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涅槃經正法分品目

  涼譯        宋加        晉譯

  夀命品第一之三   長夀品第四     長夀品第五

  金剛身品第二    金剛身品第五    金剛身品第六

  名字功德品第三   名字功德品第六   受持品第七

  如來性品第四之一  四相品第七     四法品第八

  第四之二  

  第四之三  四依品第八     四依品第九

  第四之四  邪正品第九     分别邪正品第十

  四諦品第十     四諦品第十一

  四倒品第十一    四倒品第十二

  ********************

  如來性品第十二   如來性品第十三

  第四之五

  文字品第十三    文字品第十四

  鳥喻品第十四    鳥喻品第十五

  第四之六  月喻品第十五    月喻品第十六

  菩薩品第十六    問菩薩品第十七

  第四之七

  大衆所問品第五之一 大衆所問品第十七 隨喜品第十八〈晉譯此品止〉

  世親菩薩長夀偈論.科涅槃全文.立爲七分。除前後三分.中間從三告以下訖大衆

  問品.名正法實義分。五行十德.名方便修成分。師子吼品.名離逸入證分。迦葉品.名

  從光善巧分。今卽依之分段.亦除前後.中間作四句讀。讀三告訖大衆問爲法句.讀

  ********************

  五行十德爲法行句.讀師子吼品爲法義句.讀迦葉品爲法用句。法義法用.抉而出

  之於初二輯矣.今之所輯.則法句是也。云何法句耶.涅槃正法.明三大事.曰如來常

  住不變.曰衆生皆有佛性.曰涅槃微密經典。經言.若有衆生.於八恆河沙數佛所.發

  菩提心.然後乃能於如是正法.通解護持.所謂如來常住不變畢竟安樂.廣說衆生

  悉有佛性.善知如來所有法藏是也。夫大涅槃者.法身是也.法身是常.是故說常。常

  是佛性.以解脫而見.以般若而解脫.是故說佛性。三德伊字.九部不聞.此經乃顯.是

  故說祕經。是故正法在此三大事也。如是三事.廣開三十二事.迦葉作長夀二十三

  偈問.世尊循其所問一一酬答.反覆丁寧一何詳盡.是乃所以爲法句歟。應以世尊

  所答一一繫於偈問.復以偈問一一分繫三事.作如是讀.無不粲然。第一長夀問.常

  住答。長夀以慈戒爲因.以佛常爲果。第二金剛身問.常住答。法身不壞.非真非俗。第

  三堅固力問.正法總答。在家出家護持戒禁.護法因緣成等正覺。第四究竟彼岸問.

  ********************

  祕經答。是經八河歸海.八味具足。第五微密問.正法總答。正自不說無常.正他後乃

  說常.不聽食肉隨問而說以施肉.戒攝一切因緣而漸次以制.四相是常.餘灰非絕.

  般若口密也。示現無邊有羅睺羅.離欲常住明滅爐存.法身身密也。九譬解無密藏.

  三事解大涅槃.無瘡一.性廣二.解脫三.如是略廣百喻.歸一佛性.常樂非受.解脫意

  密也。第六廣大爲依凡等羅漢問.正法總答。四人爲世依.知正法.應禮供.乘急而戒

  自緩.戒真而袈裟猶僞.昔不依無法之人.今乃依人之有法。第七天磨留難佛磨分

  别問.正法總答。以邪亂正形亂聲亂.亂身亂戒亂德.亂經律.亂罪福.謗佛性.背祕藏.

  立邪教.云何而不供禮上四人耶。第八真諦問.常住答。昧常爲四.知常爲諦。第九四

  倒問.常住佛性答。涅槃爲樂.空寂爲常.佛性爲我.法身爲淨.違此都倒。第十善業問.

  佛性答。一業緣性起.宗仰斯人因金乍見.還能飲乳實以藥消.若疑佛性是無者.應

  知珠陷入體藥味停山.沙鑠可穿金剛自住.是則見有多歧者.性實受錮也。二性能

  ********************

  起業.知有佛性.服甘露而長存.卽一我而三歸.離二邊而中道也。第十一見性問.佛

  性祕經答。十住菩薩.少少眼見.向道凡夫.肉眼聞見.實以信順大涅槃經.能見淨刀.

  不誣羊角。第十二半滿字義問.佛性答。文章經論以字而淨.須十四音三十三聲由

  半而成滿.佛性不假字淨.滅半而滿成。第十三聖行二鳥問.正法總答。諸法無常.佛

  性是常.諸經無常.涅槃經常.聞經了性.能利人天.無憂有我.無我有憂.化畢歸真.上

  知下苦.二鳥不離.其事可喻。第十四月日星問.常住祕經答。月喻則出沒虧盈.大小

  善惡.長短樂厭.日喻則長短處中.星喻則晝隱夜現.無非妄見.不稱實情。如來亦爾.

  隨順衆生.種種示現.乃至涅槃.而豈性實。大涅槃經.顯常住理.日出雲消.應勤修學。

  第十五尚未發心而名菩薩問.祕經答。經光威力.毛孔夢中.未發菩提.自然令發.以

  勢必發.是名菩薩.除一闡提.十喻轉徵.畢竟枯斷。第十六無畏無過問.正法總答。唯

  一闡提.不見佛性.見佛無常。謗方等經.是故可畏.發露懺除.是故無畏。利養盜經.是

  ********************

  故有過.以命護法.是故無過。第十七濁世蓮華問.祕經答。修涅槃經.知性相力.清冷

  入身.鬱蒸不惱。第十八處惱不染療病不汙問.祕經答。所說教十二喻.說教人二喻.

  涅槃經力.無量無邊.除一闡提.無惱不滅無病不瘳。第十九大海船師問.祕經答。如

  來無上船師.乘大涅槃船.馭大涅槃風.渡諸衆生出生死海.應於祕經生清淨信。第

  二十捨生如蛻問.常住答。捨身方便.蛇蛻故皮.亦若金師.隨意造器。第二十一觀寶

  如樹問.正法總答。生長涅槃.如菴羅樹.法遣計執.如先陀婆.示現密語.皆非無常。法

  衰僧惡.大涅槃經.如樹皆枯.如乳失味.佛性丈夫.毋爲欲女.寧潛甘露.霑地蚊尿。第  

  二十二三乘無佛性樂受於未生問.佛性答。見性以前.三乘無别.無有是處.同一佛

  性而無差.涅槃大小而有别。第二十三得不壞衆問.正法總答。以發速心.故與速記.

  以避輕慢.不記聲聞.護法精勤.眷屬不壞。第二十四爲盲作導問.常住祕經答。昧寶

  常住.唇口乾焦.習經知常.乃名天眼。第二十五教示多頭問.正法總答。一音說法.異

  ********************

  類等解.各各自言.佛爲彼說。第二十六說法增長有如月初問.正法總答。子生十六

  月.教語同其音.隨聲復現形.佛爲衆父母。第二十七示現涅槃示知磨道問.常住答。

  光照純陀.教其速供.亦化多佛.悉受羣施.是爲證示。六喻說偈.決定長存.能依如來

  誓願發心.卽阿羅漢.不能觀了三寶常住.是旃陀羅.是爲說示。第二十八法性法樂

  問.常住答。大衆聞常住法是爲法性.大衆皆生歡喜是爲法樂.佛告迦葉又告純陀

  如來神力方便若是。第二十九離病問.第三十祕密問.正法總答。七偈方便.皆有因

  緣.第一偈中.正法護持.拔離大苦.何妨兼敘.如來說法高下隨心.義固不必拘牽.文

  亦奚容擔版。第三十一畢竟不畢竟決說斷疑問.正法總答。常樂無餘.餘法不定.迦

  葉疑決.佛讚知微。第三十二得近勝道問.正法總答。聞是經名.自非佛境難知功德.

  何況於經行十法行.經言.諸善男子善女人.多修方便勤學是典.是人不久當得成

  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猜你喜欢
  心忠长老尼塔铭并叙·太虚
  第二十六卷·佚名
  卷第三十·佚名
  雪峰真觉大师语录卷之下·雪峰义存
  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中国佛法兴衰沿革说略·梁启超
  序·佚名
  与过圣严居士书(三通)·太虚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八·佚名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七·通奇
  阿毗达磨识身足论 第四卷·佚名
  俱舍论疏 第二卷·法宝
  佛地经论卷第二·佚名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五·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五·玄奘
  答纯保问(三则)·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词苑丛谈卷九·徐釚

    翰林院检讨徐釚撰纪事四龚定山尚书与横波夫人月夜泛舟西湖作丑奴儿令四阕自序云五月十四夜湖风酣畅月明如洗繁星尽敛天水一碧偕内人系艇子于寓楼下剥菱煮芡小饮达曙人声既絶楼台灯火周视悄然惟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千

  • 乙集第四·钱谦益

    岳阁老正八首【营建纪成诗】天眷,美营建也。修焉创焉,民弗知也。天眷皇明,诞命高祖。俯监万方,定都江浒。如龙斯蟠,如虎斯踞。以朝以会,以享以祀。逖矣厥谟,钦于世世。天眷皇明,亦启文祖。为厥孙谋,聿又胥

  • 卷一百·志第六十七·柯劭忞

      ○兵三   △马政   蒙古,游牧之国,札木合称太祖之强曰,有骟马七十二匹。王罕饮青马乳,太祖尤慕羡之。盖国俗如此。   世祖混一之后,牧马之地,东越耽罗,北逾火里秃麻,西逾甘萧,南暨云南。又大都、上都及玉你伯牙、

  • 第七十三回 战浙东包团练死艺 克江甯洪天王覆宗·蔡东藩

      却说李鸿章克复苏常的时候,左宗棠在浙,亦屡获胜仗。宗棠自克复遂安后,严州一带,依次肃清。太平侍王李世贤,率金华大股长毛,围衢州,宗棠亲自往援,杀败世贤,世贤回金华。台州为闽将林文察所复,宁波为宁绍台道史致鄂,及英将丢

  • 阅史郄视卷三·李塨

    蠡县李塨着宋艺祖恢阔大略,已与汉高帝唐太宗有间,至太宗,则又下矣。宜其终身不能混一宇内,而成一代阘茸之天下也。太祖纪诏郡国令佐察民有孝弟力田奇材异行或文武可用者,遣诣阙下。又诏民五千户举孝弟彰闻德行纯茂者一人,奇

  • 卷三十八·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三十八乾隆二十二年春三月癸卯训谕将军大臣等和衷集事上谕军机大臣曰此次将军成衮札布副将军兆叅赞大臣舒赫徳等分路进兵伊等承办事务虽俱有专责仍宜彼此互商斟酌办理其两路大兵会

  • 卷十六·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十六宋 吕中 撰神宗皇帝王安石逐谏臣熙宁元年知谏察吴申奏祖宗法不可变安石诋之罢谏职。安石入朝之初即劝人主逐谏臣其本意如此。罢谏院熙宁二年钱公辅营救滕甫遂罢谏院公辅乃安石所荐也上

  • 东周欲为稻·佚名

    【提要】 在战国时代最有名的说客和谋士就是苏秦,尊称为苏子。他是中国梦想得到权力、金钱和荣耀的士大夫们的楷模。他的精彩言论和谋划主要在《秦策》《齐策》《楚策》《赵策》等策中,《东周策》这里只是个序幕或者引

  • 世务第四十七·桓宽

    大夫曰:“诸生妄言!议者令可详用,无徒守椎车之语,滑稽而不可循。夫汉之有匈奴,譬若木之有蠹,如人有疾,不治则浸以深。故谋臣以为击夺以困极之。诸生言以德怀之,此有其语而不可行也。诸生上无以似三王,下无以似近秦,令有司可举而

  • 平书订卷一 分民第一·李塨

    平书曰:民不合则离,不分则乱。分之合之,政教行焉。民之良有五:一曰士[取才为吏曰士,无今生员书办之分],二曰农,三曰军[塨有议在后],四曰商,五曰工[有议在后]。其贱有二,曰役[在官隶胥、应募徒役],曰仆[人之家奴]。士食于官,农军授之田,商工食

  • 诗传诗说驳义卷五·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大正【诗传全诗说七条】诗传周公制【缺五字】防朝受【缺四字】有大正焉文王生民公刘緜大明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大武文王有声行苇既醉鳬鹥嘉乐皆周【缺三字】德以训成王也泂酌卷阿【缺四字】王也大

  • 卷第九·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九   洪州大雄山百丈怀海禅师夫语须辨缁素。须识总别语。须识了义.不了义教语。了义教辨清。不了义教辨浊。说秽法边垢拣凡。说清法边垢拣圣。从九部教说。向前众生无眼。须人雕

  • 菩提本无树·佚名

    当五祖弘忍想将大法衣钵传给弟子们继承的时候,先告诉弟子们每人各做一首偈子,然后从偈子中所呈现的境界来判别对方是否见道,见道的人就可以得到衣钵,成为六祖。其中最受大众推崇的上座弟子神秀,作了一首偈子

  • 金天缘品第二十·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此国中。有一长者。其家大富。财宝无数。生一男儿。身体金色。长者欣庆。即设施会。请诸相师。令占吉凶。时诸相师。抱儿看省。见其奇相。喜不自胜

  • 卷第二十三·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二十三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摄相应分相应品第二之上心心数法。当知相应。当知不相应。当知无相应。当知非无相应相应。当知亦有相应不相应无相应非无相应不相应。当知亦有相应不相应

  • 白雨斋词话·陈廷焯

    词话著作,清陈廷焯撰。陈廷焯(1853~1892),字亦峰,江苏丹徒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作者论词大旨,宗常州词派张惠言。常州词派的词学观点为反对浙派尖新小巧、轻佻浮滑而无所寄托的词风,主张“温柔敦厚”。陈氏论词的主要精

  • 月灯三昧经·佚名

    梵名Sama^dhi -ra^ja 。凡十卷。高齐那连提黎耶舍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记述佛陀为月光童子说由平等心、救护心、无碍心、无毒心及因地所修之无量三昧,或由如实了知一切法之体性而证得菩提;成就施、戒、忍等法,则

  • 灌顶经·佚名

    梵名Maha^bhis!eka -mantra 。凡十二卷。全称大灌顶神咒经。又作大灌顶经。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由灌顶三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乃至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等十二部小经所成,此十二经各就其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