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高僧传卷第四

  皇明天台山慈云禅寺沙门释如惺撰

  解义篇第二之四(正传四人附见六人)

  北直羊山秀峰庵沙门释明龙传一(大光)

  释明龙淮南宿迁姚氏子也。俗讳东阳。尝补邑庠诸生。居常好修嗜内典。二十年不问家人产。雅从善知识游隆庆改元。澹然为居士。而北探诸名胜巨刹访有道耆德。寓清苑越三寒暑。登银山法华寺从大光和尚祝发进具。寻居羊山秀峰庵。名德日起。鹑衣一衲不□不襦不履诸陵。中贵人多檀施弗之顾安七十二众期千日。亲为说法阐三教宗旨。时休宁汪司马道昆奉。

  诏行边。道出诸陵期督府法华寺。闻师高德乃趣。一沙弥逆至。见师敞衲曾不掩骭祁寒无所侵。汪与督府避席礼之。携入洞中。坐石床与语。师略举西来意。督府洒然信服。汪问千日毕能作常住乎。曰无常无住。明日辞归。越旬有五日立春。羊山放光五色。又越七日除夕集众告曰。元年元日吾当行矣。汝等识字者用耳闻经。不识字者用心念佛。务禅定智慧务济物普心。即此是佛慎弗他求。汝等勉之。除夜既半命弟子视中星曰。夜午乎。曰午矣。师曰。未也。日午乃行。元日羊山复放五色光如向。至日中师辞众坐化。越七日阇维复放光如向。大众与诸中贵人望光对师罗拜曰。佛耶佛耶。愿以此光普照下土。已而舍利累然。督府治塔藏之。汪公为之铭。赏万历元年正月也。

  应天栖霞寺沙门释真节传二

  释真节号素庵。襄阳人也。少为郡弟子。忽宿根内萌即辞割亲爱。礼明休和尚祝发。既而北游京师。遍参讲席。居秀法师座下餍餐法喜深得贤首之印。师之学富内外。诸方每以龙象推之。久之负锡南还金陵。出主摄山栖霞。众逾三百教备五乘。据师子座挝大法鼓三十余年。檀施之余拓地为庐。时殷宗伯得琅琊大士像。五台陆公亦铸金像。悉归师供奉。罗参知署曰圆通精舍。句曲李石麓学士盟为方外交。师阐大法不以期限。尝讲法华经至多宝塔品。空忽现宝塔于座前一如经言。四众跂观洒然希觏。中使张某奉。慈圣皇太后命至同睹圣瑞。乃出尚方金缕僧伽黎衣一袭。宣慈旨赐之。即于讲堂之西建一浮屠以徵神化。汪道昆记其事。

  嘉兴东禅寺沙门释明得传三(百川海妙峰觉)

  释明得号月亭。以绍万松林禅师法嗣故又号千松。湖州乌程周氏子也。师生即颖异岐然不凡。髫时随父入西资道场。遂指壁问画罗汉像问父曰。僧耶俗耶。父曰僧也。师慨然曰。吾愿为是矣。于是力求出家。父母不听。至年十三始投郡之双林庆善庵。从僧真祥习瑜珈教。越四载祝发。闻有向上事乃首参百川海公。不契。因而单衣芒屩遍游丛席。匍匐叩请备历艰辛。自念般若缘薄。拟投天竺哀恳观音大士祈值明师。道经中竺。闻万松说法先入礼谒。万松问曰。大德何来欲求何事。对曰。欲叩普门求良导耳。松竖一指曰。且去礼大士却来相见。师泫然再拜求决生死大事。松曰。子欲脱生死。须知生死无着始得。师闻罔然。依受具足戒。自尔朝参夕叩久无所入。松不得已授以楞严大旨。于是苦心研究。至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处。恍然若云散长空寒蟾独朗。遂作偈呈曰。楞严经内本无经。觌面何须问姓名。六月炎天炎似火。寒冬腊月冷如冰。松颔之嘱曰。汝既悟教乘。异日江南讲肆无出尔右。向上大事藉此可明。松住径山。师为众负米采薪不惮劳苦。偶行林麓间有虎踞道。师卓锡而前。虎遁去。尝阅枣伯合论至十地品。中宵隐几而坐。梦游兜罗绵世界。登座阐华严奥旨。至于结座乃说偈曰。从本已来无。今日何曾有。一毛头上现。虚空笑开口。咄一咄下座。寤白松。松抚之曰。此圣力之冥被耳。非惟吾道之将行。清凉一宗亦大振矣。无何松化去。师悬铛守塔三载。闻佛慧祇园法师讲席之盛戴笠投之。祇园亦默识而爱重。其弟子沙泉颇自负不籍师名。师遂挂锡报先寺。报先与佛慧咫尺之间。故晨则持钵。午则听讲。夕则与同参十余人敷其义趣。于是众日渐益香积不继。师阴祷于伽蓝神曰。尚吾与圣教有缘。神其无吝诃护。移时有外道自云间来施米百石。自是报先之盛过于佛慧。开堂之日祇园命侍僧奉以衣拂。而谢还之。瓣香为万松拈出。已而孑身复径山凌霄峰。为碍膺未破又力参三年。一夕初夜趺坐。豁尔心境冥会疑滞冰释。乃跃然说偈曰。千年翠竹万年松。叶叶枝枝是祖风。云岳高岑栖隐处。无言杲日普皆同。趋礼万松塔曰。老汉不我欺也。自此道誉益隆学者辐辏。四方交聘岁无虚日。开堂灵隐。门庭严峻无赖。僧彻空天然辈睨视不敢近。竟以不测事诬师。不终日事白天然坐诬遁。余党笞死者二十人。师南游赤城。外道归化者不可胜纪。台郡教乘之被实师始也阐玄谈于大中庵。三日庵灾。独师之丈室岿然无恙。讲圆觉疏钞于法海。地产白莲华。紫芝生于厕。五台居士因匾其堂曰涌莲。师居东禅夜梦。文殊跨狮出。乃遗狮乘空而去。狮忽化为童子。师故问曰。尔方狮今童耶。试开口。童子启颊口如丹朱。师抚其背曰。尔犹狮也。童曰。师口何如。师张口示之。童踊入咽。师惊觉而汗。且喜曰。文殊大智在我腹中矣。不数月五台陆公率众命讲华严大钞。众常千指妙峰觉法师入室弟子也。遥宗四明弘天台教观之道。以师阐贤首未谙台衡故。质六即蛣蜣之义。师曰。天台六即在行人迷悟之分耳。如我在名字则十界皆名字。我证究竟则十界皆究竟。若我蛣蜣十界皆蛣蜣也。非蛣蜣上别有六即。觉曰。不然。天台六即不论世出世间有情无情。物物皆具随举一法六即在焉。何必以我迷悟观彼优劣哉。师曰。圣人设教诚为汲引迷涂。若云随举一法六即在焉是为惟谈世谛成於戏论。学人何有哉。前五即置所弗论。如云究竟一究竟则一切皆究竟。如金出□。似璧离璞。是故如来初成正觉观于九界。一切众生同时成佛。非惟九界正报。全体遮那则九界依报无非寂光。所以叹云。奇哉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乃因妄想不自证得。岂非以我成佛观彼皆成佛也。果如子言。其究竟蛣蜣永无成佛日矣。一切众生而无一人发菩提心。所谓十法界都为一队无孔铁锤。若言究竟蛣蜣容有成佛。如来何日复迷而作众生金重为□其失孰大。觉曰。究竟蛣蜣非是说也。以其心体本具故曰理即。色相已成方称究竟。一界既尔。界界总然。当界而论。六即自备。何必以其成佛不成佛难耶。师笑曰。子去做一个究竟蛣蜣也。闻者无不高其论。吴俗尚崇事玄武。比丘亦有披僧伽衣而礼者。师见故逆而问曰。汝奚为而来。曰礼祖师也。师叱曰。汝身为比丘心实外道。其玄武北方一水神耳。教中所谓毗娑门天王是也。彼以神力为佛外护。称其为祖师。乃披七佛衣拜之。不亦谬且倒乎。遂毁其像易事达磨之像。谓其僧曰。此尔祖师也。凡所过名兰精舍有事玄武三官尽去之。俾学人专心正道。其护教概如此也。师为人修干孤高性度刚毅。以传法为已任。故祸患不避其身而欣戚不形乎色。至于登座则慈云霭然。七众无不渥其沛泽。白椎则三千炳着八万森严。室中虽不横施棒喝。闻毒鼓而心死者众矣。万历丁亥秋告众曰。吾为汝等转首楞严法轮作再后开示。无复为汝更转也。冬示疾。尤谆谆嘱以教乘事。明年正月望后二日吉祥而逝。世寿五十有八。腊四十有六。荼毗塔于径山。

  天台慈云寺沙门释真清传四(宝珠荆山月溪)

   释真清。号象先。长沙湘潭罗氏子也。生而颖异修干玉立威仪严肃不妄言笑。日诵经史数千言终身不忘一字。父为河南县尹。常对宾朋以大器期之。年十五补邑弟子员。偶有异僧过而目之曰。此法门之良骥也。十九因家难起。遂投南岳伏虎岩依宝珠和尚薙染受具足戒。令看无字话。自是一心参究寒暑不辍。至二十五从珠游金陵探禹穴。因舟触岸有声忽有省。珠大喜曰。幸子大事已明。善宜保护。珠以年高自普陀栖隐于下天竺。时内臣张公永慕珠道行。密奏张太后赐紫色僧伽黎衣以徵其德。珠忽一日命师曰。吾欲观化。无令人入。闻吾击磬声。当启户。数日不闻动定。师密窥牖隙见珠鼻柱垂地。越一日闻磬。师方排闼而入。珠已泯然逝矣。珠既化去。师乃访盐官古迹驻锡觉皇。俄患背疾。感云长入梦授药病愈。时佛慧寺月溪法师讲起信论于吉祥。艳师乃率众延唱临济宗旨。众扣师室。师从容语之曰。圆宗无象。满教难思。我若有宗可讲。非但法堂前草深一丈。即真空亦为缘虑之场。汝若有法可听。岂特头上安头。实际却为声名之境。三世诸佛历代祖师不过以楔出楔随迷遣迷。是故会旨者山岳易移。乖宗者锱铢难入。况起信之旨大彻宗乘。何须更烦忉怛勉之。众皆稽首而退。师乃南游天台穷搜胜绝。怀无见睹之高风诛茆其塔前三年。有荆山法师赴石梁之社。偕师至毗陵永庆。互以楞严参究。荆山叹曰。某所讲经虽精微于佛语。闻师所论诚出卷于尘中。师欲返初服。而礼部唐公荆川留结千日之期。已而复归天台古平田寺。临海王司寇敬所入山访道。订为方外交。随迁华顶天柱峰。修大小弥陀忏六年。暇则敷演十乘阐明三观。故四方学者攀萝而至者户外之履常满。一夕梦。琳宫绮丽宝树参差见弥陀三圣。师方展拜。傍有沙弥。授与一牌书曰。戒香薰修。寤知中品往生之象也。盖师日勤五悔。密持梵网心地品及十六观经为常课是亦精诚之所感耳。尝示众曰。大乘八万小乘三千实整六和之模范出三界之梯航也。今世之高流轻蔑律仪惟恃见解。遂令后学不遵佛制辄犯规绳。本自无愆误造深罪。饶他才过七步辩若悬河。不免识堕铁城。终未解脱。汝等勉之。万历丁亥八月蒙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遣使降旨褒崇赐金纹紫方袍以宠之。十月王太初居士因丁内艰。请师就永明禅室阐妙宗钞。百日为期。时台郡王理邢某亲登云峤而设供焉。戊子岁俭群盗蜂起。相戒无敢入师之室。^5□李五台居士陆光祖虚芙蓉之席见招。辞不赴忽谓众曰。桃源之慈云实懒融四世孙为开山。唐天宝赐额曰云居山曰安国。五代德韶国师中兴为第二道场。永明寿禅师剃发之所。今坐禅石永明庵故址在焉。韶公常领徒五百说法此地。昔螺溪寂法师请复台教。谛观亦亲礼足。皆此寺也。今为豪民夺之。将为掩骨所。窃思朝廷千数百年之香火一旦为俗子葬地。谁之罪也。遂罄衣钵赎归之。将谋兴建。俄云间陆宗伯平泉聘说法于本一院。李方伯冲涵聘讲于桐川。再毕返棹嘉禾龙渊。欻抱疾告门人曰。夜来神人启我为魏府子。其富贵非吾所志也。遂付衣钵遗嘱弟子。如法阇维。尽发长物。于五台云栖西兴五处饭僧。有勉服药石者。师谢曰。生死药能拒乎。吾净土缘熟圣境冥现。此人间世固不久矣。是岁正月七日乃绝粒惟饮檀香水而已。期于二十九日告终。每日虽米浆不入于口。与众说无生法。诲谕进修而拳拳弗倦。至夕乃起别众曰。吾即逝矣。无以世俗事累我。众请曰。和尚往生净土。九品奚居。曰中品中生也。众曰。胡不上品生耶。曰吾戒香所薰位止中品。言毕泊然而逝。延五日颜色红润如生。手足温软怡容可掬。吊者无敢下拜。荼毗日天色霁明净无纤翳。举火之际忽有片云。如盖凝覆其上洒微雨数点。烟焰起时异香充塞。内自殿阁僧房外自路人船子。所闻种种随力不同。火余骨有三色而锵锵有声。红者如桃。白者如玉。绿者润似琅竿犹香气郁郁。师生于嘉靖丁酉十二月二十六日。示寂于万历癸巳正月二十九日。世寿五十七。腊三十八。如惺抱骨初建塔慈云之南冈。壬寅迁于寺西螺师山右绣文溪之上。武塘了凡居士袁黄撰铭。

  明高僧传卷第四

猜你喜欢
  卷第十二·佚名
  卷第八(弥沙塞)·佚名
  卷二十·佚名
  卷五十一·佚名
  致安东格西书·太虚
  卷第三十三·白岩净符
  缘起·呆翁行悦
  一相无相分第九·朱棣
  第四·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四·唐慧琳
  大方广曼殊室利童真菩萨华严本教赞阎曼德迦忿怒王真言阿毗遮噜迦仪轨品第三十一(六足本尊品第二)·佚名
  入法界体性经·佚名
  卷第十六·佚名
  目次·佚名
  莲池大师法语·朱时恩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一出 传概·洪昇

    【南吕引子·满江红】〔末上〕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笑人间儿女怅缘慳,无情耳。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看臣忠子孝,总由情至。先圣不曾删郑、卫

  • 三集目录四·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总目卷二十七癸未元旦元旦试笔咏爆竹新正养心殿题岁朝图岁朝图联句仇英水仙蜡梅新正重华宫题镂玉百子屏元人雪江渔艇博洛尔部沙瑚沙默特伯克所进武器制匣藏之并纪是

  • 卷三十六·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六目録故实类龎公携家图引【明王逢】题龙眠曹杨读碑【元程钜夫】读碑图【元郑元佑】曹娥江读碑图【元僧大欣】题读碑图【明朱经】管幼安濯足图【金赵秉文】幼安濯足图【元刘因】管

  • 卷二·贾谊

    权重诸侯势足以专制,力足以行逆,虽令冠处女,勿谓无敢;势不足以专制,力不足以行逆,虽生夏育,有仇雠之怨,犹之无伤也。然天下当今恬然者,遇诸侯之俱少也。后不至数岁,诸侯皆冠,陛下且见之矣。岂不苦哉!力当能为而不为,畜乱宿祸,高拱而

  • 卷之三十六下·佚名

    洪武元年十一月甲子诏定乘舆以下冠服之制先是 上即位之初权宜创置服御之制未遑详定至是命礼官及诸儒臣稽考古制以闻礼部及翰林院等官议曰乘舆冠服黄帝始作冕服有虞制十二章周制王有五冕六服祭昊天上帝则服大裘冕祀五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八·佚名

    正统十年夏四月甲辰朔日食○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灶之神○乙巳升礼部精膳司主事顾谦为祠祭司郎中以任满九载也○除山西太原府阳曲县屯留县主坟地税粮四石有奇○浙江福建各银场先有诏罢之后遣户部右侍郎焦宏往勘宏言银

  • 本书主要参考书籍一览·金云铭

    「陈一斋全集」「戚少保年谱」「明史」「明通鉴」「明史纪事本末」「历代明人年谱」「全边略记」「福建通志」(陈衍)「长乐县志」「泉州府志」「孤屿志」「正气堂集」(俞大猷)「林子年谱」「李卓吾年谱」(钤木虎雄)「崇相集

  • 第一禀咸丰十年四月六日一一一○一-一、二·佚名

    香山港长佑宫首事张自得,为兴修捐题,请淡水厅给发示谕(附艋郊殷实头人名单)具禀堑郊香山港长佑宫首事,即总理张自得,为恳恩谕饬捐题银两,以资告竣事。缘香山自开港以来,迄今多年,为船只来往,郊商、乡民云集

  • 卷六十九下·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六十九下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六下 高士 魏 范粲【子乔】 皇甫谧 王衰 吴 石伟 范平 范粲字承明陈留外黄人汉莱芜长丹之孙也粲

  • 七〇 桐生二·周作人

    桐生住在大书房里不知始于何时,但是这里所说的一件事发生于他住在那里的时候,那总是确实的。他失掉了生活的道路以后的方法大抵是高卧。有一回大概是卖掉了竹篮之后,有好几天不曾出现,仲翔怕他饿下去不行,拿了些馒头之类到

  • 十八、纪顾九皋师·包天笑

      顾九臬先生,是我的第四位受业师。当我们迁居的时候,恰巧姚和卿先生又出外就幕去了。如果迁移了新居,于我读书不便,可不是焦心的事吗?后来父亲探听得张家本请了一位教师,而且知道这位先生的教书,很为认真。有了这样一个机

  • 濮登靑·周诒春

    濮登靑 字卓云。年四十岁。生于上海。本籍通信处。上海西门外黄家阙路一号。已婚。子一。初学于上海汇英书馆。及天津北洋大学。光緖二十九年。自费游美。入加利佛尼大学。习铁路工程。光緖三十三年。得学士学位。是

  •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长者贤护品第一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在舍卫国坐夏安居。满三月已。出行访其裁制成办衣服之者。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余苾刍苾刍尼优婆塞优

  • 理查三世·莎士比亚

    《理查三世》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创作的戏剧,是一部历史剧,创作于1591年,描述了理查三世短暂的执政时期,是莎士比亚第二长的剧本,长度仅次于《哈姆雷特》。该作品用严谨的写作风格,逼真地再现了暴君理查三世短暂的

  • 香溪集·范浚

    宋代诗文别集。22卷。范浚撰。此书卷1为古赋,卷2至卷3为诗,卷5、卷6为杂著,卷7至卷9为论,卷10为书总论,卷11至卷15为进策,卷16、卷17为记,卷18、卷19为书,卷20为启,卷21为传,卷22为墓志、祭文。卷首列宋人陈岩肖序,书

  • 明光宗实录·佚名

    明官修。八卷。记光宗在位期间史事。天启初年,以叶向高等为总裁官,与《神宗实录》同修,三年(1623)成书。后魏忠贤当国,以其党霍维华主持改修,对原稿大加涂抹。改本未及上而熹宗死,至崇祯元年(1628)始进呈。事后,霍本

  • 马有三相经·佚名

    后汉西域沙门支曜译,说官马三善相

  • 大金色孔雀王咒经·佚名

    全一卷。又作大孔雀王神咒经、大金色孔雀咒经、孔雀王咒经。东晋帛尸黎蜜多罗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为原始密教经典。内容包括︰金色孔雀王、大孔雀王心咒、弥勒菩萨、梵天、天帝释、大鬼神、咒等。帛尸黎率先将本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