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八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

法語一

示象崖西堂

金風遍野之時,萬木凋零之際,破道人閒坐林中,正起歸鄉之念,忽值象崖長老稽首於前,曰:「歸閩掩關索法語。」時破道人曰:「以虛空為關,行住坐臥也在裏許、著衣喫飯也在裏許、屙屎放尿也在裏許、迎賓待客也在裏許。只到千日事畢,猢猻伎倆、鬼家活計都盧拋向威音那邊,又那邊方買艸鞋,尋山問水覓著破道人,了汝後頭一段公案。」

示問津禪人

行腳衲子,杖挑日月,蹋遍雲山,到一處,見一人,問一機,轉一語,看人動靜、識人好惡。放下蒲團,拗折拄杖,三十年、二十年具,如王氣宇,口吞乾坤,方去孤峰頂上盤結艸菴,呵佛罵祖也。

示萍止禪人

歇狂子參方行腳,眼高四海氣壓諸方,與祖佛結死生冤家,與人天分邪正眼目,惟萍止禪人在破山拄杖頭邊薦取「誰縛汝」三字,則一生參學事畢矣。

示空外禪人

天地間為人,到出家地步極是快活,無榮可與、無辱可與,天子不臣、諸侯不友,虎鹿為鄰、松竹為伴,眼界自清,不同俗塵,通身徹底,惟一天真。天真之趣,華笑鳥鳴,不須別覓,動靜中存。雖然如是,只有崖前石虎未肯點頭在。

示淑雲禪人

淑雲子曾向三峰觸背關頭橫行直撞,挨拶些子氣息吐向福城棒頭喝下,自謂千了百當,一日告辭病叟,合掌受渠三拜,待渠遍參諸方,再來痛與瞎禿光兒一頓好罵也。

示息知禪人

知之一字,眾禍之門;知之一字,眾妙之門。此「知」字是一粒巴豆丸,是佛也▆他一下、是魔也○他一下。若於此處見得徹,則良知自現前矣,烏用推之使息?故所以《法華》道:「諸佛智慧甚深無量,其智慧門難解難入,一切聲聞、辟支佛所不能知者是也。」蓋上人猶未知之,安以息而息之者耶?若以息知為無,知是一死知,則同聲聞輩,不復更有眾妙之門,而入眾禍之門也,莫把者一「知」字隻眼定奪。越生死、超凡聖,只在一「知」字上千了百當。所謂唯佛與佛乃能知之,試問上人:且道他知箇甚麼?參。

示方知禪人

邇來參學之士自不辨箇端正鼻孔,直管向那香臭邊噉些氣味便休,殊不知香臭邊最是利害,所謂己眼本正,因師故邪是也。即云住山者,其益有二:一者、為大事不明,以山中靜僻宜可易辦;二者、為大事已明,自揣力薄,不能接物利生,只好誅茅蓋頭,獨善其身耳。若是破山門下恁麼說話,好與三十拄杖,還須領到三門外自打始得。

示清白禪人

參學漢,須了辦,不可沉吟將日算。剔起眉毛著力看看,渠定不隨方便。渠是誰兮?真恁麼,有時位坐空王殿,勉旃。

示破浪禪人

學道人心須專,志須固,不被境風所動,以一念萬年、萬年一念消之也。任是魔來、佛來,逆來、順來,亦直就中分曉,當下便是平沉。自此捨一具骨,負舂汲水三十年、二十年,肩頭腳底苦胼重生,方到破山門下喫棒也。勉旃,勉旃。

示翠融禪人

腳跟下七縱八橫,頂門上兩頭三處,無非只要箇中分析得來,頭頭皆我捨身命處也。且道融禪人曾恁麼一回也未?若恁麼,艸鞋蹋破,穩坐長安;苟未如是,含元殿裏切莫迷頭認影。

示琢璞禪人

者箇事須真參實悟,法法頭頭無一絲毫不從本地風光上廓徹,方作人中之龍象也。然以琢璞號之,以石中有玉,玉必琢而成器焉。成器,則知人中龍象、石中之玉不相異耳。

示雲影禪人

雲影禪人欲索法語,隨身舉動頂戴,予曰:「既謂舉動,又如何頂戴?」雲影云:「頂戴不礙舉動,舉動不礙頂戴。」予曰:「如何是汝不礙處?」雲佇思,予曰:「試將此處從日用尋常中討得箇分曉,到山野處喫痛棒也。」

示知止禪人

參、學二門志在恒遠,將敵生死話頭貼在額上,行也如是參、坐也如是參,茶裏飯裏,一動一靜,參不透便學,學不圓便參,畢竟有箇倒斷也。

示遍拙禪人

樹下墳間,一食一宿,味盡甜辛酸苦,到處播弄唇皮,與佛祖捃拾餘機,是我法門中龍象事也。

示慈援禪人

慈援上人請法於予,予不禁口業,與上人惡言惡語說一絡索,惟要上人會取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直下提撕,壁立千仞,烈烈轟轟,單刀直入,不見有死、有生,有凡、有聖,有俗、有僧,一道常光現前,古今三世不別。真到恁麼田地、真獲如是威光,快買艸鞋遍參知識,向他門頭戶底保養聖胎,聽緣行道,方不辜負生平志也。勉之。

示恆範禪人

禪和子樹精進幢、披忍辱鎧,無論凡之與聖、智之與愚、勞之與逸、生之與死,單單貴稟此心此志,將者些子恍惚處要明白、要究竟,決了終身之志,豈可浩浩來天地間,辜人負己,作一場虛生浪死人哉?若如此,則銅枷鐵鎖、鋒刀劍戟,無時不在、無時不臨,欲逃無地、欲竄無門,正所謂毫釐繫念三塗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果是箇漢,向未舉念之先一覷破去,再來東塔門下索取艸鞋錢亦未遲在。

示參白禪人

禪和子志於行腳,涉水登山,瞻風撥艸,飲餿茶、喫臭飯,栖雲堂、臥霜榻,受種種苦辛,只為各人衣線下一點恍惚處。然而者點恍惚,欲從自決,則頭上安頭;欲從人決,則斬頭覓活。如是二邊互起互倒,渾無決者,故曰恍惚。所以溈山問仰山云:「子之所得,還是自性得?從人得?」仰云:「雖是自性宗通,亦假稟受師承。」吾觀二老酬酢良有深意,定不是從自己乾爆爆地不假他人,亦不是向他人水漉漉地不假自己,鍼芥相投,水乳相合,啐啄同時,師資緣合、的非一日而契之者也。偶一僧問:「和尚眉毛還在麼?」予便打一掌,云:「山僧因病筆,許多葛藤、爾更躊躕,漆桶子依然不快。」

示隱輝侍者

佛祖以心印心之法,無論智之與愚、凡之與聖、僧之與俗、男之與女,貴在知有箇事,畢竟不從人得。須是猛著精彩,壁立萬仞,契取不疑之處,方買艸鞋遍參知識,遭人唾罵也。

示默融禪人

禪和子為生死行腳,切忌石頭路滑,轉盻則蹉過腳跟,直前則撞斷眉目,畢竟作麼生?看腳下。咄!

示應如禪人

參禪打坐透露鼻祖家風,勿論根器利鈍,都盧將「生死」二字貼在額頭上,行也如是參、坐也如是參,參來參去,參到心識不行、言思路絕處,把「生死」二字向早晨淨面時一摸摸掉,永不疑生、疑死、疑聖、疑凡,橫身天外,舉步大方,奮獅子威,潛行密用,鼓老婆舌,開道群迷,庶不枉他方行腳,蹋遍雲山,處處欠艸鞋帳也。

示妙旨禪人

近日一夥禿居士走入空門,東去聽兩句、西去聽兩句陳爛葛藤,便去張家村、李家巷賣口頭饒婆舌,魔魅人家男女。逢一智人面前,口如扁擔、眼似流星,者等種艸不但將金博寶,連自本恐難便宜。豈如我妙旨禪人,初遊講肆便知者鼓笛總不恁麼打?披枷帶鎖走到萬峰門下,纔開臭口問及常住真心,萬峰信口道箇:「今夜有客,不能為汝說。」臨行辭去住山,聊書影響以嘉其志,待伊異日漆桶子破,蹋著秤錘,不可謂是鵝卵石也。勉旃,勉旃。

示圓融禪人

蹋荊棘,破風塵,畢竟以生死為急務。若或不爾,縱是一副鐵心肝,只恐三日風、四日雨,終不免要生銹也。

示聞修禪人

割愛辭親,負衝天意氣,把將「生死」二字貼在額頭上,行也如是參、坐也如是參,參來參去,參到心識不行處、如槁木寒灰之際,只有一念,怖生死之心靈靈蠢蠢、欲了未了、恍恍惚惚、當斷不斷,凝然似有物礙,此是聖解凡情縛脫兩橛之所使然也,就中急討巴鼻,始有少分相應;卜度長短,則雲月是同谿山各異耳。

示巔石禪人

孤峰絕頂,結箇團標,坐視雲漢。雖然其力未充氣吞海宇,有時拈華弄月,笑傲山林,何拘金剛圈跳不得、栗棘蓬吞不得,復來中慶門下討甚麼碗?咄!

示字水禪人

字水拙公同吾川北人也,正所謂同條生不同條死。渠往南遊歷諸講肆,而滑口頭露布有年,聞吾儕豎剎竿江南福城,而又歸蜀萬峰,則兩慕之心始適於是,躍然頂笠而來,泛識門墻,無非聚一夥禿居士相習打鬧其志,疑信半著,又經一載,自去黑山鬼窟搬弄幾番,稍通口氣,聆予遷中慶而特特破家散宅來入者箇保社,著予腳手大放憨睡。饑餐渴飲盡是本地風光,咳唾掉臂全彰殺活機柄。迴視,十年前殘羹餿飯、糞袋糟囊,悔何可及?予以憫念未息,走北奔南,缽袋子無著落處,拙公亦可代擔。第慮力猶未充,且付法語佳志,異日撞頭磕額,兩手分付,一任東賣西弄,出吾儕醜也。勉旃,勉旃。

示百拙禪人

禪和子擔囊負缽,入一叢林、進一保社,只以此事為懷,更無別般伎倆,方是人中之龍、獸中之獅也,故以龍象獅子稱之。然而龍象、獅子形威不同,爪牙皆一也。只此一處同,則知佛祖大機大用通身是、遍身是,豈虛語哉?

示離指禪人

法道秋晚,祖風正替,望爾輩如急水灘頭撐篙,只得拌命著力,安云住山取適偷安為志?臨行,欲吾儕惠艸鞋錢,只得信筆記箇帳在壁頭上也,待異日共爾打算,呵呵。

示汝水禪人

長連床上一句話頭,鐵壁銀山直教粉碎。毋問魔來?佛來?天來?龍來?神來?鬼來?即此一覷覷破。

示重雅禪人

重雅禪人入室請益,余微笑不語,伊佇立,疑情不釋,予遂造口業,大訶曰:「你是那處欠少?還嫌些甚麼?試說看。」伊仍不釋,予曰:「穿衣喫飯處、迎賓待客處、屙屎放尿處,一切時、一切處,看是阿誰分上欠少?惡禿不薦,待到何時?余在他方老宿處,如蚊子上鐵牛也。」

示掌如禪人

為僧一番,畢竟坐一所在,聽講幾句經文,坐幾日枯禪,若行、若坐,自是有一段光景、一分下落。買艸鞋行腳,窮山涉水,登人門戶,喫人茶飯,辯是論非,從前知非,是我錯過好光景、好時節,始信東瓜直儱侗,瓠子曲彎彎。

示華仲李孝廉父太初老居士

人子之心誰箇不有?惟華仲公向我天童老和尚拳頭巴掌邊深知痛癢,欲作大法船,載三宗九族高登彼岸,先為七十老父太初老大人請法語。山僧遙空合掌,試問大人:耄耋時所見與孩孺時所見為同?為異?如不異,即知變滅中原不變滅,即知大人悟取金剛不壞身也。

示月江藏主

昔有一婆子請古德轉藏經,德遶禪床一匝,云:「與汝轉經竟。」婆云:「比來請轉全藏,如何只轉半藏?」試將此則公案參取看,如何是一藏?如何是半藏?

示丈雪禪人

辭親割愛,浪跡江湖,披一絲、挂一綹,赤條條地,眼空諸方,將謂有幾箇面目露遼天鼻孔?及至行腳遍來親見佛恩,仍是痛罵痛打,連者一點氣息尚容不得,雲瓢雪笠、霜飯冰茶,復吞復吐,只令冷心腸一副賣弄與人,豬嫌狗不欲,始到佛恩門下抱贓叫屈。

示梵埜行者

橫寫順寫,無一箇元字腳寫得著;長篇短篇,無一言盡者張紙。只有者寫說不到處是箇甚麼?咄!也是烏龜向火。

示素微禪人

擔囊負缽入一叢林、進一保社,必以生死為急務,看生從何來?死從何去?勿論歲月,以徹為期,忽地裏撞著箇漢,問渠行腳事如何,面面相看口如木。

示法空戒子

乘急戒緩、戒急乘緩,無出一信得及、把得住,以歲月期,料不得盡形命而已。非但以戒執身、以乘運心,務要在緩急處著力,忽地裏覷破,始知廣額屠兒放下屠刀頓然成佛,猶是不唧溜漢。勉之。

示含光禪人

懸崖撒手,未敢承當,絕後再甦,欺君不得,此乃啟迪後昆不可得少為足之謂。畢竟要透頂透底、大休大歇一番,永無退轉,非是以口耳之學百機百巧攢華簇錦便謂是向上關捩也。

示大石徐居士

但凡有事直頭虛應,空閒時,或坐、或行,痛念此身終歸敗壞,惟有怖生死心昭然如此,只是不知下落何處,即將此心默默提持。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畢竟是箇什麼?參來參去,自合有箇倒斷處也。

示景山趙居士

參禪、念佛二門,究竟生死為極。了知生死,別無禪參、別無佛念。有佛念,則是生死中佛;有禪參,則是生死中禪。於是二中間未夢見生死在。還知麼?生從何來,死從何去?參。

示唯心禪人

法法頭頭,不離當處,舉念即覺便是放身捨命之時節也。而人不悟,強去節外生枝,數番顛倒,及至臨頭一場無益,蓋是自生分別,非怨聖賢有所未說也。

示玉寰向居士

學道無論智愚,秖貴信得及、把得住。萬年一念、一念萬年,只將怖生死心孜孜切切,看箇無夢時主人公在甚麼處?忽地裏築著、磕著、薦取者,一著子明白成佛、成仙亦同是夢,始知朝聞夕死之道也。

示紹儀何居士

做工夫如急水灘頭撐篙相似,撐得一篙,退卻十篙,拌命捨死撐去,撐得無可用力處,撥轉船頭,處處皆岸也。勉之。

示獻南張居士

終日向文不加點處卒難下手一畫未有時,真宗默契始於無說無形之際,則河馬負圖、洛龜呈書,稍露一著子,是我獻南張公一刀兩段也。呵呵!

示渭陽金居士

六道中已知是人,堂堂相貌、堂堂體裁、堂堂作事,無一法不周、無一法不具,如是具足而不會是法者,乃人中之土木也。汝所云:「即此不會他,離此不會他。」之二語,貧道詰之曰:「離即且置,試道他是何物?」不覺汝真獅子兒,便解哮吼了也。咄咄!勉之。

示佛掌侯居士

人迷生死中,不識生死之苦,若鳥不識空、魚不識水。然猛出是者,即在當念觸一事、遇一境、生一計,便是好消息、好時節、好意思。人多於此忽略、於此蹉過、於此自棄,如鳥、空,魚、水不相別也。是以病僧見是輩痛與棒、熱與喝、佛與掌,令人頓出生死窠臼,不留一元字腳,教人如何若何招萬劫繫驢橛之禍。故號佛掌。

示耀泉丁居士

者箇事,如雲長刀、方天戟,非大力量者安能荷之?我耀泉居士身雖在家而秉是刀,不怕不勝生死魔軍、勦滅聖凡窠臼也。

示念中程居士

在家學出世法,若火中生蓮、驢中生驥,最難行而行之、最難斷而斷之、最難忍而忍之、最難棄而棄之,非純鋼肩頭、生鐵肝膽必不能擔荷。既荷是法,做買、做賣,識貴、識賤,遇喜、遇怒,動聲、動色,豈是法外別有主宰乎?主宰是法外物乎?但不曾二六時中融會得來,竟認為兩橛耳。若是皮下有血漢子一聞千悟,直下頓了,在買賣而買賣、在貴賤而貴賤、在喜怒而喜怒、在聲色而聲色,烏用欣厭而二其心哉?所以即生死而般涅槃、即塵勞而作佛事,良有以也。既無如是氣岸、無如是威光、無如是受用,且將本參話頭密密舉起,諦審諦思:如何是我本來面目?背脊直豎,兩眼微開,頻頻參究,痛錐痛劄,歲久歲深自合有箇倒斷處也。勉之。

示荊獻羅居士

居士參禪貴圖契悟佛祖機關、徹透今時露布,與衲僧家同,長連床上行住坐臥了此餘生。畢竟巴鼻處,請著眼看,是箇甚麼?參。

示起予曹居士

盡生平伎倆,搬弄種種法門,無逾參究一門,甚是捷當。以念佛底是誰畢竟薦取「誰」字下落,則種種門、種種法皆我一道也。勉旃,勉旃。

示楫吾楊居士

學道人須具頂天立地底風骨,則現形應物自合與理符契,然後靜慮身心,日益日損畢竟,逐一事、執一法,參透生死關頭,同千聖一箇鼻孔出氣,始不負共山野聚頭打口鼓子也。勉之。

示近宸張居士

第一、纔上蒲團,眼當平視,休去、歇去、一條白練去、古廟香爐去,則身安道隆也,即佛曰初善。第二、行住坐臥惟一話頭,頓在面前,如澄潭秋月觸波瀾而不散,然後發大疑情也,即佛曰中善。第三、從舉起處承當,言句下頓了,如擲劍揮空,勿論及之不及,貴承當,不貴推托也,即佛曰後善。

示仁伯馬居士

參禪、學道貴在生死心切,二六時中不可間斷,行時且道行的是誰?住時且道住的是誰?坐時且道坐的是誰?臥時且道臥的是誰?畢竟誰作主宰?忽地裏覷破者著,八字打開,縱橫無礙,始知張拙秀才道:隨順世緣無罣礙,涅槃生死等空華。

示從之馬居士

人生天地間,赤條條無可把,尚不沾滯,竟無一法當情,只體取正睡著時主人公在甚麼處?但凡有事直頭虛應,正應物時亦不是別物。如此參去,勿論歲月,以徹為期,終不得甕中走出鱉也。

示道標呂居士

學道人志須遠大,一切時中只將怖生死底心刻刻在念,看箇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箇甚麼?不拘歲月,以徹為度。然所徹者,不是別有箇物,只在不疑生、不疑死,則法法頭頭無不是子放身捨命處也。

示文靖馬居士

學道貴乎明心見性,則為究竟處也。然而做工夫必須先發三種心:一者、信心,信自心是佛故;二者、精進心,遇境不退故;三者、發遠大堅固心,畢竟克果故。如是具此三心,期生死不相干之地、了鬼神覷不破之機,必此而得也。就中素所信、所疑,或念佛、或誦經,日有定課,此是漸入之門,及以念佛至一心不亂,淨念相繼為則也。參誦,有經義不明、語關未透處,是話頭、是巴鼻,不可終日因循,即在行住坐臥、茶裏飯裏無容間斷,把作一件最要緊事做,以恆心為主,不出一動一靜,忽地裏觸發,如貧得寶、如暗得燈、如饑得食,始信佛祖不欺人也。

示恆初禪人

修行戒為本,參禪悟為極,惟此二門,餘則方便多門也。畢竟如何得入?驢揀乾處尿,羊擇溼處屙。

示蓮月禪人

雪笠雲瓢,登山涉水,凝然一片行腳苦志,始可得到故鄉田地。然而故鄉田地,古德曾疑,忽一日觸發乃云:「山前一片閒田地,叉手叮嚀問主翁,幾度賣來還自買?為憐松竹引清風。」老僧無別指示,即此書為爾等薦取閒田地一著。勉之。

示靈隱禪人

參話頭、做工夫,只要信得及、把得住,莫被境風所鼓、腳跟不定,自此從迷入迷,甘赴死門者何限?況爾等英資出類,如何因循終日?難道禪有揀擇、道有嫌疑?可惜不在日用裏體取。試問:如何是日用事無別,惟吾自偶諧?此處著隻眼好。

示雲幻禪人

老僧年來不打者鼓笛久矣,終日對幾箇俗漢子,和其光,同其塵,以了此事,豈知爾等頂笠腰包,始事象崖?吾徒因棄世得得到老僧處,究竟此段因緣,老僧只得向一毫頭上與子徹去。試問者一毫頭上如何徹耶?咄!子的自家寶藏不守,沿門乞食作麼?

示繡石禪人

打口鼓子,說禪、說道都是我衲僧家習氣,未是本分作家。若是本分作家,如愚、如訥,隱隱地自是與人不同。又不可不識一丁,裝作如是,愈加不本分,所謂本色住山人,亦無刀斧痕。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八

(嗣法門人 蜀龍安府獅子院性道 古果州盛山▆佛巖印顯甲▆同刻破山和尚語錄第八卷 堆藍弘禮禪人對 秀水謝文英書 倪君亮子天章刊)

(康熙庚申年孟春月,禾郡楞嚴寺般若坊附疏)

猜你喜欢
  胡适禅学研究记事·胡适
  卷第五·道忞
  龙舒净土文序·王日休
  唯识三十论讲录赘言·太虚
  佛法金汤编目录·岱宗心泰
  卷十九·佚名
  答潘圆音问(八则)·太虚
  人生佛教与层创进化论·太虚
  佛说十地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十卷·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二卷·佚名
  序·雍正
  卷四百九十五·佚名
  卷第九·祖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二集卷十三·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十三古今体七十三首【己巳六】驻跸静寄山庄侍皇太后游览即景较围回塞上取道驻田盘奉养多方谨承欢千里安山庄临静寄秘殿足遐观扶辇邀慈豫称觞对夀峦窻开峰罨翠堦绕瀑淙寒丰岁余清暇吾心此暂寛

  • 巻三十·袁表

    钦定四库全书闽中十子诗卷三十    明 袁表马荧 编黄博士集送方大归莆鲁酒醉行客越激商声中怀百忧集兼此离别情阳月过呉楚驱车下阙城北风卷微雪拥袂还宵征谁谓此枯槁翻然逢鲍生平居异乡国失路如弟兄云月寄遐想

  • 卷四十二·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四十二治道舜歌南风赋【以能感和乐生  唐殖羣物为韵】杨 乃巍巍舜德于今人称居北极而惟大歌南风以敷?歌之伊何制丝桐而合奏风之至矣信长育而有徴兹可谓无为而自理天纵而多能美夫诚发深

  • 卷八·王晫

    简傲汪钝翁性狷急不能容物,意所不可,虽百贲育不能掩其口。其所称于当世人物之众不能数人。汪钝翁颇自患懒放,兼以此规王西樵。王莞尔曰:长安车马喧阗,若无吾党一二孤寂者点缀其间,便成缺陷。周栎园好客,然不耐俗士。有过从者

  • 卷四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高宗时中书舍人胡安国上时政论曰臣闻保国必先定计定计必先建都建都择地必先设险设险分土必先遵制制国以守必先恤民

  • 卷一·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一圣徳一雍正元年癸卯七月丙午上谕诸王大臣及内外文武官员等朕惟自古帝王抚御寰区治化隆盛中外臣民纪功述徳颂祷情殷故天保之诗卷阿之什拟升恒于日月期

  • 卷六九·邱濬

    ▲设学校以立教(中) 《礼记王制》曰: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半页>宫。 陈澔曰:“辟,明也;雍,和也。君则尊明雍和,于此学中习道艺,使天下之人皆明达谐和也。<半页>之

  • 官弈经原文译文·张居正

    一.道弈卷 君子崇道焉,小人假道焉[1]。上不自明,下不自秽[2]。成不究失,败不论道也。智者惑于道,愚者惑于惠[3]。道无亡,罪无遁矣。 【注释】 [1]假:借助。[2]自:始,开头,本来。秽:缺点,缺陷。[3]惑:迷恋。[4]《官弈经》是明朝重

  • 卷六十四·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六十四钱塘程川撰礼五附论今之冠婚礼易行丧祭礼繁多所以难行使圣人复出亦必理防教简要易行今之祭礼岂得是古人礼唐世三献官随献各自饮福受胙至本朝便都只三献后方始饮福受胙也是觉见繁了故

  • 大雲初分电转健度第十三·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种宝电行法门。唯愿如来。广开分别。佛言:善哉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电光宝王法门。利智慧法门。智能坏法门。初智法门。智海法门。法疑法门。吉祥法门。法鼓法门

  • 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三·欧阳竟无

      唐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譯   善男子云何菩薩能持世尊佛法寶藏.善男子諸佛法藏無有窮盡.以一切有情根性   行相差别無量諸佛世尊爲令趣入隨其爾所差别根性說法寶藏亦有爾所無量無   邊是故名爲佛法寶藏。復

  •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五·欧阳竟无

      唐于闐國三藏沙門實叉難陀譯   十迴向品第二十五之三   佛子云何爲菩薩摩訶薩無盡功德藏迴向。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以懺除一切諸業重   障所起善根.禮敬三世一切諸佛所起善根.勸請一切諸佛說法所起善根.聞佛

  • 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师行状一卷·冥祥

    法师讳袆。字玄奘。俗姓陈。汉大丘长仲弓之后。本居颖川。后徙河南。子孙因之为缑氏人焉。高祖湛魏清河太守曾山魏征东将军南阳郡开国公祖康齐国子博士转司业。又转礼部侍郎。文惠英洁有雅操。早通经术。形长八尺。美

  • 卷第九·佚名

    正源略集卷第九 维扬嗣祖沙门(宝轮际源高旻了贞)辑 天台国清 达珍 编 南岳下三十六世 尔瞻尊禅师法嗣 潭州石霜碧眼开禅师 上堂。向上机末后句。坐卧不在声色里。赵州十八家业忘。南泉十八解活计。打牛打车。因语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勒庞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

  • 上清十一大曜灯仪·佚名

    上清十一大曜灯仪,撰人不详。约出于元代或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威仪类。此篇为道教灯仪之一,用于祈福消灾。行道者依次于神座前点燃灯光,供奉上清十一曜,礼拜赞颂,祈求消灾赐福。所谓十一大曜,即日宫太阳帝君、

  • 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关汉卿

    简名《哭存孝》。杂剧剧本。元关汉卿作。四折,旦本。本事出《五代史·李存孝传》及《五代史平话·唐史》,衍饰而成。写李克用破黄巢后,命义子家将康君立、李存信镇邢州,李存孝守天党。康、李嫌邢州险恶难守,怂恿李克用易存

  • 观音玄义记·知礼

    凡四卷。宋代四明知礼述。又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玄义记、观音经玄义记、观音别行玄记、别行玄义记、别行玄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乃观音玄义之注释书。 依自序所载,系知礼六十二岁时所撰。知礼初投宝云义通,适逢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