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三

正源略集卷第三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青原下宗镜三世

幻休润禅师法嗣

北京大觉慈舟方念禅师

别号清凉。唐县人。族姓杨。年十岁。投金台广德大慈老宿披剃。自念生死事大。受具。历穷性相宗旨。知非的要。遂往少林。参幻休润和尚。润问。甚处来。师曰。北方来。润曰。北方道法。与此方如何。师曰。水分千派。流出一源。润曰。恁么则何用到此。师曰。流出一源。水分千派。润可之。即命典维那 师掩关五台。昼则一食。夜则孤坐。久之自念。差别智不可不明。乃肆游诸方。一切苦行。人所蹙頞者。师皆亲历。后至石城。精厉过分。双目忽盲。师曰。幻身非有。病从何来。将身心一时放下。硬坐七日。双目复明 师应请住禾之东塔。豫之云居匡庐。升座。打○相曰。会么。若向者里会得。不妨稳当。若乃外求。反被者个碍在。山僧昔在古道处。看他七处征心。自觉虚豁豁地。若非面壁岩前裂破达磨面孔。未免依样葫芦。未有了日。大众。祇如达磨。是何面目。也须亲见一回才好。于东街西市。说黄道黑。免得遇家里人露出破。绽。且道。阿那个是家里人。拈拄杖曰。见面不如闻名。掷拄杖下座。后欲投老台山。越中缁白。力挽师归宝林道场。示寂后。法嗣湛然澄公。迎龛塔於显圣南山之麓。

廪山忠禅师法嗣

建昌黄龙寿昌无明慧经禅师

抚州崇仁裴氏子。诞时难产。祖父诵金刚般若而娩。因名经。初生颖异。长貌苍古。九岁入乡塾。便问。浩然之气。是个甚么。塾师异之。长依廪山忠和尚出家。常疑金刚四句偈。必有指据。偶见傅大士颂曰。若论四句偈。应当不离身。不觉释然。遂辞廪山。隐峨峰。尝登绝顶顾盻。而作偈曰。踏上云头第一峰。眼中广博小虚空。当时欲见无由面。今日相逢处处同。结庐三年。人无知者。阅传灯。见僧问兴善。如何是道。善曰大好山。师日夜提撕。至忘寝食。一日因搬石次。坚不可举。极力推之。豁然大悟。即述偈曰。欲参无上菩提道。急急疏通大好山。知道始知山不好。翻身跳出祖师关。遂往廪山呈偈。忠和尚即为印可。始许剃发受具。自此服勤左右。日夕温研。影不出山者二十四年。出住宝方。时年五十一矣 上堂。挥尺一下曰。宗乘中事。难以措辞。大道门庭。争容拟议。等闲垂一机。如大阿锋离匣。逢之者。死不移时。似涂毒鼓受槌。闻之者。丧不旋踵。所谓妙峰峻仞。野兽难藏。宝树晶光。灵禽莫泊。其用也。单赶金毛归野窟。直追铁额入深山。扫天下之狐踪。拂人间之孽屑。提堕坑落堑之类。揭迷封滞壳之流。其功也。使法界世界虚空界。一体同观。俾佛道人道地狱道。万法融会。虽然如是。犹未为向上事。且道。出格限量外一句。作么生道。正令不行先斩首。大机一拨圣贤悲。久立珍重 上堂。真正龙象子。有时提得起放不下。有时放得下提不起。不弄死蛇头。要捋生虎尾。有时跨上金毛背。自然足下清风起。会么。水不涸兮鱼自在。山青幽处鸟安详 僧参。师问。赵州道。台上婆子。我为汝勘破了也。毕竟勘破在什么处。僧曰。和尚今日败缺了也。师曰。老僧一生。也不柰何。好教你知。若实会。举似来看。僧拟进语。师打一棒云。者掠虚汉 上堂。有始无终。衲僧活计。有终无始。衲僧常规。有始有终。衲僧家具。无始无终。衲僧巴鼻。透得一句。生死自在。透得二句。来去自由。三句透得。可以为人天师。四句总透得。可以为佛祖师。大众。且作么生透。良久曰。五虎凌空攒玉兔。二鸾翀汉趂金乌 僧问。和尚因甚不行脚。师云。木马休鞭横两腿。铁牛不索莽低头。白鹤啄鱼颈项直。班鸠呼雨嘴头钩。会么。僧无对。师曰。行脚去 上堂。抽筋不动皮。换骨不见血。筋骨一齐空。游行不倒跌。达磨大师。解灭不解生。释迦老人。解生不解灭。要知生灭不相干。除是当年乾矢橛。喝一喝 僧问。未相见时如何。师云。今日不答话。进云。相见后如何。师云。向道不答话。僧又拟伸问。师即打云。钝置杀人 师住宝坊峨峰寿昌三剎。别建庵院二十余所。七旬。尚混劳侣。耕凿不息。丈室萧然。惟作具而已。益王。向师道德。深加褒美。每叹曰。去圣时遥。幸遗此老。万历丁巳腊月七日。师自田中归。谓众曰。老僧自此不复砌石矣。众皆愕然 除夕上堂。曰今年只有此时在。试问诸人知也无。那事未曾亲磕着。切须痛下死工夫。复曰。此是老僧最后分付着。大众切宜珍重。新正十三日示微疾。遂不食曰。老僧非病当行矣。大众环侍不怿。师以偈谕之曰。人生有受非偿。莫为老病死慌。可笑无生法忍。将何业识消亡。一时云净祥光发。佛祖聊安此道场。十四日。书辞道俗。十六日。作举火偈曰。无始劫来祇者个。今日依然又者个。复将者个了那个。者个那个同安乐。复命侍者。代为发火宣偈。次晨。取水盥漱拭身曰。不必再浴。乃索笔大书曰。今日分明指示。掷笔端坐而逝。茶毗。火光五色。顶骨诸牙不坏。即於本寺方丈建塔。

青原下宗境四世

大觉念禅师法嗣

越州云门显圣湛然圆澄禅师

会稽夏氏子。母梦僧入室而娠。长为邮卒。因传符踰期惧受辱。走投隐峰。峰示念佛底是谁。三昼夜辄有省。后谒妙峰剃落。依三载。一日看乾峰示众话。遂冰释无疑。即颂曰。举一举二别端倪。个里元无是与非。雪曲应稀人会少。独许韶阳和得齐。二老何曾动舌。诸人徒自攒眉。拟议鹞过新罗。刻舟求剑元迷。值大觉慈舟老人说法於止风图。师趋座。呈所见求决择。舟问。止风图向青山近。越王城傍沧海遥时如何。师曰。月穿潭底破。波斯不展眉。舟又问洞上宗旨。师呈颂曰。五位君臣切要知。个中何必待思惟。石女惯弄无针线。木偶能提化外机。井底红尘腾霭霭。山头白浪滚飞飞。诞生本是无功用。不觉天然得帝基。舟曰。语句绵密。不落始终。真当家种草也 参云栖。栖举高峰海底泥牛话问。内有一句。且道。是那一句。师推出傍僧曰。大众证明。栖颔之 僧问。古镜未磨时如何。师正色厉声。数其往事。僧作瞋告辞。师曰。且磨者一点着。僧礼拜 鸳湖谒问。目前无法。意在目前。其旨如何。师曰。闻令师出关。是否。曰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又作么生。师曰。请出我要止静湖。便出 师在云栖。因师送亡僧回。栖问众曰。亡僧迁化。向甚么处去。师出众曰。谢和尚挂念 上堂。老僧没能柰。行动少自在。齿缺不关风。心直兼口快。昨夜撞倒须弥山。直得帝释天尊龙床宝座去了半块。且道。山僧恁么举扬。是何道理。良久曰。大似三江人唱曲 上堂。擎杈和尚。时中擎条木杈。道得也杈下死。道不得也杈下死。一日被人藏过。便双手托空。张口[囗@力]地。者老汉。将谓多少奇特。元来离却杈子。便伎俩已尽。山僧即不然。借得人一柄拂子。东拈西弄。今日已被讨去了。遂竖指曰。幸有者个。不从人借的。甚是现成。而复人人有分。未证底证取好。师历住显圣光孝径山东塔诸剎。一日过天华寺。示众。后有僧告假。师曰。老僧今晚亦欲起程。至夜半。遂右胁而逝。时天启六年十二月四日。世寿六十六。僧腊三十八。门人奉全身。塔於显圣寺南钵盂山之阴。

寿昌经禅师法嗣(四人)

信州博山无异元来禅师

因登厕睹上树人。大悟。见寿昌。昌曰。近日如何。师曰。有个活路。祇是不许人知。曰。因甚不许人知。师曰。不知不知 上堂。第一义作么生观。佛法二字不可黏着。黏着则埋没慧命。入荒田不拣草。犹较些子。博山当日在佛法中。头出头没。蒙先师亲垂只手提挈。在净白地上。仍被净白为碍。不免将脚跟下一片地。抛向他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之外。然后向太虚空翻觔斗。孤标独立。始得些子实用。今日与诸昆仲相见。譬如白日攫金。诸人历历见博山。博山总不见诸人。还信得及么。诸昆仲。若见明此事。须在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撞破虚空。始能捕空捉影。博山记得亲近先师。犹骊龙颔下探珠。猛虎喉中夺雀。今日不免贵买贱卖去也。诸昆仲。还有估价底也无。良久曰。也不可当面错过 上堂。说个佛字。好与三十棒。杖头有眼明如日。说个法字。好与三十棒。优钵无根满树花。说个禅字。好与三十棒。分付老卢高着眼。说个僧字。好与三十棒。莫教流落在天涯。过得潇湘渡口。便知清白人家。管甚烟云埋没。从教黑豆生芽。翻思昔日云门老。卸却铁枷。真个好一棒打杀贵太平。免使儿孙落荒草。诸昆仲。开眼说梦。醒亦是迷。白酒青盐。我乃是谁。寒冰烈火。痛下针锥。今古几多伶俐汉。分明辜负一双眉。复笑曰。博山罪过 上堂。卓拄杖曰。转山河归自己。月明当户照。转自己归山河。风冷压山居。撞钟撞着老僧心。祥云从地起钟声。为甚么披七条衣。宝盖自天垂。总不恁么道。又作么生。不是家乡客。徒劳话岁寒。此五种见地。虽则赏罚分明。也要诸人委悉。有一人。在蕴界屏处。说非法语。有一人。在净白地上涕唾。有一人。拨草瞻风搀行夺市。有一人。露盘卓斝解作家方。有一人。针拶不见血。火烧不知痛。病在膏肓。不堪疗治。有人於此简辨得出。博山分付拄杖子。一任天下横行。其或未然。卓拄杖曰。楖栗横担不顾人。直入千峰万峰去。崇祯三年示微疾。誾首座问。和尚尊候如何。师曰。尽有些子受用。座曰。还有不病者么。师曰。热大作么。座曰。来去自由。请道一句。师书历历分明四字。掷笔而逝。寿五十六。塔全身於本山。

建州建阳东苑晦台镜禅师

别号湛灵。潭阳冯氏子。生於万历丁丑。幼从虎啸岩。一心受业。后参寿昌经。一日偶阅维摩经。至此室何以空无侍者维摩诘言诸佛国土亦复皆空。豁然悟入。述偈曰。识破不值半文钱。可怜摸索许多年。宗流尽是欺心汉。说甚西来别有传。昌阅之。即印可 上堂。佛法本无多。南辰贯北河。都来三七字。降尽鬼神魔。良久。顾众曰。会么。老瞿昙一生。黄金高北斗。买不得个人笑。及至末后拈枝花。惹发饮光特地觑破。却将从上祖宗家产。一时俱籍没却。究竟有甚么风流。我试问你。英灵男子。自有本分。不为人欺瞒的活计。又当如何 除日上堂。僧问。寿昌和尚。临七十岁夜。示众曰。今年只有斯时在。试问诸人。会也无。此莫便是老汉先分付的末后句否。师曰。杓卜听虚声。熟睡饶谵语。曰在新长老分上。又作么生。师曰。击破寒潭月。痴猿何处窥。曰作家亲父子。别有不传传也。师曰。靴头绽线。脚指何知。乃曰。百岁翁翁失却父。当堂独坐没尊卑。东村王老夜烧钱。打鼓小儿失却椎。到者里。生死谁知折合。性命作何以归。蛙盆打破啾啾闹。庄周梦蝶乱飞飞。噫嘻嘻。灯笼露柱。谩自依稀 上堂。师良久曰。千古万古事。当不得我眉毛纵一纵。当不得我额头点一点。当不得我拄杖子卓一卓。当不待我震声喝一喝。你若不会。灯笼露柱。替你下涅盘堂。且道。为甚么如此。立地死汉。有甚么救处。一日示疾。以手指岩下曰。此处可以埋我。有行者问曰。试或死了埋了。又作么生分发。师笑曰。恰好恰好。者再问。师已脱去。时崇祯三年七月十三日也。寿五十四。塔於所指之岩石下。

建昌府寿昌阒然谧禅师

参先寿昌於峨峰。示以父母未生前话。一日推磨失手。触磨盘有省。占偈。有本来面目不须寻。一点灵明亘古今之句。呈昌。昌颔之。师尝作赵州无字颂曰。泰山倾倒压蟭螟。气绝心灰识浪平。不是泥牛开只眼。焉知猛虎坐中厅。后祠部海岸黄公。请师继席寿昌。顺治己丑示寂。寿七十一。塔於本山。

鼓山永觉贤禅师

幼习儒。年二十。补邑诸生。读书山剎中。闻僧举南泉斩猫公案。忽有省。诣董岩。参寿昌经和尚求决择。昌曰。此事。不可於一机一境上取则。须是百匝千重。垂手直过。尚当遇人。所谓身虽已在青云外。犹更将身入众藏。因勉看云门乾屎橛语。过十余年。往寿昌落发。一日问寿昌。如何是清净法身。昌振衣而立。师曰。祇此。更别有么。昌拂衣便行。时身心豁然。如开千重锁相似。入方丈礼拜。不及启口。昌打三棒曰。向后不得草草。后过延平津。闻僧诵诸佛謦欬俱共弹指。顿超前解。乃彻见寿昌用处。作偈曰。金鸡啄破碧琉璃。万歇千休祇自知。稳卧片帆天正朗。前山无复雨鸠啼 上堂。老僧无伎俩。祇打鼓山鼓。不说禅与道。不论佛与祖。甜瓜现成甜。苦瓜现成苦。露结必为霜。云腾必致雨。看来万法仍旧。自然超佛越祖。千圣既皆如是。老僧何用重举。然有一事报君知。也要大家看取。昨夜捉得石乌龟。天明看时。原是螺江女 闻谷大师入塔。请上堂。师顾众曰。你等还知闻大师住处也未。莫是鼻孔里安禅。眉毛下[跳-兆+孛]跳么。莫是清风度廊下。秋月转檐前么。莫是红霞不离碧落。白日祇绕须弥么。恁么说话。似则也似。在则未在。蓦竖起拳曰。元来祇在老僧拳头上。要与诸人相见。挥案曰。一音演说。随类各解。收拳曰。忽化作出海金龙。直透青霄去也。你诸人。莫认驴鞍桥。作阿爷下颔 上堂。正脉难通。邪见易炽。超佛越祖。看来总是阶梯。妙唱玄提。即此便名窠臼。白云岩下。多沉出格之英。芳草渡头。久滞他乡之客。所以曹洞门下。别设宗趣。金凤抟空。不止须弥顶上。铁牛驾浪。偏入大海波心。不犯当头。犹贵转身有路。行於异类。直须足下无私 示张二水相国。我宗。无意识领略的禅。无逐段商量的句。直要向全无缝罅处透入。通身脱落后承当。其或未能顿领。始有看话头等法。盖是死尽偷心。庶几天光自发。近日宗风大变。率尚虚头。师徒授受。专学答问拈颂。甚至饮酒戏笑。自谓。我宗门下。不受绳检。不拘小节。视吾辈劝勉。直以为老婆禅。呜呼。魔鬼兴妖。静思良可痛哭。顺治丁酉十月十七日示寂。寿八十。塔建本山。

青原下宗镜五世

湛然澄禅师法嗣(六人)

绍兴府明因麦浪怀禅师

山阴黄氏子。五岁。驱乌天王寺。十七。秉具云栖。游讲肆有声。闻宗门事。遂参云门湛然。门问。见犹离见。见不能及。如何是见不及处。师下语无当。乃再拜求示旨要。门曰。者里无甚旨要。汝时中但看个见不及处。自有所诣。师参究之久。愈觉茫然。一日看云栖举海底泥牛衔月走话问众。时云门推出傍僧曰。大众证明。师忽然有省。走见门。门即席拈盘胡桃曰。我用处不换机。你唤他作甚么。师一掌扑落。门曰。汝适来道。佛祖舌头。瞒你不得。一盘胡桃。汝便被他瞒也。寿圣师问门。如何是临济七事随身。门答云云。师以手掩门口曰。休将闲学解。埋没祖师心。门大怒曰。汝探头太过了。师惊疑 定林上座问曰。大德尊号。师曰麦浪。定曰。无风时。向何处安身立命。师於定面上。轻摇一扇。定曰未在。师曰。三尺浪高鱼化龙。痴人犹戽夜塘水。门曰。虽然。麦浪善行剑刃上事。若无后语。二人都成布袋里老鸦。何故。机不离位。堕在毒海。师於此顿释寿圣之疑。开法梅墅古弥陀寺。上堂。昨日是人日。今朝是谷朝。斩新一句子。莫认驴鞍桥。汝等欲将我新年佛法。偿他旧日陈债。好向山僧未升法座。诸人未到法堂时。一眼觑破。已落权乘。那堪拈椎竖拂。说妙谈玄。若有个汉子出来。掀翻法座。喝散大众。还可救得一半。其或未然。山僧自救去也。卓拄杖。下座 示众。篾穿乌龟壳。个个空索索。棒打石人头。击击向嚗嚗。独有衲僧行履。从来不受穿凿。昨夜泥牛生两角 师侍湛次。湛曰。灵虚有吹毛偈。汝批判看。师曰。借剑看。灵以手作斫势。师曰。是白铁。灵曰。我适才桥上。见僧打碎了个钵盂。师曰。好败阙。湛曰。且喜灵虚脚跟稳密。其如麦浪气宇如王。

龙门佛日石雨方禅师

初出家。随老宿专修净土。一日挝木鱼子。笑曰。不特西方可生。东方亦可生矣。宿曰。未是汝到家处。示以三不是话。师钝置。疑碍横生。胸痛不止。遂参云门湛。湛曰。参禅图大安乐。岂是苦得来的。纵苦得来。也是苦禅。参他作么。师如暗得灯。自此工夫。踊跃谒博山憨山黄檗诸老。谆谆以死工策励。再参湛老和尚。结同志不语。限七日彻证。一日闻湛上堂曰。放下着。忽觉疑情冰释。口占偈曰。平空一掷绝踌蹰。转眼风波彻太虚。会得竿头舒卷意。放生原是钓来鱼。湛问。如何是一口道不尽底句。师曰。晨昏礼拜和尚。也是寻常事。湛曰。赵州道无。意作么生。师信口颂曰。家家有幅遮羞布。放下便能当雨露。独怪当年老赵州。掷去头巾顶却裤。湛大喜。付以断拂一枝。故师自号断拂 上堂。举拂云。此是第二义。复举曰。此是第三义。百义千义万义。咄。有甚么交涉。若是个汉。才拈起斧子。从教斧子讴歌。放下鉏头。直得鉏头作舞。那管江南江北瓦砾荆棘。如或未然。也要披苔剥藓。读残碑续断碣。免使碌砖瓦砾。七片八片。泥金刚努目。木罗汉攒眉 上堂。有物先天地。将甚么作眼。无形本寂寥。举拂曰。者个是甚么。能为万象主。天际日上月下作么生。不逐四时凋。瞒历代老古锥即得。普明者里。也有一偈。无物先天地。有形本寂寥。不为万象主。常逐四时凋。於傅大士边会得。百鸟衔花。天人送供。於普明者里会得。腰缠八斗。肩挑担二。虽然。若得江南风气暖。梅花何必待春开 上堂。若要举扬个事。直须四方受敌。八面当机。雁过长空。会得横抽宝剑。云归远岫。明他脑后钳锤。若是以言遣言。以理遣理。忽然撞着无手人行拳。无舌人解语。便道是格外之谈。无义之语。若要与他施主福慧双圆。水也消他不得 上堂。选佛场开。只要个心空及第的人。既是其人。便能善通消息。若一机一境。问答语言。转身拂袖。以为能事。教山僧何处与汝分个优劣。你又何处会得舌根谈而不谈的道理。所以一入门来。便死在佛日语下。要见佛日重辉。也大难在。还要见佛日重辉么。倒跨黄鹤峰。何须问弥勒。

越州显圣三宜盂禅师

武林丁氏。依真寂脱白。参云门澄。进堂打七。有省。一日入室。澄问。如何是一口道不尽的句。师曰。问取典座。澄即为印记 上堂。新丰一句。当阳道破。不涉唇吻。已成露布。细雨蒙蒙。黄花满路。打失衲僧鼻孔。忘却邯郸故步。古镜台前几错悞。顾大众曰。露。小参。牛头未见四祖。百鸟衔花。见后野鬼飞沙。堪笑长汀布袋子。却从闹市作生涯。召众云。归堂吃茶。康熙乙巳十月初八日。语侍者曰。三日后吾行矣。者曰。和尚尊候甚安。何云便去。师曰。看老僧登场。一笑而逝。於显圣前冈建塔。

绍兴府东山尔密澓禅师

会稽王氏子。生而雄伟。力能仆牯。家贫未尝读书。然日诵金刚经。不由师训。似解其理。谒贞白珊和尚於大慈。决志力参。殆忘寝食。偶往德清探友。舟中闻锣声。豁然有省。偈曰。锣震空身世。观音独露身。泥牛衔月走。木马报新春。时年二十七。父兄逼以婚。潜往开元。投贞白大师剃落。服勤数载。领性相二宗。非其好。辞白。参云门湛老人。恍有宿契。师呈闻锣因缘。门曰。汝夙有善根。故得随观音入道。命充维那。一日门上堂曰。放下着。师因此全身脱落。作偈曰。夜半霜寒月忽低。行人到此尽迟疑。翻身踏着来时路。默默星辉斗柄垂。门嘉其幽玄绵密 适博山开法天界。师谒之。山与论物不迁旨。征辨竟日。了无窒碍。山曰。江南佛法。洵自有人。住弥陀寺 上堂。未出蔷薇洞时。有一句子。从剡溪流出三江鳖子。门外倘有过钱塘。拾得者。不妨人天众前拈出验看。如无。山僧唱菩萨蛮去也。良久。喝一喝曰。千里乌骓不易骑。时首座出礼拜。师曰。你在弁山。拾得个陈年榾柮。直饶满口道尽。拈来好一炉烧却。座曰。者老汉。犹作者个去就。师曰。也要大家知。

绍兴上虞香雪庵具足明有禅师

会稽杨氏子。弱龄事亲至孝。因父病危。乃割股救之。年二十二出家。便参念佛是谁。谒云门湛。每承提训。颇有发明。次年。闻僧举北斗面南看话。疑情逼抑。一日在殿经行。举首见前山。豁然大悟。偈曰。虚空粉碎无偏正。大地平沉孰是亲。从今了却相思债。石虎泥牛笑转新。湛见助喜 后出住上虞之香雪。示众。云门活口。德山辣手。正眼看来。二俱是丑。验尽天下衲僧。翻身落人窠臼。不若本色住山。饱餐饭了抖擞。休管他家馊残。但逞自己风度。有问百年已后事如何。阿呵呵。乌龟飞入北斗。石雨和尚问。堪与佛祖为师。佛祖又学个甚么。师曰。佛祖聻。石曰。与佛祖为师聻。师曰。黄山谷后园种菜。石曰。不问佛不问祖。不管你佛。不管你祖。速道速道。师曰。东邨桃树。西陇梅花 示疾日。即念现禅师问。古人道。病有不病者。如何是不病者。师默然。曰恁么便是那。师曰。三十棒领出自打。曰临末稍头一句作么生。师震威一喝。曰不会。曰不会会取好。曰会后又如何。师曰。南山云北山雨。时未有继嗣。乃以如意法衣法卷。寄石雨和尚。付毒端道上座偈曰。香柏支分秀。随缘折一枝。花开香雪远。何必异苗为。后示寂。塔於显圣之南山。

洪都百丈瑞白雪禅师

桐城杨氏子。剃染参云门。看拖死尸话。疑情逼拶。如挑千觔担子相似。至广孝。闻湛上堂。有竖起脊梁生铁铸。放下面皮莫回顾。犹如象王脱金锁。若不如是何劫悟之语。痛哭苦参工夫。遂得成片。一日。湛举南泉斩猫因缘。师忽领悟。复结制打七。至六日。闻钟声大彻。参金粟。适上堂次。师出众便喝。粟便打。师又喝。粟又打。师曰。者老汉败阙了也。便归位。继席云门。次移湖之弁山延庆蕺山白雀。台之护国。赣之崆峒。后因南昌建安王。钦师道望。请住百丈 上堂。三尺氷河连底冻。数株枯树尽银花。太阳一出峰头外。清潭依旧走鱼虾。见色明心虽好事。撒却时人几眼沙。莫有清净宝目不受翳障者么。出来高鉴看。僧出曰。狮儿独吼云门里。香象群藏北斗中。师曰。嗄。僧拂袖曰。岭外彰牙爪去也。师曰。者野狐精 师晚居崆峒时。以禅版东敲西敲。凡有僧请益。亦禅版敲示之。师住百丈。第举百丈清规。而重撰之时。复荷锸与作务。明春谷日。示微疾。诲众益笃。谈笑自如。三月十九迟明起浴。谓侍者。扶老僧入龛。日正卓午。吉祥而逝。师生万历甲申十一月廿六日戌时。崇祯辛巳三月十九日午时示寂。世寿五十八。僧腊三十八。塔全身於弁山。

博山来禅师法嗣(四人)

信州瀛山雪关誾禅师

上饶傅氏子。八岁丧父母。依景德寺傅公和尚出家。一日见坛经火烧海底句。疑之。乃参博山来。来令究船子藏身公案。急切提撕。偶入槽厂。见磨鼻拽脱。有省。呈偈曰。直下相逢处。由来绝覆藏。舌头原是肉。嚼破也无妨。来喜曰。子可参禅也。后作五颂。请寿昌衲衣。来曰。宗门语句。如满口含冰。不曾道出水字。子风骨太露。更须死心一番始得。师乃掩关穷践。凡六载。大彻源底。开法瀛山。时山荒圮。师潇然。作破院歌以自乐 腊八上堂。直下承当。是何话杷。官不容针。私通车马。须弥高大柱堪题。海天空阔桥难跨。花堤柳巷尽穿开。宝殿珠帘谁放下。雪山夜半睹明星。若到瀛山痛棒打。靠拄杖下座 上堂。九十日期今已满。闭门作活事如何。不会捏杀猕猴子。重迭关山未易过。大抵末法禅期。真参罕遇。纵他意树抽枝。未见心花开片。虽然。冷灰里岂无一粒豆爆。还有不跨石门。扶竖晏祖门风者么。如无。且向芦花深处宿。月明穿过钩鱼台 唐祈远孝廉请。上堂。远问。如何是参禅入手处。师曰。一一踏翻始得。曰如何是参禅得力处。师曰。把定乾坤。远礼退。又一僧问。如何是参禅入手处。师曰。截千人之头臂。剜万人之心肝。曰如何是参禅险难处。师曰。拆佛殿。毁魔宫。曰。如何是参禅得力处。师曰。逆水船出顺水风。乃曰。诸兄弟。者些答话。虽是撇他闲骨董。也不曾思索出来。不见。洞山初禅师云。言无展事。语不投机。乘言者丧。滞句者迷。他家是透顶彻底人。临机应用。洒脱非常。不似今人要句句投机。却被言句碍杀。径山道。赵州禅。只在口唇边山僧道。赵州禅。如神庙里签。千掣千应。万掣万灵。初不曾安排古凶。使人规避祸福也。方山老人道。得意者所说皆是。失意者所言皆非。若以是非得失。而论古驳今。山僧绾上眉毛。一任诸方贬驳。卓拄杖下座 师。以丁酉秋示微恙。乃谢事南迈。十月朔。行抵瀛山。遗书谢诸檀越。时寿昌阒公。自博山来候问。和尚安否。师曰。你道。我生耶死耶。阒曰。末后句也须分付。师弹指一声。微笑而逝。师世寿五十有三。坐三十七夏。门弟子迎归博山。建塔於莲花峰之右。

郁州嵩乳道密禅师

泗州唐氏子。年十四。投景会剃染。二十事包笠。初历讲肆。阅楞严。至虽得多闻不成圣果句。叹曰。不耽幻身世。反耽幻学耶。遂弃之。参寿昌基隆。次参云门金粟。复参博山来和尚。一日随众采茶。忽睹涧底白云飞起。有契。遂冲口说偈曰。欲知来去处。好看白云窝。青山常靠倚。出入也由他。归举似来。来见便问。汝作甚么来。师曰。熟境难忘。来曰。即今一口气不来。向甚么处安身立命。师曰。某甲终不通去处。来曰。莫便是你安身立命处么。师曰。终不作此见解。来曰。作与不作。总不免老僧痛棒在 出住淮安古檀度寺。元旦上堂。师卓拄杖曰。识得一。万事毕。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君王得一天下平。衲僧得一。鼻直眉横。设若一亦不立。又作么生。掷拄杖曰。门帘忽被风吹去。杲日光腾四壁清。上堂。寿昌师翁。搬底是石块。博山先师。见底是一株树。瀛山师兄。径山师兄。一等是口挂壁上。老僧睹白云底聻。顾左右。喝一喝曰。住住。老僧见底。诸人不知。诸人见底。老僧不知。蓦起身曰。慧炬三昧。净光明三昧。连击拂子。下座。

福州长庆宗宝独禅师

广州陆氏子。六岁。闻邻妪发愿来生童真出家见性成佛语。遂触宿因。坚出世志。及披剃。惟事苦参。年十四有省。复参石压笋斜出。岩悬花倒生话。遂得瞥脱。三十出岭。参博山来和尚。来与语器之。一日拈骑牛入佛殿话。问师。即呈偈曰。贪程不觉晓。愈求愈转渺。相逢不是渠。才是却颠倒。蚁子牵大磨。石人抚掌笑。别有一生机。不落宫商调。来见以为深入堂奥。后辞。来乃嘱曰。我爱你见处清白。向后不得辜负。师拜别。出住庐山。次开法广之罗浮。及长庆等处 上堂。竖拂子曰。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既是无语句。华首今日说个甚么。既无一法与人。诸上座。今日向华首觅个甚么。诸上座。此是彻底相为。莫要错过。切莫踏步向前。各人照管自己脚跟下。莫要他觅。

江宁独峰竹山道严禅师

顺庆大竹县沈氏子。总角。染衣南游。初预讲肆。一日走京口。登凌云亭。忽身心世界顿然一空。遂罢讲。往参博山来於天界。典第二座。山见师领众当机。动合宗旨。遂授名道严。且嘱曰。汝当以道法严持也 上堂。蓦拈拄杖曰。一滴水。作大海之波涛。一点尘。徧大千之境界。连卓三下曰。天不能盖。地不能载。本分衲僧。只是寻常。无为道者合当如是。毕竟据个甚么道理。便得恁么行径。良久。击禅床曰。对月思玄度。临风忆谢公 上堂。击如意曰。姑孰城里。有大人气象。白苎山头。有毒鼓先声。独峰与龙象交集。万象与虚空并会。茶里饭里。行时坐时。共转法轮。世尊升座。文殊白椎。独峰上堂。院主拈香。其间还有自肯底么。良久。顾众曰。官圩东畔王三老。日日担薪上太平。

东苑镜禅师法嗣

江南天界寺觉浪盛禅师

建宁浦城张氏子。十九岁。见大父归寂。自疑曰。者一点灵明。向甚么处去。一日闻猫叫。有省。走瑞岩剃落。随师住梦笔。闭关苦究。因见百丈再参公案。顿彻马祖机用。从前宝惜。冰释无疑。出关参博山於董岩受具。是冬。谒东苑镜。苑问。子闻博山提唱维摩经否。师曰曾闻。苑曰。弥勒得一生受记作么生。师曰。大有人疑着。苑曰。你又恁么去。师异之。向日次。师问。古德劫火洞然。者个坏不坏。有云坏。有云不坏。此意如何。苑曰。你又恁么来。师遂折节过冬。苑细验其生平参证处。及征诘五家堂奥差别之旨。师恣意披其所见。苑感叹曰。不期。子乃能深入此秘密法门。吾寿昌者枝慧命。属子流布去也。随苑礼寿昌。昌勘问。大奇之。问。东苑曾将子说甚么。师曰。曾被他赚了一上。昌曰。作么生被他赚。师曰。者老汉。又恁么去也。昌笑曰。子作怪那。师曰。是和尚自致得。因复问昌曰。闻东苑当时答和尚一语。如何满口便许可他。若是某甲。决不轻易放过。昌曰。祇如他道和尚莫作怪在。你当作么生。师才开口。被昌劈面一掌。师曰。也是贼过后张弓。昌曰。且喜有人吃掌。自此与昌多有诘问机缘。昌为深喜 住宝筏上堂。向上一路。千圣不传。本分风光。须自领悟。山僧便恁么下座。还有亲切为人处也无。大众便恁么礼拜而退。还有不相孤负处也无。虽然。官不容针。正好添花锦上。石女夜抛梭。文彩焕然满地。木人朝唱曲。音声杳而难闻。其中还有正偏兼带不落是非者。出来唱和看。众无语。师曰。恁么则山僧倒骑露地白牛。游戏十方剎土去也。举如意曰。会么。自古轮王全意气。不彰宝印自然尊 大雄庵上堂。师升座。击香台曰。闻么。良久。朗声曰。巍巍独坐大雄峰。一喝曾教三日聋。今日当阳明举似。西江吸尽吐东风。且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一僧出众曰。阁静不须重借月。三更自有夜明帘。师顾视曰。乾闼婆王。亲托出摩尼。光影照三千。更有於光明门头出身者么。李太宰出曰。近有提婆达多一颂。平地孤堆最悞人。枉将法座赚冤亲。瞿昙自有金针度。认影迷头又隔津。师曰。何不道提婆别有金针度。太宰拊手曰。此文是老婆勘破。有来繇也。师震威一喝。便下座 问。石头和尚道。木头碌砖。此意如何。师曰。艺压当行。曰或问和尚如何是道。作么生。师曰。好皮不染皂。曰如何是禅。师曰。好人不债钱。曰此与石头答。有同别否。师曰。白马庙前好伞铺。曰不会。师曰。木屐店在对门开。曰恁么一般要用也。师曰。天晴不肯去。直待雨淋头。僧礼拜。师大笑 上堂。有情之本。依智海以为源。含识之流。总法身以为体。祇为情生智隔。想变体殊。将山门来佛殿里。移厨库在钟楼上。惟佛与佛。乃能究尽山僧拄杖。蓦顾左右曰。咄。莫妄想 上堂。疎雨打窗清梦里。好山深锁白云中。有题最是难藏覆。竹浪萧萧一夜风。百草头上识取祖师。草枯了也。闹市里识取天子。市散了也。与诸兄甚处相见。良久。以手拍曰。猩猩。我与你相见了也。

鼓山贤禅师法嗣

福州鼓山为霖道霈禅师

建安丁氏子。年十四出家。十八参方。首礼闻谷大师於宝善。次参鼓山贤和尚。看庭前柏树子话。三年无所入。辞游两浙。后复归鼓山。充维那。山一日垂语曰。一口吸尽西江水。马师此语。只道得八成。还有下得十成语者么。师进曰。某甲尽力。也只道得八成。山乃呵出。师一夜不安。至四鼓方卷帘出门。了然大彻。次上方丈曰。某甲今日有个十成语。举似和尚。山喝曰。汝作么生。师乃背身叉手向山曰。请和尚鉴。山曰。好与七藤条。师便礼拜。自是入室。商确玄奥。无不吻合。山示寂。遂继席焉 上堂。庾岭一铺功德。无尽劫来成就。今日一回拈出。便见光辉宇宙。不须雪点红炉。一切万法仍旧。春水盈盈竞流。春山迭迭挺秀。春鸟关关和鸣。春树葱葱郁茂。若能直下便见。即是瞿昙之后。更作佛法商量。此人却不唧[口*留]。乃举拂召大众曰。见么。是大神咒。是大明咒。击案下座 小参。金牛唤人吃饭。赵州叫人吃茶。二老觌面分付。不知谁是作家。或有个汉出来问。鼓山又作么生。有愿从来不撒沙 上堂。人人有一天真佛。相好光明皆具足。可惜日用而不知。五阴坑中自埋没。喝一喝曰。五阴坑。为诸人打破了也。真佛即今在甚么处。蓦举拂子曰。容颜甚奇妙。又喝曰。切忌捏目。

 

猜你喜欢
  佛说佛名经卷第四·佚名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七·净挺
  中国人口头上心头上的阿弥陀佛·太虚
  刹利旃陀罗现智相品第六·佚名
  四谛论 第一卷·佚名
  在仰光答佛教小集团问·太虚
  显扬圣教论 第五卷·无著
  以佛法批评社会主义·太虚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佚名
  序·佚名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全文·佚名
  卷二百九十八·佚名
  大乘庄严经论 第十二卷·无著
  二鹦鹉闻四谛缘品第六十八·佚名
  大般泥洹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五·乾隆

    卷十五襄阳杜甫诗七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原选者评。老杜入蜀。于孔明三致意焉。其志有在也。诗

  • 韩缜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韩缜(1019-1097)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韩绛、韩维之弟。庆历进士。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时曾知枢密院事。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罢知颍昌府。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封崇国公

  • 卷一百二十六·列传第十三·宋濂

        安童   安童,木华黎四世孙,霸突鲁长子也。中统初,世祖追录元勋,召入长宿卫,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世祖一日见之,问及安童,对曰:“安童虽幼,公辅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对

  • ●碑传选集目录·钱仪吉

    多尔衮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传郑虎文(一)多铎和硕豫通亲王多铎传冯培(九)豪格和硕肃武亲王豪格传郑虎文(一二)图赖议政大臣昭勳公图赖传冯培(一七)佟图赖勤襄公佟图赖传李绂(一九)张朝璘浙闽总督张朝璘传(「八旗通志」)(二一)张存仁兵

  • 甘茂亡秦且之齐·佚名

    【提要】 人的命运有升有落,在落魄的时候改变命运,不仅要吃苦,而且还要多动脑筋,跑关系、找门路,充分利用自己以前的积累和优势,闯出生机来。我们看看可怜的一代名将甘茂是如何摆脱困境的。  【原文】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

  • 楚汉春秋佚文·陆贾

    临海洪颐烜原辑江津王利器校订【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春秋:“楚汉春秋九篇。”本注:“陆贾所记。”隋书经籍志九卷,新唐书艺文志同。唐书经籍志二十卷,不知何以多出十一卷,或字误也。文献通考经籍考未见着

  • 胡继贤·周诒春

    胡继贤 字志道。年二十六岁。生于广州。已婚。初学于广州育材书社及岭南学校。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米西根大学。习政治学。民国三年。得学士学位。入哥仑比亚大学。民国四年。回国。任广州岭南学校经济学及英文

  • 卷十 说命下第十四·孔颖达

    王曰:“来,汝说。台小子旧学于甘盘,学先王之道。甘盘,殷贤臣有道德者。○台音怡。[疏]“王曰”至“甘盘”○正义曰:“旧学于甘盘”谓为王子时也。《君奭》篇周公仰陈殷之贤臣云:“在武丁,时则有若甘盘。”然则甘盘于高宗之时

  • 晏子居丧逊畣家老仲尼善之第三十·晏婴

    晏子居晏桓子之丧,粗衰,斩,苴绖带,杖,菅屦,食粥,居倚庐,寝苫,枕草。其家老曰:“非大夫丧父之礼也。”晏子曰:“唯卿为大夫。”曾子以闻孔子,孔子曰:“晏子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逊辞以避咎,义也夫。”

  • 卷十四·黄伦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十四     宋 黄伦 撰征惟仲康肇位四海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侯承王命徂征无垢曰此时羿假王命以号令天下侯之掌六师岂曰王命是羿引侯为心腹故假王命付兵权以为已役也

  • 卷六十七·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六十七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十五僖公二十二年考异足利本传丁丑楚子入飨于郑飨作享注及下文飨毕夜出同 庭实旅百百作伯注同今本注须句虽别国而削弱不能自通谨按别国诸本皆

  • 春秋经解卷八·孙觉

    宋 孙觉 撰宣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威公弑隠公而立春秋月而不王以罪天王不能诛之而使弑君大恶之人肆于民上十八年之久也宣公弑子赤而立其罪同于威春秋书月书王不罪天王之不讨者非赦之也天下无王自平王而下也至于威公

  •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1)·戴圣

    ——音乐表现情感而不是形象 【原文】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2);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3);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4);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5);其爱心感者

  • 度五神通品第五·佚名

    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念具足度五神通。逮诸菩萨无量神足。能动天地变身无数更合为一。彻视无碍石壁皆过。譬如鸟飞无所触碍。能履水蹈虚身出水火手扪摸日月身至梵天。有是神通不自贡高不见贡高。用本空故

  • 续高僧传卷第第二十二·道宣

      明律上 正传十五 附见十二。   梁杨都天竺寺释法超传一。   梁钟山云居寺释道禅传二。   齐邺下大觉寺释慧光传三(道云 道晖 冯居士)   齐邺东大衍寺释昙隐传四(洪理 道乐)   陈杨都光宅寺释昙瑗

  • 大品经游意·吉藏

    隋 吉藏撰大品游意斯道幽微。深远难测。无知无照。无名无相。理绝百非。道亡四句。言语无所厝其辨。情识无所没其虑。虽复一相无相。万用无亏。至寂至空。道光法界。故开经宗之始。以不住法住。辨其义之终。以无得为

  • 百论序疏·吉藏

    大业四年十月因讲次直疏出不事访也。肇公是京兆郡人。家贫常以佣书为业。因是历观经史。每读老子庄周之书。喟然叹曰。美则美矣。然期神冥累之方犹未尽矣。末见古维摩经观喜顶戴谓亲友曰。吾知所归极矣。罗什至京师因

  • 乌石山志·郭柏苍

    《乌石山志》由清代郭柏苍、刘永松纂辑,黄宗彝、郭柏芗参订,分宸翰、名胜、古迹、寺观、祠庙、第宅园亭、石刻、人物、仙释、志余10卷,全书31.3万字。主要介绍乌石山的自然风貌、人文事迹、神话传说和历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