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学的“色法”与“物”

──二十一年十二月在潮州省立第四中学讲──

潮州为中国历史上文化颇发达的地方,而贵校又是潮州的第一学府,今天承贵校校长及孔训育主任等之邀,得以来此参观,能与诸位作佛学的讨论,实是非常愉快!但因时间短促,即刻赴汕,所以拈此题略为解释。

普通所谓物质的物,依佛学是有“色法”的名词来代表它。色法、即是在佛典中最普通所知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色法。这色法、是佛学中许多法中的一种法,故知除色法外,尚有其他诸法;但今唯谈色法,其余诸法,姑置不论。把色法来比较观察,颇同于平常所谓物质的物,其意义、性质、范围皆相等。现在略把色法分析为色、声、香、味、所触,眼、耳、鼻、舌、身、法处所摄色的十一种来解释:

一、色,即眼根所见者为色,又可分三种:甲、显色,即光中所显现的色,如青、黄、赤、白等皆是显色,如现在科学中说明太阳光分七色等。乙、形色,眼所见者,如长、短、方、圆等色是。丙、表色,即动作,如风撼树木等色是。二、声,就是耳根所闻的粗、细、响、微等声,皆包括其中。三、香,是鼻根所嗅的香、臭等境界,皆包括其中。四、味,就是舌根所尝到甜、酸、苦、辛等味,皆包括其中。五、触,触有能触和所触,如身体是能触;冷、暖、饥、饿等被动的境界是所触;此中所明,即所触的境界。以上五种,皆由五官所感觉到的境界,是色法中的前五种。但是其中所触包含甚广,平常所说的物质,多可属于所触。如所见的色法,能任人执持、抛弃,或以身手所触,知其硬软,或以分量相称,知其轻重,故色法是质碍的,如墙壁等所障,即难通达。然其质碍之性质虽多,而根本者不外坚、湿、热、轻。这四种,若以具体地表显,即地、水、火、风的四大。但四大亦是指所触的性质,如坚是地性,湿是水性,或地是坚质,水是湿质;如中国所谓金、木、土等。凡坚硬性质,皆可包括地大中,凡流湿性质,皆可包括水大中;这二种分析,可说是物的体质。热、用具体表现,即火大的性质;轻、轻到极轻而动,即佛学中所谓四大中之风大,而从其性质名为轻。故与上可说力与质。其所接触的性质,可分坚和湿,而力中则可分热和轻。但是这四大种是能造──主动──的色法,前所说的色、香等是所造──被动──的色法,以凡具体存在的色、香等,皆藉坚等众缘而依住,故色等为地等所造的色法。但所谓能造,非有能造作其他的意义,不过、凡所造法皆依能造法为根本而生起罢了。如所见所闻的境物,其性质中皆具有坚等体性。故以坚等为能造,所接触的所造色,皆赖其为根本而生起,此为色等五法大略分析。

眼、耳、鼻、舌、身、是五根,但怎样成其为眼等五根呢?亦由坚等、色等、能所八法而构成。而其与普通所接触所见闻的境物不同。即是动物有生命的有机体,有特殊的功用,如眼能见,就与普通物质不同,以能发见用,故见虽由于心识,而眼能有发见的功用。如是耳有闻声功用,鼻有嗅香功用,舌有尝味功用,身有觉触功用。

所以五根虽属色法,而与平常所指物质有异;以其各能发功用,故为有生命的有机体,而无生命的无机体,便无功用。但眼等亦由坚等质力所构成,为眼根等所依处的,则有表面的形相可见;但是真正的五根,在佛学说,非常眼所能见,就是“净色根”。平常眼见物,是眼识依眼根作用,如瞎子无眼根,即不能见物。而真正的眼根──净色眼──非常眼所见,修证到天眼方见。这五根,颇同科学所谓神经系统,遍于全身,因此而能发各部的感官作用,如眼能发见,耳能发闻等。而身根、一方面又同心理学所谓全身总机开的脑;脑、在佛学亦属身根,身根有两种作用:一、接触所触,二、为五根共同所依,如眼等发用,皆依其功能。所以身能为全体的总依,同时、亦发生特别作用,故相似神经与脑。

法处所摄色是同前长、短、方、圆等由比量而知的色不同,非眼所见,是由意根辨别而知者,为法处所摄色。这有五种:一、极略色,即极微色,微是细小的意义,正显这色是色法中最小的一粒微点,虽有质而不可分析,如化学中分析到原子、电子等无可分析,非以眼见,但可意度,即是极微色。二、极迥色,就如把光、影、明、暗、空一显色等分析到极远,名极迥色,也是由意识构画而成,如天文学家推测到星云星海,而不可捉摸者是。三、受所引色,是指受戒等所引的色。四、遍计所执色,即如通常一般人说有造物者主宰宇宙的神等,本无实体,计执而认为实有,在佛学中皆谓之遍计妄执色。五、定自在所生色,即是定中所行境界现起种种影像的色法。色法略释如是,现在且来考究所谓“物”。

物、即是所指的一切物的质象,如色等、是一般物的现象;眼等、是动物的现象。法处所摄色中的极微色,即科学所说的原子、电子;极迥色、即天文学所推测宇宙到极玄而不可捉摸处是;遍计所执色、即一切妄执之物等。故平常所说物的意义,皆包括在色法中。如现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对象,皆可在色法中摄尽。但在佛学中还有所谓心法、不相应行法等等,皆不在此色法范围中,此中唯以“色法”与“物”来比较。所以、平常所谓“色即是空”,亦可说“物即是空”。但须知空非全无曰空,是明诸法都是众因缘所成,无固定的体性,缘散即灭坏,故说为空。如现在物理化学中求物质最后的实体为原子、电子,而其实亦是空的,以其是虚无渺茫,非可捉摸。故凡现实存在的物,都由众多因缘而成,无固定体性,变幻无常,故说之为空。所以空即是色法──物──,色法即是空,以色法本身无固定的体性。由此、可知佛学与现在科学等的研究,非特没有相违背,且不无进一步的补助地方。二五五六、一二、一五,记于潮州。(守志记)(见海刊十四卷四期)

  


猜你喜欢
  卷五十六(大唐三藏义净译)·佚名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一之一·净挺
  卷第二十九·普瑞
  第四十三章 [缺]·佚名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四·子璇
  般若灯论释 第十卷·清辨
  卷三·佚名
  佛教徒应参预中国和世界的新文化建设·太虚
  卷第十六·德清
  卷第十八·白岩净符
  卷第十五·白岩净符
  斌雅禪師語錄卷上·斌雅
  大乘宝要义论 第九卷·佚名
  阅入中论记·太虚
  在东普陀同成了观音菩萨·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我的恋人·戴望舒

    我将对你说我的恋人,我的恋人是一个羞涩的人,她是羞涩的,有着桃色的脸,桃色的嘴唇,和一颗天青色的心。她有黑色的大眼睛,那不敢凝看我的黑色的大眼睛——

  • 卷三百二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二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学吟朱南杰古徐人官监镇摄华亭事往来吴松间所与倡和俱一时知名者其诗似近朴直然率意处亦具防言自足之趣学吟藁一卷自防云非敢言诗?以纪时固不止是惟

  • 卷二·毕沅

      ◎宋纪二 ∷起重光作噩正月,尽玄黓阉茂十二月,凡二年。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建隆二年辽应历十一年   春,正月,丙申朔,御崇元殿受朝,退,群臣诣皇太后宫门称贺。   壬寅,幸新造船务观

  • 东林列传卷一·陈鼎

    ○宋杨时传(本宋史)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絶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

  • ●郭青螺先生崇论卷之一·李衷纯

    太和郭子章相奎着秀水李衷纯玄白辑如皋张玉成成倩 李之桢克生 李之本道生 李之椿大生仝阅人主自为社稷计义纯取法天地圣人绥之以道主将务览英雄之心○人主自为社稷计人主计安天下、则必有所以寄之矣、夫天下大物也、

  • 一四九○ 湖广总督毕沅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佚名

    一四九○ 湖广总督毕沅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二部折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十九日湖广总督兼署湖北巡抚臣毕沅跪奏,为遵旨查缴《纲目续编》,循例汇奏,仰祈圣鉴事。窃照乾隆四十八、九年内先后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

  • 一四九一 安徽巡抚朱珪奏本年查无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一四九一 安徽巡抚朱珪奏本年查无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折乾隆五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安徽巡抚臣朱珪跪奏,为换缴《通鉴纲目续编》数目,遵旨汇奏事。窃照《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应行抽改之处,乾隆四十八年四月内钦奉上谕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六下·袁枢

    宋 袁枢 撰炀帝亡隋隋文帝仁寿四年章仇太翼言于帝曰陛下水命雍州为破水之冲不可乆居又防云修治洛阳还晋家帝深以为然十一月乙未幸洛阳留晋王昭守长安 丙申发丁男数十万掘堑自龙门东接长平汲郡抵临清关度河至浚仪襄

  • 卷八十下 文苑列传第七十下·范晔

    (张升、赵壹、刘梁、边让、郦炎、侯瑾、高彪、张超、祢衡)◆张升传,张升字彦真,陈留尉氏人,富平侯张放的孙子。张升年轻时涉览群书,任性而行,不可羁束。意见与他相合的,就全心交结,不分贵贱;如果志气不与他相合的,即使是王公大人

  • 廖永忠传·张廷玉

    廖永忠,巢县人,楚国公廖永安之弟。跟随廖永安在巢湖迎接太祖时,年纪最小。太祖问道“:你也想富贵吗?”廖永忠答“:能为明主效力,扫除寇乱,垂名史册,正是我的愿望。”太祖听后称赞不已。廖永忠协助廖永安率水师渡江之后,攻取采石

  • 自序·姚莹

    台湾郑氏之平也,提督施琅自海道驰奏,七日达京师。圣祖嘉之,封靖海侯。总督姚启圣得台湾报,乃奏,已迟旬日,故不得封。然启圣经营台湾二十年,黄梧、施琅皆郑氏故将,为启圣招降,本遣平台;琅功实启圣功也。乃琅封而启圣不封,当时大臣

  • 卷一百五十二·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五十二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四十存旧礼记正义第五十【宋板】杂记上第二十礼记十二郑氏注【古本】礼记第十二杂记第二十礼记郑氏注【足利本】杂记上第二十考异宋板疏于此别

  • 卷二十一·姜炳璋

    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二十一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生民之什生民尊祖也 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笺云从此至卷阿为成王之正大雅尊祖尊始祖也配天则尊之至矣言尊祖而配天在其中故不言配天颂思文篇序曰

  • 五经异义·许慎

    《异义》:第五田税。今《春秋》公羊说,十一而税,过于十一,大桀小桀;减于十一,大貉小貉。十一税,天子之正。(〔蒙案〕当作天下之中正,文见《公羊》宣十五年传。)十一行而颂声作,故(〔蒙案〕故当为古,字误)周礼,国中园廛之赋,二十而税一

  • 卷上·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游於王舍鹞山。从大众比丘。比丘千二百五十。时摩竭王阿阇世。与越祇不相得。众臣议言:越祇自恃国富民众。地沃野丰多出珍宝。不首伏我。当往攻伐。国贤大臣名曰雨舍。梵志种也。王命使行。稽首佛足。敬问

  • 北边备对·程大昌

    南宋地理著作。程大昌撰。6卷。淳熙年间,作者在讲筵,因孝宗问及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地理等情况,后遂撰此书,以备问对。该书载自古以来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交往和战争涉及到的地理情况。首叙四海为全书纲要,次载秦汉以来的缘

  • 春秋传·刘敞

    十五卷。刘敞撰。此书皆节录三传事迹,断以己意,以释《春秋》。其褒贬义例多采《公羊》、《穀梁》之说,《四库提要》批评其“不免于胶固”。此书所用经文杂采三传,不主一家,又以经传连书,不加区别,容易产生混淆。且主观随意,往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澄观

    凡六十卷。唐代澄观撰。又称华严经疏、新华严经疏、清凉疏、华严大疏、大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疏叙述新译华严经(八十卷华严经)之纲要,并解释其文义。系针对当时华严宗僧多违背祖师法藏之教说,故作此书复兴祖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