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答潘圆音问(八则)

答一:提倡教学,不济贫穷,是由智强悲弱,智悲未能平均耳。非但学佛者有之,社会中多有此类人。或亦因贫穷者多,善门难开,及济贫适以长惰等观念先横梗在胸也。贵亲娶四妾,或系学佛前已成之事实,非学佛后发生之行为。且少女偶然心欲为尼,实不应便赞同,当令在家中修行,能至善根坚固不为境缘摇夺时,方可听令出家。盖出家尼众,类皆愚滥,甚或犯规败常,不忍言状。与其堕落于后,何似慎重于始,既免玷污佛门,亦可减少罪过。然事非一向,若与因胜、缘胜,出家可望道业有成者,则阻止其出家者,罪亦极重。

答二:出家若要为一个好出家人,是件极艰难极劳苦之事。在家稍有欣慕,岂能便谈到此!女人痴爱情欲娇纵等烦恼俱重,佛制初不许女人出家,后虽开亦深限制,但劝令在家信学修行,故出家者少。

答三:未能明出世法,发出世心,多求来生福报,此本普通人之心理,亦导普通人为善之法门耳。

答四:夫妇居室,是淫不是邪淫,在家五戒不戒之,故与出家人别。

答五:常念弥陀,自然有益;但也须将关于念佛各经书研阅,方能信解愿行。

答六:中国受教育人少,妇女及平民大都迷信鬼神报应,故信佛者少。

答七:所论诚然。但当时答的人,或亦因女子姑息,无志者多,欲激发其愤悱自立之心,故不惜口业耳。

答八:非是佛经中不劝人止恶行善,只因易说难行,故讲者多而行者少耳。答九:此无不赞成帮助的。但你既发此议,便由你去办何如?若希望他人,终是没有用的事。(见海刊三卷三期)

  再答潘圆音问

  答一:学佛者与普通人比论,有同不同,今且略一分析:

           智悲兼强者    学佛人           智强悲弱者           悲强智弱者    普通人           智悲兼弱者

  就中自然以智悲兼强者为最好,但智强悲弱、悲强智弱二类,犹不无偏长可取,惟智悲兼弱斯为下耳。如第一次来函所述令亲对于佛学很有些研究,平常吃斋念经,都很诚心,并且印送佛书,此吾所谓智强也。而不肯周济贫穷亲友,此吾所谓悲弱也。此乃吾就来函所述以分判者,究竟令亲是如何一人,则非吾所知。要之、智强诚有益,不如能济之以悲为更有益,吾前答之意如是。

  答二:有舍名利色而不为周济贫苦者,亦有不舍名利色而能周济贫苦者,亦有由特别原因故不周济贫苦,而非关不能舍名利色者。即依释尊言:其舍王子宫室妻妾之尊荣富贵,并非为欲将其所舍之尊荣富贵以周济他人之贫苦,盖是为求大觉以度群生,须舍离之以便专志精修耳,所谓不为周济贫苦而舍名利色者是也。故不应如来函混为一谈。

  答三:福德智慧二俱圆满方是佛,不能以清寂概之。以福德圆满故,能顺应众生痴情之所求,用为后时渐渐得令度脱之远缘。求寿得寿,求子得子等,皆经教明载,不可一偏抹煞。

  答四:前答中所云皆关于佛之教义如是、人之事实如是者;来函虽为女子鸣不平,亦不过一不平鸣耳,无当真理也。

  答五:未能真实知出世法,若知有来生,深信轮回因缘果报不虚,汲汲以为善修福,即人天之正教,故前答予之。盖此为正信佛法轮回因果之理者,与迷信鬼神报应绝不相同。迷信鬼神报答者,看得佛同鬼神一般,且不能知道如何是佛,又安从信佛哉!即信佛亦等于迷信鬼神耳。

  答六:佛非糊糊涂涂可迷信者,故受教育识道理者,始能正信其所了解之佛法。然佛

  法方便多门,随机引导,智解闇短者,若能虚心领受智者之纠正,自能渐趋正道。惟自执为是,斯难教化。至云受过教育者多信耶教,由此耶教办学校多,青年学子多出其中。亦由初不知佛法是何义者,妄以佛徒自居,致为人将信佛看同迷信鬼神一般,稍受教育者遂亦少信佛教。

  答七:若能照所讲经义而行,自然能将实际之道德,自行教人行。但讲经而不照经行,致如前次来函之所云,故曰“讲者多而行者少”。

  答八:因胜:若其人于佛法已能真正了解,生决定信,发坚固心,要求出家依佛法修正,自利利众。缘胜:若根身敏健,才器优秀等。此佛教中许人出家之条律,原是如此。(见海刊三卷九期)

 


猜你喜欢
  终南家业卷中(本)·守一
  禅宗颂古联珠旧序·佚名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一·佚名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下·佚名
  呼吁美苏英倡导和平·太虚
  卷第三十三·佚名
  卷之十三·佚名
  大云轮请雨经卷上·佚名
  维摩经疏之二·佚名
  第十四卷·佚名
  第二 受相应·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二十三卷·佚名
  瑜伽论记卷第十一(之上)(论本第四十四至四十五)·遁伦
  永济融禅师住关东广宁普慈寺语录卷上·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二·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真山民集·真山民

    幽居杂兴松桂小莬裘,山扉幽更幽,蜂王衙早晚,燕子社春秋。髩秃难瞒老,心宽不贮愁。年来把锄手,无复揖公侯。新春余冻雪初乾,初晴日骤暄,人心新岁月,春意旧乾坤。烟碧柳生色,烧青草返魂,东风无厚薄,随例到衡门。光霁阁晚望一阁纳万

  • ●词品上卷·沈雄

    ○原起张炎曰:粤自隋唐以来,声诗间出为长短句。至於尊前、花间,迄於崇宁,立大晟府,命周邦彦诸人,讨论古昔,由此八十四调之声始传。其後万俟雅言辈增衍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按充为之,其曲遂繁。黄曰:长短句始

  • 卷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八天象喜雨赋【有序        晋】傅 咸泰始九年自春不雨以涉夏节草木共然百姓以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恐遭斯运并有惧心圣皇劳虑分使祈祷徧于羣望余以太子洗马兼司徒请雨百辟莅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一·杨仲良

      哲宗皇帝   宣仁垂帘皇太妃附   元丰八年三月戊戌,哲宗即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德妃朱氏为皇太妃。应军国事,并太皇太后权同处分,依章献明肃皇后故事。如向来典礼有所阙失,命有司更加讨论。是月辛丑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四·乾隆

      周  平王  【辛未】元年东迁【成王营洛邑平王徙都之谓之王城是为东周】始命秦为诸侯锡晋侯仇命  王避犬戎难东徙洛邑秦【襄公】以兵送王王封【襄公】为诸侯【爵为伯】赐之岐以西之地秦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

  • 卷三十·佚名

    八月初九日(甲辰),常青、恒瑞同奏言:南潭、中洲各处之贼,又纠众三千余人,三面来攻大营。当派侍卫乌什哈达、章京岱森宝、总兵梁朝桂等,各带弁兵,并令臣常青之子希明,随同乌什哈达等,迅往迎击。施放枪炮,约打毙贼五、六十人,贼即败

  • 卷之九十九·佚名

      顺治十三年。丙申。三月。庚辰朔。上至自南苑。幸瀛台。  ○遣官祭先农之神。  ○郧阳抚治胡全才奏报、饶营千总朱光祚等、擒伪总督李企晟。获伪印关防敕劄等物。又四川伪总兵胥登荣、遣伪副将张凤翼等、赍

  • 目录·恽毓鼎

    北上日记光绪八年壬午计偕记光绪十二年丙戌味腴室读书日记光绪十二年丙戌味腴室读书日记光绪十三年丁亥味腴室日记光绪十五年己丑味腴室日记光绪十六年庚寅北上记光绪十六年庚寅日记摘录日记光绪廿一年乙未日记光绪廿

  • 阎复传·宋濂

    阎复,字子靖,祖籍平阳和州,祖父名衍,曾在金朝为官。父名忠,因避兵乱而迁到山东之高唐,以后就定居在这里。阎复七岁读书,聪敏过人,二十岁入东平求学,拜名儒康晔为师。当时严实管领东平御史台,招诸生进行进士预考,当选者四人,阎复为

  • 罪惟录选辑二·查继佐

    罪惟录选辑二传(一)诸王列传抗运诸臣列传  ·诸王列传·  潞王翊鏐  ·潞王翊鏐潞王翊鏐,穆宗第三子;与神宗同母。隆庆元年,册封,国卫辉。一再传王由□,性慈易,有贤声。甲申国变,诸大臣议称尊南都。会

  • 卷二十五·郑玄

    占梦掌其岁时,观天地之会,辨阴阳之气,(其岁时,今岁四时也。天地之会,建厌所处之日辰。阴阳之气,休王前后。○梦,本又作?梦,音同。厌,于琰反。王,于况反。)[疏]注“其岁”至“前后”○释曰:郑云“其岁时,今岁四时也”者,但天地之会,阴

  • ●尊孟辨原序·余允文

    道不眀由无公议也议不公由无真儒也冠圆履方孰不为儒诵诗读书孰不学道必有得焉而后能自信必自信焉而后信于人目或蔽于所见耳或蔽于所闻耳目之蔽心之蔽也公议何有哉易曰问以辩之中庸曰辩之弗眀弗措也道之不眀乆矣辩其可

  • 四十四  备穴·墨子

    禽子再拜再拜曰:“敢问古人有善攻者,穴土而入,缚柱施火,以坏吾城,城坏,或中人为之奈何(2)?”子墨子曰:问穴土之守邪?备穴者城内为高楼,以谨候望适人。适人为变筑垣聚土非常者,若彭有水浊非常者,此穴土也。急堑城内,

  • 墨子学辨序·太虚

    墨子为印度人之说,虽出胡君创见,发前人所未发,颇骇听闻!然细按墨子之思想,若天志、明鬼之神教,伦理、物理之科学,皆中国学术思想系统上所无,则说为外来之学术,亦深有由致。盖名家始若邓析之流,亦辨析伦礼政教刑之名义,类儒家孔孟

  • 众经目录序·彦琮

    隋翻经沙门及学士等撰佛法东行。年代已远。梵经西至流布渐多。旧来正典并由翻出。近遭乱世颇失原起。前写后译质文不同。一经数本增减亦异。致使凡人得容妄造。或私[打-丁+乘]要事更立别名。或辄构余辞仍取真号。或论

  • 江村销夏录·高士奇

    三卷。清高士奇撰。此书是高士奇告归平湖之日,以所见法书名画,考其源流,记其绢素长短广狭,后人题跋图记等,一一记载而成此书。其体例很象《铁网珊瑚》和 《清河书画舫》,稍有不同的是间加评定之语,并将自己所作题跋附

  • 熙朝乐事·田汝成

    笔记。明田汝成撰。不分卷。成字叔禾,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嘉靖进士,文学家。官至广西布政司右参议。著有《西湖游览志》等。此编记明代节日习俗、游乐诸事及钱塘观潮,西湖览胜,备极详赡。且诗文并茂,文采风流,足以

  • 方等般泥洹经·佚名

    二卷,西晋竺法护译。译大乘大般涅槃经之前六品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