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五

嗣法門人性樂編

住福州府長樂縣龍泉寺語錄

弘光元年,大贊國馬公、大虞卿劉公、同春、元林正昇、陳天錫、陳光震、文學李光、祖暨僧印虛等,請師於三月念二日進院,至山門云:大智門開,七通八達,一任諸人去來。且道進門一句作麼生道?門內有君子,門外君子至便入。

伽藍堂云:聰明正直,一寺之主,輔弼千古叢林,不負靈山之語。琦上座到這裏,如何佐助?舉香云:耀後光前在此舉。

祖師堂云:西天祖師聽事不真,東土師僧承虛接響,拈香云:不如此片塞卻諸祖鼻孔,免教流毒殃及兒孫。

佛殿云:佛之一字,吾不喜聞。今日到來,覿面全彰。如何迴避。舉香云。通身在裏許。通身不在裏許。

方丈云:據此座,行此令,坐斷天下人舌頭,截卻衲僧家性命,一任百怪千妖,直下一椎,便正便起。

即日齋主君迪林居士請上堂,師至座前拈請,啟云:此乃是大檀越胸中流出,蓋天蓋地,於中言言錦繡,句句珠璣,諸人會得便休。如未,也須對眾宣讀。宣畢,坐斷一任四眾卜度。遂陞座祝。

指法座云:寶華王座,高而無上,廣莫可測,我今當頭聖。拈香云:此一瓣香,爇向爐中專為?

當今皇帝聖壽無疆。恭願聖德巍巍。崇深海嶽。八紘之內咸歸至化。六合之外。俱享淳風。次拈香云。此一瓣香。奉為本府本縣尊官。併大檀越外護等。伏願。如金之堅如湯之沸。家國禪林有賴福祿壽算無窮。復拈香云。此一瓣香。從自信中第三次拈出。奉為現住。浙江嘉興府海鹽縣金粟山廣慧禪寺。傳曹溪正脈。三十五世費隱容大和尚。用酬法乳之恩。斂衣就座。上首白椎云。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問繁不錄)乃云。若論箇事。山僧未到龍泉時。汝等撒手便行。省得許多鹽醬。至於山門前。一見便休。未免減師半德。乃至鐘鼓喧轟主賓濟濟。興問酬荅。彼此逗漏。有何交涉。倘於三處見徹。當人能事已畢。山僧更不周繇者也。如未為汝通箇消息。把住牢關。三千諸佛莫窺傍通。線道百萬人天景仰。景仰時壁立萬仞。覿體全彰莫窺處。綿綿密密了無縫罅。於此於彼何虧何欠。在暗在明。奚減奚增。苟能直下頓悟生死。二關透徹便知。前百丈本來面目無兩樣。後百丈腳跟下事豈異相。亙古亙今沒兩人。頓超人間與天上。山僧與麼告報。諸人還信麼。如信得及。便是大用之機。亦見大機之用。正在山僧手裏。驅耕奪食。斬釘截鐵。展托西來大意。掀翻百丈家風。揭開吾祖當年事。放出龍泉四海流。下座。

亙法弟請上堂云。出入同門作者機。利生濟物在臨時。一聲哮吼乾坤震。沙界何人不展眉。諸人還知麼。黃檗山頭起雲。龍泉寺裏下雨。龍泉寺裏掣電。黃檗山中起雷打濕。彼此半邊眉毛帶累。諸人拖泥帶水。豎拂子云。諸人還覺也無。一點水墨兩處成龍。五日一雨十日一風。頭角猶來。不異鼻孔。自古通同。看破門頭戶底事。大家共用利無窮。下座。

佛誕上堂。僧問。未離兜率已降王宮。未出母胎度人已畢。和尚即今在人天座上合談何事。師云。已荅汝了也。進云。忽逢偃祖來時如何。師便打。僧禮拜云。渾身肝膽全大用。千古英靈作指南。師云。多華不如少實。乃云。麟不吠守。鳳不司晨。獅子遊行不求伴侶。象王顧盻野狐潛蹤。汝看我釋迦老子。纔出娘胎。便云。天上天下惟吾獨尊。眼空四海傍若無人。等閒豎一機蓋覆三千大千現前眾等各各具有金剛眼睛。人人本有生鐵骨頭。智慧德相與佛無二。慈悲喜捨與佛無二。妙用神通與佛無二。菩提涅槃與佛無二。為甚麼不肯承當。設若脫體承當。直下便與釋迦老子無二無別。只如雲門一棒打殺餵狗子喫。貴圖天下太平。又作麼生。到這裏要見釋迦老子則易。要見雲門則難。要知釋迦老子麼。豎拂子云。穿過鼻孔了也。要見雲門麼。擉瞎眼睛了也。要見釋迦雲門則易。要見琦上座則難。且道。琦上座有甚麼長處。僧云。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師云。未在。僧喝。師云。錯腳踏翻龍泉水。直教大地涌波濤。卓拄杖。下座。

結夏上堂。僧問。百丈家風舊。今朝令轉新。如何是新令句。師云。圍繞千山石。進云。恁麼亙古亙今去也。師云。獨我瘦崚層。僧喝。師打云。不得放過。乃云。眉毛廝結祖山中。特地雲開幾萬重磕破本來舊。痛處成群踢踏起騷風。諸人會麼。山僧今日口門。不關吐膽傾腸。為汝了也。若也會得。反掌還拳。摸捋虎鬚不為分外。如未山僧重新落草。今朝諸方結夏。以大圓覺為我伽藍。安居平等性智。有三種人。根器狹劣。不能入得一種死了活。不得執持死話頭。水浸鵝卵石。千年沒爛期。一種活了死不得。雜毒當家珍。只將閒學解。埋沒祖師心。一種死不得活。不得年久月深。骨董袋裏算將去。那堪持論。更有一種死得活得。如日處空光明烜赫。死後再甦。欺君不得。子細看來。也是星中揀月。爭如山僧這裏結夏。海眾無多不得如何若何要行便行。要住便住。要坐便坐。要臥便臥。稍若遲疑杖臨汝身。大似把棒趁牛入欄。雖然大小差別。不妨箇箇蹄踏相似。所謂執法修行。如牛拽磨。以言取則展轉失[厂@(ㄠ-ㄙ+人)。撥著便轉。雷轟電卷。聊舉便知。神駿千里。這一隊吒吒吵吵[毯-炎+畏[毯-炎+畏

猜你喜欢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一·法藏
  汉藏教理融会谈·太虚
  卷四·佚名
  不可藐视净土以禅破净·印光
  大慧普觉禅师书 第二十五卷·蕴闻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二卷·佚名
  鼻奈耶卷第二·佚名
  三大师传赞序·德清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六卷·佚名
  碧鸡山居随笔(三则)·太虚
  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九·佚名
  成实论 第九卷·佚名
  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之下(僧宝聚)·非浊
  华严游意·吉藏
  卷之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百花诗·朱瞻基

    五云晴护蓬莱岛,七彩缤纷动瑶草,凭高一览六合开,万象呈明春意好。 融融佳气霭山河,大地无尘海不波,松篡桧柏翠浩荡,柴杳丹桃繁绮罗。 燕误莺啼满注听,鸢飞鱼跃总天性,轻车骏马趁年芳,处处壶浆乐游咏。 立农耕稼皆举趾,东阡西陌

  • 卷一百六十八·徐世昌

    曾纪泽曾纪泽,字劼刚,湘乡人。袭一等毅勇侯,官至户部侍郎。谥惠敏。有《归朴斋诗钞》。山行禹迹江河万古流,史详华夏略穷陬。秦皇无术求三岛,邹衍凭空撰九州。南北自教鹏运海,古今非复貉同丘。望洋向若嗟何

  • 希澹园诗集卷一·虞堪

    (明)虞堪 撰○古体杂言沧浪操(孺子鼓枻作)泛沧浪猗毋泊我舟通汗漫猗毋遏我游彼湛湛猗既玄以黝物扰扰猗其盍以修夫滔滔猗吾宁与休孰知我猗不我为俦叹自取猗从者惟由钓鱼操瞰沧浪而盘礴阅浮云之巻舒物悠悠其永逝吾何心而钓

  • 友林乙稿·史弥宁

    宋 史弥宁 撰青山青山见我喜可掬我喜青山重盍簮石鼎车声煎玉乳竹鑪云缕试花沈三杯暖热渊明酒一曲凄清叔夜琴莫恠相看能冷淡交游如此却情深觅句山院清吟雪作堆锦囊开口等诗来尚嫌句里欠平淡忍冷巡檐看老梅客舍瓦池片

  • 志第二十八 经籍二(史)·魏徵

    《史记》一百三十卷目录一卷,汉中书令司马迁撰。 《史记》八十卷宋南中郎外兵参军裴骃注。 《史记音义》十二卷宋中散大夫徐野民撰。 《史记音》三卷梁轻车录事参军邹诞生撰。 《古史考》二十五卷晋义阳亭侯谯周撰。

  • 第五十七回 索罪犯曲全介弟 赐肉食戏弄条侯·蔡东藩

      却说窦婴入谒太后,报称临江王冤死情形,窦太后究属婆心,不免泣下,且召入景帝,命将郅都斩首,俾得雪冤。景帝含糊答应,及退出外殿,又不忍将都加诛,但令免官归家。未几又想出一法,潜调都为雁门太守。雁门为北方要塞,景帝调他出

  • 第八十四回 叶志超败走辽东 丁汝昌丧师黄海·蔡东藩

      却说朝鲜自迭遭乱事,国势愈衰,国王李熙,又是个贪安图逸的人,凡事都因循苟且,不愿振作,因此日贫日弱,寇盗纷起,日本尤为垂涎,独中国置若罔闻。驻英法德俄使臣刘瑞芬,明察外事,思患预防,曾致书北洋大臣李鸿章,建了两策:上策欲乘

  • 卷上·钱澄之

    隆武纪事上讳聿键,太祖高皇帝九世孙。其先封于南阳,国号唐。祖端王,惑于嬖人,欲立其子;囚世子义于承奉司。上方三岁,从之囚;年二十八,尚未请名。已世子遇毒薨;守道陈奇瑜、知府王之桂言于王曰:『世子薨逝不明;若其子不得嗣,事必发

  • 读礼通考卷五十五·徐乾学

    防仪节十八庐室仪礼丧服斩衰居倚庐寝苫枕块不説绖带既虞翦屏柱楣寝有席既练舍外寝【注楣谓之梁柱楣所谓梁闇舍外寝于中门之外屋下垒墼为之不涂塈所谓垩室也 疏居倚庐者孝子所居在门外东壁倚木为庐故旣夕记云居倚庐郑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七十五·佚名

    嘉靖三十八年八月庚子朔○癸卯宁夏巡抚都御史霍冀等言今岁秋防河东花马池等处颇称严密其河西一带每年责成副总兵提调今岁副总兵吴徵调遣西去应援庄凉河西备御极为单弱而俺答久牧西海套虏盘据贺兰势且狂逞请将调去总兵

  • 后集卷五·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录後集卷五 宋 朱子 纂集 唐介 质肃公 字子方荆南人举进士事仁宗英宗神宗官至参政 张尧佐者以进士擢第累官至员外郎知开州会其侄女有宠於仁宗遂骤迁

  • 提要·张原

    【臣】等谨案玉坡奏议五巻明张原撰原字士元三原人正徳甲戌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以疏论时事谪贵州新添驿丞嘉靖元年召复故官坎坷八年其志不挫益以慷慨直谏自许如正殷通等陞职世袭疏赵云陞命疏选近习疏请逐太监萧敬二疏论锦

  • 古之教者①·戴圣

    ——用制度确保教育的是实施【原文】古之教者,家有塾(2),党有庠(3)。术有序(4),过有学(5)。比年入学(6),中年考校(7)。一年视离经辨志(8),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9)。九年知

  • 卷三 齐·宝唱

    ○东官曾成法缘尼传第一法缘本姓仑,东官曾成人也。宋元嘉九年,年十岁,妹法彩年九岁,未识经法,忽以其年二月八日,俱失所在。经三日而归,说至净土天宫见佛,佛为开化。至九月十五日又去一旬乃还,便能作外国书语及诵经。见西域人,言

  • 妙法莲华经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佚名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佛闻是智慧方便、随宜说法,又闻授诸大弟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复闻宿世因缘之事,复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净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瞻仰尊颜、目不暂舍。而作是念

  • 弘明集卷第十四·僧祐

      竺道爽撽太山文释智静撽魔文释宝林破魔露布文释僧祐弘明论后序。竺道爽撽太山文  沙门竺道爽。敢告太山东岳神府及都录使者。盖玄元创判二仪始分。上置璇玑则助之以三光。下设后土则镇之以五岳。阴阳布化于八方

  • 第四十八則 朗上座翻卻茶銚·胡兰成

    第四十八則朗上座翻卻茶銚舉:王太傅入招慶寺煎茶。時慧朗上座與明招把銚,朗翻卻茶銚,太傅見了,問上座:茶爐下是什麼?朗云:捧爐神。大傅云:既是捧爐神,為什麼翻卻茶銚?朗云:仕官千日,失在一朝。太傅拂袖便去。明招云,朗上座喫卻招慶

  • 众经目录卷第三·法经

    隋沙门法经等撰小乘修多罗藏录第二合七百七十九部一千一百八十三卷众经一译一合七十二部二百九十二卷&middot;正法念处经七十卷(后魏世留支译)&middot;增一阿含经五十卷(前秦建元年沙门昙摩难提译)&middot;杂阿含经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