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佛陀调伏夜叉
余佛之来岛,遗骨与菩提树之到来,为[法与律]之结集是诸师之所说,于岛教之流布,述王[毗阇耶]来岛之历史。卿等可听余。(一)卿等喜悦余之[故事],令心柔和意乐,多数含珍敬内容之历史当听。(二)踊跃、满足、欢喜、意悦,以殷勤信受无过失之吉祥宣说。(三)卿等当以心而听。余可述由世传世,被赞美,被种种之称扬,恰如形成种种华之[一华鬘],此[述作中]所叙述是历史。(四)卿等可听[彼师]并详述王等最卓越之世代,空前无类且所善说,贤圣之受持,最上善人等之赞叹,恭敬无比之[赞颂楞伽岛]。(五)
最上人(佛)已住于确固不动不摇为四支之勇猛坐跏趺座。(六)坐于树王[菩提树]下最胜之座,为人中最[胜]两足尊,如离恐怖之狮子,虽见领军象之恶魔,无有怯意,(七)破魔之论诤使军势一同败北,充满欢喜,心寂静而静之智者胜者,(八)通达观业处、如理作意、有种种行相之多种法。(九)逮得宿住智与天眼[通],具眼大智者已过夜之三分。(一〇)由彼之厚德于后夜回[思]缘相,顺逆观彼等。(一一)知法、了解,由烦恼灭之解脱大智者,教示舍离与修道。(一二)[而]大牟尼证得最胜之一切智。[证得]之始已生被称“佛陀佛陀”之名。(一三)已悟而发光者造一切法之优陀那,如是于最胜座已过一七日。(一四)镇一切之恐怖,应为已为之无漏者,踊跃满足欢喜,思念多数之利益。(一五)具刹那刹那顷刻,佛见一切之世间,开五眼而观多数之人。(一六)两足尊起彼无智障,[如是]离染之师见最胜之楞伽岛。(一七)为善风土所惠,食物丰裕,[藏]宝矿,过去佛来访,群圣之所往来(一八)良野,最胜之楞伽岛,发现适于诸圣之止住处,知时非时,哀愍者已[如是]思惟。(一九)现时,于楞伽岛为夜叉、多部罗刹等之[栖息],一切排斥佛陀[之教法]。我得根绝[彼等之]力。(二〇)驱逐夜叉之群、毕舍遮、阿瓦鲁达加等,[以]安稳彼岛,将使人民安住。(二一)[我使毕舍遮等心乐住于吉利岛]。此等之恶者等有命之限度无余住时,于彼最胜之楞伽岛当有异教。(二二)我驱逐[此等之]有情,使多数之人人而安稳,说彼直入道之圣道。(二三)恰如日没,可无余般涅槃。于般涅槃后四个月当有最初之结集。(二四)由此百十八年后有第三结集,为弘布教法,(二五)此阎浮洲具威光大功德法阿育名高之王。(二六)彼阿育王有子摩哂陀为贤者改宗闻具足之楞伽岛。(二七)佛伴此多数之义知此因由,善逝观时非时垂护此岛。(二八)[如是之菩提树下之座],不瞬目于[支提]经行处,于宝屋[支提],于阿阇波罗[榕树]与目真邻陀[树]第七奇罗波罗[林之附近],(二九)胜者七七日间,作种种应作之事,雄者为转法轮赴波罗捺斯。(三〇)转法轮,说最上法,十八俱胝之[有情等]已悉悟得法。(三一)憍陈如、跋提耶、婆沙波、摩诃那摩、阿说示此等五人之大长老,世尊说无我相[经时]解脱。(三二)胜者住波罗捺斯仙人堕处,耶舍四人之友,又济度五十人之少年等。(三三)如来住波罗捺斯过雨期,于迦啰波沙林中而济度贤部。(三四)[如是]次第游行赴于优楼频罗,[于其处]离染之师见结发行者之优楼频罗迦叶。(三五)最上人于火屋调伏蛇龙。见[此之]希有!一切奉请如来:(三六)“瞿昙!冬四个月间请留此处。我等恒奉常食。”(三七)[如是]为最胜人如来冬之间住于优楼频罗与众俱教化结发行者等。(三八)[一日]鸯伽与摩揭陀之两[国人]为准备大供牺。迦叶见大供牺之大利,无法亦[如是]疑俱。(三九)“此之大沙门具大神通与大威力。若彼于大众中显神变又说法耶?(四〇)已失利得而归瞿昙之有。喔!宁不来大沙门群众之处事。”(四一)如来知[彼之]所行、信解、音乐、随念、心之十六相。(四二)知他人心之牟尼,知结发行者[心中]所念,以大神通力[为]乞食赴[郁多啰]究留洲,(四三)佛于阿耨达池边而为食事,于彼处已入于利益多之禅定等至。(四四)
世间主以佛眼观察一切世间,离染之师见最上最胜之楞伽岛。(四五)当时楞伽之地,为大林、大畏怖所[闭],甚恐怖惨忍贪血之种种夜叉(四六)狂暴而为种种狞恶可怖形相之毕舍遮,喜好种种之恶意者悉来集结。(四七)[我]行其真只正中而灭罗刹等,驱逐毕舍遮等,[以]使人人为岛之支配者。(四八)
大雄思惟此多数之利益事,升于空中,由阎浮洲来此处。(四九)佛于夜叉集团中,取座具于[彼等]头上现立于虚空。(五〇)已来集夜叉群众见[于彼处]之正觉者,不思彼是佛,[唯思]他之夜叉。(五一)最上人屹立于玛毗耶普加罗[之附近]河岸之苏般伽那塔处,入最上之禅三昧。(五二)捷疾观察之牟尼,速于心刹那入于禅定,不意由定之刹那立,以善心达于彼岸。(五三)如是以神通力示现神变,如有大神通大威力之夜叉立于虚空。[由彼]含千之流,集密云而降雨,送出寒风或阴云。(五四)[时佛宣示]:“我以热恼汝等。[然]应与我坐之[场所]。我有除危险之火力。”(五五)[夜叉等]答:“若卿得除,可随意坐。一切同意。请示卿之火力。”(五六)[如是佛说]:“汝等一切可向我乞热。我起汝等所望愈益热之大炎热。”(五七)如在夏日中时日住[虚空]如斯之烈热置于夜叉群众中。(五八)恰如劫转之时四太阳[注]热,然所增之火焰,起于尼师坛之周围。(五九)恰如不能制虚空之太阳而在虚空不能制[佛]之皮尼师坛。(六〇)如劫未之炎,如太阳[焦]大地,如烈火焰之尼师坛放散大炎热。(六一)[如是]如燃上炭之堆积,热于此处[放散]尼师坛如云,[或]见如灼热之铁山。(六二)岛起难堪之热。夜叉等忽向东西南北上下此等十方寻求依处。(六三)“我等向何处行[求]安全健康耶?何时脱离此恐怖耶?(六四)若此大威力夜叉入于火[相],燃烧我等,一切夜叉恰如一握之桴如风舞之尘应吹散。”(六五)如是而仙牛、幸福持来者、慈悲者、哀愍者、大仙佛陀见恼乱恐怖之夜叉等,已思惟如何向此等之非人等与自乐耶?(六六)佛陀似此[岛]——到处有相似之低地,有高地,河、山、湖[附风]为清似此楞伽之地——[想起]他岛之吉利岛。(六七)[佛已想起]比此岛殊胜最胜之吉利岛,安全庇护,被海围绕而食物亦丰,谷物芽亦多,气候温和而成有绿草甚深之地。(六八)[其处]充满快乐,见绿繁凉爽快乐之最胜园林,开花果实熟之诸树无任谁统治者为空虚凄凉之事。(六九)[彼]大海中,有大洋碎波甚深之水中,[岛之周围]连山高耸不易越过,虽愿住于内[地]亦不为所望。(七〇)对他强欲而[充满]愤怒,谗谤他人,且无慈悲,喜恼他人,怒狂、粗暴、惨忍,而为傲慢,于此处彼等堪忍叫骂。(七一)[佛陀]言:“然邪恶罗刹及夜叉之群!我与汝等由楞伽[岛]不远路程之此岛,昔之吉利全岛。一切栖于[其处]亦无恼可繁殖。(七二)此楞伽之地远劫以来人间止住之处。多数之人人如往昔住于抠阇、婆罗、慢陀岛,可住于楞伽之地。(七三)彼此等具其他之德,于种种之点为善良,人人之止住将来为教之岛时,恰成如布萨虚空之满月光辉。”(七四)世间解牟尼考量较两者之安乐、高两者之幸福,恰如[农夫换牛之轭]安易而来交换两岛人与罗刹等之二(有情)。(七五)瞿昙以神通力,恰如以强纽而曳手方法牵牛之络头,以拉近岛。牟尼如以强纲绕一对之舟,使接近岛与岛。(七六)如来以殊胜[一方]岛向他之岛结合而[告]交换言:“罗刹等!如所希望之住处已造。汝等一切眷属俱可栖息于吉利岛。”(七七)[如是望彼]之夜叉等,恰如[走向]夏渴者等之河向吉利岛走去。[而彼等]一切入而不再还,牟尼已引离岛至以前之位置。(七八)得渴望殊胜之岛,已甚为满足一切之罗刹等大喜而笑跃。[如是]一切[所谓]星宿祭之祭礼。(七九)胜者佛陀知非人等之满足而垂慈悲,唱守护咒文而常为夜叉群之驱逐与庇护三度右绕此岛,(八〇)使毕舍遮[其他]非人等欢喜,强垂慈悲之教化,除岛之不幸而如来再还优楼频罗。(八一)
佛调伏夜叉等毕
猜你喜欢 阿育王经 第二卷·佚名 太虚大师访问记·太虚 佛说福力太子因缘经卷第二·佚名 见闻录·智旭 檀腻羁缘品第三十九·佚名 分灯录跋·朱时恩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末)·窥基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二(之一)·子璇 卷五十五·性音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十地经卷第二·佚名 大妄语决堕地狱·印光 大菩薩藏經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卷第十一·佚名 卷二十一·性音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