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方广佛华严经吞海集序

讲华严楞严经唯识起信论

嗣祖比丘 道通述

伏以。华严之为教也。朝宗众经。清凉之为疏也。贯映前古。不有颖达。孰能发明。道通。夙附真乘。穷居讲肆。论听宣益。经传妙空。退惭先哲。无裨后学。请问十年。开演三徧。屡经患难倍觉衰迟。筑室庐山苟延岁月。而二三学者犹不我弃。日以是经相叩。华严为事。因阅旧箧。得所编法义。名曰吞海。用贻晚俊。使品品之中见无尽经尘尘之内明华藏海於一毛端忽然广博。岂曰小补之哉。不学而知。但闻其言。未见其人也。同心之士。母我诮焉。

猜你喜欢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六·玄奘
  卷三十九·道世
  大明高僧传卷第四·如惺
  宗镜录卷第六十·延寿
  舍利弗陀罗尼经·佚名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佚名
  卷四·佚名
  佛说阿弥陀经疏·元晓
  卷第七·佚名
  ●续清凉传卷下·张商英
  大般涅槃經正法分品目·欧阳竟无
  增集续传灯录序·南石文琇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三·胡珽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佚名
  药师三昧行法序·天溪受登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 茕斋李太白集序·李白

    李太白全集卷一茕斋李太白集序草堂集序宣州当涂县令  李阳冰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为名,然自穷蝉至舜,七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

  • 卷一百九·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一百九目録鳞介类仲咸借予海鱼图观罢有诗因和【宋王禹偁】赠徐子虚画鱼【宋王佐才】题赵曦远鱼【宋楼钥】醉题鱼屏【宋楼钥】罗浮何君佑夫相访惠诗又出所作水墨鱼戏题卷末【宋李昴英】

  • 须溪四景诗集巻三·刘辰翁

    宋 刘辰翁 撰秋景乞巧文钝拙吾无比髙灵昔有闻不知天下巧乞以世间文果列空庭露香浮入汉云天孙何冉冉柳子盖云云有说能要我无才可赠君绛衣持节后穷达竟何分晒书芸香天上宴不到野人居见说星期夕闲将腹晒书笑人操犊鼻容

  • 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陈寿

    程昱字仲德,东郡东阿人也。长八尺三寸,美须髯。黄巾起,县丞王度反应之,烧仓库。县令逾城走,吏民负老幼东奔渠丘山。昱使人侦视度,度等得空城不能守,出城西五六里止屯。昱谓县中大姓薛房等曰:「今度等得城郭不能居,其势可知。此

  •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第十二·陈寿

    崔琰字季珪,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巾贼攻破北海,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

  • 卷之二百五十·佚名

    洪武三十年三月甲申朔四川柏兴州三尖寨土官千户剌兀遣其子八的高进马剌兀卜木瓦寨叛奠贾哈剌之弟也初贾哈剌与月鲁帖木儿叛剌兀谏不从自退守三尖寨因至盐井卫归顺既而月鲁帖木儿就擒贾哈剌遁山谷中怒剌兀异己乃引众击

  • 崔仲方传·李延寿

    崔仲方字不齐。从小喜爱读书,有文才武略。十五岁时,周文帝见到他以后很惊讶,就让他和皇家子弟一起读书,隋文帝也在其中。仲方因此和隋文帝从小就交情深厚。后来,仲方以明经当了晋公宇文护的参军,转为记室,升司玉大夫,和斛斯征

  •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佚名

    一八九八年六月九日,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一日,北京。溯查多年以来,素悉香港一处非展拓界址不足以资保卫,今中、英两国政府议定大略,按照粘附地图,展扩英界,作为新租之地。其所定详细界线,应俟两国派员勘明后,再行画定。以九十

  • 卷六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六十四礼部二十三婚礼天子纳后仪正统七年定纳采问名前期择日遣官告天地宗庙至期前一日所司设御座於奉天殿鸿胪寺设制案节案於御座前内官监礼部陈礼物於文楼下教坊司设中和乐於殿内至期清晨锦衣卫

  • 春秋春王正月考序·张以宁

    道学至宋氏而上接孔孟之传何传尔其世异其理同也儒先依经而言理有功于经甚大也而独于春秋之书春王正月未能无疑之也何疑尔曰夏正得天百王所同也是以有冬不可为春之疑也曰夫子尝以行夏之时告颜子也是以有夏时冠周月之疑

  • 春秋左传谳卷一·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谳卷一    宋 叶梦得 撰隠公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隠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隠公立而奉之据传孟子为惠公元妃则夫人也薨当以

  • 明雩篇第四五·王充

    【题解】“雩”(yú鱼)是我国古代专门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王充在本篇阐明了自己对雩祭的观点。前一部分驳斥天人感应论,后一部分说明人君举行雩祭是对人民的关怀。他明确指出,“旸(晴)久自雨,雨久自旸”,水

  • 卷十二 聘礼第八之二·李如圭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十二   宋 李如圭 撰聘礼摈者出请事宾告事毕郑注公事毕宾奉束锦以请觌郑注觌见也向将公事【案向各本作乡今从释文及张渟仪礼识误订正】是欲交其欢敬也不用羔因使而见非特来释曰荀子曰聘问

  • 四分律卷第十一(初分之十一)·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九十单提法之一尔时佛在释翅瘦迦维罗卫尼拘类园中。尔时释种中有释迦子,字象力,善能谈论,常与外道梵志论议,若不如时便违反前语,若僧中问是语时,即复违反前语,于众中知而妄语。诸梵志等讥嫌

  • 首相绑架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首相绑架案【Poirot Investigates】又译作 波洛探案集。阿加莎·克里斯蒂于1923年发表了一系列以波洛和黑斯廷斯为主角的短篇故事,连载于英国《The Sketch》杂志,次年选编了11篇,集结成她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首相绑架案

  • 陶渊明集·陶渊明

    诗文集。东晋陶潜(365—427)撰。七卷。潜字渊明,又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四十一岁任彭泽令,在任八十余日,毅然解官归稳田园,躬耕自资,卒,私谥靖节。

  • 梵摩渝经·佚名

    全一卷。又作梵摩喻经。三国吴·支谦译于黄武二年至建兴二年(223 ~253)。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内容叙述婆罗门梵摩渝(梵Brahma^yu )怀疑佛陀三十二相之真伪,后见到佛陀之广长舌相、阴马藏相等三十二相,欣喜感叹之余,乃归依佛陀

  • 佛说楞伽经禅门悉谈章·佚名

    佛教典籍。定慧译(撰?)。一卷。由序言及八段韵文组成。序言称:菩提达摩自南天竺携《楞伽经》至东都,求那跋陀罗译出,其经“文字浩瀚、意义难知。和尚慈悲,广济郡(群)品,通经问道,识揽悬(玄)宗。穷达本原,皆蒙指受。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