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四

嗣法門人如沛編

福州府福清縣黃檗山萬福禪寺語錄

結制上堂。云。諸方結制無繩自縛。黃檗開爐有屈丈夫。殊不知人人赤灑灑。個個峭巍巍盡大地。是箇沙門一隻眼紅爐向甚處安盡。大地是箇紅爐沙門。向甚處著。向這裏覷破毫芒。銀山鐵壁。靠倒千門。萬戶齊開了無長短。高下那有生死。去來少涉遲疑。火星落眼裏。無數金針撥不開。一物礙胸中烜天烈燄煆難化難化故生死岸頭。終不得力不開也。尋嘗任運。未免糢糊。衲僧家急須著眼。切不可。一日過一日。一月過一月。一期過一期。一年過一年。嗚呼老矣。是誰之愆。閻老師不是汝爹娘。牛頭阿旁不是汝弟兄飯錢。設若少負鐵棒。便臨汝身。那時莫怪黃檗不為汝說是事姑置。且今開爐徹骨。為人作麼生道。冷時添把火。熱時便撲滅。不是黃檗特地無端。要汝諸人皮下有血。下座。

慶誕請上堂。問。娘胎透脫一輪圓。箇中消息不用傳。今日強臨登寶座。如何特地落言詮。師打云。不得出頭。進云。恁麼則㘞地一聲普聞去也。師云。如何是㘞地一聲消息。進云。和尚甚麼不著眼。師便打。又一僧拂坐具便行。師云。遲鈍殺人。僧一喝。師云。好一喝欠主在。僧無語。師便喝。乃云。眠牛水草足。不計幾春秋。報道娘生日。翻身向上頭。十二峰頭增瑞彩。水晶宮裏正添籌。鎮海驪珠光燦爛。更嫌何處不風流。山僧今日因齋慶讚。大似錦上鋪花。若論父母未生前一著。諸人不後我亦非先。大家聚首古皇前。無影樹邊赤洒洒。沒陰陽地永綿綿。打翻浮世閒日月。萬古長空一大年。山僧慶讚了也。未審諸人異口同音一句作麼生道。良久云。一片德風流巖谷。祖山疊翠更稜層。下座。

上堂。云。靈鷲枝花。放出千紅萬紫。曹溪滴水。流傳四海五湖。無限鱗龍隨波作浪。幾多俊俏摘葉尋枝。正當此時掀翻世界。鬧熱門庭則不無。只如香飄氣散。雲盡水乾。且道。蝦蟆遊蜂向甚麼處鑽簇。於此倜儻分明。不辜親見黃檗一面亦不昧行腳。衲僧隻眼如未。切不可打在無事甲裏空喪天日。汝等諸人。還知黃檗苦口為人麼。偶來花下探明月。不覺東風過院西。下座。

師誕上堂,師云:法身充宇宙,慧命等虛空。念別溪山異,心圓法界同。兩眸懸日月,一棒定蛇龍。者麼?祝余壽禹門正脈通,諸人還會麼?黃檗尋常如鐵橛子相似,要且斧劈不開,箭射不入。今朝偶逢彌陀禪者,獻一香齋,打濕唇皮,全身慶快,不覺示現,遍滿虛空。有時怒吼,震動泉石,有時踊躍,顯煥山川。且道這個阿師有甚麼長處?堪受人天慶讚?我笑青山高突兀,青山嫌我瘦稜層。下座。

冬至上堂。問:祖意西來即不問,冬至消息是何如?師云:山山現瑞彩。進云:恁麼則鷓鴣啼處百花新。師打云:句句斷人腸。乃云:陰陽未判之先,逴得便行,略較些子;寒暑迭遷之後,強作主宰,有甚用處?脫有與麼人,堪與佛祖為師。如無山僧,向人天界中放開線道,應箇時節去也。群陰剝盡,法法歸根無欠剩;一陽來復,頭頭仍舊風光足。南昇北降,東湧西沒,本自現成,何勞鑽簇?豁開戶牖,海闊天高,迥脫見聞,山青水綠。黃檗無端,分身遍野,明眼衲僧,合笑合哭。諸禪人!且道笑箇甚麼?哭箇甚麼?僧便喝。師云:解笑不解哭。良久,云:繇來一段陽春曲,今古誰人和得齊?下座。

彌陀會請上堂,問:六國進寶,王還納否?師云:是甚麼寶?僧無語。師云:死回回。進云:請師著眼。師云:不值半文錢。居士問:天上一輪月,大地盡光明;法王行遍處,覓跡影無蹤。未審和尚如何?師云:月落後與汝相見。士便行。乃云:茲者瑟江善信圓滿,彌陀勝會,請山僧陞座,舉揚箇事,以助預修西資之津梁。若論西資津梁,人人腳跟下七寶具足,取之不竭,用故無窮。乃豎拂子云:諸人還見麼?敲香几云:還聞麼?若也見得,彌陀時時出現;若也聞得,觀音念念全彰。水鳥雲林共譚般若,風柯月渚俱演摩訶,極樂一會,儼然未散。所謂一處真,處處真,頭頭盡是本來人。一處假處,處假法法無非之乎者,等閒坐斷兩頭關,千手大悲難描寫。山僧與麼道,還資助得彌陀勝會也無?良久,云:踏翻淨穢東西土,個個蓮花捧足行。下座。

羅山亙和尚至,上堂,師云:進以禮,退以樂,暖日和風響;殿閣出則弟,入則孝,青山綠,水慶雲罩。兩相扣擊破砂盆,千古長空浩浩鬧。若將耳聽終難會,眼處聞聲無不到。汝等諸人,各各有眼,必也堪聞。且道羅山、黃檗兩口無一舌撞頭磕額,所談何事?夜半大陽輝宇宙,天明黑漆布乾坤。下座。

戒子請上堂,師云:善來佛子戒源清,願大行深利有情。如月處空臨萬國,一人舉首一輪明。諸人還會麼?只者心地戒法,人人本具,個個圓成,本來清淨,本自具足,在聖未嘗增一毫毛,在凡未嘗減一毫毛。故我雪山老人夜半睹星。悟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未能證得。雖然與麼道,悟則不無,似乎話作兩橛。殊不知離妄想執著,別無智慧德相,離智慧德相別無妄想執著,水漲船高,泥多佛大,一明一切明,一見一切見,一悟一切悟,一入一切入。苟能如是會,萬古無倫匹,不惟戒體圓,兼復生死息。山僧今日真實告報,還有信得及麼?良久,云:一副肝腸懸瀑布,通身手眼露梅梢。下座。

元旦上堂。云:玉曆初頒物物新,金爐靄靄起香塵,山僧信手重挑剔,用祝明朝第一人。乃豎拂云:諸人還知麼?秪此一毫,天清地寧山高,水平如雷,猛如日明,爍破千邦,群邪之肝膽獨耀,吾皇一統之乾坤。山僧與麼舉揚,還祝得君親也未?良久,云:現前卓立如麻葦,刻骨知恩有幾人。下座。

解制上堂。問:雲水盡從今日解一句作麼生道?師云:眉毛八字開。進云:盡大地是箇圓覺期,未審和尚今日解作甚麼?師云:為闍黎不薦。進云:不解不結,還許學人毘盧頂上行麼?師云:腳跟下好與三十棒。進云:恁麼則草鞋獰似虎,拄杖活如龍。師云:知恩方解報恩乃云:茲者瑟江翁居士,奉母林氏之命,特特入山修懺設齋,請轉法輪,以慰慈親奉佛之誠用,固金剛不壞之體。蓋林氏稟佛遺訓,過午十載,漸積淨財,供佛及僧,雖處塵勞之中,不為塵勞所轉,而能卓立其間,正所謂應以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了也,還要山僧說箇甚麼?雖然如是,今值元宵請福之日,又是衲僧解制之辰,偶占一偈,以壯行腳之美,伏惟靜聽,且喜良宵徹夜天,燈燈相續接先賢,聊拈楖栗窮三際,略展眉稜爍大千,本地風光添瑞彩,故園生意轉新鮮,豁開戶牖溪山碧。若個闍黎不悄然,偈已說了。若也會得,大制已解。大疑已釋,大悟已開,大事已畢,東去西去,無往不吉。然則吉慶不妨吉慶悄然,一任悄然脫。有人問: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汝等諸人將何抵對?眾俱喝。師云:陌頭一陣春風起,動著威音那半邊。下座。

師到城山庵請上堂。師云。杖藜在處是生涯。撥盡春雲絕點瑕。獨露城山天漢表。萬村圍繞法王家。豁開淨眼看塵世。滿目青黃不是他。諸禪人會麼。既不是他。是箇甚麼。若也薦得。左之右之。古之今之。受用無涯。不妨法隨法行。法幢隨處建立。道繇人悟道風。普被恒沙普被恒沙則不無。且道直截為人一句作麼生道。僧喝。師云。獅子吼時芳草綠。象王行處落花紅。下座。

師到鎮海寺,請上堂云:乘槎渡海,為求格外知音;策杖登山,惟訪通方作者。遇知音聲價益重逢作者,大道愈彰,道彰普天普地,滿眼滿耳,通身遍身無處,囊藏聲重。於國於家若長若幼,聞名睹相,悉皆皈依,故能道滿天下,名垂百世,皆繇知音作者,遞相舉揚而然也。今日山僧海已渡也,山已登也,且道誰是知音?誰是作者?諸人還會麼?沒鼻眠,牛橫海島,不須繩索再勾牽。下座。

上堂。云:學無前後,達者為先;道絕彼此,明之為貴。學未至於達,所學奚益道未至於明,其道罔然。罔然,則業識茫茫,無本可據;奚益則被物所轉,誠難解脫。諸人還知麼?只如父母未生已前一著子又作麼生?達死了,燒了之後,一著子又作麼生明?苟能直下坐斷兩頭歷落,生死不能籠罩,去住豈可遷移?所謂處生死流,驪珠獨耀于滄海;踞涅槃岸,桂輪孤朗于碧天。山僧今日偶到西院,北山諸善人虔請陞座,不覺逗漏如此,還有明眼衲僧共相證明者麼?如無,山僧自證去也。踏著南山動北山,洞明大事剎那間。善人不昧山僧旨,收拾春風自去還。下座。

師到茶林寺請上堂云。

猜你喜欢
  卷第十六·晦翁悟明
  昙无德部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卷下·道宣
  卷二目·徐昌治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六·通奇
  大乘起信论义疏下之下·慧远
  大慧禅师示真如道人书·朱时恩
  大般涅槃经 第十七卷·佚名
  三弥底部论卷上·佚名
  佛母大金曜孔雀明王经序·佚名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选刻角虎集小序·佚名
  卷十四·性音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三·唐慧琳
  卷三十·佚名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卷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丁集第三·钱谦益

    陆永新粲一十七首【俎上翁】广武城边列旗鼓,重瞳拔山气如虎。手提老翁坐高俎,汉王嫚语项王怒,俎上老翁心独苦。心独苦,儿不闻,儿言但索杯中羹。儿自生,翁自死。三军缟素为何人?幸有君臣无父子。君不见当

  • 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巻一·吴正子

    宋 吴正子 注刘辰翁 评李凭箜篌引【按刘熙释名云箜篌师延所作靡靡之音空国之侯所作 应劭风俗通云一曰坎侯汉武帝祠太巳后土乐人侯调作言其坎坎应节也 崔豹古今注云箜篌引即公无渡河朝鲜津卒霍里子高妻丽玉所作子

  • 卷三十二·志第二·营卫志中·脱脱

        ◎营卫志中   ○行营   《周官》土圭之法:日东,景夕多风;日北,景长多寒。天地之间,风气异宜,人生其间,各适其便。王者因三才而节制之。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

  •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英宗后纪·张廷玉

        ◎英宗后纪   天顺元年春正月壬午,昧爽,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輗、张軏,左都御史杨善,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以兵迎帝于南宫,御奉天门,朝百官。徐有贞以原官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日中,御奉天殿即位。下兵部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一·佚名

    正德十三年夏四月己巳朔享太庙遣定国公徐文祚代行礼以孝贞太皇太后丧乐设而不作上诣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祭告祭毕遂幸密云 庚午湖广衡州府大雨连绵江水溢舟入城廓 辛未给楚府痼疾崇安郡君餋赡米岁百五十石周府故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七·佚名

    天启七年八月甲午朔○丰城侯李承祚疏颂魏忠贤中云厂臣筹边制胜勋高汗马且与我国家开天诸臣共光霄壤岂宁晋例所可拘者先臣徐达有开国功今子孙且以两公世其爵此例独不可循乎 皇上即隆以先臣徐达之报亦二祖 十宗所欣慰

  • 卷之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四八 五卅·周作人

    一九二五年五月三十日上海英国租界的巡捕对于示威游行的工人市民开枪,死伤很多,这是极为重大的一桩事件,但是在殖民地却是往往发生的事,所以国人虽然奔走呼号,也是没有别的办法,终于在十月里麻胡的了结了。在北大的人也只是

  • 郑伟传·令狐德棻

    郑伟字子直,荥阳开封人,小名..提,是魏朝将作大匠郑浑的十一世孙。祖父郑思明,自小勇猛强悍,在魏国官至直阁将军,追赠济州刺史。父亲郑先护,也以勇武出名。最初担任员外散骑侍郎。魏孝庄帝尚在藩国时,与郑先护就已结交。魏孝庄

  • 第四章·管子之爱国心及其返国·梁启超

    世俗论者,往往以忠君爱国二事,相提并论,非知本之言也。夫君与国截然本为二物,君而为爱国之君也,则吾固当推爱国之 爱以爱之;而不然者,二者不可得兼,先国而后君焉。此天地之大经,百世侯圣人而不惑者也。泰西之英雄,殆莫不知此义

  • 卷六·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通义卷六     吴江朱鹤龄撰 小雅【大小雅义见首卷】 释文从鹿鸣至菁菁者莪凡二十二篇是文王武王成王之正小雅六篇亡从六月至无羊十四篇是宣王之变小雅从节南山至何草不黄凡四十四篇是幽王之变

  • 卷第三·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三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方等部第二之二 大宝积经之余 无畏德菩萨会第三十二(一卷)(佛陀扇多译) 婆伽婆住耆阇崛山,与五百比丘,无量无边菩萨,及八千大菩萨俱

  • 卷十一·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山晖禅师语录荆南开圣院山晖禅师语录卷十一住重庆府龙济门人玄觉录嵩山首座龙光法孙宗上编尺牍与林副宪位旃居士(讳明俊)往闻山林间与我辈游处谈论道话倡和诗文此必真儒真释不然何以有此乐也客秋欲度江

  • 北河纪·谢肇淛

    明谢肇淛撰。 是书乃肇淛为工部郎中视河张秋时所作。 8卷。 首列河道诸图, 次分河程、 河渠、 河工、 河防、 河臣、 河政、 河议八记,详叙北河原委, 及历代治河利弊, 资料丰富, 条序分明, 颇为后人撰此类书籍所取法。 又别

  • 高上玉宸忧乐章·佚名

    《高上玉宸忧乐章》,撰人不详。约出于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之手。一卷,收入《续道藏》。本篇言诵章仪法。内载五言颂诗五首,题作「步虚忧乐慧辞」。道士行醮步虚时歌诵此章,可以感召五帝护卫,成仙飞升。《上清高上玉晨凤

  • 草堂诗余·佚名

    唐宋词选集。4卷。南宋人编,不著姓氏。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21)云:“《草堂诗余》二卷,书坊编集者。”没有指出编集者为谁。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刻本《草堂诗余》。则题为“建安古梅何士信君实编选”。明言编

  • 东坡书传·苏轼

    十三卷。宋苏轼撰。该书《四库全书总目》着录作十三卷,库书为二十卷,数目不合,《总目》着录有误(说见崔富章《四库提要补正》、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东坡书传》又称《东坡先生书传》。据晁公武《读书志》,该书对

  • 圣无能胜金刚火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天译。佛在妙高山,敕金刚手菩萨使说咒,以安慰天龙夜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