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人生佛教与层创进化论

  一、人生佛教之层系

  第一图的七个横线,是是表示人生佛教的七个层系。这种次第含有高度和广度的意义;高度者,是以其理性的高低浅深而言,亦可说为深度。广度即以其范围而言,亦即是示其量的大小。今逐层分说于下:

  甲、无始终无边中之宇宙事变  说宇宙事变,即是说宇宙万有的一切法,时间空间即事变分位,宇宙即包括一切法,并是有变化有生灭的事事物物。一切有生灭变化的法,即是无常诸行,诸行是指一切有为法 ,因其有生住异灭的变化,故说是“行” ,无常是说一切有为法的时刻在变化在时间上找不到它的起始和终止,在空间里寻不着它的中间和边际。若更进而放宽说,亦是无我的一切法,并将无为法包括在其中了。故无始终无边中的宇宙事变,括尽了有为无为一切法。换些名辞,也可说为缘起性空法,唯识性相法,华严的五重法界,法华的三千性相,其范围至为广阔,故初层的线也最长。

  乙、事变中之有情众生业果相续

  在无常诸行和无我诸法的尽一切法宇宙事变中,特提出有情世间来说,这层是以有情众生为中心,以有机的生命为重点,在有情上建立一切,其层度比初层稍微狭小。这两层若以天台学家所说的“百界千如的三千性相”来说,第一层的宇宙事变,可总包括三千性相。三千性相即是国土一千,众生一千,五蕴等法一千,总名叫作三千性相。性相等百界千如即是诸法实相,这种境界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第二层注重有情世间,特说众生一千性相也。但有情亦不能离开依报国土的器世间和有情所依的五蕴等,不过此阶段特以有情作中心罢了。细究这有情的生命相续,是由造业感果转展不已,故有情的生死流转相续不息也。由前世造业感今生之果报,此生造业又招来生受果,故有情流转三界出没四生,皆是三世业果相继。在教理上特显示者,为十二有支缘起,说有情的生死流转因果。由此广推及一切法的缘起亦不出此十二有支。有情的各个报身,是由各人的自业所感,依报的器界国土,亦是诸多有情的共业所招,有成住壤空的生灭相续。五蕴等一切法,是自共业果相续,又即五蕴等的积聚;试分析有情的本身,皆是五蕴法等的组合体。此层因以有情为中心,故线稍短,以示量之较狭。

  丙、有情业果相续流转中之人生

  在有情业果相续中,特提出人生来说;在有情界里人类算是最灵的了,由有情各自造业感受别服的身根,由共同造业感受总报的世界国士。而人类创造力特强,此层特注重人生。在有情流转中来看人生,下层有三恶趣,上有天趣,中间是人的地位,好像一切为人生设施的,而人生的力量不可思议,成凡成圣皆是人所自作。故佛陀现身人间,说法度生,由人成佛。能够听闻佛法受持学修者,亦是人类,此层以人为中心去看一切众生之业果相续流转生死,特别讲明人生因果,故比上一层更为狭小。

  丁、有情流转中继善成性之人生

  在易经里有两名嘉言是“继之者善,成之者性”;是说明人生以继善成性为最善最美的标准,这种学说在纷纭繁变的人界中,推为至当的格言,在讲世间法的学说里也算是完满的哲学了。这两句话以佛法来说,可证明有情之业果相续中,人生是善业所感,造人的业因,受人的果报,人生的业因即由各人所行之五戒十善等业行,此业行是善的,故感人生之善的果。故中国的儒家说人性是善的,将此善性继续而扩大,成贤成圣皆由此也。孟子说:“人异于禽兽者几希”?二者的距离,相差不远,看能否继善于此“几希”中扩充之。以完成人性建立完满的人格,故继之者善而成之者性也。于人生中最重要者是善,须假继善之功,成完满善性的人生,即是依继善成性之行为,作五戒十善之行,以此善的人生因果律,成人性完全之善性。此层成立人生果报,继续修善,完全以人为中心,其他一切环境,全以人的用功致力而达其美善。这种道理是儒家的特长,而佛教向来将此忽略了。尤其是中国佛法,因儒家已有详细的发挥,以为佛法不须重视。今讲人生佛教特将此点提出来,依人的果报修人的业行 ,使相续不失人身 ,作进修的基础,故其宽度较上下度为最狭,此为人生的枢纽,成凡作佛以此为转折点,而人生佛教之重心亦在此。故此层最为重要。

  戍、人生向上胜进中之超人

  这里的超人包括天界天神,但不用天神的名目者,以此层比“天”界天“神”的范围宽广,只要超出人类以上的都是。此可包括三界诸天和三乘初发心的修行者,若二乘人还没有得到极果的时候,仍不出于人类和欲色界天,而大乘菩萨行也在人天中成就,故此超人的包括很宽;由人修行增进至超人的胜行,或是三界里的天神,或是出世的二乘贤圣,大乘的菩萨行,皆从人成。这是人中的向上前进者,故此层量度又稍放宽。

  已、人生向上进化至不退转地菩萨

  由胜进中的超人,修大乘行达到不退转的地位,是为二乘圣者的极果,以菩萨圣位亦可包括二乘圣者;大乘圣者所修菩萨行,教化一切众生,为利生故,遍入三界五趣,除佛的法界外,其馀的九法界的众生皆是菩萨行化领域;居于九法界之最上位,与第十之佛法界相近了。

  庚、无始终无边中之宇宙完美人生——佛

  这层与初层一样宽,但与初层不同,这是佛陀证到的无上正等正觉的最高境界,一切法的范围有多大而佛的智境亦有多大,穷尽一切法的边际,就是佛的智慧法身边际。此层最宽广。中间人之一层,因属人生佛教所特提出讨论之点,是为适应今世界人类之需要,作为人的立足点,但非是人生究竟的目的,而究竟的目的是在成佛。这是佛教特有的趋向,与儒家不同;儒于这七层中,前三系和后三系都顾不及,即所谓“六合之外,存而不论”。是仅顾到人事,人间之外的事,存而不论也。故中间这一层最狭,特示明儒家的道理仅说到人间,其没有佛法的广度,尤其没有佛法的高度深度。故居人间而人所依止的一切法,一切众生,不能深切明彻。其超人之三界天人,三乘之圣者,菩萨境界,及究竟之佛境界,皆未之闻也。故佛教与儒教不同,而向来儒家每谓佛法厌世忽略人生,今则特提倡此人生佛教,注重人生的因果业报,注重人生的因果业报,继善成性达佛之极果。一面又指明儒家的道理不及佛法的宏广高深也。

  二、人生佛教层系与层创进化论之比观

  层创进化论,是英人穆耿亚历山逗所发明的,是英国新近的一派哲学,其理论是综合现代科学的成果及各派哲学和宗教哲学的所长而成的,为很有层次系统的新哲学。有人说我的人生佛教的层系与亚氏的层创进化论的层系相仿,其实不然,他的次第是塔模式的上小下大,我的这个次第是上下大而中间小,不惟是形式的不同,尤其是内容更判若云泥。他的最底一层的基础,是以无限或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建立的,似乎更与人生佛教的第一层的“无始终无边中”宇宙的意思相同,但我说的是包括一切“宇宙事变”的现实法,他只是一个空洞的时空的虚架子。他的第二层是物质,亦只是时空中的单纯物质,这与佛法所说的色法相同,色法即是有质碍有变化的物质,在空洞的时空里。有物质的存在,是更加一重意义了。他的第三层是比较时空物质再增进一步,成为有机的生命物,生物与物质的不同,是有生命连绵的状态,生殖死限等生机的特性了。其第四层为有心理活动的动物,前之生物包括一切动植物,此则唯指有生命有心理现象的东西。其第五层是理性,为在一切动物中特具理智性能的人,是动物中最灵明优秀的人了。人是有最高希望欲的,不以人为满足,故有进一层的超人的神的境界,以神为最高的一层,也是最狭小的一层。他的最底的那一层的时间和空间,是空洞的不是实事的,其物质的和生命的均不在其内,我的初层期将宇宙万有生灭变化的一切法,都包括净尽了。而且他的最高层的超人是很狭的,只说到天界,远不及我的第五层系中的向上胜进中的超人(包括三界及三乘圣者)广大,这是我与他的不同点。他虽然是在西洋算进步的哲学,但比之人生佛教,则瞠乎其后,还差得很远呢!若能将这人生佛教的道理,宣扬于西洋以至全世界,则可综合又超越一切科学哲学 ,而    乎为世界文化,世界宗教的归墟矣。

  (世光记)(见海刊二十六第二期)  (附注)“人生佛教之层系”后转载于军事与政治八卷九期 ,改题今名。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四·欧阳竟无
  卷第二·李通玄
  卷第二十八·佚名
  卷八·佚名
  入楞伽经卷第三·佚名
  第十五章 受纳大精舍·佚名
  卷第二十二·智旭
  第八章 般多伟须提瓦之即位·佚名
  卷第十·佚名
  问出衍品第二十二·佚名
  卷第十三·寒松智操
  卷六十八·性音
  卷第一·道忞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五·三峰法藏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三集卷九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一古今体一百五十六首【庚寅七】西直门外作视朝还紫禁趂晓命轻舆雨泽幸及节田功观改初烟郊历沃若绿壠总芃如却念西成远心怀敢即舒小憩镜清斋有咏溪斋液池边路

  • 三集卷四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四十四古今体七十八首【乙酉二】恭奉皇太后南廵啓跸三叠前韵【有序】留熟支开恰肇金穰之岁棣通气奏甫颁青陆之春诹上元翼日良辰犹是宜镫宜月举江国四廵令典望均自东自南溯夫展义陈诗赐酺给复

  • 卷七百七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七十一宋雍【一作邕诗二首 以下爵里世次俱无考】春日轻花细叶满林端昨夜春风暁色寒黄鸟不堪愁里听緑杨宜向雨中看失题斜雨飞丝织晩风疎帘半卷野亭空荷花开尽秋光晚零落残红緑沼中戴休珽

  • 卷二百四十五·列传第一百四十二·柯劭忞

      ○列女中   白氏 胡孝女 任仲文妻林氏 宁居斌妻独吉氏 韩筠妻刘氏 傅贺妻陈氏 刘似之妻徐氏 张氏女 高氏 李景文妻徐氏 秦闰夫妻柴氏 郑琪妻罗氏陈淑真 左幼白妻龙氏 焦士廉妻王氏 杜氏 萧氏 柯节妇 月娥丁氏

  • 第三十一回 二竖监军黎利煽乱 六师讨逆高煦成擒·蔡东藩

      却说仁宗即位,改元洪熙,立命将夏原吉、黄淮、杨溥等,释出狱中,俱复原官。应二十九回。原吉入朝奏对,大旨以赈饥蠲赋,罢西洋取宝船,及云南交趾各路采办,仁宗一一依行。未几以杨荣、金幼孜、杨士奇、黄淮等,皆东宫旧臣,忠实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佚名

    成化二十三年十一月辛亥郑府朝邑王祁镕薨王郑靖王第四子母妃张氏宣德八年生正统八年册封至是薨年五十五讣闻辍朝一日赐祭葬如制谥曰荣简○癸丑赐乐安王府福宁县主并仪宾张暠镇安王府杜城郡君并仪宾乔廷录诰命冠服如制

  • 卷之一千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通志卷一百九十六·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四夷传第三西戎下西域序畧 婼羌 鄯善 且末 小宛 精絶戎卢 扜弥 渠勒 于阗 皮山 乌秅西夜 蒲犂 依耐 无雷 难兠 罽宾 乌弋山离 条支 安息 大月氏【大夏附】

  • 卷之六十  謇齋瑣綴錄八(明)尹直 撰·邓士龙

    (謇齋瑣綴錄,八卷,明尹直撰。尹直,字正言,江西泰和人。景泰五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兵部尚書。明史卷一六八有傳。) 謇齋瑣綴錄八 今上初嗣位,縣丞徐頊上疏,請理皇妣薨逝之由, (「請理皇妣薨逝之由」,「請」原作「諸」,據明朱當■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三十六上·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三十六上 洪武元年十一月戊戌朔。 己亥,上诣太庙告曰:“臣以今年十一月初三日冬至,祀上帝于南郊,先告祖考监知。历代有天下者,未尝不以祖配天,兹臣独不敢者,以臣功业犹有未就,政治或有缺失,惧有责焉。况

  • 卷六·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六宋 魏了翁 撰士昏礼三舅姑没三月庙见犹存时盥馈特豚若舅姑既没则妇入三月乃奠菜注以篚祭菜 释曰自此至飨礼论舅姑没三月庙见之事必三月者三月一时天气变妇道可以成之故也此言舅姑俱没者若

  • 指月录卷之六·瞿汝稷

    旁出法嗣 ▲僧那禅师姓马氏。少而神隽。年二十一。讲礼易于东海。听者如市。一遇二祖。遂投出家。自是手不执笔。尽弃世典。惟一衣一钵。一坐一食。奉头陀行。后谓门人慧满曰。祖师心印。非专苦行。但助道耳。若契本

  • 卷第八·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八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一 此品来意者。前品通明诸佛剎海。今此别明本师所严依果。答世界海问。故次

  • 卷之下·永觉元贤

    建州弘释录卷之下建阳晚学 释元贤 编集显化第二(共得一十七人)积诚旋湛灵应自彰。实唯本具匪藉外来。圣凡叵测隐显无方。摄化有情此为最广。志显化。△唐崇安铜钵山哀公名寿。家贫业农。事母至孝。不畏寒暑。尝耕烈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六·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六 偈颂二 侍者 文斌等 编 送全首座回仰山 须弥槌打虚空鼓。万象森罗齐起舞。惊倒南泉王老师。踈山失却曹家女。宽时徧法界。窄处不容针。短绠四五尺。古井千万寻。莫谓仰山年代远

  • 晏元献遗文·晏殊

    宋代诗文别集。1卷。晏殊著。晏殊死后谥元献,一生文章繁富,《东都事略》称其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著录其《临川集》30卷,皆不传。此书是清康熙年间胡亦堂所辑,仅得文6篇,诗6首,词51首。然而此

  • 保婴撮要·薛铠

    儿科著作。二十卷。明·薛铠撰。薛己增补。刊于1555年。前十卷论述婴儿初生护养法、儿科疾病诊法、小儿变蒸、五脏主病,以及幼儿内科杂病的证治;这十卷除临床医案部分为薛己补入外,均系薛铠原作。后十卷论述有关幼外

  • 朱子抄释·吕柟

    明吕柟编。该书是一部朱熹《语录》的选编。成书于吕柟出任国子监祭酒时。自称当时各版本的朱熹《语录》内容庞杂,而且选录者人数众多,学术界形成了门户争论的风气,大都借朱熹之名抬高自家,为此选编该书,力求将朱熹学术本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