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五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二十五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青四

瑞州洞山悟本良价禅师(青四云岩晟嗣)

因僧问。寒暑到来如何回避。山曰何不向无寒暑处去。曰如何是无寒暑处。山曰。寒时寒杀阇黎。热时热杀阇黎。

投子同云。几乎与么去。

琅琊觉云。我即不然。如何是无寒暑处。僧堂里去。

云居舜云。大小琅琊作者个去就。山僧即不然。如何是无寒暑处。三冬向暖火。九夏取凉风。

黄龙新云。洞山袖头打领。腋下剜襟。争奈者僧不甘。如今有个出来问。黄龙且作么生支遣。良久云。安禅不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宝峰文云。大众若也会得。不妨神通游戏一切临时。寒暑不相干。若也不会。且向寒暑里经冬过夏。

上封才云。洞山一句可谓主宾交参正偏涉入。诸人如今向什么处回避。无事上山行一转。借问诸人会也无。

泐潭准云。若为人时冰也暖。不为人时火也寒。

仰山钦云。洞山与么答话。虽则头正尾正。只是鼻孔落在者僧手里。明眼道流试检点看。

乌石道云。洞山只有杀人刀。且无活人剑。山僧则不然。忽有问寒暑到来如何回避。亦向他道何不向无寒暑处去回避。那里是无寒暑处。寒时热杀阇黎。热时寒杀阇黎。为什么。三冬炎暑炽。九夏雪花飞。

五磊权云。洞山古佛虽则善赴来机。犹欠悟在。何故。不应话作两橛。若人检点得出。许你具一只眼。

清化嶾云。洞山老祖如将摩尼宝王直授凡庸。者僧若是眼里有筋。不但三冬枯木秀。管教九夏雪花飞。

道峰清云。袖头打领。腋下剜襟。还他洞山老人。拣点将来。未免向语脉里转却。道峰即不然。有问如何是无寒暑处。只向道。火焰不容蚊蚋泊。长连床上任高眠。

白岩符云。金针密刺就中不犯锋铓。玉线横抽里许浑忘断续者。是我洞山老祖垂手接人处所建立的宗旨。如今有一类黄口雏禅道。洞山与么答话太涉廉纤。若问我寒暑到来如何回避。蓦头与伊一棒。何等痛快呵呵者。好似个裸形之域。笑我汉国衣冠。我孔门子弟固不足与之较短论长。独惜其瓮里酰鸡争知天日。顾左右云。者里还有识洞山者么。试为我下一转语。良久众无语。乃自代云。雾锁晴空峰不露。鸡鸣深夜月流辉。

五峰甫别真净语云。若也会得。一任向寒暑里经冬过夏游戏神通。若也不会。寒时寒杀。热时热杀。摸索他寒暑不着。

百丈瑡云。洞山老祖向茫无可据处抉出金刚眼睛。直令人人自见。可谓九转还丹也。然捡点将来。只有杀人刀。且无活人剑。今日有问瑡上座。寒暑到来如何回避。但向道向寒暑处回避。他若再问寒暑处作么生回避。直向道瑡上座不可作洞上儿孙不得。

洞山与泰首座冬节吃果子次。乃问。有一物上拄天下拄地黑似漆。常在动用中。动用中收不得。且道过在什么处。泰曰过在动用中。山唤侍者掇退果桌。

同安显於过在什么处下代泰云。不知。

琅琊觉云。若不是洞山老人。焉能辨得。虽然如是。洞山犹欠一着在。

沩山喆云。诸人还知洞山落处么。若也不知。往往作是非得失会去。山僧道者果子非但首座不得吃。即使三世诸佛也不敢正眼觑着。

云盖本云。洞山虽有打破虚空底钳锤。要且无补缀底针线。待伊道过在动用中。但向道请首座吃果子。泰首座若是个衲僧。吃了也须吐出。

净慈昌云。洞山虽然掇退果桌。要且塞泰首座口不得。

照觉勤云。天下衲僧尽道泰首座箭锋不相拄。所以遭洞山贬剥。后来沩山喆道此果子莫道泰首座不得吃三世诸佛也不敢正眼觑着。宗师家正令当行十方坐断。有定乾坤句辨龙蛇眼。不妨难趂。当时若是个英灵衲子解捋虎须。待道过在什么处。便拈起果子云和尚毕竟唤作什么。待他拟议。劈面便擿。何故。有意气时添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沩山果云。洞山压良为贱。泰首座有理难伸。山僧略见不平。要为泰公雪耻。当时才见与么问。只向道灵山授记未到如此。待他拟议。拈果子劈面便擿。不惟塞断洞山咽喉。免见后人妄生卜度。

保宁茂云。者个说话在今诸方每至冬夜未尝不拈出注解一上。然于正文未尝道着一字。有底道洞山只见锥头利不见凿头方。抑屈人作么。有底道泰首座不得果子吃。要且尽大地人皆不得吃。成人者少败人者多。殊不知洞山有偏正回互不犯的手脚。直饶泰首座道不在动用中。也不得他果子吃。良久云。水流黄叶来何处。牛带寒鸦过别村。

南堂欲云。太阿横按凛凛神威。宝鉴当台澄澄光采。祇如掇退果桌又作么生。云自帝乡出。水归江汉流。

乌石道云。洞山和盘托出。首座当面错过。带累众人都不得果子吃。当时若有个汉出来道。和尚莫谈天说地且请吃果子。教洞山者汉满面惭惶无着身处。虽然。也须救取泰首座始得。击拂子云。妙药不医冤债病。横财岂富命穷人。

云居庄云。当断不断反招其乱。若是径山。见他道过在什么处。便与掀倒果桌。亦使旁观知有宗门爪牙。虽然。也须脚蹋实地始得。拈拄杖云。不向蓝田射石虎。何人知是李将军。卓拄杖下座。

剑门□云。我当时若在。亦对云过在动用中。待渠令侍者掇退果桌。便拈起果子劈面擿。

笑岩宝云。泰公便恁么道有什么过当。时才见举话。拈果子蓦口[祝/土]云。和尚比来请客。直饶洞山古佛吞吐不及。

鼓山贤云。大小洞山心行不少。泰首座既遭活陷黜罚何疑。剑门犹欲强作主宰。好与三十痛棒。

古南门云。祇如首座恁么道。因甚洞山便掇退果桌。者里明得。万两黄金也合消。不然。吃水也须防噎。又云。要见洞山则易。见泰首座则难。

石霜尊云。洞山老人祇有杀人刀且无活人剑。何不当时待首座道过在动用中。但云作家作家。首座若是个本分衲僧。必然另有长处。岂不佛法人情两尽其美。

东塔熹云。洞山老汉无大人相。若是山僧。见伊道过在动用中。只消云作家禅客宛尔不同。不惟使伊一时好采。且令人千古疑着。

白岩符云。我若作泰首座。待问过在什么处。亦向道过在动用中。他若唤侍者掇退果桌。便好拍掌呵呵大笑。看洞山者汉又当作何苟当。

洞山解夏上堂。秋初夏末。兄弟东去西去。直须向万里无寸草处去。良久曰。祇如万里无寸草处作么生去。顾左右曰。欲知此事。直须枯木上生花方与他合。

石霜诸云。出门便是草。

太阳玄云。如今直得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且道合向什么处行履。莫守寒岩异草青。坐着白云宗不妙。

圆通善云。且道诸人即今脚跟下一句作么生道。若道万里无寸草。许你参见洞山。若道出门便是草。许你参见石霜。若道不出门亦是草漫漫地。许你参见太阳。若总道不得。却许你参见延圣。何故。惟有好风来席上。更无闲语落人间。

白云端云。若见得庵主。便见得洞山。若见得洞山。便见得庵主。见洞山则易。见庵主则难。不见道。云在岭头闲不彻。水流涧底太忙生。(庵主盖指石霜)沩山果云。斩钉截铁。豁开向上玄关。语谛言诚。直指当人要路。且作么生会他出门便是草。石霜恁么道。上封恁么举。你诸人不得动着。动着三十棒。

径山杲云。师子一滴乳。迸散十斛驴乳。

雪岩满云。三个老汉虽然异口同音。未免撞头磕额。何也。一人大开口了合不得。一人高抬脚了放不下。一人紧闭门了出不去。王山即不然。徧十方界非外。全在一微尘。在一微尘非内。徧十方界。祇者一微尘许。也须及尽不可得。向那里安门。甚处入草。还会么。休侵洞岭初秋草。请看疎山腊月莲。

乌石道云。洞山背手弯弓。石霜当面架箭。虽然用处不同。直是眼亲手便。石溪要且不然。万里无寸草处毕竟作么生去。良久云。四海五湖龙世界。十洲三岛鹤乾坤。击拂子下座。

鼓山贤云。洞山恁么说话。正是瑞凤不栖於凡木。金龙岂守於寒潭。转功就位。转位就功即不无。看来也祇似猢狲上树。舍一取一未为好手。且作么生是本分底去处。良久云。钓船载到潇湘岸。气噎无聊问白鸥。

百丈雪云。山僧则不然。兄弟东去西去。直须向冰河发焰处去。只如冰河发焰处作么生去。良久云。兔角杖头挑日月。龟毛绳子缚虚空。

东山澓云。三大老忘却自己四大五脏。尽力提持恐人入草。今日东山解制。腊节初临春气未至。正值烧痕满界。众兄弟直须向乾茅丛里信手拈来。寸寸琼枝缕缕玉叶。不妨和身卧在荆棘林中。累地辊他十七八辊。起来通身荆棘。非但佛祖难亲。饶他舜若多神拟着则鲜血淋漓。纵使腊月三十索债盈门难以近傍。东山如是告报。大似逐客颠狂。自露通身丑恶。虽然。也不得错举。

天童忞云。者一队汉怪力乱神。只知一重去一重。一步高一步。及乎辊到牛角尖里。和自己动弹不得。山僧为伊拨转天关打开篱落。贵要诸人个个阔步坦道。免蹈者辈崄僻之途。还肯恁么承当者么。卓拄杖云。如今四海清如镜。行人莫与路为仇。

灵隐礼云。洞山祇解借功明位。焉知玉殿苔生。石霜虽能转位投机。犹未回途复妙。正饶功位齐转。芝生朽木。功位齐隐。雪冻红炉。佛日要问他二老。祇如五马不嘶一牛不饮处。如何趋向。

石塔忍云。大众总似者一队老古锥。平日向甚么处下脚。兴国者里四望青青。不妨东去西去。略无些子妨碍。只是有一件事不可不向诸人说破。虽是王道坦坦。毕竟不许贩卖私盐。

崇先奇云。从苗辨地。因语识人。二俱作家。且如今东去西去者尽是草里汉。又何曾有出身路。良久云。皋亭恁么举。不图打草。祇要惊蛇。

天目律云。者一班草里汉。着甚死急。

莲柎策云。洞山老人把住玄关严行正敕。直得春秋寒暑迥绝往来。南北东西浑无行路。然则万里无寸草且置。出门便是草又作么生。金鸡啄破瑠璃壳。玉兔挨开碧海门。

瓶山谦云。洞山一期逞俊。争知当地艹深。当时若有个汉。待老新丰语未绝。便好呵呵大笑云。老和尚逆风扬尘作么。不惟勘破洞山。亦乃坐断后人舌头。

洞山供养云岩真次。僧问先师道祇者是莫便是否。山曰是。曰意旨如何。山曰当时几错会先师意。曰未审先师还知有也无。山曰。若不知有。争解恁么道。若知有。争肯恁么道。

长庆棱云。既知有。为甚恁么道。又云。养子方知父慈。

龙华体云。诸禅德。者则公案若唤作云岩真话。未免乌焉成马。何故。不见道世间无限丹青手。到此都来画不成。

洞山因僧问。时时勤拂拭。为什么不得他衣钵。山曰。直饶本来无一物。也未合得他衣钵。曰未审甚么人合得。山曰不入门者。曰祇如不入门者还得也无。山曰。虽然如此。不得不与他。又曰。直道本来无一物。犹未合得他衣钵。汝道什么人合得。者里合下得一转语。且道下得甚么语。时有一僧连下九十六转语并不契。末后一语始惬洞山意。山曰。阇黎何不早恁么道。别有一僧密听。祇不闻末后一语。遂请益其僧。僧不肯说。如是三年相从终不为举。一日因疾。其僧曰某甲三年请举前话不蒙慈悲。今日再不为举。当杀上座去也。其僧悚然乃为举曰。直饶将来亦无处着。僧乃礼谢。

雪窦显云。他既不受是眼。将来必应是瞎。还见祖师衣钵么。若於此入门。便乃两手分付。非但大庾岭头一个提不起。设使阖国人来且欵欵将去。

翠岩芝云。总不合得他衣钵。却与古佛同参。且道参阿谁。○。

天童觉云。长芦则不然。直须将来。若不将来。争知不受。将来底必应是眼。不受底真个是瞎。还会么。照尽体无依。通身合大道。

古南门云。洞山理长则就。雪窦举一明三。祇如将来既不受。诸人早晚横披竖搭。是衣不是衣。一日过堂两度湿。是钵不是钵。若是。争奈洞山不肯。若不是。祖师衣钵掉向甚处去也。即今日用行持又是个什么。诸仁者。若於此入门。何待两手分付庾岭力争。管取黄梅儿孙传徧天下。

胜法法云。二大老彻底举扬。未免各见一边。胜法则不然。若有将来必当是受。若是不受必不将来。将来的也非是眼。不受的也非是瞎。还见祖师衣钵么。万古碧潭空界月。再三捞摝始应知。

洞山因僧问。三身之中阿那身不堕众数。山曰吾常於此切。

曹山寂因僧问。吾常於此切。意作么生。曹云要头便斫将去。

雪峰存因僧问。吾常於此切。意作么生。峰以拄杖劈面打云。我也曾到洞山来。

承天宗云。一转语海晏河清。一转语风高月冷。一转语骑贼马趂贼。试请辨看。忽有个僧出来道。总不与么。也许伊具一只眼。

径山杲云。恁么葛藤也未梦见三个老汉在。复云。何不向膏肓穴上下一针。

博山来云。近不得倚。远不得携。推之弗前。约之弗后。洞山於此若铁橛也。若夫辨奇货。采骊珠。求华璞。追蓝琰。安可以语於此哉。离乎言句。亲之可矣。

广胤标云。盲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三个老汉一手提持。赤心片片。大似丰城宝剑当面擿。只是知恩者少。者僧非但耳聋亦兼眼瞎。错过当阳。如今还有不错过的么。关门令尹谁能识。河上仙翁去不回。

洞山因辞京兆兴善平禅师。平曰什么处去。山曰沿流无定止。平曰法身沿流报身沿流。山曰总不作此解。平乃抚掌。

保福宁云。洞山自是一家。乃别云。觅得几人。

崇先奇云。保福老汉错下名言。殊不知洞山老人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保福又道觅得几人。果然构不着。

洞山於扇上书佛字。云岩见却书不字。山又改作非字。雪峰见乃一时除却。

兴化奖代洞山云。吾不如汝。

白杨顺云。我若作洞山。只向雪峰道。你非吾眷属。

天钵元云。洞山云岩平地起堆。雪峰老汉因事长智。

洞山有一僧不安。要见山。山遂往见。僧曰和尚何不救取人家男女。山曰你是什么人家男女。曰某甲是大阐提人家男女。山良久。僧曰四山相逼时如何。山曰老僧日前也向人家屋檐下过来。曰回互不回互。山曰不回互。曰教某甲向甚处去。山曰粟畬里去。僧嘘一声曰珍重。便坐脱。山以拄杖敲头三下曰。汝只解与么去。不解与么来。

昭觉勤云。大凡行脚人正要透脱者一件事。者僧既是大阐提人家男女。直至四山相逼手脚忙乱。若不是洞山具大慈悲放一线道。与他平展。争解恁么去。所以古人道。临终之际若一毫头圣凡情量未尽。未免入驴胎马腹里去。只如洞山道我亦曾从人家屋檐下过。粟畬里去。鼎鼎碍四山不碍四山。到者里须是桶底子脱始得。且道洞山意作么生。还会么。金鸡啄破瑠璃壳。玉兔挨开碧海门。

洞山因僧问。和尚寻常教人行鸟道。未审如何是鸟道。山曰不逢一人。曰如何行。山曰直须足下无私。曰祇如行鸟道莫便是本来面目否。山曰阇黎因甚颠倒。曰甚处是学人颠倒。山曰。若不颠倒。因甚么唤奴作郎。曰如何是本来面目。山曰不行鸟道。

理安洸云。不行鸟道始是本来面目。因甚寻常却只教人行鸟道。且道洞山意作么生。良久云。渡河须用筏。到岸始辞舟。

凤山启云。识尊卑。明贵贱。自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冠履不致倒置。钱谷不肯浪费。当今之世孟八郎汉。见处瞒盰。得之卤莽。菽麦不分。金鍮不辨。以其素无大志自甘颠倒故也。且道不行鸟道又是如何面目。良久云。不辞向汝道。相续也大难。

白岩符云。若论本来面目。直饶你不行鸟道。要恰洞山意亦未可在。然则争奈洞山现有语在何。者里跨得一步。不妨作个脱洒衲僧。不然。总是途中未了汉。

洞山与密师伯在饼铺。密於地上画一圆相谓山曰。把将去。山曰。拈将来。

保宁喃云。非但二人提不起。尽大地人亦提不起。

天童忞召众云。诸人还提得起么。良久云。也须是个踞地狮子始得。若是山僧。待他道拈将来。便与一掌。者一掌有生复有死。有利亦有害。

洞山有偈曰。贪嗔痴。太无知。赖我今朝识得伊。行便打。坐便搥。分付心王子细推。无量劫来不解脱。问汝三人知不知。

神鼎諲云。我则不然。贪嗔痴。实无知。十二时中任从伊。行即往。坐即随。分付心王拟何为。无量劫来原解脱。何须更问知不知。

紫柏可云。锻炼自心。钳锤猛密。须是洞山。咳嗽掉臂。戏笑讥呵。无非解脱三昧。还他神鼎。虽然。如神鼎不打洞山炉鞴中鋾铸过来。安得便恁么自在。洞山不打神鼎见地上得个消息。从汝朝打暮搥敢保贪嗔痴驴年也未调伏在。者里拣别得。许汝会如来禅。若是祖师禅。犹隔乡关万里。

大觉升云。恁么说话。幸遇不在大觉门下过。若在大觉门下。打折驴腰未放过在。何故。既有让王节。何争洗耳清。虽然如是。也须是个人始得。

洞山不安。有僧问。和尚违和。还有不病者么。山曰有。曰不病者还看和尚否。山曰老僧看他有分。曰未审和尚如何看他。山曰老僧看时则不见有病。

博山来云。不二门开。日面月面。总不似洞山癖病。混之弗得。类之不齐。病中善看病也。者僧眼里有筋皮下有血。要见洞山也不难。

洞山问密师伯作什么。密曰把针。山曰把针事作么生。密曰针针相似。山曰二十年同行作者个语话。密曰长老又作么生。山曰大地火发。

天童觉云。大地火发间不容发。南海昆仑天寒不袜。祖祖相传一堆搕[打-丁+(天/韭)]。

南林弘云。神山一段古锦。风吹不入雨打不湿。被洞山一拶。直得零零落落。至今补不得。

洞山与云居渡水。山问水深浅。居曰不湿。山曰粗人。居曰和尚作么生道。山曰不乾。

五祖演云。二老恁么说话。还有优劣也无。山僧今日因行掉臂。为诸人说破。过水一句不湿。库藏珍珠堆积。过水一句不乾。无锥说甚贫寒。乾湿二途俱不涉。任他绿水与青山。

笑岩宝云。演师恁么道。与他洞山有交涉无交涉。还辨得么。若能辨得。不独识破五祖。亦能亲见洞山。若不能辨得。山僧略为诸人说破。洞山不下为人手。五祖能谈本分禅。

洞山因僧问如何是沙门行。山曰。头长三尺。颈长二寸。因令侍者持此语问三圣然。圣於侍者手上搯一搯。山肯之。

文峰玉云。妙得衲僧家转身活路。还他新丰老人。三圣虽能暗号私通。终是输他一着。今日若问文峰。头长三尺颈长二寸意旨如何。向道待你四脚踏地时自然有个分晓。

洞山垂语。知有佛向上人。方有语话分。僧问如何是佛向上人。山曰非佛。

保福展别云。佛非。

云门偃云。名不得。状不得。所以言非。

法眼益云。方便呼为佛。

天童觉云。二老宿相去多少。直是刁刀相似鱼鲁参差。到者里转劫外机。放风前箭。横身担荷。撒手承当。具者般眼目始得。还辨得么。易分雪里粉。难辨墨中煤。

径山杲云。二尊宿恁么提持佛向上事。且缓缓。者里则不然。如何是佛向上事。拽拄杖劈脊便打。免教伊在佛向上亸跟。

报恩秀云。我要问洞山。佛向上人还有答话分也无。

天宁琦云。我者里无向上向下。佛是西天老比丘。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无钱明日求。

东明际举云门语毕云。大小云门犹作者般见解。山僧当时若在。但冷笑一声。

大珠□云。控佛祖玄关。揭人天正眼。须还大慧。若据佛向上事。非但者老汉。纵饶西天四七东土二三到来。大珠者里未敢相许。何也。不见道向上一路千圣不传。

龙华体举云门语毕。蓦拈拄杖召众云。者个是拄杖子。有甚名不得。以杖倒卓云。不可不唤作拄杖子。有甚状不得。虽然。不是龙门客。切忌遭点额。

洞山到南泉。值马祖讳辰修斋。泉设问云。来日设斋未审马祖还来否。众皆无对。山出对曰。待有伴即来。泉曰此子虽后生甚堪雕琢。山曰和尚莫压良为贱。

慧云盛云。南泉倚势欺人。洞山因客见主。虽与马祖把臂共行。犹较王老师七步。

洞山上堂。有一人在千人万人中。不背一人。不向一人。你道此人具何面目。云居出曰。某甲参堂去。

资福广於具何面目下着语云。七凹八凸。於参堂去下着语云。只得一橛。复云。虚白堂启。珍珠帘垂。面面无私。识者其谁。任是抽身快便。犹难合伴同归。然则洞山底意毕竟如何。金针双锁备。挟路隐全该。

紫梅周云。云居者汉承虚接响则不无。要识此人面目。只恐新丰老子也窥觑不着。为甚么。不见道虽处寰阓中。从来不见客。

洞山与密师伯山行次。见一兔子从草中跃出。密曰。俊哉。大似白衣拜相。山曰。老老大大作者个语话。密曰你又作么生。山曰。积代簪缨。暂时落魄。

广润融云。者二老汉一人尚行心处路。一人犹挂本来衣。若遇广润。各与二十苕帚柄。脱有问长老你又作么生。乃卓拄杖云。会么。人居大国方知贵。水到潇湘一样清。且道山僧还有渗漏也无。若检点得出。二十苕帚柄山僧自吃。如无。更有二十各领归堂去。

洞山问座主曰。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唤作什么语。曰赞法身语。山曰唤作法身早是赞也。主无语。

天宁琦云。者里合下得什么语。塞却洞山口。复云。千。

龙池传别云。唤作法身早是谤也。

潭州神山僧密禅师(青四云岩晟嗣)

与洞山行。因过独木桥。洞山先过了。乃拈起木桥曰过来。神曰价阇黎。洞山乃放下木桥。

普明烨云。洞山用剑刃上事。若非神山也大难承当。虽然。洞山鼻孔却在神山手里。

幽溪和尚(青四云岩晟嗣)

僧问。大用现前不存轨则时如何。溪起身绕禅床一匝而坐。僧拟进语。溪遂与一踏。僧归位立。溪曰。汝恁么。我不恁么。汝不恁么。我却恁么。僧再拟进语。溪又与一踏曰。三十年后吾道大行。

天童华云。善射者箭不虚发。若是个汉。何处更有幽溪。虽然如是。最初一踏何异最后一踏。

天宝枢云。幽溪门庭壁立。家法森严。不因者僧怎见汗马功高。

古塘□云。者老汉费尽腕头气力。要且踏者僧不着。

白岩符云。颠倒乾坤。粉碎华岳。还他幽溪。者汉怎奈撞着个钝根阿师。未免劳而无功。者僧若肘后有符。待他绕禅床一匝而坐。便好呵呵大笑云。者老汉一钓便上。管教幽溪死在手里。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二十五

猜你喜欢
  佛说受新岁经·佚名
  菩萨善戒经 第四卷·佚名
  萬如和尚語錄序·佚名
  贤首五教仪序·续法
  佛学在今后人世之意义·太虚
  中阿含经卷第十七·佚名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三·宗喀巴
  倒果觉之下化起因行之上求·太虚
  评朱谦之君的虚无主义·太虚
  现代佛教周刊之路向·太虚
  圣阎曼德迦威怒王立成大神验念诵法一卷·佚名
  华枝春满·李叔同
  大雲初分大众健度馀·佚名
  卷二·佚名
  佛学的“色法”与“物”·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太祖纪三·薛居正

    广顺元年冬十月己丑朔,宰臣王峻献唐张蕴古《大宝箴》、谢偃《惟皇诫德赋》二图。诏报曰:“朕生长军戎,勤劳南北,虽用心于于《钤》、《匮》,且无暇于《诗》、《书》,世务时艰,粗经阅历,前言往行,未甚讨寻。卿有佐命立国之勋,居代

  • 卷一百三 天聖三年(乙丑,1025)·李焘

      起仁宗天聖三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丙戌,以刑部郎中、龍圖閣待制滕涉為右諫議大夫,罷職知青州。上謂輔臣曰:「青州大藩,宜遴揀牧守,涉足以任此乎?」王欽若曰:「涉自先朝已任要劇,頃自三司副使擢居侍從,今茲委寄,必

  • 東觀漢記卷十九·多人

      傳十四   蔣疊   蔣疊,〔一〕字伯重,為太僕,久在臺閣,文雅通達,明故事,在九卿位,〔二〕數言便宜,奏議可觀。書鈔卷五四   〔一〕 「蔣疊」,不見范曄後漢書,不知為何時人。   〔二〕 「位」,此字原脫,姚本、聚珍本有

  • 第四十五回 庚子年拳会起迁都陕地·黄士衡

    诗曰:热血时时洒,忧怀字字垂。篇篇皆挽到,句句尽扶危。往往来来惯,凄凄切切悲。忙忙书告竣,恳恳奏丹墀。却说曾国藩因李秀成率大股太平军连陷德州、宁国,因鲍左军未至,正布置戒严,忽接京中八百里排单,催他率兵勤王,但不知北京有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七·佚名

    嘉靖四十一年三月乙酉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清平伯吴家彦祭 裕陵○升江西左布政使曹汴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云南○戊子四川成都府地震○己丑升太仆寺卿王爚为南京太常寺卿○升狭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刘自强云南布政使司左参

  • 卷之三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郑氏史料续编卷六目录·佚名

    二四五、右都督苏明残揭帖(恭陈末议)顺治十五年正月三十日到(七一七)二四六、内有「会同浙抚陈应泰等合词」残揭帖(请将永康知县吴元襄等开复原俸,武义县典史陈卜旦等开复还职)(七一九)二四七、兵部残题本(议叙恢克闽安镇功次)顺

  • 夏侯道迁传·李延寿

    夏侯道迁,谯国人。从小就有志气节操,十七岁时,父母为他娶妻韦氏,道迁说:“我怀有四方之志,不愿意娶妻。”家人都认为这是戏言,等到办婚事时,竟然找不到他的下落!到处打听,有人说他逃到了益州。  后来,追随裴叔业到了寿春,任南谯

  • 李英传·张廷玉

    李英,西番人。父亲南哥,洪武年间率领部众来归附,被授予西宁州同知,积功升为西宁卫指挥佥事。李英承袭该职。永乐十年,番人头领老的罕反叛。李英攻打他,讨伐来川,俘虏和斩杀三百六十人。晚上下雪,贼人逃走,李英追上去把他们都抓

  • 卷第九十七·佚名

    军职三王超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加恩制同上门下。礼毕禋天。恩覃率土。伊方面专统戎之寄。而山河分作翰之权。三神终大飨之仪。百顺均受厘之锡。都虞候、天平军节度、郓州管内观察处置河堤等使、特进、检校太傅、使持

  • 卷七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七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七十五宗庙制度书益稷戛击鸣球【传球玉磬 疏鸣球谓击球使鸣乐器惟磬用玉故球为玉磬】礼记明堂位拊搏玉磬陈氏乐书春秋时齐侯以玉磬赂

  • 僖公·僖公二十九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九年春,介葛卢来。公至自围许。夏六月,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秋,大雨雹。冬,介葛卢来。【传】二十九年春,葛卢来朝,舍于昌衍之上。公在会,馈之刍米,礼也。夏,公会王子虎、晋狐偃、

  • 成唯識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護法等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又契經說一切有情皆依食住.若無此識彼識食體不應有故。謂契經說食有四種。   一者段食.變壞爲相.謂欲界繫香味觸三於變壞時能爲食事.由此色處非段食攝.   以變壞

  • 卷首题词并序·印光

    是阿伽陀,以疗群疚。契理契机,十方宏覆。普愿见闻,欢喜信受。联华萼于西池,等无量之光寿。庚申暮春,印光老人文钞镌板。建东,云雷,嘱致弁辞。余于老人向未奉承,然尝服膺高轨,冥契渊致。老人之文,如日月历天,普烛群品。宁俟鄙倍,量

  • 大灭品第二十九·佚名

    时佛与大众,游至双树林。梵音告阿难,诣双树敷床。佛便在绳床,右胁而倚卧。面向於西方,首北而累足。时贤善须跋,修仁除躁性。欲见佛求度,来谓阿难言:我觉天人师,时至欲灭度。故来诣难见,觉知一切法。今求欲礼觐,云何尽苦原。今若

  • 卷第六(现涅槃后事佛部第三)·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六(现涅槃后事佛部第三)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天人龙分舍利起塔一&middot;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二&middot;阿难问八万四千塔因三  &middot;弗沙蜜多罗王坏塔四&middot;天爱帝须王起塔请舍利及菩

  •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五·隐元

    嗣法門人性樂編住福州府長樂縣龍泉寺語錄弘光元年,大贊國馬公、大虞卿劉公、同春、元林正昇、陳天錫、陳光震、文學李光、祖暨僧印虛等,請師於三月念二日進院,至山門云:大智門開,七通八達,一任諸人去來。且道進門一句作麼生

  • 窃齿记·孙了红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在乡下人睡梦沉酣的时刻,都市中优秀的一群,正自努力追求着享乐。一幕含有幽默性的喜剧,发生在那著名的丽都舞厅里。轩敞的广厅中,乐队奏着诱人的节拍,电炬放射着惺忪的光线,许多对“池以内”的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