未朔,公卿大夫近仗下飲。別詔內藏寮,賜五位以上祿有差。

戊寅,地震。

外從五位下-善世宿禰-豐永,為大炊頭。外從五位下-清村宿禰-是嶺,為大和權介。從五位下-藤原朝臣-冬緒,為遠江權守,春宮亮如故。從五位下-紀朝臣-貞守,為近江權介。外從五位下-蕃良朝臣-豐持,為備前權介。

丁亥,補僧綱。策命曰:「天皇〈我が〉詔旨,法師等〈爾に〉白〈左閇止さへと〉宣敕命〈乎を〉白。大僧都-延祥〈乎を〉,僧正〈爾に〉。少僧都-長訓〈乎を〉,大僧都〈爾に〉。律師-真濟〈乎を〉,少僧都〈爾に〉。大法師-壽朗、壽教〈乎波をは〉律師〈爾に〉。大法師-明詮〈乎を〉,權律師〈爾に〉。任賜事〈乎を〉白〈左閇止さへと〉詔敕命〈乎を〉白。」

壬辰,夜,有如火光者,墜於殿前。左右驚亂,須臾乃定。

八月,庚子朔,屈僧一百六人於大極殿,讀大般若經。為祈穀也。

辛丑,河內國獻嘉禾。一莖三穗。

壬寅,授山城國掘雷永都久雷湯豆波和氣神,從五位下。

己酉,大雨水。

庚戌,式部省獻異鳥雛。鳬觜雞脚,長頸無尾,白黑雜文。有詔放之,令遂其生。

癸丑,詔曰:「朕聞:『佐下民者天也,相上帝者君也。君道得,則天錫純嘏。民心苦,則國或挺災。』朕以寡昧,嗣守鴻基。憂負重而春冰,顧馭朽以秋駕。只願返淳源於既遠,舒景煦於方今。家詠京坻之豐,人誇鍾鼓之聲。而誠難感徹,道謝潛通。行神失和,坎德為沴。去夏人民或坐為魚,今秋廬宅乍成涌川。朕之不德,百姓何辜。憂心悠悠,將何以寄。其使左右京及五畿內,無出今年調。被灾尤甚,不能自存者,有司量加賑恤。俾安其居務,班恩惠,稱朕意焉。」

省鑄錢司主典、史生、長上各一員。

甲寅,遣左右檢非違使廉實,京師被水害者廩給。

癸亥,駿河國獻瑞草。紫葉朱莖。或謂之芝。

乙丑,伊勢齋內親王禊於鴨川。即日,入於野宮。

己巳,大祓於朱雀門前。百官盡會。為大嘗祭,豫除群穢。

九月,庚午朔,日有蝕之。

辛未,進陸奧國駒形神階,加正五位下。

甲戌,散事-從四位下-百濟王-貴命,卒。貴命,從四位下-陸奧鎮守將軍-兼下野守-俊哲之女也。貴命,姿質姝麗,閑於女工。嵯峨太上天皇御宇之時,引為女御。即是二品-式部卿-大宰帥-忠良親王之母也。弘仁十年正月,敘從五位上。十月十一日,敘從四位下。

戊寅,以有水災,廢重陽宴。但公卿於近仗下,與諸侍臣,聊進菊酒。賜祿有差。

庚辰,遣使者向伊勢太神宮,奉細馬八疋,以充神御。寶幣具至。

乙酉,特擢出雲國熊野、杵築兩大神,並加從三位。青幡佐草壯丁命、御譯命、阿遲須伎高彥根命〈。味耜高彥根神〉、與都彥命、速飄別命、天穗日命神等,並授從五位下。

丁亥,無品-親子內親王,薨。親王者,仁明天皇之女。母藤原氏。天皇殊憐愛之。天皇崩後,哀慕無休,遂以滅性。時人悲之。

甲午,進筑後國高良玉垂神階,加從三位。

乙未,從五位下-弘宗王,奏請子男八人改其王號,賜姓中原真人。許之。

散位-從四位下-藤原朝臣-岳守,卒。岳守者,從四位下-三成之長子也。天性寬和,士無賢不肖,傾心引接。少遊大學,涉獵史傳,頗習草隸。天長元年,侍於東宮。應對左右,舉止閑雅。太子甚器重之。三年,拜內舍人。七年,喪父。孝思過禮,幾於毀滅。太子踐祚,拜右近衛將監,俄遷為內藏助。承和元年,授從五位下。三年,兼為讚岐介,遷為左馬頭,讚岐介如故。五年,為左少辨。辭以停耳不能聽受,出為大宰少貳。因檢校大唐人貨物,適得元白詩筆奏上。帝甚耽悅,授從五位上。十二年,授正五位下。十三年,授從四位下,特拜右近衛中將,兼為美作守。嘉祥元年,出為近江守。人民老少,俱皆仰慕。歸罷之後,無復榮望。論者高之。卒時年卌四。

四、奉上諸神位階與大嘗祭事

冬十月,己亥朔,定大嘗會御禊裝束使,并前後鹵簿次第司。

癸卯,地震。

乙巳,進參河國知立、砥鹿兩神階,並加從五位上。糟目、日長、狹投、野見、謁磐、播豆、赤孫、御津、石鞍、石纏、阿志等十一神,並授從五位下。

丙午,進肥後國健磐龍命大神階,加從二位。長門國鹿集、福賀磨、能峰、壬生等四神,並授從五位下。

戊申,因幡國大江、志保濃、都波奈彌、伊蘇乃佐伎、都波只知上等五神,並授從五位下。

己酉,遣大藏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良方,向香椎八幡大菩薩宮,奉寶幣。

辛亥,地震。

乙卯,遣使者,向平野神宮。策命曰:「天皇〈我が〉詔旨〈止と〉,平野大神等〈爾に〉申給〈倍止べと〉申〈久く〉。大神等〈乎を〉彌高〈爾に〉彌廣〈爾に〉崇奉〈牟止那毛むとなも〉所念行〈須す〉。故是以,正三位-今木大神〈乎波をは〉從二位〈爾に〉,〈今木大神,是日本武尊也。〉正五位上-久度、古開等二前〈乃の〉神〈乎波をは〉從四位下〈爾に〉,〈久度、古開者,仲哀、仁德雙帝也。〉合殿坐〈須す〉比咩神〈天照大神〉〈乎波をは〉正五位下〈乃の〉御冠〈爾に〉,上奉〈利り〉崇奉〈流る〉狀〈乎を〉,參議-正四位下-左大辨-兼行左近衛中將-陸奧出羽按察使-藤原朝臣-良相〈乎を〉差使〈弖て〉,申奉出〈須す〉。此狀〈乎を〉聞食〈弖て〉,神那我良〈母ながらも〉,天皇御孫命〈乎を〉,堅磐〈爾に〉常磐〈爾に〉護幸奉賜〈比ひ〉,天下平安〈爾に〉守矜賜〈倍止べと〉申賜〈久止くと〉申。」

庚午,遣使者,向伊勢太神宮,告以大嘗祭事。

甲子,帝幸鴨川,大脩禊事。為大嘗祭豫除群穢也。

乙丑,進信濃國建御名方富命、前八坂刀賣命等兩大神階,加從三位。

戊辰晦,大祓於朱雀門前。

十一月,己巳朔甲戌,日無精光。中有黑點,大如李子。

乙亥,進右大臣-藤原朝臣-良房階,正二位。加其家夫人-正四位下-源朝臣-潔姬,從三位。

辛巳,詔以尾張國真清田、大縣兩神,列於官社。

己丑,地震。

辛卯,帝有事於八省院。緣大嘗祭也。

壬辰,幸豐樂院,賜宴群臣。

癸巳,頻御豐樂院宴飲。悠紀、主基二國奏風俗歌舞,獻物同如昨儀。

甲午,御豐樂院。〈豐樂院,或本作豐樂殿。〉策命曰:「天皇〈我が〉大命〈良萬止らまと〉敕大命〈乎を〉,諸聞給〈止と〉宣。悠紀、主基〈爾に〉仕奉〈流る〉二國〈乃の〉國司等,日夜無怠事〈久く〉務結〈利り〉勤〈之久しく〉仕奉〈爾に〉依〈天て〉治賜〈不ふ〉。又仕奉人等中〈爾に〉其仕奉狀〈乃の〉隨治賜人〈毛も〉在。又御意〈乃の〉愛盛〈爾に〉治賜人〈毛も〉一二在。故是以冠位上賜治賜〈波久止はくと〉詔天皇大命〈乎を〉,眾聞食〈止と〉宣。」

授四品-時康親王階,三品。從三位-源朝臣-弘、藤原朝臣-長良,並加正三位。從四位下-正躬王,從四位上。從四位上-豐江王,正四位下。正五位下-楠野王,從四位下。從五位下-高原王,從五位上。正六位上-粟田王,從五位下。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春津、長岑宿禰-高名,正六位上-源朝臣-啟,並敘從四位上。正五位下-藤原朝臣-貞守、橘朝臣-真直,並敘從四位下。從五位上-高階真人-清上、藤原朝臣-大津、久賀朝臣-三夏,並敘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嶋田朝臣-清田、文室朝臣-名繼、小野朝臣-千株、出雲朝臣-岑嗣、源朝臣-興、中臣朝臣-逸志、藤原朝臣-恒雄,並敘從五位上。外從五位下-縣連-氏益,無位-源朝臣-至,正六位上-藤原朝臣-良世、安倍朝臣-貞行、和氣朝臣-巨範、紀朝臣-有常、和氣朝臣-貞臣、伴宿禰-春世、文室真人-真文、藤原朝臣-藤河、橘朝臣-宅主、甘南備真人-春成、丹墀真人-今繼、當麻真人-真道、藤原朝臣-真冬、紀朝臣-東人、中臣朝臣-薭守、上毛野朝臣-尚行、林朝臣-宮吉、縣犬養宿禰-小成、柿本朝臣-枝成,並敘從五位下。正六位上-山田連-春城、朝宗宿禰-吉繼、春道宿禰-永藏、安原宿禰-岳、永野宿禰-加祐麻呂,並敘外從五位下。奏大歌五節舞,又如舊儀。

五、獎賜悠紀主基二國與繁子內親王薨

乙未,策命曰:「天皇〈我が〉大命〈良萬止らまと〉大命〈乎を〉眾聞給〈止と〉宣。神祇官人等〈乎を〉始〈天て〉,大嘗會〈爾に〉參出來〈天て〉仕奉〈流る〉悠紀、主基二國〈乃の〉國司、郡司、百姓,及司司人〈止毛とも〉,番上已上〈爾に〉御物賜〈布ふ〉。又悠紀、主基兩國〈乃の〉主典〈與利より〉以下,國醫師〈爾に〉至〈萬弖まで〉,及諸郡司主、帳已上〈乃の〉把笏者〈爾に〉,位一階上賜治賜〈布ふ〉。又悠紀國〈乃の〉今年庸物,主基國〈乃の〉今年田租免賜〈布ふ〉。兩國〈乃の〉卜相郡司〈爾波には〉特御物賜〈波久止はくと〉宣。」

是日,從四位下-清子女王,敘從四位上。無位-定子女王,正五位下。伴宿禰-友子,無位-橘朝臣-忠子,並敘從四位下。從五位下-綾公-姑繼,從五位上。無位-藤原朝臣-香子、藤原朝臣-貳子,正六位上-安倍朝臣-厚子,並敘從五位下。

丁酉晦,大祓於朱雀門前。謂之解齋。

十二月,戊戌朔壬寅,詔以淡路國大和大國魂神,列於官社。

乙巳,遣使者,向伊勢大神宮奉幣。

丙午,無品-繁子內親王,薨。親王者,嵯峨太上天皇之女。母太皇大后也。〈橘嘉智子。〉容姿美艷,進止有度。久嬰熱病,醫療難救。出家為尼,馳情彼岸。遂以傾逝,太后哀戀。〈太后指順子。〉

壬子,遣使者,賑給伯耆國飢民。

賜出雲國飯石、仁多兩郡百姓,復一年。

壬戌,太政官奏刑部省斷罪文。舊例十一月奏之,去月有大嘗祭事,故延至今月。

參議-左大辨-兼春宮大夫-左近衛中將-陸奧出羽按察使-正四位下-藤原朝臣-良相,加從三位,即日拜權中納言。大藏卿-從三位-平朝臣-高棟,右大辨-兼右近衛中將-從四位下-藤原朝臣-氏宗等,並拜參議。

賜遠江國城飼郡百姓復一年。

丙寅,正六位上-大枝朝臣-乙枝,無位-嶋田朝臣-吉子,並授從五位下。

冬溫。何以書之,記異也。

猜你喜欢
  卷三十·本纪第三十·泰定帝二·宋濂
  第三十八回 游江南中宫截发 征缅甸大将丧躯·蔡东藩
  卷之一百六十五·佚名
  卷之四百八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一·佚名
  第九节厝屋·佚名
  代序二 她比烟花更寂寞·陆小曼
  ·会攻小埔心生擒伪西王陈哑狗弄张三显等惩办摺·丁曰健
  刘幽求传·刘昫
  刘通传(附刘复亨等传)·宋濂
  赵胜传·张廷玉
  卷二百六十六·杨士奇
  一二 深挚的友谊·邹韬奋
  卷八十四·佚名
  选举五·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九十五·彭定求

        卷495_1 【不赴拾遗召】费冠卿   君亲同是先王道,何如骨肉一处老。   也知臣子合佐时,自古荣华谁可保。   卷495_2 【闲居即事】费冠卿   生计唯将三尺僮,学他贤者隐墙东。照眠夜后多因月,   扫地春

  • 卷三百四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四十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六十 罗紘【字孟维山隂人】 读马援传 富贵人所重贫贱世所轻重轻何足较立身期垂名小器恒自足大材当晚成君看马伏波激烈真豪英方在童子日藻监有贤兄请从

  • 14、招妓·蒲松龄

    公子上不敢西来不敢东,低头受气几时终?冤魂初下阎罗殿,觉得青天分外空。 自从丈人去后,爹娘叫我独居,今已一月有余,倒觉松缓的紧。但有一件不好言处,白日还好过,黑夜真难捱! [鸳鸯锦]一更新月才照上窗棂,又下窗棂,孤单的人那愁

  • 第二出·徐渭

    (〔外扮周丞相,引众上〕丞相平津东阁开,私门桃李尽移栽。况蒙天语张麟凤,肯放冥鸿不网来?某家周庠是也。原以邛南幕中留司府事,蒙蜀玉主上简拔,累官得至丞相。俺主上好学右文,今年又该校选进士,轮是某家叨知贡举。前月已移文挂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三·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八年十有一月癸未朔资政殿学士新知处州刘大中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大中既罢侍御史萧振复言陛下既已斥逐大中而章<锍-釒>留之三省臣恐去位之臣饰词惑众天下之人疑为中伤非所以公示好恶于天下乞报行论列

  • 卷二十七·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巻二十七雍正九年冬十月乙卯亲王丹津多尔济等大破贼于鄂登楚勒奬赏有差振武将军顺承亲王锡保奏言准噶尔贼人大策零敦多卜小策零敦多卜多尔济丹巴等于八月十一日自华额尔齐斯至索勒毕乌

  • 七一 月如与日如·周作人

    在四七死后,大书房里增加了不少的住民。最早的要算是礼房的利宾夫妇,他们于父母去世后将原住房给了仲翔,自己带领了子女搬到外边来了。随后来的是中房慰农的两个儿子,寿恒字月如,小名泰,寿升字日如,小名升,他们和利宾都是周氏

  • 读例存疑卷三十六·薛允升

    刑律之十二鬪殴下之一奴婢殴家长妻妾殴夫同姓亲属相殴殴大功以下尊长奴婢殴家长:凡奴婢殴家长者,(有伤、无伤,预殴之奴婢,不分首从)皆斩。杀者,(故杀、殴杀,预殴之奴婢,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过失杀者,绞(监候。过失)伤者,杖一百、流

  • 周文君免工师籍·佚名

    【提要】 “大臣得誉,非国家之美”,君臣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非有政治头脑的人士不能洞悉。古代善辩之人总是能剖析微妙、点明真理、征服人心。说服他人首先要说服自己,说服力的力度要靠充足的理由和众多的经验事实来维

  • 卷二十八·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二十八明 黄训 编礼部【祠祭上】总论祭祀之礼【丘濬】臣按朱子谓此门人记孔子祭祀之诚意又记孔子之言以明之所谓吾不与祭如不祭葢谓当祭而或有疾病不

  • 卷二百十九·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九 朱批卫昌绩奏摺 雍正六年七月十六日提督广西学政【臣】卫昌绩谨 奏为恭解原书事雍正六年七月初四日准广西抚【臣】郭鉷咨称准吏部

  • 三年·佚名

    (癸卯)三年清雍正元年春正月1月3日○癸未,召對經筵官。上曰:「宦官不過黃衣廩食,守門灑掃而已。內官崔泓,排軋君父,極爲無狀。拿問嚴斷。」同副承旨李眞儒曰:「前後以內官事嚴敎,拿治不止一再,而畢竟勘罪,每歸無實,恐非懲勵之道。

  • 卷三十五·朱熹

    <经部,四书类,四书或问,卷三十四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三十五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三子之偏如此而孟子以圣名之何也曰三子之圣因其气质之偏而力行以造极卒至乎不思不勉之地而表里洞然无一毫人欲之私者虽谓之圣然于

  •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三·宗喀巴

    道次引导〔科〕丁二如何摄取心要之理分二戊一于道总建立发决定解分二已一三士道中总摄一切至言之理已二显示由三士门如次引导之因相戊二正于彼道取心要之理今已一三士道中总摄一切至言之理佛初发心,中集资粮,最后现证圆

  •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四卷·无著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四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二云何集谛。谓诸烦恼及烦恼增上所生诸业。俱说名集谛。然薄伽梵随最胜说。若爱若后有爱。若喜贪俱行爱。若彼彼喜乐爱。是名集谛。

  • 同文算指·李之藻

    十卷。由明代在华耶稣会士利玛窦和李之藻合作编译。成书于明神宗万历十一年(1613),第二年刊行。此书主要依据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明程大位的《算法统宗》编译而成,汇中西算术于一编。此书介绍了西方的算术知识

  • 宦游偶记·陈惟彦

    上下两卷,为陈惟彦晚年所著的笔记作品,所记为作者为宦的亲身经历,一则一事,具有回忆录的性质。于1912年成书,1918年梓行,为《强本堂汇编》之一种。前有陈澹然题词,严修续和作者自序。上卷主要记在贵州的从政经历,计有《辨开州

  • 华严经探玄记·法藏

    凡二十卷。唐代法藏着。又称华严探玄记、华严经疏、探玄、探玄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乃法藏模仿其师智俨之华严经搜玄记所作。叙述旧译六十华严经之大要,并解释经文之义,旨在阐述华严宗之中心教义。本书分立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