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

△佛不思议法品第二十八之一

尔时诸菩萨大会中。有诸菩萨。作如是念。诸佛刹土不可思议。诸佛净愿不可思议。诸佛种姓不可思议。诸佛出世不可思议。诸佛法身不可思议。诸佛音声不可思议。诸佛智慧不可思议。诸佛神力自在不可思议。诸佛无碍住不可思议。诸佛解脱不可思议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即与青莲华菩萨佛神力。佛智佛辩。佛功德佛无畏。充满其身。究竟一切诸佛法界。与佛神力境界。无障碍行。分别一切如来种性。与不可数诸佛方便。尔时青莲华菩萨摩诃萨。即入甚深无碍法界一切无碍法。修菩萨行。成就普贤菩萨所愿。随顺一切佛。以大庄严而自庄严。大悲普观一切众生欲令清净。於一念中出生如来无量大智。成就如来无尽智门。成就一切诸陀罗尼诸辩光明普照一切。尔时青莲华菩萨。承佛神力。告莲华藏菩萨言:佛子。诸佛有无量无数清净妙祝诸佛安住无量自在。诸佛於一切事未曾失时。一切诸佛。悉皆平等转净法轮。诸佛四辩说无穷荆一切佛法不可思议。一切诸佛。清净音声无所不至。一切诸佛。悉能分别无量法界。一切诸佛。光明普照。一切诸佛。所说皆入甚深法界。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法界无量无边。何等为十。一切诸佛。色身清净无量无边。超出世间。一切诸佛。无碍眼无量无边。清净平等觉一切法一切诸佛。无碍耳无量无边。分别一切众生音声。一切诸佛。鼻入无量无边。清净究竟一切佛自在到於彼岸。一切诸佛。广长舌相无量无边。出妙音声普闻法界。一切诸佛。身业无量无边。随应众生现如来身。一切诸佛。意业无量无边。三世无碍法身清净不可破坏。一切诸佛。无碍解脱法门无量无边。示现无尽神力自在。一切诸佛。於一切世界庄严佛刹无量无边。以应众生。一切诸佛。无量无边诸菩萨行及诸胜愿。自在神力皆悉满足。悉能觉悟诸佛正法。佛子。是为一切诸佛十种法界无量无边。佛子。一切诸佛。於念念中。悉能出生十无尽智。何等为十。於一念中。悉现一切世界从兜率天命终。於一念中。悉现一切世界菩萨出生。於一念中。悉现一切世界菩萨出家。於一念中。悉现一切世界往诣道场菩提树下成等正觉。於一念中。悉现一切世界转净法轮。於一念中。悉现一切世界随应化导一切众生悉令解脱。於一念中。悉於一切世界现庄严身随应众生。於一念中。悉现一切世界种种庄严无数庄严如来自在一切智藏。於一念中。悉现一切世界清净众生。於一念中。遍一切世界。悉现三世一切诸佛。於一念中。为种种诸根精进欲性故。显现三世诸佛种姓。成等正觉。开导众生。佛子。是为一切诸佛於一念中生十种智。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未曾失时。何等为十。一切诸佛。成等正觉未曾失时。一切诸佛。善根业报未曾失时。一切诸佛。授菩萨记未曾失时。一切诸佛。随应众生示现神力未曾失时。一切诸佛。现如来身未曾失时。一切诸佛。悉行於舍未曾失时。一切诸佛。入城聚落未曾失时。一切诸佛。摄取欢喜众生未曾失时。一切诸佛。於难化众生而放舍之。为调伏故未曾失时。一切诸佛。示现不可思议自在神力未曾失时。佛子。是为一切诸佛十种未曾失时。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不可譬谕不可思议境界。何等为十。一跏趺坐遍满十方一切世界。一发言音。悉能演说一切佛法。放一光明。悉能普照一切世界。一身悉能现一切身。不离本处。悉遍示现一切世间。决定一法。悉於诸法无所罣碍。於一念中。悉能充满无馀世界。於一念中。悉能示现诸佛功德。於一念中。悉能示现一切三世佛。教化一切众生。而不舍离诸佛寂灭无二三昧。佛子。是为一切诸佛十种不可譬谕不可思议境界。

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出生住持智慧。何等为十。一切诸法无所趣向。而能出生清净愿智。一切诸法无身。而能出生法身智慧。一切诸法悉无有二。而生正觉悟一切法。一切诸法悉无有我无有众生。而能出生化众生智。一切诸法悉无有相。而能出生种种相智。一切世界悉无成败。而能出生世成败智。一切诸法无有造者,而能出生业报智慧。一切诸法无可言说。而能出生说法界智。一切诸法无有垢净。而能出生垢净智慧。一切诸法无有生灭。而能出生缘起智慧。佛子。是为一切诸佛十种出生住持智慧。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无量内法。何等为十。一切诸佛。内身清净随顺三世。一切诸佛。悉有三轮内法教化众生。一切诸佛。悉有内深智慧陀罗尼。分别一切佛法。一切诸佛。皆悉内有四辩法轮。於四众中转净法轮。一切诸佛。皆悉内有大慈大悲。悉能不舍一切众生。一切诸佛。内常寂定。善观众生未曾失时。一切诸佛。皆悉内有巧妙善根。调伏众生。一切诸佛。皆悉内有一切法界。住无碍祝一切诸佛。内一念中。悉能示现三世诸佛出兴於世。一切诸佛。内有分别一切三世。阿僧祇劫即是一日。佛子。是为一切诸佛十种无量内法。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甚深大法。何等为十。一切诸佛。悉能坏散一切诸魔。一切诸佛。悉能降伏一切外道。一切诸佛。悉能应化一切众生。令其欢喜。一切诸佛。悉能往诣一切世界。教化众生。一切诸佛。悉分别知甚深法界。一切诸佛。以种种身遍诸世界。而无异身。一切诸佛。一一音声。具四种辩未曾断绝。一切诸佛。众生见者,皆令欢喜利益不虚。一切诸佛。一一毛孔次第出生一切世界微尘等佛。未曾断绝。一切诸佛。於一一微尘中。示现一切世界微尘等佛刹种种庄严。常转法轮教化众生未曾断绝。而微尘不大。世界不校决定了知安住法界。一切诸佛。於一切法。觉悟痴闇。具足十力。广为一切众生说如实法。除灭痴曀。佛子。是为一切诸佛十种甚深大法。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功德。离恶清净。何等为十。一切诸佛。本来修习一切功德离恶清净。一切诸佛。悉於三世如来家生。离恶清净。一切诸佛。於未来际心无所著。离恶清净。一切诸佛。不著一切三世诸法。离恶清净。一切诸佛。离种种虚妄。以一庄严而自庄严。离恶清净。一切诸佛。功德无尽安住法界等。离恶清净。一切诸佛。色身净妙无量无边。普现十方一切世界。教化众生未曾失时。离恶清净。一切诸佛。住四无畏离诸恐怖。於一切天人众中大师子吼。广说诸法令众欢喜。离恶清净。不可说不可说劫中灭度诸佛。若有众生。闻其名者,得大果报如佛现在。离恶清净。一切诸佛远在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中祝若有众生。一心正念彼诸如来。即现在前。离恶清净。佛子。是为一切诸佛十种功德离恶清净。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究竟清净。何等为十。一切诸佛。诸愿究竟清净。一切诸佛。梵行禁戒究竟清净。一切诸佛。悉得舍离优婆提究竟清净。一切诸佛。佛刹究竟清净。一切诸佛。眷属究竟清净。一切诸佛。种姓究竟清净。一切诸佛。色身相好究竟清净。一切诸佛。法身究竟清净。一切诸佛。无碍一切。智身究竟清净。一切诸佛。解脱所作已作永度彼岸究竟清净。佛子。是为一切诸佛十种究竟清净。佛子。一切诸佛。於一切世界一切时。有十种佛事。何等为十。一切诸佛。若有众生。正忆念者即现在前。一切诸佛。常为众生说摩诃衍。一切诸佛。常能长养一切众生无量善根。一切诸佛。若有众生。始离生死入正法位。悉分别知。一切诸佛。不舍众生教化时会。一切诸佛。常游一切世界。无有障碍。一切诸佛。大悲常不舍离一切众生。一切诸佛。所变化身常不断绝一切诸佛。自在神力未曾断绝。一切诸佛。普常安住清净法界。悉为众生而广演说。佛子。是为一切诸佛於一切世界一切时有十种佛事。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无尽方便智慧大海。何等为十。一切诸佛。法身无尽智慧大海。一切诸佛。功德无尽智慧大海。一切诸佛。佛眼境界无尽智慧大海。一切诸佛。不可思议善根无尽智慧大海。一切诸佛。行一切法无尽智慧大海。一切诸佛。雨甘露法无尽智慧大海。一切诸佛。赞叹诸佛功德无尽智慧大海。一切诸佛。本愿诸行无尽智慧大海。一切诸佛。尽未来际。为一切众生常作佛事。未曾休息无有穷尽智慧大海。一切诸佛。知众生心心所行无尽智慧大海。一切诸佛。出生一切智功德无尽智慧大海。佛子。是为一切诸佛十种无尽方便智慧大海。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常法。何等为十。一切诸佛。常行一切诸波罗蜜。一切诸佛。於一切法常离愚痴。一切诸佛。常具大悲。一切诸佛。常具无量十力。一切诸佛。常转无上法轮。一切诸佛。常度一切众生。一切诸佛。常为众生成等正觉。一切诸佛。常应化度一切众生。一切诸佛。常行正念不二之法。一切诸佛。常化众生已示现涅槃。诸佛境界无有边际。佛子。是为一切诸佛十种常法。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无量说佛法门。何等为十。一切诸佛。悉说无量众生界门。一切诸佛。悉说无量众生种种行门。一切诸佛。悉说众生无量诸业报门。一切诸佛。悉说无量方便度众生门。一切诸佛。悉有无量净众生行门。一切诸佛。悉有无量教化一切菩萨安立菩萨行门。一切诸佛。悉说无量菩萨胜妙愿门。一切诸佛。悉说无量世界诸成败门。一切诸佛。悉说无量清净佛刹一切菩萨正希望门。一切诸佛。悉说无量一切世界去来现在诸佛。无量劫中次第出世。善分别此佛智慧门。佛子。是为一切诸佛十种无量说佛法门。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法。常为众生而作佛事。何等为十。一切诸佛色身。常为众生而作佛事。一切诸佛音声。常为众生而作佛事。一切诸佛受施。常为众生而作佛事。一切诸佛不受施。常为众生而作佛事。一切诸佛。常以地水火风而作佛事。一切诸佛。神力住持境界。常为众生而作佛事。一切诸佛。常以名号。为诸众生而作佛事。一切诸佛。常以佛刹境界。普为众生而作佛事。一切诸佛常以清净佛刹。为诸众生而作佛事。一切诸佛。常以默然。为诸众生而作佛事。佛子。是为一切诸佛十种法常为众生而作佛事。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坚固士法。何等为十。一切诸佛。诸愿坚固不可沮坏。如说修行言行相应。一切诸佛。尽未来际劫修菩萨行。功德庄严。未曾恐怖。一切诸佛。为化一切众生故。悉诣不可说不可说世界。而於一切世界。教化众生无有留难。一切诸佛。於信不信众生。大悲等观而无有异。一切诸佛。从初发心乃至正觉。於其中间。未曾退失菩提之心。一切诸佛。修诸功德。皆悉回向一切种智。不求世行。一切诸佛。於诸佛所。随顺修学身口意业。永离声闻缘觉之心。一向专求无上菩提。所修功德。皆悉回向一切种智。求无上道成等正觉。一切诸佛。平等普照无量无边诸佛正法净菩萨心。究竟具足一切种智。一切诸佛。悉能舍离一切世乐。不乐世间所可愿乐。不著世间。令一切众生悉灭诸苦。逮得寂灭平等快乐。一切诸佛。为一切众生故。受无量苦。皆欲建立诸佛种性。悉令众生乐求菩提。超出生死得十力地。佛子。是为一切诸佛。十种坚固士法。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佛无障碍祝何等为十。一切诸佛悉能遍游一切世界。无障碍祝一切诸佛。悉能安住一切世界。无障碍祝一切诸佛。於一切世界行住坐卧。无障碍祝一切诸佛。於一切世界说法。无障碍祝一切诸佛。於一切世界皆悉安住兜率陀天。无障碍祝一切诸佛。於三世法界。无障碍祝一切诸佛。眷属充满一切法界。而为说法。无障碍祝一切诸佛。於一念中。悉知一切众生心心所行。以三轮教化而调伏之。无障碍祝一切诸佛。能以一身悉住一切诸佛不可思议法门。无障碍祝一切诸佛悉分别知一切众生。无障碍祝一切诸佛。悉能分别一切如来。无障碍祝佛子。是为一切诸佛十种无障碍祝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最胜无上庄严。何等为十。一切诸佛。悉有色身相好最胜无上庄严。是为一切诸佛最胜无上色身庄严。一切诸佛。悉有八种微妙音声。一一音声。悉有五百妙音眷属。不可称数百千音声以为庄严。无量无边妙音声技。皆悉清净。普能演说一切诸佛正法义味。悉离恐怖。安住无畏大师子吼。悉令一切法界一切众生闻其音声。随其本行种种善根。皆令开解。是为一切诸佛最胜无上口业庄严。一切诸佛。悉有十力庄严意业。开敷诸佛大三昧华。十八不共庄严境界无所罣碍。住法界地。悉得诸佛法之原底。无馀法界皆悉庄严於一念中。悉分别知三世一切法界一切众生心心所行。而无有馀。是为一切诸佛最胜无上意业庄严。一切诸佛。悉有最胜无上光明庄严。皆悉普放大光明藏一一光明。悉有无数妙光明网。以为眷属。普照十方诸佛世界。除灭一切世间闇冥。现佛出世。作不退转最胜佛事。出生无量清净法身。是为一切诸佛最胜无上光明庄严。一切诸佛。若微笑时。悉於口中。放不可数阿僧祇亿那由他光。各有种种无量不可思议色。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悉授无量无数阿僧祇众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是为一切诸佛最胜无上普照一切离痴示现庄严。一切诸佛。悉有无量法身离碍。清净法界无量无边。远离世间。不染世间。不著世间。解世真实。行出世法。断语言道。摄无言际。离阴界入。是为一切诸佛最胜无上法身庄严。一切诸佛。悉有无量常妙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不可说不可说诸杂妙色。而庄严之。普照世间无所障碍。出生一切光明之藏。是为一切诸佛最胜无上常光庄严。一切诸佛。悉有无量妙色。悦乐妙色。清净妙色。随应一切众生妙色。映蔽三界光明妙色。究竟彼岸无上妙色。是为一切诸佛最胜无上无量妙色庄严。一切诸佛。自然清净三世佛宝圣家中生。离一切恶。修行一切清净胜法。出生一切智。如来种姓清净无碍。是为一切诸佛最胜无上清净种姓庄严。一切诸佛大慈诸力庄严其身。自然清净。远离一切不善觉观。身行永息观者无厌。心净解脱大悲具足。一切众生第一福田。无上受者,哀愍众生。普令安立一切种智。出生无量功德宝藏。一切众生。长养善根智慧功德之藏。是为一切诸佛最胜无上大慈大悲究竟功德宝藏清净庄严。佛子。是为一切诸佛最胜无上十种庄严。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自在正法。何等为十。一切诸佛。於一切法随意自在。句身味身辩无穷荆说一切法而无障碍。是为一切诸佛自在正法。一切诸佛。随应众生化不失时。随其所愿而为说法未曾失时。是为一切诸佛自在正法。一切诸佛。悉能六种震动十方世界。未曾恼乱於一众生。虚空等世界无量阿僧祇种种庄严。或举或下。或合或散。於一一世界。一一处所众生。亦不恼乱众生之心。亦不令其生疑惑想。是为一切诸佛自在正法。一切诸佛。能以智慧。受持一切世界种种庄严。於一念中。示现一切世界种种庄严。不可数不可数阿僧祇劫。叹庄严具而无穷荆永离一切世界染污。庄严世间一切佛刹。是为一切诸佛自在正法。一切诸佛。若见一众生应受化者,於不可数不可数阿僧祇劫。结跏趺坐身不疲厌。专念彼人未曾废忘而不失时。为一众生。住持寿命。尽未来际劫。结跏趺坐身无疲厌。念彼众生未曾废忘。如一众生。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是为一切诸佛自在正法。一切诸佛。悉遍往诣一切世界诸如来所。而无障碍。一一方面。各有法界等世界海。一一方无量世界网。法界等一切世界海。於一念中悉能周遍。转妙法轮而无障碍。是为一切诸佛自在正法。一切诸佛。调伏教化一切众生故。於念念中。成等正觉。非不先觉诸佛正法。亦不住学地。而成正觉。於诸佛法得无罣碍。不舍自在神力。无量智慧境界。教化众生。是为一切诸佛自在正法。一切诸佛。能以眼入作耳入佛事。能以耳入作鼻入佛事。能以鼻入作舌入佛事。能以舌入作身入佛事。能以身入作意入佛事。能以意入。於一切世界。种种境界。世间境界。出世间境界。於一一境界能作佛事。是为一切诸佛自在正法。一切诸佛。於一毛孔。悉能安置一切众生。一一众生。其身悉与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刹等。於彼众生而不迫迮。一一众生。悉寿无量阿僧祇劫。普能游行无量世界。於诸世界。见佛兴世转净法轮。宣畅演说无数法门。广说过去不可数法。未来现在不可数法。一切众生。行四威仪而不迫迮。是为一切诸佛自在正法。一切诸佛。於一念中。现莲华宝藏师子之座。如来净身与法界等。处彼宝座成等正觉。示现如来自在神力。如一念中。示现一如来成等正觉。於一念中。示现一切世界微尘数如来成等正觉。亦复如是,如一念中。於一切念中。亦复如是,如莲华宝藏师子之座示成正觉。如是一切不可说不可说法界等清净佛刹。不可思议种种庄严世界。种种境界。不可说佛刹。或有同相或有异相。不可说阿僧祇劫。说不能荆无量诸佛。种种念。种种时。不可思议。於一念中。一切诸佛。以少方便。示现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佛子。是为一切诸佛十种自在正法。佛子。一切诸佛。具足十种不思议法已,成等正觉。何等为十。一切诸佛。一一妙相。百福悉具。成等正觉。一切诸佛。具足一切佛法。成等正觉。一切诸佛。具诸善根。成等正觉。一切诸佛。具足修习诸功德行。成等正觉。一切诸佛。善知众生诸根熟已,成等正觉。一切诸佛。具足成就无坏胜法。成等正觉。一切诸佛。具足严净佛刹。成等正觉。一切诸佛。具足一切种智。成等正觉。一切诸佛。色身相好满足见者不虚。成等正觉。一切诸佛。悉具诸佛平等正法。成等正觉。一切诸佛。悉具一切诸佛事已,然後入於无馀涅槃佛子。是为一切诸佛满足十种不思议法成等正觉。佛子。一切诸佛。有十种巧妙方便。何等为十。一切诸佛。悉知诸法无有究竟。而究竟说诸佛善根。是为一切诸佛巧妙方便。一切诸佛了一切法悉无所见各不相知。无缚无脱无取无集。无具足无自在无究竟。而一切佛於彼法中。实知无异离众垢污。於一切法悉得自在。

於无取法中不坏实际。善究竟学大自在地。见一切法界。觉悟一切智。是为一切诸佛巧妙方便。一切诸佛。离诸相际。不住一切相。而分别知一切诸相。亦不乱自性。一切诸性无有自性。而能示现阿僧祇清净色身。种种严净佛刹妙相。佛一切智。具足智身。明净智灯除灭痴闇。普能示现一切众生。是为一切诸佛巧妙方便。一切诸佛。知众生际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法界亦非去来现在。如如实性舍离虚妄。而能演说三世诸佛见一切佛平等境界。是为一切诸佛巧妙方便。一切诸佛。身口意业无所造作。究竟无祝离诸数法。到於彼岸。而出生无量功德宝藏。分别演说世间出世间法。具足成就无碍智慧。示现无量自在神力。度脱一切法界等众生。是为一切诸佛巧妙方便。一切诸佛。悉知一切法无知无见。非一非异。非相非无相。非庄严非不庄严。一切诸法皆无自性不生不灭。而於所有无所有法中。亦不坏世间法相。一切智人见人示现胜妙智慧。自在广说一切诸法。而於如如亦不永灭。是为一切诸佛巧妙方便。一切诸佛。能於一时。皆悉分别知一切时。不舍离生平等正法。一切时中皆所不摄。非昼非夜。非半月非一月。非一岁。非百岁。非劫成非劫败。非时不离时。而於无量时转净法轮。或须臾时。或於昼初中後时。或於夜初中後时。或於七日一月一岁百岁。乃至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乃至尽未来际劫。於一切时转净法轮。未曾暂息。是为一切诸佛巧妙方便。一切诸佛。知一切法界非时不离时。一切诸佛。具足成就无量无畏。具足成就不可数辩。不可量辩。不可尽辩。不可坏辩。无边辩。不共辩。无穷尽辩。真实辩。方便分别演说一切句身味身辩。一切法辩。随性随根随行。广说诸法。不可说不可说亿那由他修多罗。彼诸一一修多罗。初中後善究竟善说。是为一切诸佛巧妙方便。一切诸佛正觉法界。无名无性。无三世名无众生名。无法名无非法名。无功德名无非功德名。无菩萨名。无佛名。无数名无非数名。无生名无灭名。非有名非无名。非一名非种种名。一切诸法自性无言:无方无处舍离音声。言语道断究竟彼岸。离虚妄境界。修无形法。除灭一切觉观虚妄。不著一切世间语言:而能出生一切诸法句身味身。是为一切诸佛巧妙方便。一切诸佛。知一切法不生。无有受者,知色不生受想行识不生。一切诸法皆悉寂灭。无入无界。法界无所有。而亦不坏一切法相。一切诸法无有起者,悉如虚空。一切法寂灭。无有业报。无所学。无成就。无数无非数。非有非无。非生非灭。非垢非净。无来无去。亦无有祝无众生非无众生。亦无教化。无命非无命。无因缘非无因缘。无缘起非无缘起。而善分别正定邪定不定众生。成就十力四无所畏一切种智。於大众中大师子吼如来境界。是为一切诸佛巧妙方便。佛子。是为一切诸佛十种巧妙方便。

猜你喜欢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卷六·佚名
  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轨仪经·佚名
  卷第十二·佚名
  丛林盛事纲目·道融
  应日本关系中华民国之五团体欢迎会致词·太虚
  杂宝藏经卷第十·佚名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二·圆照
  日本太谷大学教授稻叶圆成来访太虚法师之谈话·太虚
  戒品第二十五·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五·佚名
  卷五百四十二·佚名
  佛说转法轮经·佚名
  注维摩诘经卷第九·僧肇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过·唐圭璋

      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人。生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尝伏阙上书,请光宗过宫,复以书抵时宰,陈恢复方略。不报。放浪湖海间。开禧二年(1206)卒,年五十三。有龙洲集。   沁园春   御阅还上郭殿帅   玉带猩袍,遥望

  • 曹冠·唐圭璋

      冠字宗臣,号双溪居士,东阳人。居秦桧门下,教其孙损。为十客之一。绍兴二十四年(1154),与埙同登甲科。二十五年(1155),自平江府府学教授擢国子录。寻除太常博士兼权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秦桧死,放罢。寻被论驳放科名。乾道

  • 第二折 书闹·李玉

    【字字双】[丑扮老男上]闾门好汉我为头,名旧。飞鸿六顺好拳头,传授。赌场到处惯拈头,打就。人人认得老扒头,年幼。自家姑苏城外有名的周文元便是。少年无赖,独霸一方。城中玄妙观前,有一个李海泉,说得好岳传,被我请他在此间李

  • 五集卷二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二十一古今体九十八首【丙午三】祭社稷坛斋居养心殿作节庆甫云毕还宫肃三斋张灯过闹?变食喜静皆【凡南郊大斋迁居斋宫忌用辛辣若  庙  社之斋则在养心殿斋居

  • 寒山诗集·寒山

    重岩我卜居鸟道絶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住兹凡防年屡见春冬易寄语钟鼎家虚名定何益山中何太冷自古非今年沓嶂常凝雪幽林每吐烟草生芒种后叶落立秋前此有沉迷客窥窥不见天岩前独静坐圆月当天耀万象影现中一轮本无照

  • 表第六 方镇三·欧阳修

    表格略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正统十二年九月庚寅朔命各处儒学四十岁以上生员自正统十年十月十二日为始二年以里到部者收考二年之外到部者发回原学肄业依例科贡○南京刑部奏洪武永乐间在外六品以下官有罪刑部辄逮系其后 太宗文皇帝北幸 仁宗为皇太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九·佚名

    万历二十一年四月乙酉朔以孟夏时享 太庙遣公徐文璧恭代○南京工科给事中陈洪烈<锍-釒>论工部尚书朱天球庇其乡旧司务蔡伦魁考功司郎中钱士完庇其所亲工部主事闵世祥二臣皆上<锍-釒>辩 上不究○调马水口参将许大

  • 卷一百三十·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三十宋 宋敏求 编蕃夷讨伐命皇太子讨稽胡诏讨吐谷浑诏讨高昌王麴文泰诏讨高丽诏亲征高丽诏高丽班师诏命吕休璟北伐制命薛纳与九姓伐默啜制命姚崇北伐制讨囬鹘制平乱破高丽诏降高丽颁示

  • 卷第四·佚名

    日本文德天皇實錄卷第四文德紀四文德天皇起嘉祥仁壽二年正月,盡十二月右大臣-正二位臣-藤原朝臣-基經等,奉敕撰一、參議行宮內卿兼相模守滋野貞主卒文德天皇二年,春正月,戊辰朔 ,帝御大極殿,受歲賀。還御南殿,賜宴侍臣。皆如

  • 卷三十 论语十二·黎靖德

      ◎雍也篇一   △雍也可使南面章   问:"'宽洪简重',是说仲弓资质恁地。"曰:"夫子既许它南面,则须是有人君之度,意其必是如此。这又无稽考,须是更将它言行去看如何。"〔义刚〕   问:"'雍也可使南面',伊川曰:'仲弓才德

  • 卷九·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錄纂疏卷九元 汪克寛 撰莊公下【丁惠王未三年】二十年【齊桓十二晉獻三衛惠二十六蔡穆侯肸元年鄭厲二十七曹莊二十八陳宣十九杞共七宋桓八秦宣二楚堵敖熊囏元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三·澄观

    第四大尽分中。文前有四。一依论科。二此五依下论释义。三前二下料拣。四文中下辨经义。二中五义之内义字向上。皆是论文。义字已下即是疏释。然前二离惑智二障。成心慧二解脱。后三利他即是三业。一意二口。虽云意持

  • 大乘起信论略述卷下·昙旷

    建康沙门昙旷撰论。复次有四种至起不断绝 述曰。生灭门内大分有二。于其第一生灭法中前来已明染净生灭。显前此识能摄法义。次下辨其染净相资广显能生一切法义。于中有四。一略标举熏习之数。二列染净熏习之名。三广

  • 序听迷诗所经·佚名

    序听迷诗所经一卷尔时弥师诃说天尊序娑法云。异见多少谁能说。经义难息事谁能说。天尊在后显何在。停止在处其何。诸佛及非人平章天阿罗汉。谁见天尊在于众生。无人得见天尊。何人有威得见天尊。为此天尊颜容似风。何

  • 金箓大斋启盟仪·佚名

    略述仪式,实为论斋。称斋有27品,功德归于最上一乘。

  • 和清真词·方千里

    词集。北宋方千里撰。一卷。千里,信安(今河北霸县)人。约徽宗宣和间在世,曾官苏州签判。此集皆和周邦彦之词。周氏精音律,被视为词家之冠。方氏和词极力以周词用字为标准。因周词版本甚多,流传中常有差异,方氏所据版

  • 百论·提婆

    二卷。提婆菩萨造,天亲菩萨释,鸠摩罗什译,三论之一。依提婆之梵本,原有二十三品,每一品有五偈(三十二字为一偈),合有百偈。故称百论。然译者略后十品,现本只存前十品。且依天亲之注解,罗什之翻译,句数稍为增减。现品之偈数无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