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楚汉春秋佚文

临海洪颐烜原辑

江津王利器校订

【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春秋:“楚汉春秋九篇。”本注:“陆贾所记。”隋书经籍志九卷,新唐书艺文志同。唐书经籍志二十卷,不知何以多出十一卷,或字误也。文献通考经籍考未见着录,盖其书已亡于南宋矣。后汉书班彪传上:“汉兴,定天下,太中大夫陆贾记录时功,作楚汉春秋九篇。”史记高祖功臣侯年表索隐:“陆贾记事,在高祖与惠帝时。”史通六家篇:“晏子、虞卿、吕氏、陆贾,其书篇第,本无年月,而亦谓之春秋。”又题目篇:“吕、陆二氏,各著一书,惟次篇章,不系时月,此乃子书杂记,而皆号曰春秋。”又杂说上篇:“刘氏初兴,书唯陆贾而已;子长述楚、汉之事,譬夫行不由径,出不由户,未之闻也。”汉书司马迁传赞:“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大汉。”盖司马迁撰史记据楚汉春秋,故其言秦、汉事尤详;然则楚汉春秋,诚研究汉代史之第一手材料也。旧辑本以洪颐烜撰集者为较佳,刻入经典集林卷十,但纰缪亦复不少,如太平御览六九六带部引“北郭先生献带于淮阴侯”云云,而误“献带”为“献策”;吴王濞史记入列传,而洪氏引史记吴王濞世家;此其一隅耳,然亦足见其鲁莽灭裂矣。今辄重而理之,发为后定,而附于新语校注之后焉,斯亦汉志称某氏所著书之例也。】

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杀。【史记项羽本纪索隐】

项梁阴养生士九十人,参木者,所与计谋者也。木佯疾,于室中铸大钱,以具甲兵。【太平御览八三五】

【案:“生”字当衍。】

项梁尝阴养士,最高者多力,拔树以击地。【太平御览三八六】

吴广说陈涉曰:“王引兵西击,则野无交兵。”【文选曹子建《又赠丁仪王粲诗》注】

会稽假守殷通。【史记项羽本纪正义、汉书项籍传注】

东阳狱史陈婴。【史记项羽本纪正义】

上过陈留,郦生求见,使者入通。公方洗足,问:“何如人?”曰:“状类大儒。”上曰:“吾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大儒也。”使者出告。郦生瞋目按剑曰:“入言,高阳酒徒,非儒者也。”【北堂书钞一二二、太平御览三四二、又三六六】

【洪颐烜曰:“案:史通杂说篇:‘刘氏初兴,书惟陆贾而已。子长述楚、汉之事,专据此书,……如郦生之初谒沛公,高祖之长歌鸿鹄,非唯文句有别,遂乃事理皆殊。’”】

高祖向咸阳南攻宛,宛坚守不下。乃匿其旌旗,人衔枚,马束舌,龙举而翼奋,鸡未鸣,围宛城三匝。宛城降。【史记高祖本纪索隐、太平御览三五七】

【洪颐烜曰:“案:北堂书钞十二引‘龙举翼起’四字。”】

樊哙请杀之。【史记高祖本纪索隐】

【案:此“秦王子婴降轵道旁”句,索隐所引也。】

沛公西入武关,居于灞上,遣将军闭函谷关,无内项王。项王大将亚父至关,不得入,怒曰:“沛公欲反耶?”即令家发薪一束,欲烧关门,关门乃开。【艺文类聚六】

解先生云:“遣守函谷,无内项王。”【史记高祖本纪索隐】

【洪颐烜曰:“案项羽本纪集解、留侯世家索隐、汉书张良传注臣瓒云:‘楚汉春秋,鲰生本姓解。’”】

项王在鸿门,而亚父谏曰:“吾使人望沛公,其气冲天,五色相摎,或似龙,或似蛇,或似虎,或似云,或似人,此非人臣之气也,不若杀之。”【水经渭水注、太平御览十五、又八七、又八七二】

【案:御览八七引作“五彩相纠”。】

沛公脱身鸿门,从闲道至军。张良、韩信乃谒项王军门曰:“沛公使臣奉白璧一只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只献大将军足下。”亚父受玉斗,置地,戟撞破之。【太平御览三五二】

蔡生。【史记项羽本纪集解】

【案:此“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句,集解所引也。】

董公八十二,遂封为成侯。【史记高祖本纪正义】

【器案:汉书高帝纪上:“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曰:‘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三军之众(荀悦汉纪句上有”若“字)为之素服,以告之诸侯,为此东伐,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三王之举也。’汉王曰:‘善。非夫子无所闻。’于是汉王为义帝发丧,袒而大哭。”汉书此文,当亦本之陆氏,而史记乃略出为“为义帝死故”五字一句,不若汉书之得其本真也。】

项王为高阁,置太公于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王,约为兄弟,吾翁即汝翁,若烹汝翁,幸分我一杯羹。”【太平御览一八四】

新昌亭长。【史记淮阴侯列传索隐】

【案:此“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句,索隐所引也。】

卑山。【史记淮阴侯列传索隐】

【案:此“从闲道萆山而望赵军”句,索隐所引也。】

北郭先生献带于淮阴侯曰:“牛为人任用,力尽犹不置其革。”【太平御览六九六】

项王使武涉说淮阴侯,淮阴侯曰:“臣故事项王,位不过郎中,官不过执戟,及去楚归汉,汉王赐臣玉案之食,玉具之剑,臣背叛之,内愧于心也。”【北堂书钞一三三、艺文类聚六九、文选张平子《四愁诗》注、太平御览七一0】

上东围项羽,闻樊哙反,旄头公孙戎明之卒不反,封戎二千户。【汉书王莽传上晋灼注】

上欲封侯公,匿不肯复见,曰:“此天下之辨士,所居倾国,故号平国君。”【史记项羽本纪正义、文选陆士衡《汉高祖功臣颂》注】

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史记项羽本纪正义】

高帝初封侯者,皆赐丹书铁券,曰:“使黄河如带,泰山如砺,汉有宗庙,尔无绝世。”【太平御览五九八、又六三三、困学纪闻十二】

汉已定天下,论群臣破敌禽将,活死不衰,绛灌、樊哙是也。功成名立,臣为爪牙,世世相属,百世无邪,绛侯周勃是也。【文选刘子骏《移书让太常博士》注】

【洪颐烜曰:“案汉书礼乐志注、陈平传注云:‘楚汉春秋高祖功臣,别有绛灌。’”】

【器案:文选注引楚汉春秋此文,复下以己意曰:“然(案:文选注所云“然”,当读作“然则”。)绛灌自一人,非绛侯与灌婴。”】

上败彭城,薛人丁固追上,上被发而顾曰:“丁公,何相逼之甚?”乃回马而去。上即位,欲陈功,上曰:“使项氏失天下者是子也。为人臣用两心,非忠也。”使下吏笞杀之。【太平御览三七三、又六四九】

上封许负为鸣雌亭侯。【史记周勃世家索隐】

正疆数言事而当,上使参乘,解玉剑以佩之。天下定,出以为守。有告之者,上曰:“天下方急,汝何在?”曰:“亡。”上曰:“正疆沐浴霜露,与我从军,而汝亡,告之何也?”下廷尉劓。【太平御览六四八】

淮阴武王反,上自击之。张良居守。上体不安,卧辒车中,行三四里。留侯走,东追上,簪堕被发,及辒车,排户曰:“陛下即弃天下,欲以王葬乎?以布衣葬乎?”上骂曰:“若翁天子也,何故以王及布衣葬乎?”良曰:“淮南反于东,淮阴害于西,恐陛下倚沟壑而终也。”【太平御览三九四】

谢公。【史记淮阴侯列传索隐、汉书韩信传注】

【案:此“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句,索隐所引也。】

岂是乎?【史记黥布列传索隐】

【案:此“黥布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句,索隐所引也。】

黥布反,羽书至,上大怒。【文选虞子阳《咏霍将军北伐诗》注】

下蔡亭长詈淮南王曰:“封汝爵为千乘,东南尽日所出,尚未足黔徒群盗所邪?而反,何也?”【文选陆士衡五等论注】

斩告萧何者。【北堂书钞七】

滕公者,御也。【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索隐】

孔将军居左。【汉书高帝功臣表注】

叔孙通名何。【史记叔孙通传集解及索隐】

叔孙何曰:“臣三谏不从,请以身当之。”抚剑将自杀。上离席云:“吾听子计,不易太子。”【史记叔孙通列传索隐】

四人冠韦冠,佩银环,衣服甚鲜。【后汉书冯衍传四皓注】

惠帝崩,吕太后欲为高坟,使从未央宫坐而见之。诸将谏,不许。东阳侯垂泣曰:“陛下日夜见惠帝冢,悲哀流涕无已,是伤生也。臣窃哀之。”于是太后乃止。【艺文类聚三五、太平御览四五七、又四八八、又五五七】

田子春说张卿云:“刘泽,宗家也。”【史记燕王世家索隐】

【洪颐烜曰:“案世家云:‘高后时,齐人田生游乏资,以画干营陵侯。’集解:‘晋灼曰:楚汉春秋田子春,汉书燕王传注作字子春。’”】

赵中大夫曰:“臣闻:越王句践,素甲三甲。”【文选潘安仁《关中诗》注】

吴太子名贤,字德明。【史记吴王濞列传索隐】

韩王信都。【史记韩王信列传索隐、汉书功臣表注、史通杂说上】

清阳侯王隆。【史记高祖功臣年表索隐】

【洪颐烜曰:“案索隐云:‘史记与汉书同,而楚汉春秋则不同者,陆贾记事,在高祖、惠帝时,汉书是后定功臣等列。’”】

【器案: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侯第,索隐引姚氏曰:“萧何第一,曹参二,张敖三,周勃四,樊哙五,郦商六,奚涓七,夏侯婴八,灌婴九,傅宽十,靳歙十一,王陵十二,陈武十三,王吸十四,薛欧十五,周昌十六,丁复十七,虫逢(当作“达”)十八。史记与汉表同,而楚汉春秋则不同者,陆贾记事,在高祖、惠帝时,汉书是后定功臣等列,及陈平受吕后命而定,或已改邑号,故人名亦别。且高祖初定惟十八侯,吕后令陈平终竟以下列侯第录,凡一百四十三人也。”】

阴陵。【史记高祖功臣年表阳陵侯傅宽条索隐】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六·列传第六十五·脱脱
  卷二百八十九·列传第四十八·脱脱
  唐鉴卷八·范祖禹
  卷六·王明清
  一百四十二 内务府总管赫奕等奏御用缎匹跳丝落色请令江宁织造赔偿摺·佚名
  第七十四册 记天命朝事十二件均无年月·佚名
  通志卷二十·郑樵
  一二七○ 云南巡抚谭尚忠奏本年抽改《御批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佚名
  卷之六十二·祁韵士
  卷十六·傅恒
  绎史卷一百三十七·马骕
  东平王元匡传·李延寿
  卷九十二·佚名
  卷第二十九·佚名
  卷五十二·赵汝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九灵山人戴良(九灵山房集)·顾嗣立

    良字叔能,浦江人。少学文于柳待制贯、黄侍讲溍,学诗于余忠宣阙,皆得其师承。起为月泉书院山长。至正辛丑,以荐授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儒学提举。然时事已不靖,无可行其志。乃携家浮海至中州,欲与豪杰交,而卒无所遇,遂南还四明

  • 白石道人诗集卷下·姜夔

    宋 姜夔 撰五言律诗题华亭钱参园池花里藏仙宅帘边驻客舟浦涵沧海润云接洞庭秋草木山山秀防干处处幽机云韬世业暇日此夷犹同朴翁登卧龙山龙尾回平野檐牙出翠微望山怜緑逺坐树觉春归草合平吴路鸥忘霸越机午凉松影乱白

  • 卷三十一·孙默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十五家词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三十一     休寜孙默编董以宁蓉度词下长调满江红乙已述哀【元日】去岁今朝念母病扪心私痛犹记得支床慰劳慈恩深重此际魂归何处去黄泉碧落儿难送便床前

  • 列传第五十 苏张·欧阳修

    苏瑰,字昌容,雍州武功人,隋尚书仆射威之曾孙。擢进士第,补恒州参军。居母丧,哀毁加人,左庶子张大安表举孝悌,擢豫王府录事参军,历朗、歙二州刺史。时来俊臣贬州参军,人惧复用,多致书请瑰,瑰叱其使曰:“吾忝州牧,高下自有体,能过待小

  • 卷一百六·表第一·后妃表·宋濂

        ◎后妃表   

  • 第六十回 得辽关因病返跸 殉周将禅位终篇·蔡东藩

      却说周主南征时,北汉主刘钧,乘虚袭周,发兵围隰州。隰州刺史孙议,得病暴亡,后任未至,骤闻河东兵至,不免惊惶,幸亏都监李谦溥,权摄州事,浚城隍,严兵备,措置有方,不致失手。时方盛夏,河东兵冒暑围城,谦溥引二小吏登城,从容督御,身服

  • 卷之一千一百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玉昔帖木儿传·宋濂

    玉昔帖木儿,博尔术之孙。受世祖宠爱,赐号“月吕鲁那演”,汉语“能官”之意。二十岁袭爵位,统按台部众。玉昔帖木儿器量宏大莫测。世祖闻其贤,召入朝廷,命主持宫廷膳食诸事。至元十二年(1275),拜为御史大夫。江南平定后,赐全州

  • 阎鸣泰传·张廷玉

    阎鸣泰,清苑人。万历年间中进士,被授予户部主事,累升到辽东参政,后因规谏皇帝被弹劾罢免归家。后来,又被起用为佥事,分巡辽海地区。开原失陷后,经略熊廷弼派他抚治沈阳,鸣泰半道恸哭而返。不久他托病辞归。天启二年(1622)鸣泰

  • 王友传·张廷玉

    王友,荆州人。承袭父职为燕山护卫百户。跟随燕王起兵,平定京城。论功应当封侯,可他因行为骄纵,只被授为都指挥佥事。直到丘福等奏达朝廷,才封为清远伯。第二年,王友充任总兵官,率水师沿海追捕倭寇。倭寇屡次骚扰海上,王友无功

  • 卷十八·杨士勋

    ◎昭公起十四年,尽三十二年十有四年,春,意如至自晋。大夫执则致,致则名,意如恶,然而致,见君臣之礼也。大夫有罪,则宜废之。既不能废,不得不尽为君臣之恩,故曰“见君臣之礼”。○见君,贤遍反。[疏]“大夫执则致”。○释曰:重发传者

  • 让精神更丰盈·李叔同

    人应该像流水一样,高山和洼地,是流水前进所必须面对的困难和诱惑,但这些困难和诱惑只会暂时放慢它的脚步,却不会让它永远停留,这是一种智慧。只有精神丰盈的人才懂得运用智慧之心。人生之路要修一颗智慧之心,让你的精神更丰

  • 卷二·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二士冠礼第一之二筵于戸西南面正义郑氏康成曰筵主人之赞者户西室户西【贾疏以下记醮于客位在室户西醮醴同处故知也】敖氏继公曰户西即户牖闲客位也筵于此

  • (五)·钱穆

    第五目改过迁善,克己复礼。如上四目,可见中国人为学主在学为人,学为一理想人。天地生人,固属平等,然由于学与不学,则有君子小人邪正善恶品格之分。西方为学尽在外,其在人群中,只求不犯法,法之外每一人各可自由。求富求贵,则必争

  • 卷十四·佚名

    △圣行品第七之四善男子,我观诸行悉皆无常。云何知耶以因缘故。若有诸法从缘生者则知无常。是诸道无有一法不从缘生。善男子,佛性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非因所作无因作。非作非作者,非相非无相。非有名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十三卷·安慧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十三卷安慧菩萨糅释上集论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决择分中得品第三之一云何得决择。略说有二种。谓建立补特伽罗。建立现观。前为能证。后是所证。补特伽罗虽非实有。由四种缘是故建立

  •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略记·祩宏

    明古杭云栖寺沙门 袾宏 辑录双童现瑞晋。佛度跋陀罗。初於道场寺译经。堂前池中。每二青衣童子从池中出。捧以香花。举众皆见。以此经久在龙宫。龙王庆感传通。故为给侍。天地呈祥唐。实叉难陀。於证圣元年三月十四

  • 卷第十·佚名

    禅林类聚卷第十 人境 心眼 肢体 真像 人境 临济玄禅师示众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在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绳床扭住云。道道。僧无语。师打一掌拓开云。无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