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九

嘉泰普灯录卷第十九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南岳第十六世(临济十二世杨岐五世)

文殊心道禅师法嗣

潭州楚安慧方禅师

郡之醴陵人。族许氏。年二十。事等觉法思。越七稔得度。崇宁五年。具戒。谒开福宁道者。次依佛鉴。鉴指往大别。既至。职藏司。未几。改大别为神宵。因归长沙。附舟至江口。闻呼渡船者有省。作偈曰。沔水江头叫一声。此时方得契平生。多年不识重相见。千圣同归一路行。及宁移居文殊。复侍之。举前偈。乃蒙印可。命为第一座。久而开法楚安。擢澧之钦山。 上堂曰。临老方称住持。全无些子玄机。开口十字九乖。问东便乃答西。如斯出世。讨甚玄微。有时拈三放两。有时就令而施。虽然如是。同道方知。且道知底事作么生。直须打翻鼻孔始得。 上堂。达磨祖师在脚底。踏不着兮提不起。子细当头放下看。病在当时谁手里。张公会看脉。李公会使药。两个竞头医。一时用不着。药不相投。错。错。吃茶去。

常德府文殊思业禅师

世为屠宰。一日。戮猪次。忽洞彻心源。即弃业为比丘。述偈曰。昨日夜叉心。今朝菩萨面。菩萨与夜叉。不隔一条线。往见文殊。殊曰。你正杀猪时。见个甚么便乃剃头行脚。师遂作鼓刀势。殊喝曰。这屠儿。参堂去。师便下参堂。住文殊日。 上堂。举赵州勘婆话。乃曰。勘破婆子。面青眼黑。赵州老汉。瞒我不得。

大沩佛性法泰禅师法嗣

潭州慧通清旦禅师

蓬之仪陇人。族严氏。初出关至德山。值山上堂。举。赵州云。台山婆子已为汝勘破了也。且道意在甚么处。良久。曰。就地撮将黄叶去。入山推出白云来。师闻释然。翌日入室。山问。前百丈不落因果。因甚么堕野狐。后百丈不昧因果。因甚么脱野狐。师曰。好与一坑埋却。出住岳之永庆。迁慧通。 上堂曰。三世诸佛不知有。一一面南看北斗。狸奴白牯却知有。云外金毛正哮吼。个中隐显现全身。头头透脱无前后。拨转机轮向上关。八角磨盘空里走。 上堂。说佛说祖。正如好肉剜疮。举古举今。犹若残羹馊饭。一闻便悟。已落第二头。一举便行。早是不着便。须知个事如天普盖。似地普擎。师子游行。不求伴侣。壮士展臂。不借他力。佛祖拈掇不起。衲僧愿见无门。迷悟双忘。圣凡路绝。且道从上诸圣以何法示人。喝一喝。曰。莫妄想。 上堂。见色明心。堕坑落堑。闻声悟道。辜负平生。直饶声色纯真。尘尘入妙。坐在光影里。未为究竟。直须万机休罢。千圣不携。撒手那边。跳出窠臼。到这里。亦无人。亦无佛。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且道释迦老子向甚么处出头。良久。曰。放过一着。 上堂。目前无法。垛生招箭。意在目前。挂箔遮驴鸣。非耳目所到。出门使是草。夹山老子在百草头上横身。闹市里打磬。诸人还见么。若也不见。却归碧岩去也。 上堂。正眼豁开。照破多年山鬼窟。腕头着力。拈却门前下马台。舍重从轻。裁长补短。夺饥餐於正食。猛自知非。驱耕牛於正行。不借他力。住则当头印破。去则截断脚跟。无卓锥之地者。万德来朝。赤骨历地者。现成活计。然虽如是。忽遇其中人来时如何。且待别时相见。 佛性和尚忌日上堂。三脚驴子弄蹄行。步步相随不相到。树头惊起双双鱼。拈来一老一不老。为怜松竹引清风。其奈出门便是草。因唤檀郎识得渠。大机大用都推倒。烧香勘证见根源。粪埽堆头拾得宝。丛林浩浩谩商量。劝君莫谤先师好。 僧问。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时如何。曰。河水从源浊。

澧州灵岩仲安禅师(未详氏里)

幼为比丘。壮留讲聚。因阅首楞严。至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师破读为知见立(句)知即无明(句)本知见无(句)见期即涅盘(句)忽开悟。弃谒圆悟禅师於蒋山。时佛性为座元。师扣之。即领旨。迨性住德山。遣师至锺阜通嗣书。圆悟问云。千里驰来。不辱宗风。公案现成。如何通信。曰。觌面相呈。更无回互。云。此是德山底。那个是上座底。曰。岂有第二人。云。背后底[口*尔]。师投书。悟笑云。作家禅客。天然有在。师曰。付与蒋山。次至僧堂前。捧书问讯首座。座云。玄沙白纸。此自何来。曰。久默斯要。不务速说。今日拜呈。幸希一鉴。座便喝。师曰。作家。座又喝。师以书便打。座拟议。师曰。未明三八九。不免自沉吟。首座作么生会。座无语。师以书复打一下。时圆悟与佛眼见之。悟云。打我首座死了也。复云。所谓龙象蹴踏。眼云。非也。官马厮趯耳。悟令召至。云。我五百人首座。你为甚么打他。云。和尚也须吃一顿始得。悟顾佛眼吐舌。眼云。未在。却顾师曰。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意作么生。师鞠躬曰。所供并是诣实。眼笑云。真个是屋里人。又往见五祖自和尚通法眷书。自云。书里说个甚么。曰。文彩已彰。云。毕竟说个甚么。曰。当阳挥宝剑。云。近前来。这里不识几个字。曰。莫诈败。自顾侍者云。是那里僧。者云。此上座向曾在和尚会下。自云。怪得恁么滑头。师曰。被和尚钝置来。自乃将书於香炉上熏云。南无三满多没陀南。师近前弹指一下。自乃启书。回德山日。佛果.佛眼皆有偈送之。未几。而灵岩虚席。衲子投牒。乞师住持。出应其命。 上堂曰。参禅不究渊源。触途尽为留碍。所以守其静默。澄寂虚闲。堕在毒海。以弱胜强。自是非他。立人我量。见处偏枯。遂致优劣不分。照不构用。用不离窠。此乃学处不玄。尽为流俗。到这里。须知有杀中透脱。活处藏机。佛不可知。祖莫能测。所以古人道。有时先照后用。且要共你商量。有时先用后照。你须是个汉始得。有时照用同时。你又作么生抵当。有时照用不同时。又向甚么处凑泊。还知么。穿杨箭与惊人句不是临时学得来(余语未见)。

成都府正法灏禅师

上堂。举永嘉到曹溪因缘。师曰。要识永嘉么。掀翻海岳求知己。要识祖师么。拨动乾坤建太平。二老不知何处去。卓拄杖曰。宗风千古播嘉声。

成都府昭觉辩禅师

上堂曰。毫厘有差。天地悬隔。隔江人唱鹧鸪词。错认胡笳十八拍。要会么。欲得现前。莫存顺逆。五湖烟浪有谁争。自是不归归便得。

虎丘绍隆禅师法嗣

庆元府天童应庵昙华禅师

黄梅人。族江氏。生而奇杰。年十七。往东禅院去发。首依水南遂禅师。染指法味。因徧历江湖。与诸老激扬无不契者。至云居。礼圆悟禅师。悟一见。痛与提策。及入蜀。指见彰教。教移虎丘。师侍行。未半载。顿明大法。去谒此庵。分座连云。处守以妙严请开法。继住衢之明果.蕲之德章.饶之报恩.荐福.婺之宝林.报恩.江之东林.建康之蒋山.平江之万寿。两住南康归宗。后居天童。 上堂曰。九年面壁。坏却东土儿孙。只履西归。钝置黄面老子。以拄杖一画。曰。石牛拦古路。一马生三寅。 上堂。德章老瞎秃。从来没滋味。拈得口。失却鼻。三更二点唱巴歌。无端惊起梵王睡。喝一喝。曰。我行荒草里。汝又人深村。 上堂。临济在黄檗处三度吃棒底意旨。你诸人还觑得透也未。直饶一齩便断。也未是大丈夫汉。三世诸佛口挂壁上。天下老和尚将甚么吃饭。 上堂。十五日已前。水长船高。十五日已后。泥多佛大。正当十五日。东海鲤鱼打一棒。雨似盆倾。直得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悉皆欢喜。谓言打这一棒。不妨应时应节。报恩不觉通身踊跃。遂作诗一首。举似大众。蜻蜓许是好蜻蜓。飞来飞去不曾停。被我捉来摘却两边翼。恰似一枚大铁钉。 上堂。若作一句商量。吃粥吃饭阿谁不会。不作一句商量。屎坑里虫子笑杀阇棃。拈拄杖曰。拄杖子罪犯弥天。贬向二铁围山。且道荐福还有过也无。卓拄杖曰。迟一刻。 上堂。明不见暗。暗不见明。明暗双忘。无异流俗阿师。野干鸣。师子吼。师子吼。野干鸣。三家村里臭胡狲。价增十倍。骊龙颔下明月珠。分文不直。若作衲僧巴鼻。甚处得来。三十年后。换手搥胸。未是苦在。 上堂。饭箩边。漆桶里。相唾饶你泼水。相骂饶你接觜。黄河三千年一度清。蟠桃五百年一次开华。鹤勒那齩定牙关。朱顶王呵呵大笑。归宗五十年前有一则公案。今日举似诸人。且道是甚么公案。王节级失却帖。 上堂。参学人切忌错用心。悟明见性。是错用心。成佛作祖。是错用心。看经讲教。是错用心。行住坐卧。语言三昧。是错用心。吃粥吃饭。屙屎送尿。是错用心。一动一静。一来一往。是错用心。更有一处错用心。归宗不敢与诸人说破。何故。一字入公门。九牛拽不出。 上堂。举。僧问云门。杀父杀母。佛前忏悔。杀佛杀祖。向甚么处忏悔。门云。露。师曰。光孝着一转语。不是老僧见处。亦非垂手为人。何故。岂不见道。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上堂。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从朝至暮。啾啾唧唧。说黄道黑。不知那里是。二时上堂。吃粥吃饭。不觉嚼破舌头。血溅梵天。四天之下。霈然有余。玉皇大帝恶发。追东海龙王。向金轮峰顶鞠勘。顷刻之间。追汝诸人作证见也。且各请依实供通。切忌回避。傥若不实。丧汝性命。 上堂。赵州吃茶。我也怕他。若非债主。便是冤家。倚墙靠壁成群队。不知谁解辨龙蛇。 上堂。五百力士揭石义。万仞崖头撒手行。十方世界一团铁。虚空背上白毛生。直饶拈却膱脂帽子。脱却尳臭布衫。向报恩门下正好吃棒。何故。半夜起来屈膝坐。毛头星现衲僧前。 上堂。举泉大道访慈明因缘。师曰。二老汉当时若踏着临济向上底。我等今日饭也无吃。还知荐福落处么。遂卓拄杖。喝一喝。下座。 上堂。举。云门大师到乾峰。云。请师答话。峰云。到老僧也未。门云。恁么那。恁么那。峰云。将谓侯白。更有侯黑。师曰。二老宿一等相见。就中奇特。光孝今日为诸人说道理一徧。将谓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上堂。举。僧问云门。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门云。须弥山。师曰。云门道得。不妨谛当。要且落在第二头。若是明果即不然。忽有人问。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只对他道。致将一问来。 上堂。三世诸佛。眼里无筋。六代祖师。皮下无血。明果齩定牙关[跳-兆+孛]跳。也出他圈缋不得。何故。南泉斩猫儿。 僧问。机不离位。用处停机即不问。未审机不到处如何通信。曰。一举四十九。云。坐断十方去也。曰。你要哑却老僧口那。 问。呈桡舞棹则不问。且道婆婆手中儿子甚处得来。岩头扣船舷三下。未审意旨如何。曰。燋砖打着连底冻。云。当时若问和尚。如何祗对他。曰。一棒打杀。云。婆生七子。六个不遇知音。只这一个。也不消得。便掷向水中。又且如何。曰。少卖弄。云。岩头当时不觉吐舌。意又作么生。曰。乐则同欢。 问。如何是清净法身。云门云。华药栏。此意如何。曰。森沙努眼睛。问。只这是。埋没自己。只这不是。辜负先圣。去此二途。和泥合水处。请师道。曰。玉筋撑虎口。云。一言金石谈来重。万事鸿毛脱去轻。曰。莫谩老僧好。 问。虚空消殒时如何。曰。离娄行处浪滔天。 问。人皆畏炎热。我爱夏日长。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时如何。曰。倒戈卸甲。 问。真净和尚道。头陀石被莓苔裹。掷笔峰遭薜荔缠。罗汉院一年度三个行者。归宗寺里参退吃茶。未审明甚么边事。曰。他是关西子。爱说川僧话。 虎丘忌日。拈香曰。平生没兴。撞着这无意智老和尚。做尽伎俩。凑泊不得。从此卸却干戈。随分着衣吃饭。二十年来坐曲录木。悬羊头。卖狗肉。知他有甚凭据。虽然。一年一度烧香日。千古令人恨转深。师於室中能锻炼耆叉。故世称大慧与师居处为二甘露门。尝诫徒曰。衲僧家着草鞋住院。何至如蚖蛇恋窟乎。隆兴改元。六月十三奄然而化。春秋六十有一。夏腊四十有三。塔全身於院之西麓。

丹霞佛智蓬庵端裕禅师法嗣

福州清凉坦禅师

不知何许人也。久侍蓬庵。深蒙印可。屡分座说法。住清凉日。有僧举径山竹篦话请益。师示以偈曰。径山有个竹篦。直下别无道理。佛殿厨库三门。穿过衲僧眼耳。其僧言下有省。余语未见。

临安府净慈水庵师一禅师

婺之东阳人。族马氏。年十六披削。首参雪峰慧照禅师。照举藏身无迹话问之。师数日方明。呈偈曰。藏身无迹更无藏。脱体无依便厮当。古镜不劳还自照。淡烟和露湿秋光。照质之曰。毕竟那里是藏身无迹处。师曰。嗄。照曰。无踪迹处因甚么莫藏身。师曰。石虎吞却木羊儿。照深肯之。去谒东禅用.月庵果。皆有所投。晚依佛智於西禅。尽得其道。出住慈云。继迁数剎。乾道辛卯。始届净慈。 上堂曰。圆悟师翁道。参禅参到无参处。参到无参始彻头。水庵则不然。参禅参到无参处。参到无参未彻头。若也欲穷千里目。直须更上一重楼。 上堂。今晨改旦。伏惟首座.大众.知事.头首。一九二九。天寒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路宿。屈而复伸展。而又缩一夜。万算千思。胸中一团麻线。睡也睡不熟。及至天晓起来。脚踏实地。头还戴屋。若作佛法商量。口哑舌秃。若作世谛流布。特牛生犊。拂子道。我悟也。山僧道。你悟个甚么。拂子道。可怜驰逐天下人。六六元来三十六。 上堂。举。法眼示众云。尽十方世界明皎皎地。若有一丝头。即是一丝头。师竖起拂子曰。还见么。穿过髑髅犹未觉。法灯和尚云。尽十方世界自然明皎皎地。若有一丝头。不是一丝头。师曰。夜来月色十分好。今日秋山无限清。 上堂。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古人恁么说话。大似预搔待痒。若教渠踏着衲僧关棙。管取别有生涯。喝一喝。卓拄杖。下座。 上堂。举。僧问云门。如何是超佛越祖之谈。门云。胡饼。师曰。超谈胡饼应时机。逐块知非师子儿。败叶霜风都扫尽。古松方见岁寒枝。师室中常问学者。西天胡子因甚么无髭须。淳熙丙申十二月二十四。书偈示寂於嘉禾之光孝。寿七十。腊五十五。

湖州道场无庵法全禅师

东吴玉峰人。族陈氏。幼不茄荤。十六师邑之东齐道川禅师。川尝谓曰。汝十二时中承谁恩力。后阅法界观色即不空。以即故空。始有趣入。及冠。祝发进具。入闽。礼佛智於西禅。命为侍者。智后庵居西华。师每入室。智以狗子无佛性话问之。罔对。一日。与僧语次。僧举五祖颂云。赵州露刃剑。师至此忽大悟。造智室。酬对如流。令加护。智徙育王。请嗣其座。初说法於宜黄之台山。移白杨西华。隆兴改元。少乡郑公作肃守吴兴。延居虎岩。 上堂。拈拄杖曰。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肩横楖栗。到处行脚。勘验诸方。更来这里觅个甚么。才轻轻拶着。便言天台普请。南岳游山。我且问你。还曾收得大食国里宝刀么。卓拄杖曰。切忌口衔羊角。 僧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曰。天下无贫人。云。见后如何。曰。四海无富汉。乾道己丑七月二十五。且将入寂。众求偈。师瞪目下视。众请益坚。遂书无无二字。弃笔而逝。火后。设利五色。塔于金斗峰。寿五十六。夏三十八。

泉州延福寒岩慧升禅师

建宁人也。 上堂。喝一喝。曰。尽十方世界。会十世古今。都卢在里许。畐畐塞塞了也。若乃放开一针锋许。则大海四流。巨岳倒卓。鼋鼉鱼龙.虾蠏蚯蚓。尽向平地上涌出波澜。游泳鼓舞。然虽如是。更须向百尺竿头自进一步。则步步踏转无尽藏轮。方知道鼻孔搭在上唇。眉毛不在眼下。还相委悉么。复喝一喝。曰。切忌转喉触讳。

华藏密印安民禅师法嗣

临安府径山别峰宝印禅师

嘉之龙游人。族李氏。自幼通六经而厌俗务。乃从德山院清素得度具戒。听华严.起信。既尽其说。弃依密印於中峰。一日。印举。僧问岩头。起灭不停时如何。岩咤曰。是谁起灭。师启悟。即首肯。会圆悟归昭觉。印遣师往省。因随众入室。悟问。从上诸圣以何接人。师竖拳。悟曰。此是老僧用底。作么生是从上诸圣用底。师以拳挥之。悟亦举拳相交。大笑而止。留三年。印俾其徒往昭觉。挽归中峰。为第一座。久之。南下谒佛性泰.月庵果.草堂清。皆契合。晚至径山。谒大慧禅师。慧问。从甚处来。曰。西川。慧曰。未出剑门关。与汝三十棒了也。师曰。不合起动和尚。慧欣然扫室延之。慧南迁。师乃西还。出住临邛凤凰。徙广汉崇庆.武信东禅.成都龙华.眉山中岩。复还成都。领正法。俄再出峡。抵金陵。留守以保宁延师。未几。移居金山。迁雪窦。淳熙庚子夏。 勑补径山。 上堂曰。三世诸佛以一句演百千万亿句。收百千万亿句只在一句。祖师门下。半句也无。只恁么。合吃多少痛棒。诸仁者。且诸佛是。祖师是。若道佛是祖不是。祖是佛不是。取舍未忘。若道佛祖一时是。佛祖一时不是。颟顸不少。且截断葛藤一句作么生道。大虫裹纸帽。好笑又惊人。复举。僧问岩头。浩浩尘中如何辨主。头云。铜砂锣里满盛油。师曰。大小岩头打失鼻孔。忽有人问保宁。浩浩尘中如何辨主。只对他道。天寒不及卸帽。 上堂。举。南泉和尚到庄。庄主预办迎礼。泉云。争知道老僧来。排辨如此。主云。昨夜土地来报。泉云。老僧修行无力。被鬼神觑破。师曰。尽道南泉被鬼神觑破。不是好手。殊不知王老师当面做贼。金山今日新请都庄。万一山僧到庄。第一不得鬼语。 上堂。六月初一。烧空赤日。十字街头。雪深一尺。扫除不暇。回避不及。冻得东村廖胡子。半夜着靴水上立。 上堂。日上月下。速如电毂。又是重新一阳来复。湛不摇处。暖生寒谷。篱落梅华。枝枝粲玉。贺客街头。亚肩迭足。借婆裙子拜婆年。不识本来真面目。仲冬严寒。伏惟尊候起居万福。 上堂。将心除妄妄难除。即妄明心道转迂。桶底趯穿无忌讳。等闲一步一芙蕖。师至径山弥浃。

孝宗皇帝召对 选德殿。称 旨入对日。 赐肩舆於东华门内。十年二月。 上制圆觉经注。遣使驰赐。命作序。师年迈。益厌住持。十五年冬。奏乞庵居。得请。绍熙元年十一月。往见交承智策禅师。与之言别。策问行日。师曰。水到渠成。归。索纸书十二月初七夜鸡鸣时九字。如期而化。奉蜕质反寺之法堂。留七日。颜色明润。发长顶温。越十日。葬于庵之西冈。寿八十有二。腊六十有四。 特谥曰慈辨。塔曰智光。庵曰别峰。

昭觉彻庵元禅师法嗣

鄂州凤栖慧观禅师

上堂曰。前村落叶尽。深院桂华残。此夜初冬节。从兹特地寒。所以道。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时节若至。其理自彰。喝一喝。曰。恁么说话。成人者少。败人者多。

嘉泰普灯录卷第十九

音释

灏音浩 醴音礼 沔音缅 澧音礼 陇力空切 蹴七宿切 鞠音菊 酾音犁 霈音沛 膱音织 尳音鹘 舷音弦 嗄所嫁切 觱音必 篥音栗 廖音溜 毂音谷

 

猜你喜欢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佚名
  评同治新政考·太虚
  幻住庵清规·中峰明本
  卷五·丹霞子淳
  卷二百一十八·佚名
  卷下·佚名
  第四十章 诸小岛中佛教发生情况与南方等地再度弘传时期·多罗那他
  终南家业卷下(末)·守一
  优婆塞戒经卷第三·佚名
  云卧庵主书·晓莹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六·通奇
  卷第十四(宿字号)·朱时恩
  第五十一章 二王章·佚名
  15.说处界品·佛音
  宗本义·僧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谭献·龙榆生

    谭献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人。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生。同治六年(一八六七)举人,纳赀为县令,历署歙县、全椒、合肥知县。旋归隐,锐意撰述,为一时物望所归。光绪二十七年(一九○一)卒,年七十。工骈体文,於

  • 二集卷三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三十古今体九十五首【辛未九】山庄起程之作两日山庄驻清跸三秋塞猕发行旌洒尘细已霏凉雨送爽轻刚值快晴背眄渝关千嶂叠径穿涧水一桥横讵惟习武勤边计欲答贤王爱戴诚蒙古王公例於波罗河屯晋接

  • 建康集补钞·管庭芬

    建康集补钞叶梦得杜坚大夫作南窗求诗为赋意得不愿多,心闲本长虚。超然适有契,天地良有馀。颇念彭泽老,所怀常晏如。南窗仅几何,盘薄万古初。束带悟已往,世纷便能疏。悬知千载情,共有三间庐。杜子老不遇,买田赋归欤。西山郁搀

  • 提要·纪容舒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玉台新咏考异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玉台新咏考异十卷国朝纪容舒撰容舒有孙氏唐韵考已著录是编因徐陵玉台新咏自明代以来刋本不一非惟字句异同即所载诸诗亦复参差不一万厯中张

  • 列传第五十四 王恭 庾楷 刘牢之(子敬宣) 殷仲堪 杨佺期·房玄龄

    王恭,字孝伯,光禄大夫蕴子,定皇后之兄也。少有美誉,清操过人,自负才地高华,恆有宰辅之望。与王忱齐名友善,慕刘惔之为人。谢安常曰:“王恭人地可以为将来伯舅。”尝从其父自会稽至都,忱访之,见恭所坐六尺簟,忱谓其有余,因求之。恭

  • 因习第十八·浦起龙

    盖闻三王各异礼,五帝不同乐,故传称因俗,《易》贵随时。况史书者,记事之言耳。夫事有贸迁,而言无变革,此所谓胶柱而调瑟,刻船以求剑也。古者诸侯曰薨,卿大夫曰卒。故《左氏传》称楚邓曼曰:"王薨于行,国之福也。"又郑子产曰:文、襄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四·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十年岁次庚辰 金海陵炀王亮正隆五年春正月庚辰朔不受朝金国贺正旦使施宜生等诣西上合门进名奉慰命兵部尚书杨椿假资政殿大学士兼侍读就驿燕之 户部郎中緫领湖广财赋彭合言荆南府新招效用六千兵又马

  • 通志卷一百八十八·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载记第三前燕慕容廆 皝 儁 暐 裴嶷 髙瞻 慕容翰阳裕 韩恒 李产【子绩】慕容恪 阳骛 皇甫真慕容廆字奕洛瓌昌黎棘城鲜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苖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号

  • 一五一五 军机大臣庆桂等奏查明四库全书空函及应增书籍情形折·佚名

    一五一五 军机大臣庆桂等奏查明四库全书空函及应增书籍情形折嘉庆八年五月初九日臣庆桂等跪奏,为查明四库全书空函及应增书籍情形,奏闻请旨事。窃臣等奉命会同经理四库全书内应行添补各书,业将大概事宜恭折具奏。兹据臣

  • 三八七 浙江巡抚三宝奏呈续获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佚名

    三八七 浙江巡抚三宝奏呈续获应毁书籍折(附清单)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二十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续获应毁各书,恭折奏闻事。窃臣凛遵谕旨,将应毁触碍各书设法搜访,并委员赍价随地购买,总期遍觅无遗,不致存留诬惑。前曾六次查缴

  • 卷十八·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圣祖仁皇帝圣训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十八武功六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二月丙戌山西道御史周士星疏言噶尔丹计日就戮请御驾不必再临沙

  • 158.马嵬驿兵变·林汉达

    潼关是京城长安的门户,那里形势险要,道路狭窄。唐玄宗派大将哥舒翰带领重兵把守。叛将崔乾祐在潼关外屯兵半年,没法打进去。潼关的守军每天晚上在烽火台烧起一把火,作为平安的信号。关里的烽火台接到信号,也一座接一座放“

  • 卷十九·姜炳璋

    <经部,诗类,诗序补义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十九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桑扈之什桑扈刺幽王也 君臣上下动无礼文焉左传卫侯飨苦成叔甯惠子相苦成叔傲甯子曰诗曰彼交匪敖万福来求今夫子傲取祸之道也 郑伯享赵孟于垂陇公

  • 辩意长者子经全文·佚名

    後魏沙门法场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千二百五十沙门俱。菩萨万人。尔时世尊与无央数大众共会围绕说法。时舍卫城中有大长者子。名曰辩意。从五百长者子。各有五百侍从。来诣佛所。前以头面著地。为佛

  • 卷第十八·道宣

      法义篇第四之一   夫法者何耶。所谓凭准修行。清神洗惑而为趣也。义者何耶。所谓深有所以千圣不改其仪。万邪莫回其致者也。俗法五常。仁义礼智信也。百王不易其典。   众贤赞翼而不坠者也。道法两谛。谓真

  • 旧制度与大革命·托克维尔

    本书是法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的代表作之一。托克维尔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大量史实的研究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十八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起源以及大革命较之其他资产阶级革命更彻底、更激烈的原

  • 职方外纪·艾儒略

    《职方外纪》五卷。明西洋人艾儒略撰。其书成于天启癸亥[1623年]。自序谓:利氏赍进《万国图志》,厐氏奉命翻译,儒略更增补以成之。盖因利玛窦、厐迪我旧本润色之,不尽儒略自作也。所记皆绝域风土,为自古舆图所不载,故

  • 元始上真众仙记·葛洪

    略称《上真众仙记》、《元始上真记》、《众真记》。又名《枕中书》,《枕中记》。旧题葛洪撰。刘师培《读道藏记》未加否定。书一卷,书中所述的主要内容是诸神仙结精化生、官号及治所等。对盘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元玉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