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贤首五教仪序

华严称根本法轮。不唯为开渐之本。亦且为摄末之本。竺乾震旦。咸最尊尚。诸佛历祖。递代师承。自龙树依之判二种般若。天亲依之阐六相圆融杜顺依之而演三观。云华依之而开十玄。至贤首大师。则依此而立宗判教。离台家之四以为五。复得清凉宪章。启十门而会性相二教。圭峰祖述。叙五义而拣空性两宗。此皆神明天纵。博赡旁通。故能各骋辩才。宏敷妙趣。或造论。或释经。法界宗旨。灿然明备。而一大时教。已罄无遗蕴矣。厥后继圭峰而起者。虽代有哲人。而兼综条贯。洵蔑以加。莫能更赞一词。乃味者不察。读一不读一。废目而任耳。伐异以党同。或讥其伏断皆无。或指为教观两失。在台衡从上诸师。或虑两家末裔。滥以贤首之旨。混入己宗。故弗惜晓晓。而贬驳过当。何意曾玄辈。遂拾牙沈。逞狂盲。妄肆诋诃。横起攻击。不至饮水分河不止。噫。畴复知固有大谬不然者哉。先师宝轮大师。博极诸宗。尤於华严。宿有缘契。精研深入。心领神会。尝痛贤首未坠之绪。仅尔如线。誓愿振兴绝业。以继往开来。阐法后。力宏此宗。五教十玄。盖无时无处。不高提圆唱也。着五教解诮论。论贤首宗未知圆义解二篇。大旨谓贤首大师之离四以为五。非悖天台。实备天台之所未备。清凉绍隆之。即天台以清凉大师为大元勋。亦匪为过。中间晳两家之殊涂若镜悬。会两家之同归若璧合。且分铢不爽。纤累无偏。则又若衡平。向使悻悻者见此。应无从置喙矣。先师谓天台当以清凉大师为大元勋。(立)亦谓先师实天台元勋。不徒称清凉嫡裔也。(立)侍师有年。徒以脱臼也晚。尘封智锢。致望海惊心。入山空手。而慈云百兄法师。抱颕悟绝伦之资。亲承提命。往还咨决。遂得髓於言下。然深藏若良贾。年来杜门却埽。单与净满晨夕娱游。禅观之余。则取是宗教部。及诸祖着述。研磨对会。博观约取。先则支分条列。而派析之。后则彻委穷源。而汇聚之。录成一书。首分时。次叙仪。次立教。又次判宗。终以明观。时则有先后通别。仪有本末显密。教有始终顿圆。宗有小大性相。观则有方便。有因缘。有对法。有观门。有六相。有十玄。言简义详。理融旨显。信解行证。了然眉列。读之而犹谓之有教无观。得乎。犹谓之伏断修证俱无指示。得乎。今而后法界宗旨。将不终屈抑也已。然则是书也。法师固不负为先师嫡子。溯而上之。将为圭峰。为清凉。为贤首。以至龙树诸大师之元勋。亦并无歉於天台。彼悻悻寻贤首隙者。盖无容置喙。而平心以观可矣。乃命名曰贤首五教仪。法师自谓。窃比於高丽师。禀玄义而录出四教仪云尔。夫谁曰不然。兹将校梓。属(立)弁端。(立)甚喜华严根本法轮。俨揭天日也。遂合掌赞叹。不顾鄙陋而为之辞如此。

梅坞兴福教院法弟 真立和南 撰

 序

孔子不可无思孟老子不可无庄周释尊不可无庆喜为道之须传也南岳不可无智者戒贤不可无玄奘达摩不可无慧可为教之须人也又智者不可无章安玄奘不可无慈恩慧可不可无僧璨为其授受有源而不竭奕叶相承而无尽也迨於贤首大师何独不然以言乎师则有杜顺云华开其先以言乎资则有清凉圭峰绍其后其立教也有始有终有顿有圆断则断其厚薄证则正其浅深位则品其高下行则定其远近显法相若然烛之朗明拣机益比析薪之分剖其判宗也有小有大有性有相相则妄相为相空则真空亦空顿则无所不绝似影离於天日圆则无所不融如像含於海空其分时也有先有后有别有通非先无以知其为开渐之顿非后无以知其为摄末之本非别无以见说法之次第非通无以见教理之圆融其叙仪也有本有末有显有密非本无以了一乘之顿实非末无以识三乘之权渐非显无以决择其一定非密无以测度其不定其明观也有方便有因缘有对法有观门有六相有十玄非方便无以辩修证非因缘无以明德用非对法无以解无尽非观门无以入法界非六相无以显圆通非十玄无以彰无碍何者凡夫见色为实色见空为断空故开真空绝相门使之观色非实色举体是真空观空非断空举体是幻色如是於理则见矣於事犹未也复开理事无碍门使观不可分之理皆圆摄於一尘本分限之事亦通遍於法界如是以理望事则可矣以事望事犹未也又开周遍含容门使观全事之理随事而一一可见全理之事随理而一一可融然后一多无碍大小相含则隐显施为神用不测矣教观既周时仪已备则判释诸佛说法仪式至矣尽矣无复加矣以此自修无法不通以此教他无机不被是以三帝归崇两朝悦服李长者论赞於前崔学士传美於后至於海内海外莫不扬其化天上天下靡不仰其徽质诸千古以上之圣贤而无讹俟诸百世以下之俊杰而不惑遂令法门隆盛代有哲人长水流布於东吴苍山崛起於西蜀云栖敷演於南海交光发明於北岭猗欤休哉奈何今义学家不得其门而入见其教部广大意旨幽深即如贤首大师着述凡有一百余卷清凉国师现流传者约有四百余卷圭峰大师疏注总有九十余卷浮狂者诋为葛藤愚钝者视为砂石谁复能探其微窥其奥哉幸我乳峰得水大师自弘法以来朝夕提撕时为演唱特未布诸方策普令一切见闻耳(续法)虽忝轮下性极颛蒙昼夜参随日渐熏熟窃谓此皆贤家所传心法若不传於后叶在己则有吝法之愆在他安得正眼之益爰将先师常所乐说者录之复寻诸大部中所切要者集之十余年间考阅再三穷思至四始成六卷名之曰五教仪庶得华严宗旨弥播於尘寰法界心印重光於昔日灯灯相续化化无穷矣谨述颠末冀见此衷至於知我罪我所不暇计焉。

时康熙十四年岁次乙卯秋仲望日

古杭慈云灌顶行者 续法 题

贤首时仪教观图

法界观境普融无尽图

贤首大师。判释如来一代时教。不出右图三观。初祖杜顺。集成五教。二祖云华。草创仪等。四祖清凉。添足宗等。五祖圭峰加拣。今图标三祖贤首一师者。盖教观由三祖而圆备。宗仪由三祖而建兴。述作功德。推尊独在。故不举余祖耳。后之学法者。务知开宗立教之主。余祖自该显矣。

云山灌顶行者续法识

猜你喜欢
  沙弥均提品第五十一·佚名
  佛法导言·太虚
  雪峰真觉禅师语录卷之上·雪峰义存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卷上·佚名
  佛说义足经卷下·佚名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出大毗卢遮那成道经)·佚名
  四谛论 第四卷·佚名
  卷十·佚名
  万善同归集卷上·延寿
  卷一·投子义青
  妙法莲华三昧秘密三摩耶经·佚名
  卷八·性音
  卷第五十二·佚名
  卷上·佚名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出 贿权·洪昇

    【正宫引子·破阵子】〔净扮安禄山箭衣、毡帽上〕失意空悲头角,伤心更陷罗罝。异志十分难屈伏,悍气千寻怎蔽遮?权时宁耐些。 “腹垂过膝力千钧,足智多谋胆绝伦。谁道孽龙甘蠖屈,翻江搅海便惊人。”自家安

  • 卷一百二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二十四城郭类五言古晩登三山还望京邑    【齐】谢 朓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去矣方滞滛怀哉罢欢宴佳期怅何许

  • 卷五十二·志第二十八·礼六·张廷玉

        ◎礼六   奉先殿 奉慈殿 献皇帝庙 新王从飨 功臣配飨 王国宗庙 群臣家庙   奉先殿   洪武三年,太祖以太庙时享,未足以展孝思,复建奉先殿于宫门内之东。以太庙象外朝,以奉先殿象内朝。正殿五间,南向,深

  • 通志卷一百五十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七十后周陆腾 周恵达 冯景 苏绰【弟椿】卢辩【弟光】韦孝寛【子总兄夐】韦瑱 柳蚪【蚪弟子带韦 蚪弟庆 庆子】寇儁 长孙俭 长孙绍逺【弟澄】卢柔 裴侠 裴寛

  • 一二○五 质郡王永瑢等奏遵旨酌定校勘文渊文源阁全书章程折·佚名

    一二○五 质郡王永瑢等奏遵旨酌定校勘文渊文源阁全书章程折乾隆五十二年五月二十三日臣永瑢等谨奏,为遵旨酌定校勘章程,恭折覆奏事。本月二十日接奉上谕:热河文津阁所贮四库全书,朕偶加翻阅,其中讹谬甚多,已派随从热河之阿

  • 张永传·张廷玉

    张永,保定新城人。正德初年,总领神机营,与刘瑾结党。后来他厌恶刘瑾的所作所为,刘瑾也察觉他不依附自己,便叫皇上将张永贬退到南京。张永知道后,径直跑到皇上面前,控诉刘瑾陷害他。皇上召刘瑾来对质,正在争辩,张永便奋力挥拳殴

  •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六·丁传靖

    曹泳 方滋 杨愿 魏道弼 康与之 陆升之 王继先 绍兴乙亥十月二十二日,秦桧亡。翼日曹泳勒停安置新州。先是二十一日车驾幸桧第视疾,时已不能言,怀内出一劄子,乞以熺代辅政。上视之无语,既出,呼干办府事,问何人为此,则答以曹泳,

  • 卷二百二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二十五人物志一百五忠义传十七【蒙古八旗二康熙十三年至十四年共六十二人】博洛博洛蒙古镶黄旗人以护军校管护军参领事得巴图鲁号康熙十三年从征

  • 提要·苏洵

    【臣】等谨案諡法四卷宋苏洵撰洵字明允眉山人官秘书省校书郎以霸州文安县主簿修太常因革礼书成而卒事迹具宋史本传自周公諡法以后厯代言諡者有刘熈来奥沈约贺琛王彦威苏冕扈防之书然皆杂糅附益不为典要至洵奉诏编定六

  • 纲鉴易知录卷三六·吴楚材

    宋纪 附北魏太祖文帝纲 辛卯,春正月,魏师还。纲 宋主杀其弟义康。纲 二月,宋令民遭寇者,蠲其税调。目 魏人凡破南兖、徐、兖、豫、青、冀六州,杀掠不可胜计,丁壮者即加斩戮,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所过郡县,赤地无余,春

  • 卷七 释地第九·邢昺

    [疏]“释地第九”。○释曰:案《说文》云:“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万物所陈列也。”《白虎通》云:“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佼易、变化,含吐应节也。”《释名》云:“地,底也。其体在底下,载万物也。”《礼统》云:“

  • 保傅第四十八·戴德

    殷为天子,三十余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惟非甚相远也,何殷周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之礼,使士负之。有司参夙兴端冕,见之南郊,见之天也。过阙则下,过庙则趋

  • 卷十九·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十九王制第五之五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食音嗣】正义郑氏康成曰兼用之备隂阳也凡饮养阳气凡食养隂气【孔疏郊特

  • 卷十七·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十七月令秦吕不韦集诸儒着十二月纪名吕氏春秋篇首皆有月令月用夏正令则杂举三代及秦事礼家抄合为此篇张子曰月令大率秦法也然采三代之文而为之不无古意孟

  • 卷十七·刘瑾

    <经部,诗类,诗传通释钦定四库全书诗传通释卷十七元 刘瑾 撰诗朱子集传生民之什三之二厥初生民时维姜嫄【音原叶鱼伦反】生民如何克禋【音因】克祀【叶养里反】以弗无子【叶奬里反】履帝武敏【叶母鄙反】歆攸介攸止

  • 卷四十三(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日藏分送使品第九尔时娑伽罗龙王白光味菩萨言:大德。乃能忆念如是过去宿命劫中种种善业无量往事而不忘失。及说虚空星宿照明安施法用。悉皆了达一一无遗。於三界中最尊最胜。智慧第一更无能过。是故彼龙并及我等。如

  • 第二集 地·佚名

    续刊古尊宿语要第二集 地 清凉法眼益禅师语    嗣地藏 上堂 恼乱上座不安者。外有物。内有心。所以凡圣一真。犹存见隔。便道。见在即凡。情忘即佛。劝上座。不用求真。唯须息见。又云。愿我速除虚妄见。妙观察

  • 老学究语·李惺

    《老学究语》包括四言、六言、杂言三部分。它以当时的通俗语言向少年儿童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