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

嘉泰普灯录卷第二十

平江府报恩光孝禅寺(臣)僧 (正受) 编

南岳第十六世(临济十二世杨岐五世)

龙翔竹庵土珪禅师法嗣

南康军云居顽庵得升禅师

蜀之广汉德阳人。族何氏。年十七。依崇果寺。二十得度。习讲久之。弃谒文殊道禅师。讲问佛法省要。殊示偈曰。契丹打破波斯寨。夺得宝珠村里卖。十字街头穷乞儿。腰间挂个风流袋。师拟对。殊曰。莫错。乃退参。三年方得旨趣。往见佛性。机不投。入闽。至鼓山。礼觐次。便问。国师不跨石门句。意旨如何。竹庵应声喝曰。闲言语。师即领悟。命师分座说法。绍兴辛酉。丞相魏国张公浚拥旄闽中。请开法石门。迁明教及报恩.开先。 上堂曰。久雨不晴。一箭两垛。鼻孔一时没烂。且道是谁之过。赖得老赵州出来为你勘破。且道勘破个甚么。日轮天子现扶桑。谁管西来闲达磨。 上堂。万仞崖头打一推。待渠绝后复稣来。活鱍鱍禅须自悟。万重关锁一时开。 僧问。应真不借。三界高超即不问。如何是无位真人。曰。闻时富贵。见后贫穷。云。抬头须掩耳。侧掌便翻身。曰。无位真人在甚么处。云。老大宗师。话头也不识。曰。放你三十棒。乾道己丑九月二十五。集众示偈而化。七日茶毗。获设利同灵骨藏于三生塔。寿七十四。夏五十四。

通州狼山萝庵慧温禅师

七闽人。族郑氏。甫二十。礼灵凤主僧以巽落发受具。谒栖贤初.百丈栖.水南遂.云居舒.上封才.南昌原。晚依竹庵於东林。未几。庵谢事。复谒高庵悟.南华炳.草堂清。皆蒙赏识。会竹庵徙闽之乾元。师归省次。庵问。情生智隔。想变体殊。不用停囚长智。道将一句来。师乃释然。述偈曰。拶出通身是口。何妨骂雨呵风。昨夜前村猛虎。齩杀南山大虫。庵首肯。绍兴辛未冬。出住宣城宝胜。后四居望剎。 上堂曰。释迦老子四十九年坐筹帏幄。弥勒大士九十一劫带水拖泥。凡情圣量。不能刬除。理照觉知。犹存露布。佛意祖意。如将鱼目作明珠。大乘小乘。似认橘皮为猛火。诸人须是豁开胸襟宝藏。运出自己家珍。向十字街头普施贫乏。众中忽有个灵利汉出来道。美食不中饱人吃。出僧却向他道。幽州犹自可。最苦是新罗。

护国此庵景元禅师法嗣

台州国清简堂行机禅师

郡之仙居人。族杨氏。风姿挺异。器识宏远。年二十五。弃妻拏。往显庆寺圆颅受具。乃依国清光禅师。去游诸席。晚契证於此庵。出住莞山。次迁江之圆通.太平之隐静.天台之万年。再居隐静。后处国清。 上堂曰。单明自己。乐是苦因。趣向宗乘。地狱劫住。五日一参。三八普说。自扬家丑。更苦问理问事。问心问性。克由叵耐。若是英灵汉。窥藩不入。据鼎不尝。便於未有生佛已前转得身。却於今时大官路上捷行阔步。终不向老鼠窟草窠里头出头没。若也根性陋劣。要去有滋味处齩嚼。遇着义学阿师。递相锢鏴。直饶说得云兴雨现。也是虾蟆化龙。下梢依旧吃泥吃土。堪作甚么。 上堂。仲秋八月旦。庭户入新凉。不露风骨句。愁人知夜长。 上堂。无隔宿恩。可参临济禅。有肯诺意。难续杨岐派。穷厮煎。饿厮炒。大海只将折筯搅。你死我活。猛火然铛煮佛喋。恁么作用。方可撑门拄户。更说声和响顺。形直影端。驴年也未梦见。 上堂。似镜长明。犹是真常流注。圆悟禅师云。今时觅一个半个似镜长明底亦难得。那堪打破镜来。恁么说话。是则别有清规。一期见来。大似乞儿见小利。殊不知打破镜来。正是贴肉汗衫。若到隐静门下。二俱失利。何故。体才相似可克家。个地不容通水泄。 上堂。此一段事。若道是有。与贼为伴。若道是无。旷野藏身。总不恁么。漭漭荡荡。朝行三千。暮行八百。忽若眼开。方知驴唇先生不是泗州大圣。 高宗皇帝庆典。请就使厅祝 圣。升座问答罢。师乃曰。教中道。譬如琴瑟箜篌。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今日天下禅流为太上皇帝崇庆七十。演妙音。发妙指。惊雷掣电。耸动听观。已自祝 圣了也。便恁散去。未见末后殷勤。记得世尊一日敷座而坐。须菩提前白佛言。希有世尊。大众。且道此之希有。以端坐为希有。以尊重福相为希有。以所说为希有。若以端坐为希有。世尊何尝不端坐。若以尊重福相为希有。何独此日。若以所说为希有。佛未开唇动舌。一字元无。将甚么作希有。遂喝一喝。曰。此之希有。在朕兆已前。语言未通之际。一觑觑破。方为希有。此名根本法轮。亦名正法眼藏。亦名真如解脱。亦名般若妙心。亦名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在华严经中。男子身中入正定。女人身中从定出为希有。维摩经中。五百长者子各献宝盖。合成一盖为希有。涅盘经中。大地震动。天花纷纷为希有。般若经中。包含内空.外空.内外空。统摄欲界.色界.无色界为希有。法华经中。佛放眉间光。现诸希有事为希有。一大藏教不可悉说。若开第二义门於世间品类之中。物物皆有希有。所谓黄河以清为希有。麒麟出现为希有。凤凰来仪为希有。河出图.洛出书为希有。今日太上皇帝崇庆七十。寿过五帝之上。为天中天。作王中王为希有。臣僧行机向河清海晏之时。祝地久天长之算为希有。如上所说尽是世间之希有。大众还知向上出世间之希有么。复喝一喝。曰。四大海水可知滴数。诸须弥山可知斤两。释尊寿命无量无边。於此见得彻。不妨 太上与释尊寿命齐年。更无优劣。其或未然。暂辍玉皇天上位。端居德寿福生宫。 僧问。三圣问雪峰。透网金鳞未审以何为食。峰云。待汝出网来即向汝道。意旨如何。曰。同途不同辙。云。三圣道。一千五百人善知识。话头也不识。峰云。老僧住持事繁。又作么生。曰。前箭犹轻后箭深。云。只如雪窦道。可惜放过。好与三十棒。这棒一棒也较不得。直是罕遇作家。意又作么生。曰。阵败说兵书。云。这棒是三圣合吃。雪峰合吃。师以拂子击禅床曰。这里荐取。淳熙庚子五月六日。无疾端坐。握拳而终。阇维。设利甚伙。瘗灵骨于国清寺之西南隅。寿六十八。腊四十三。

镇江府焦山或庵师体禅师

丹丘黄岩人。族罗氏。年十五去家。师妙智院守威。弱冠为沙弥。登具后。会蹒庵成禅师。抵其院。与语。挽归典客。去游浙右。此庵开法真如。归参礼。一日。经行殿庑。闻庵怒叱知事。所疑顿豁。翌日入室。庵指师曰。是子今日茅广矣。及此庵奄世护国。因结茅白石峰为终计。佛海远禅师移国清。邀师分座授徙。衲子宗仰。出住吴门之觉报。徙澄照焦山。 上堂。举。临济示众云。一喝如踞地师子。一喝如金刚王宝剑。一喝如探竿影草。一喝不作一喝用。师曰。这个公案。天下老宿拈掇甚多。第恐皆未尽善。焦山不免四棱着地。与诸人分明注解一徧。如何是踞地师子。咄。如何是金刚王宝剑。咄。如何是探竿影草。咄。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咄。若也未会。拄杖子与焦山吐露看。卓一下。曰。笑里有刀。又卓一下。曰。毒蛇无眼。又卓一下。曰。忍俊不禁。又卓一下。曰。出门是路。更有一机。举话长老也理会不得。 上堂。年常浴佛在今朝。目击迦维路不遥。果是当时曾示现。宜乎恶水蓦头浇。 上堂。热月须摇扇。寒来旋着衣。若言空过日。大似不知时。 上堂。古德道。祖师九年面壁。为访知音。若恁么会。吃铁棒有日在。又古德云。祖师九年面壁。何不惭惶。若恁么会。更买草鞋行脚三十年。师曰。祖师九年面壁。一似不曾。若恁么会。日日香华夜夜灯。 上堂。道生一。无角铁牛眠少室。一生二。祖父开田说大义。二生三。梁间紫燕语呢喃。三生万物。男儿活计离窠窟。多处添。少处减。大虫怕吃生人胆。有若无。实若虚。争掩骊龙明月珠。是则是。只如焦山坐断诸方舌头一句作么生道。肚无偏僻病。不怕冷油[〦/(刀*了*(留-刀-田))/(目*目)/一/八]。拍禅床。下座。 僧问。如何是即心即佛。曰。鼎州出狞争神。云。如何是非心非佛。曰。闽蜀同风。云。如何是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曰。穷坑难满。 问。起灭不停时如何。曰。谢供养。 问。我有没弦琴。久居在旷野。不是不会弹。未遇知音者。知音既遇。未审如何品弄。曰。钟作钟鸣。鼓作鼓响。云。云门放洞山三顿棒。意旨如何。曰。和身倒。和身儡。云。饭袋子。江西.湖南便恁么去。又作么生。曰。泪出痛肠。云。真金须是红炉煅。白玉还他妙手磨。曰。添一点也难为。 室中常举帚柄问学者曰。依稀苕帚柄。彷佛赤斑蛇。众皆下语不契。有僧请益。师示以颂曰。依稀苕帚柄。彷佛赤斑蛇。棒下无生忍。临机不识爷。淳熙己亥八月朔。示微疾。四日。染翰别郡守曾公。逮夜半。书偈付侍僧。戒遗诸山书。复书偈辞众。至钟鸣趋寂。龛留七日。塔全躯於石公山。寿七十有二。腊五十有二。

常州华藏湛堂智深禅师

武林人也。 佛涅盘日上堂曰。兜率降生。双林示灭。掘地讨天。虚空钉橛。四十九年播土扬尘三百余会。纳尽败关。尽力布网张罗。未免唤龟作鳖。末后拘尸城畔。椁示双趺。旁人冷眼看来。大似弄巧成拙。卓拄杖曰。无这个道理。千古之下谁把口说。且道是甚么道理。痴人面前切忌漏泄。

灵隐佛海慧远禅师法嗣

庆元府东山全庵齐己禅师

邛之蒲江人。族谢氏。年二十五。遽脱尘鞅。往法轮寺下发。听圆觉久之。弃游关外。谒佛海於蟠龙。尽其机用。海未之许。一日。五参。出问。未审如何是佛。海曰。齐己。你问个甚么。师於言下大悟。遂礼拜。海曰。这汉今日大似方木逗着圆孔。於是名振丛席。初住鹅湖。迁居广慧。徙东山。 上堂。举。修山主偈曰。是柱不见柱。非柱不见柱。是非已去了。是非里荐取。召大众曰。荐得是。移华兼蝶至。荐得非。担泉带月归。是也好。郑州梨胜青州枣。非也好。象山路入蓬莱岛。是亦没交涉。踏着秤磓硬似铁。非亦没交涉。金刚宝剑当头截。阿呵呵。会也么。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 莲社会道友请上堂。渐渐鸡皮鹤发。父少而子老。看看行步躘踵。疑杀木上座。直饶金玉满堂。照顾白拈贼。岂免衰残老病。正好着精彩。任汝千般快乐。渠侬合自由。无常终是到来。归堂吃茶去。唯有径路修行。依旧打之绕。但念阿弥陀佛。念得不济事。复曰。哑。这条活路已被善导和尚直截指出了也。是你诸人朝夕在径路中往来。因甚么当面蹉过。阿弥陀佛这里荐得。便可除迷倒障。拔犹豫箭。截疑惑网。断痴爱河。伐心稠林。浣心垢浊。正心謟曲。绝心生死。然后转入那边。抬起脚。向佛祖履践不到处进一步。开却口。向佛祖言诠不到处说一句。唤回善导和尚。别求径路修行。其或准前。舍父逃走。流落他乡。撞东磕西。苦哉。阿弥陀佛。淳熙丙午秋。退居天童。示少恙。寄古炉瓶。别育王佛照德光禅师。乃书偈而逝。

抚州疎山归云如本禅师

台城人也。 上堂。久雨不晴。戊在丙丁。通身泥水。露出眼睛。且道是甚么眼睛。卓拄杖曰。林间泥滑滑。时叫两三声。 上堂。举丹霞烧木佛话。乃曰。李四有钱不解饮。张三解饮又无钱。相招丰乐楼中看。不怕寒威雪满天。

觉阿上人

日本国藤氏子也。十四得度受具。习大小乘。有声。二十九属商者自 中都回。言禅宗之盛。阿奋然拉法弟金庆航海而来。岁余始至(乾道辛卯夏也)。袖香拜灵隐佛海禅师。海问其来。阿辄书而对。复书曰。我国无禅宗。唯讲五宗经论。国主无姓氏。号金轮王。以嘉应改元。舍位出家。名行真。年四十四。王子七岁。令受位。今已五载。度僧无进纳。而讲义高者赐之。某等仰服 圣朝远公禅师之名。特诣丈室礼拜。愿传心印。以度迷津。且如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离相离言。假言显之。禅师如何开示。海曰。众生虚妄见。见佛见世界。阿书云。无明因何而有。海便打。即命海升座决疑。明年秋。辞游金陵。抵长芦江岸。闻鼓声。忽颖悟。始知佛海垂手旨趣。旋灵隐。述五偈。叙所见。辞海东归。偈曰。航海来探教外传。要离知见脱蹄筌。诸方参遍草鞋破。水在澄潭月在天(其一)扫尽葛藤与知见。信手拈来全体现。脑后圆光彻太虚。千机万机一时转(其二)妙处如何说向人。倒地便起自分明。蓦然踏着故田地。倒裹幞头孤路行(其三)求真灭妄元非妙。即妄明真都是错。堪笑灵山老古锥。当阳抛下破木杓(其四)竖拳下喝少卖弄。说是论非入泥水。截断千差休指注。一声归笛啰啰哩(其五)。海称善。书偈赠其行。阿少亲文墨。善诸国书。至此未数载。径跻祖域。其於华语能自通。淳熙乙未。与其国僧统遣僧讯海。副以水晶降魔杵及数珠二臂。彩扇二十事。贮以宝函。壬寅夏。王请住持其国睿山寺。复遣僧通嗣书。时海已入寂矣。

何山佛灯守珣禅师法嗣

婺州义乌稠岩了赟禅师

上堂。举赵州狗子无佛性话。乃曰。赵州狗子无佛性。万迭青州藏古镜。赤脚波斯入大唐。八臂那咤行正令。咄。

西禅文琏禅师法嗣

遂宁府西禅第二代希秀禅师

上堂曰。秋光将半。暑气渐消。鸿雁横空。点破碧天似水。猿猱挂树。撼翻玉露如珠。直饶对此明机。未免认龟作鳖。且道应时应节一句作么生道。野色并来三岛月。溪光分破五湖秋。

云居高庵善悟禅师法嗣

婺州双林用禅师

郡之金华人。族戴氏。年十四。往智者寺出家。试所习得度。乃游江表。初谒长芦信.保宁玑.甘露卓。后至龙门。久之。高庵过庐陵天宁。迁云居。师随至。一日。庵升座。举。僧问投子。如何是十身调御。投子下禅床。叉手而立。师闻。罔知所诣。归坐纸帐中。因垂手褰帐。忽悟。由是往来三佛会下。皆蒙肯诺。初住闽之中际。次居东西二禅。后补天宁双林。 上堂曰。拈槌竖拂祖师门下。将黄叶以止啼。说妙谈玄衲僧面前。望梅林而止渴。际山今日去却之乎者也。更不指东画西。向三世诸佛命脉中。六代祖师骨髓里。尽情倾倒。为诸人说破。良久。曰。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过残春。

台州万年无着道闲禅师

郡之黄岩人。族洪氏。年二十六。师芭蕉庵主。以中选籍名九峰兴善院得度。未久。历诸老之门。晚至欧峰。机语顿契。绍兴壬戌。以天台太平兴国为万年报恩光孝 勑师居之。 上堂曰。全机敌胜。犹在半途。啐啄同时。白云万里。才生朕兆。已落二三。不露锋铓。成何道理。且道从上来事合作么生。诬人之罪。以罪加之。 上堂。荡荡无迂曲。明明透古今。晓云笼碧岫。残叶落疎林。脱体全收放。当堂定浅深。饶君亲荐得。未是我智音。 上堂。举。临济侍德山次。山云。今日困。济云。这老汉寐语作么。山便打。济掀倒禅床。雪窦云。二员作者具碎啄同时眼。有啐啄同时用。雪窦拟向饥鹰爪下夺肉。饿虎口里争餐。敢谓德山.临济俱是瞎汉。有人辨得。天下横行。师曰。然则栴檀.薝卜。气不相饶。鸑鷟.麒麟。瑞无私出。为甚么雪窦道俱是瞎汉。选佛若无如是眼。假饶千载亦奚为。 上堂。举。乾峰示众云。举一不得举二。放过一着。落在第二。云门出众云。昨日有人从天台来。却往径山去。峰曰。典座来日不得普请。师曰。相见不须瞋。君穷我亦贫。谓言侵早起。更有夜行人。丁卯九月壬申。书偈而寂。

福州中际能禅师

严陵人也。往来龙门.云居有年。未有所证。一日。普请择菜次。高庵忽以猫儿掷师怀中。师拟议。庵拦胸踏倒。於是大事洞然。所至宗匠倒屣。绍兴甲子春。入闽。抵中际。岁余。遂继席。 上塔曰。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不可以一朝风月昧却万古长空。不可以万古长空不明一朝风月。且如何是一朝风月。人皆畏炎热。我爱夏日长。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会与不会。何忌承当。 僧问。国师三唤侍者。意旨如何。曰。路侧转身难。云。万象之中独露身。又作么生。师举拳示之。

南康军云居普云自圆禅师

绵之巴西人。族雍氏。年十九。以试经被僧服。留教苑五祀。出关南下。谒谷隐显.开福宁.百丈古。始诣龙门。一日。於廊庑间睹绘胡人。有省。夜白高庵。庵举法眼偈曰。头戴貂鼠帽。腰悬羊角锥。语不令人会。须得人译之。复策火示之曰。我为汝译了也。於是大法明了。呈偈曰。外国言音不可穷。起云亭下一时通。口门广大无边际。吞尽杨岐栗棘蓬。庵遣师依佛眼。眼谓曰。吾道东矣。绍兴丁巳。出住荐福。迁云居。 上堂。举。僧问云门。如何是透法身句。门云。北斗里藏身。师曰。南北东西万万千。乾坤上下两无边。相逢相见呵呵笑。屈指抬头月半天。

大沩牧庵法忠禅师法嗣

成都府信相戒修禅师

上堂。举马祖不安。师曰。两轮举处烟尘起。电急星驰拟何止。目前不碍往来机。正令全施无表里。丈夫意气自冲天。我是我兮你是你。

宝峰择明禅师法嗣

汉州无为随庵守缘禅师

本郡人。族史氏。年十三病目。因去家。依栖禅慧目能禅师圆具。出峡至宝峰。一日。峰上堂。举。永嘉曰。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遂举拂子曰。看看。千江竞注。万派争流。若也素善行舟。便谙水脉。遂可优游性海。笑傲烟波。其或未然。且归岩下坐。更待月明时。师闻。释然领悟。翌日。诣方丈。陈所得。峰首肯。留五年。西归。寓中岩。郡守邵公溥挽师开法栖禅。迁无为中岩。 上堂曰。以一统万。一月普现一切水。会万归一。一切水月一月摄。展则弥纶法界。收来毫发不存。虽然收展殊途。此事本无异致。但能於根本上着得一双眼去。方见三世诸佛.历代祖师尽从此中示现。三藏十二部.一切修多罗尽从此中流出。天地日月.万象森罗尽从此中建立。三界九地.七趣四生尽从此中出没。百千法门.无量妙义。乃至世间工巧诸伎艺。尽现行此事。所以世尊拈华。迦叶便乃微笑。达磨面壁。二祖於是安心。桃华盛开。灵云疑情尽净。击竹作响。香严顿忘所知。以至盘山於肉案头悟道。弥勒向鱼市里接人。诚谓造次颠沛必於是。经行坐卧在其中。既有如是奇特。更有如是光辉。既有如是广大。又有如是周徧。你辈诸人因甚么却有迷有悟。要知么。幸无偏照处。刚有不明时。 上堂。绿暗红稀日。蜂忙蝶困时。本来真面目。一点不曾移。[囗@力]。 上堂。举。赵州示众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才有语言。是拣择。是明白。老僧不在明白里。是汝还护惜也无。时有僧问。既不在明白里。护惜个甚么。曰。我亦不知。云。和尚既不知。为甚么道不在明白里。曰。问事即得。礼拜了退。师曰。世间无物可罗笼。独立嵯峨万仞峰。忽若有人猛推落。腾身云外不留踪。

乌巨雪堂道行禅师法嗣

饶州荐福退庵休禅师

上堂曰。恁么也不是。不恁么也不是。针眼里跳出赤梢鲤鱼。变化升腾。神通游戏。直饶雨似盆倾。不是。不是。 上堂。风动耶。幡动耶。风鸣耶。铃鸣耶。非风铃鸣。非风幡动。此土与西天。一队黑漆桶。诳惑世间人。看看灭胡种。山僧不奈何。趂后也打哄。瓠子曲弯弯。冬瓜长儱侗。 上堂。结夏时左眼半斤。解夏时右眼八两。谩云九十日安居。赢得一肚皮妄想。直饶七穴八穿。未免山僧拄杖。虽然如是。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 上堂。先师寻常用脑后一锤。卸却学者胸中许多诘曲。当年克宾维那曾中兴化此毒。往往天下丛林唤作超宗异目。非唯辜负兴化。亦乃克宾受辱。若是临济儿孙。终不依草附木。资福喜见同参。今日倾肠倒腹。遂卓拄杖。喝一喝。曰。还知先师落处么。猗死禅和。如麻似粟。 上堂。言发非声。是个甚么。色前不物。莫乱针锥。透过禹门。风波更险。咄。

信州龟峰晦康慧光禅师

建宁人也。 上堂。数日暑气如焚。一个浑身无处安着。思量得也是烦恼人。这个失是烦恼。更有己躬下事不明。便是烦恼。所以达磨大师烦恼。要为诸人吞却。又被咽喉小。要为诸人吐却。又被牙齿碍。取不得。舍不得。烦恼九年。若不得二祖不惜性命。往往转身无路。烦恼教死。所谓祖祢不了。殃及儿孙。后来莲华峰庵主到这里。烦恼不肯住。南岳思大到这里。烦恼不肯下山。更有临济.德山。用尽自己查梨。烦恼钵盂无柄。龟峰今日为他闲事长无明。为你诸人从头点破。卓拄杖一下。云。一人脑后露腮。一人当门无齿。更有数人鼻孔没半边。不劳再勘。你诸人休向这里立地瞌睡。殊不知家中饭箩锅子一时失却了也。你若不信。但归家点检看。

真州长芦且庵守仁禅师

上堂曰。百千三昧。无量妙门。今日日庵不惜穷性命。只做一句子说与诸人。乃卓拄杖。下座。 上堂。云从龙。风从虎。吹散江村寒露雨。丽天杲日绝纤埃。有路明明吞佛祖。物见主。眼卓竖。天边白雁送寒归。篱下黄华香半吐。 上堂。卓拄杖。召大众曰。这般曲调。岂属宫商。不是知音。徒劳侧耳。且庵今日待为诸人吹一曲。舞一拍。还有击节者么。若有。乾闼婆王性命难存。若无。赢得一场懡[怡-台+罗]。

嘉泰普灯录卷第二十

音释

珪音圭 郯音谈 炳音丙 珣音荀 赟於伦切 绩则历切 浚音峻 孥音奴 呢音元 喃女咸切 哑音亚 睿音锐 褰去虔切 貂音凋 [囗@力]户卧切

 

猜你喜欢
  无垢优婆夷问经·佚名
  菩提心义(海运)·佚名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五卷·佚名
  祖庭事苑卷第三·睦庵善卿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七卷·宗泐
  卷第三十一·佚名
  卷之四·佚名
  佛说罪福报应经之二·佚名
  千岩和尚语录·千岩元长
  法苑成立日说法·太虚
  不厌乐禅师语录卷一·道乐
  卷第二十·佚名
  世间万有为进化抑为退化·太虚
  殖善根品第十一·佚名
  卷第二十·霁仑超永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五十九回 女将军出奇制胜 众番兵弃甲倒戈·萧晶玉

    却说梦鸾小姐正至督兵前进,探马来报:“探得番兵围困雁门关,四面水泄不通,大兵离城只有二十里之遥,乞令定夺。”小姐把手一摆,探子退去。小姐传令安营已毕,升坐中军帐,众将分班站立。小姐命白木柜推进中军,歇兵喂马,用

  • 卷一·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一 宋 陆游 撰 别曾学士 儿时闻公名谓在千载前稍长诵公文杂之韩杜编夜辄梦见公皎若月在天起坐三叹息欲见亡繇缘忽闻高轩过驩喜忘食眠袖书拜辕下此意私自怜道若九达衢小智妄凿穿所愿瞻德容

  • 提要·乾隆

    乾隆四十九年十月初九日奉上谕繄古帝王御世建极凝庥上有敷锡之君下享康宁之福洎乎近代史册尠称我皇祖冲龄践阼统驭寰区仁渐义摩涵濡休养康熈年间曽举行千叟宴与中外臣民跻夀宇而迓繁禧诚为千载一时之嘉防朕诞膺丕绪敬

  • 卷之七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九上·袁枢

    宋 袁枢 撰刘裕簒晋晋安帝隆安三年 初彭城刘裕生而母死父翘侨居京口家贫将弃之同郡刘懐敬之母裕之从母也生怀敬未朞走徃救之防懐敬乳而乳之及长勇健有大志仅识文字以卖履为业好樗蒲为乡闾所贱刘牢之击孙恩引裕参军

  • 徐謇传·魏收

    徐謇,字成伯,丹陽人。祖籍东莞,与其兄文伯等都精于医药。徐謇因为到青州,刚好慕容白曜平定东陽,把他拿获,具表将他送至京师。显祖要验证他的医术,就把一些病人放在帐幕里,让徐謇隔着幕帐切脉,他都能准确判断病情,而且知道病人的

  • 李豋辉·周诒春

    李豋辉 字腾飞。年四十五岁。生于厦门。兄登宝登山。均居瓜哇。已婚。子一。初学于新加坡中西学校。光緖十八年。自费游美。入威斯林大学。及耶路大学。习文科。光緖二十五年。得学士学位。光緖三十年。回国。任上海

  •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孔子

    【原文】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①者乎?为之犹贤乎已。”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释】 ①博奔:博,即六博,古代的一种棋局游戏,近似后代的双陆,弈,即围棋。 【译文】 孔子说:“整天吃得饱饱的,一

  • 卷十六·熊节

    钦定四库全书性理羣书句解卷十六宋 熊 节 撰熊刚大 注皇极经世书观物外篇上【此篇论太极生生之理隂阳消长之禨天地高下之别】天数五【天数有五一三五七九也】地数五【地数有五二四六八十也见易系辞】合而为十数之

  • 转注假借说·章太炎

    《说文叙》曰:“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前后异说,皆琐细无足录。休宁戴君以为考老也,考老也,更互相注,得转注名。段氏承之,以一切故训皆称转注。许瀚以为同部互训,然后称转注。由段氏所说推之,转注不系

  •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七·智顗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七上二近利益者。起于寂灭道场。始成正觉即转法轮。击于毒鼓天鼓。利益众生。齐至法华已前。益亦浅深死亦奢促。何者。教本逗缘。缘略为四。教亦有四。教主亦四。皆称法王具王三昧。自破二十五有。

  •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九(本)·窥基

    沙门基撰论。若唯有识至说有三性。述曰。虽有七颂释外难中而分为二。初二颂答唯有识便违理难。后五颂答唯有识便违经难。后中有二。初三颂释无境三自性不成难。后二颂释有识三无性不成难 于此初中有四。初总问。二略

  • 净土十疑论·智顗

    净土十疑论序宋.无为子杨杰述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娑婆,秽土也;极乐,净土也。娑婆之寿有量;彼土之寿则无量矣。娑婆备诸苦;彼土则安养无苦矣。娑婆随业转轮生死;彼土一往则永证无生法忍,若愿度生,则任意自在,不为诸业

  • 卷之二·佚名

    径石滴乳集第二卷。永远流通。伏愿共明般若。道果恒新。 径石滴乳集卷之二 清嗣祖沙门江州真在编 嗣法门人齐安机云续 径山下第七世 东林悟禅师法嗣 金陵太冈月溪澄禅师。礼圆照寺无着出家。精究天台止观。有方僧谓

  • 卷之一·佚名

    径石滴乳集卷之一 清嗣祖沙门江州真在编 嗣法门人齐安机云续 大鉴下第二十世(临济第十六世) 杭州径山无准师范禅师。剑州梓潼雍氏子。九岁依阴平山道钦出家。经书过目成诵。绍熙五年冬登具。明年次成都。坐夏正法。

  • 童蒙须知·朱熹

    宋朱熹为儿童教育编写的教材和读物。内有衣服冠履、言语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杂细事宜六节,详细规定了道德规范、行为细则、日常生活习惯、待人接物的礼节、读书写字的常规。如“自冠巾、衣服、鞋袜,皆须收拾爱护

  •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箓·佚名

    洞真太上上皇民籍定真玉录。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朝。言修道治心之要。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云笈七签》卷9释本箓。箓中称为三天正一先生所佩,故本箓盖出自六朝。述惭愧定心之法。劝人受箓佩箓。

  • 火葬·老舍

    老舍著。1944年出版。写抗战时期北方文城县人民抗敌斗争的故事。国军便衣队副队长丁一山是文城维持会长王举人女儿梦莲的未婚夫,一次在奉命侦察文城敌军时被土豪、王举人秘书刘二狗派人杀害。刘二狗乘机多次逼娶梦莲,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