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元禪師語錄卷第三
嗣法門人明光編
福建福州府福清縣黃檗山萬福禪寺語錄
上堂。僧問。今日和尚親到圭峰。如何是圭峰境。師云。四野青黃。進云。如何是境中人。師云。兩兩三三舊路行。進云。人境且置。向上一竅又作麼生。師云。腦後掛金鎚。僧一喝便拜。師云。再喝看。僧無語。師云。莫弄虛。乃云。諸方今日結夏安居。平等性智。黃檗不循舊例。隨處作浪興波。等是釋迦兒孫。為甚麼各各施設不同。不見道。世人住處我不住。世人行處我不行。不是與人難共住。大都緇素要分明。若向這裏搆著毫芒。出得諸方保社。亦乃抓著山僧癢處。如未權立數條。與眾兄弟共相履踐。第一不得孤峰獨宿。第二不得平地穩坐。第三不得拖人落水。第四不得腳踏兩船。第五不得虛空中釘橛。第六不得鬼窟裏作活。不墮六種圈繢。便是超群種草。可謂獅子兒眾隨後。三歲便能大哮吼。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休開口。下座。
求懺悔請。上堂。僧問。如何是觸目菩提。師云。山花開似錦。進云。畢竟作麼生是縱橫無礙處。師云。滿地是殘紅。僧禮拜。師云。花在甚麼處。僧無語。師便打。問覓心懺罪了不可得。和尚集眾。陞堂福慧作麼生道。師云。燈籠懸露柱。進云。恁麼月到天心。白波歸海上清。師云。少逢穿耳客。乃云。十五日已前。片雲捧九日。十五日已後。一水瀉千江。正當十五日。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古佛舌頭短。衲僧鼻孔長。若向箇裏瞥地。邁古超今。耀後光先。業障報障瓦解冰消。自冤他冤豁然永息。且道承誰功能。如是靈驗。夢裏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下座。
師到延福寺請上堂,僧問:不問九日山頂人,如何是金雞橋上客?師云:去去!來來。進云:恁麼滿溪流水洪。師云:未在,更道看。僧喝。師云:秪得一橛。問:今日堂開延,福龍象雲集。且道西來祖意如何示人?師云:門前大案山。進云:恁麼則頭頭顯露,物物全彰。師打云:更須一棒。乃云:昨日在圭峰寺裏有一則夢話未圓,今到延福,不可別作生涯。不妨與眾兄弟圓卻免使三十年後向山僧頭上安頭。沒。田耕沒書讀,也無業累也無福。倦時倒臥仰蒼蒼,突出虛空一大幅。黃頭碧眼無摩娑,魔外人天休側目。有時井底風雷鳴,倏爾山頭九日曝。雨濛濛,花簇簇,道存奚用黃金屋?寥寥四壁沒周遮,天上人間惟我獨。且道山僧與麼道,還圓得夢話也未?喝一喝,下座。
過泉州平山寺主人請上堂。僧問:春日融融瑞氣濃,滿懷佳興上平峰。人天四眾慇懃請,不吝慈悲闡正宗。如何是正宗底意?師打云:棒頭有眼明如日。進云:還有向上事也無?師云:要識真金火裏看。進云:松風昨夜連聲吼,吹落桃花滿院紅。師云:閑言語。問:天地同根,萬物一體。如何是同根一體?師豎拄杖云:總被拄杖吞卻了也。進云:離卻同根一體事如何?師云:汝須速拜。僧禮拜。師云:自倒還自起。乃云:大機不器,圓應無方,總三界以為家,羅,四生為一子。有時高高峰頂立平之有餘;有時深深海底行觀之不足。在天非天,在人非人,在聖非聖,在凡非凡,能天能人,能凡能聖,非天人凡聖之所能哉!今日狹路相逢,卻被平山主人一拶,直得無言可說,無理可伸。豎拂云:秪得流露這些。大眾還會麼?若會,不妨途中受用;如未山僧與汝點破。平山一座彌今古,八面威風總不干。下座。
佛誕上堂。師云。釋迦老子纔出娘胎。便云。天上天下唯吾獨尊。汝等諸人三十五十。髮白齒黃。不明獨尊之旨。忝其苗裔。得無愧乎。諸禪人會麼。釋迦老子即今在汝諸人面門出入。同一眼見。同一耳聞。同一心覺。同一智知。所謂天下無二道。古今沒兩人。若能如是會。萬物自平沉。且道。雲門一棒打殺餵狗子喫。又作麼生。一僧便出。師云。好手手中誇好手。紅蓮心裏中紅蓮。下座。
結制上堂。師云。遼空橫劍戟。誑唬蒼天平。地畫牢關明瞞赤子。說玄說要污己心田。行棒行喝。損人鼻孔。長期短制繫驢橛。怪語異言爛葛藤。驀地打開寶藏。掀翻滯貨。到這裏總用不著。且道今日開期結制以何法為人。良久云。洗清天地渾無物。一曲陽春隔塢聞。下座。
上堂。云:祥雲圍繞處。日午正三更。會得箇中意。金烏徹夜明。正當與麼時。君臣合道。賓主同途。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對嘴。兩角無欄棬。縱橫沒欠虧。以此壽人壽不可量。以此福人福滿恒沙。山僧與麼舉揚。大似官馬相駁。惡水廝澆。未免旁觀者哂。大眾哂則不無。秪如麗寰上人推一座。羅山以壽黃檗。且道合當何物以為酬謝。試問諸人代一轉語看。僧便喝。又僧云。一人有慶。又云。一家有事百家忙。師云。各得一半。良久豎拂子云。會麼。相知不用多杯酒。一盞清茶也醉人。下座。
上堂。問: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即不問,目顧四方,周行七步,請師說破。師云:流露半邊鼻孔。進云:相逢盡說相知話,誰人心與佛心同?師云:切忌再昂藏。問:㘞地一聲則不問,未出母胎時如何?師云:壁立萬仞。進云:出胎後如何?師云:七花八裂。進云:一段靈光亙古今,通身不掛一莖紗。師打云:截作兩段。僧擬議,師云:和擔擔去。乃云:祖師西來,秪求一個不惑的接佛,慧命現前。大眾還有不惑的麼?請出與黃檗拄杖子相見。僧云:早已七花八裂去也。師云:一釣便上更有麼?如無,山僧打草去也。萬福堂前,一池風月,五雲峰畔,半幅溪山,拈弄一任,拈弄擎展,一任擎展。然不得作境會,亦不得作心知,畢竟作麼生會?若是猛利獅子,一咬便斷,更不周繇者也。脫或如何若何,鷂子過新羅。山僧三十年前錯為境會,三十年後誤作心知。正當今日,描也描不成,畫也畫不就,秪可自怡悅,那堪持贈君?未審現前大眾分上又作麼生?良久,云:不須更誦南山語,展向堂前仔細看。下座。
師誕上堂,師云:五十年來,半夕之頃,東拋西擲,百無所成,錯腳踏翻泥水,萬別千差坦平。倦則橫眠竹榻,夢回一枕;溪聲毛頭逗漏些子。迸出滿座文星,爍破魔外肝膽光輝;佛祖門庭正當此際,慶快平生則不無,秪如人天共本凡聖。同元一句作麼生道?心地不生閒草木,滿林荊棘放蓮花。下座。
顯密戒子請上堂云:善射者,箭不虛發;善言者,語無偏枯。箭不虛發,箭箭中的;語無偏枯,句句歸宗。所謂言行相顧,乃稱君子;福慧圓明,名之曰佛。若能心心如是,念念如是塵塵,如是法,法如是,便與佛祖不別,奚用三祗鍊心,百劫鍊性而後為得哉?茲顯密禪人親余數年總領殿事,今將告成,窺其行門,無忝古人。惜乎!慧眼未圓,不能洞徹,今古未免借余光明,爍破諸人面門去也。驀豎拂云:不喚拂子,喚作甚麼?若識得這一毫頭,便能用得一毫頭,用得一毫頭,便能拈卻一毫頭;拈卻一毫頭,則不被一毫頭所礙。如是祝君親,則天長地久。如是壽師友,則海闊天高。放下拂子云:即今又向甚處去?也能顯能密能仁子當收當,放在當人。下座。
上堂。云:古人道。佛之一字,吾不喜聞。大似洗清寰宇。潔己賣俏。要且無人著價。仔細看來。元是膽小。莫道佛之一宇。乃至山,字水字草字。木字牛字馬字,雞字犬字。日日聞時時聞。有甚麼過。大小祖師今日被不肖分身碎剮懸在三家村裏萬木梢頭賤賣了也。還有買者進前商量看。西堂云:不值半文錢。師云。多半太過。堂便喝。師云:少分不及。不如山僧自買去也。東家賣貴,西家賣賤。八兩猶來半斤。千賒不如一現。下座。
冬至上堂云:格外家風別,寰中氣象奇,橫拈鐵楖栗,直下一貫之。諸人還會麼?時節到來,葉葉枝枝皆挺秀。因緣出現頭頭法法露全彰。秪這拄杖子,自古至今,未曾增一些子,未曾減一些子,穿過千佛鼻孔,透漏萬物根源則不無。秪如不涉陰陽,寒暑不落,凡聖窠臼又作麼生?良久,云:今日懶倦不能向汝道,且待明朝。下座。
上堂。云:聞聲悟道,見色明心。觀世音菩薩將錢買胡餅,放下卻是饅頭,正抓著山僧癢處。未審諸人分上又作麼生?眾無語。師云:千說不如一見,千言不如一悟。見悟透徹,當下了然;言說多端,展轉逗漏。所以道:在悟而不在言,言多與道轉遠。且道即今見者是誰?悟者是誰?言者是誰?說者是誰?秪如不言不說不見不悟者又是誰?良久,云:若不聽流水,還應過別山。下座。
佛成道日,上堂云:雲收午夜星燦長天,坐斷今古一會儼然悟明眾生俱皆德相,洞達父母未生根元,情與無情,俱成正覺,法及非法,咸證真嘗。釋迦老子若不棄萬乘之尊榮,受六年之飢凍,焉有這一段風光耶?雖然,悟則不無,爭奈落第二門頭。若論第一門頭,三世諸佛口掛壁上,歷代祖師鑽刺不入。且道作麼生判斷去?時有僧便出堂。師云: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下座。
薦師請上堂云。智明自不惑。能守師道存義斷情忘處。是名真報恩。秪此一偈。有權有實。有頓有漸。事上也合。理上也合。若也會得。報恩已竟。薦拔已竟。脫或未然。再潑惡水污瀆恒公面門去也。然公生平操履。端若泰山。潔如冰雪。扇起仁慈之風。挽回淳朴之道。轉請三代知識而不倦。輔弼千古叢林以無虞。其德也重。其願也深。其心也大。其利也普。若非夙植德本。安能如是耶。且道。葉落歸根。來時無口。又作麼生。僧云。鐵蛇橫古路。師云。紅輪出沒元依舊。無限青山空對愁。下座。
元旦上堂。云: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等閒拈一毫頭,家隆國泰;信口道一句子,草偃風行。人間天上,共沐恩光;此界他方,均鋾至化。是以在天天中之聖,在人人中之尊,在物物中之貴,在法法中之王。且道在衲僧分上成得甚麼?豎拂子云:會麼?為瑞為祥彌法界,如雲如雨覆三千。下座。
解制上堂。師云。山谷家風雖節儉。禪林禮樂恣優游。放開線道通霄漢。把住源頭不放流。此乃是山僧尋嘗用的。未審諸禪人分上又作麼生。若也會得。推不出戶。拽不入門。人人腳跟下自有一段風光可樂。決不向他家齏甕裏淹殺。如未須向這裏決擇。切忌東去西去。游游漾漾。如水流破布。處處掛著。敢保驢年。未有自繇獨脫分客冬諸禪人不遠千里而來相從。今日解開眉毛。處處分身。山僧聊伸一言奉送。唯冀禪人各各諦聽。胸留一法水難消。珍重闍黎莫亂描。空手而來空手去。橫行直撞赤條條。下座。
為永安無所曇域,三、耆舊入塔。上堂云:三身藏一處,直下明明有可據;一處現三身,鼎立何曾隔一塵?三即一兮一即三,主伴重重為指南。拈卻三兮去卻一,上下四維無等匹。若人於此悟端倪,摩訶般若波羅蜜。山僧與麼舉揚,還薦得三位耆舊也無?若也薦得,毘盧頂上橫行,癩狗腳下翻身,凡聖收他不得,人天豈可名模?是為超生越死,自繇自在,入淨入染,無可不可。如未山僧,掇轉耆舊半邊鼻孔,汝等諸人急須著眼。驀豎拂子云:且道是三是一?僧便喝。師云:半是思君半恨君。下座。
師至福廬請上堂,問:諸佛出世,為一大事因緣,和尚出世,為著甚麼?師云:目富千峰翠。進云:如何是奪人不奪境?師云:擉瞎眼睛光宇宙。進云:如何是奪境不奪人?師云:踏翻世界露全身。進云:如何是人境兩俱奪?師云:燒卻花街三百里,無限風流一旦灰。進云:如何是人境俱不奪?師云:且喜今朝天色暖,山南山北樂高歌。僧禮拜。師云:人境向上,何不再問?僧擬進,師云:且退。乃云:一入天門事事奇,瓊樓玉殿映靈芝,玲瓏怪石雲鑽急,窈窕懸崖客上遲。念念歸根無別法,頭頭普露阿誰知?自從識得娘生面,豈肯隨人向外馳?諸禪德!既不向外馳,秪如山僧離黃檗入福廬訪靈巖,遊西山,於中林巒間錯,人境交參,一一歷遍,無不了然。且道是向外馳?不是向外馳?若道是向外馳,本來無一物,安有可觀之相?若道不是向外馳心,包太虛空,無有能包之者。到這裏有箇淆訛處,請問諸人定奪看。如定奪得,許汝觀山翫水,不為分外,定奪不得,盡是向外之遶,未免山靈所笑。眾無語。師云:難難!踏斷千峰歸去也,白雲仍舊占青山。下座。
結制上堂。問:等閒瞎卻娘生眼,萬里雲關一睹通。今朝結制開爐冶,還有加功處也無?師打云:迸出一輪紅。進云:當陽踢破灰烈燄,翻身慶讚法中王。師云:再道看。進云:黃檗花開香遍界,不動巍巍自久長。師云:閒言語。乃云:今朝㘞地,大開爐鞴,凡來聖來,千差一致。苟明一致,則江上君子、林間野人、白牯狸奴、泥豬癩狗,一一圓明,一一具足,不費鉗鎚,便與從上老古錐,無別無異。為甚如此?秪為識得一,萬事畢,歷代聖賢從此出,等閒拋在糞堆頭,信手拈來無不吉。雖然如是,秪明其一,不明其二,殊不知一有多種,二無兩般。苟執一太浪籍,百怪千妖從此入。急須當道打桃符,吾奉老君。如令敕諸上座:且道適纔為人好?即今為人好。良久,云:偶爾草頭垂雨露,倏然山頂起風雷。下座。
上堂。問:諸祖門庭即不問,如何是臨濟家風?師打云:一棒一條痕。進云:如何是一喝金剛王寶劍?師云:斬斷闍黎。進云:如何是一喝踞地獅子?師云:逼塞乾坤。進云:如何是一喝不作一喝用?師云:一任疑著。進云:如何是一喝探竿影草?師云:知汝是行腳僧。進云:四喝已蒙師指示,向上宗乘事若何?師云:放汝三十棒。乃云:未舉先知,省得許多鹽醬;頻敲不會,徒勞一片熱心。那許興問酬荅,驢事未去,馬事到來眼睛被人換了舌頭,被人翻卻,猶自不知。諸禪人!佛法無多子,久長難得人,經行及坐臥,嘗在於其中。更無第二人,亦無第二法。為甚麼不會?大千沙界海中漚,一切聖賢如電拂。先知箇甚麼衲僧行履?霜天皎月,獨露丹心;雪嶺孤松,全彰妙體,正眼看來,猶滯半途。且道如何是歸家一句?良久,云:真不會時無不會,果先知處有何知?下座。
上堂。師云。都緣幻化虛生滅。誰諳靈明亙古今?點破霜花成慧果。一輪杲日正天心。正當恁麼時。若凡若聖。若僧若俗。若淨若染。都盧是個清淨大圓覺相。於中覓其業性。如芥子許了不可得。苟能於此覷破懺悔。已竟是為赫日消冰。紅爐點雪。罪花永謝。福德圓融。有時瓊樓玉殿裏安身。有時瑞草靈苗上著腳。在彼在此無不自繇。於國於家。莫非慶快。然則慶快一任慶快受用。不妨受用。且道。即今懺罪延生一句作麼生道。青山高古長蒼翠。慧性圓明燭太虛。下座。
上堂。云:茲因純如禪人,為鼓思王檀越請山僧陞座,舉揚佛事,用作追修薦拔之功,以酬四事供養之德。若論佛事,禪人未舉,念時舉揚了也,薦拔了也。若信得及,知恩有地;其或未然,不免放一線道,應箇時節去也。豎拂子云:陽昇陰降,不離者箇風光;死去生來,不離者箇面目。天地以此為根本,萬物以此為發生。佛祖以此流傳慧命衲僧以此卓立乾坤,過往先亡,以此超昇蓮界,現存眷屬,以此福蔭兒孫,乃至四生六道,殊相劣形,莫不以此安身立命。雖然如是,秪舉得一半,那一半又作麼生?放下拂子云:一念回機,八萬塵勞頓息;剎那省覺,無量妙義全彰。非全彰莫顯頓息之力,非頓息安知全彰之旨?須知全彰處,正是頓息時候,頓息時候,正是全彰處所。元無二致,豈有兩般?如是則鼓思居士,昔日生未嘗生,即今死未嘗死,生未嘗生日午正三更,死未嘗死,夜半日頭紅。若能如是會,端坐碧蓮中,此乃是薦拔話略。且道應時超脫一句作麼生道?良久,拍禪床云:會麼?直指覺靈歸去路,天回地轉兩眉春。下座。
上堂。師舉:古德云:夫參學者,一人所在也須到,半人所在也須到,無人所在也須到,未免探頭太過。勞而無功,大似貪觀天上月,失卻掌中橈。黃檗則不然,一人所在也不到,半人所在也不到,無人所在也不到,不是黃檗不占地步,其奈盡乾坤大地,一切有情無情,都在黃檗一毛孔中流出,無勞再勘。汝等諸人還信得及麼?未出茅廬天下定南征北討太忙生。下座。
上堂。師云:茲者東金寺妙藏耆舊,為乃母陳氏,請山僧陞座說法,用作報恩薦拔之功。若論薦拔,父母未生已前薦拔已竟,那更山僧東語西話,用作薦拔,未免明眼者笑。雖然如是,又記得昔日那吒太子析肉還母,析骨還父,然後現本身,運大神力,為父母說法。大眾!骨肉既析,身口也無,現箇甚麼?又將甚麼說法於此薦得?罔極之恩可報,劬勞之德已酬。如或未然,山僧為伊點破,令他子母兩得相見,骨肉依舊團。圓乃豎拂子云:會麼?急薦取!莫咨嗟,回光處處是娘家。一毛頭上翻身轉,一一毛頭渾不差。卓拄杖,下座。
上堂。師云。知解禪深坑。可畏鬼窟道。險隘莫行顢頇。說誤人休。聽擔板漢。扁小勿從。乃至消釋玄要。配合經書。種種俱是魔外生涯。汝等諸人好心出家。正因行腳。切不可隨邪逐惡。趁入者個群隊。甘為魔黨種族。永劫沉淪。甚可哀哉。殊不知到者裏無道可道。無禪可學。搬柴運石。磊磊落落。東去西去。無適無莫。會則直下慶快。不會切忌卜度。大眾會麼。尋嘗一味乾蘿蔔。疑殺閻浮幾萬人。下座。
上堂。問:指天指地即不問,雪嶺修行意若何?師云:凍殺闍黎。進云:恁麼則忽睹明星去也。師云:莫眼花。僧便喝。師云:熱碗鳴聲。乃云:黃閣重綸不住,甘為雪嶺埋頭,忽然眼中著屑敗闕,當作風流好。諸大德!山僧舉揚了也,還有見不平的,請出為者老子雪屈如無。山僧重新批判去,夜半睹星,悟則不無,正眼看來,元是自家滯貨,有甚麼奇特?惜乎山僧不與同時,若與同時,好與三十大棒令者,老子口也無開處。顧視大眾云:會麼?舉頭天外看,誰是報恩人?下座。
戒子請上堂。師云。善來佛子。大戒已圓。竭力弘持。是為菩薩。切不可有名而無實。多華而不果。以了故事。於戒何益乎。須知菩薩之智。明如杲日。無幽不燭。菩薩之心。厚如大地。靡所不載。菩薩之行。高如泰山。八方景仰。菩薩之願。深如滄海。百川普納。菩薩之戒。淨如滿月。內外明徹。菩薩之威。嚴如冰雪。表裏凝淨。菩薩之相潤如春膏無物。不被菩薩之性。量等虛空包羅萬象。無理不周。無事不備。無機不利。無法不圓。苟能如是信解。如是行持。如是證入。如是擴充。直下便與文殊普賢把手共行。毘盧遮那、同堂合座。真為大丈夫。能事已畢。真為最上乘之種草也。更有一事一發與諸人說破。豎拂子云:昨日忘卻的。今朝豎起時。且道是戒耶?非戒耶。還假修證也無。還曾污染也無。會麼。等閒拈出金剛眼個個毘盧頂上行。下座。
追薦請上堂,師云:十五日已前,眉開一線天;十五日已後,鼻孔漸漏逗。正當十五日,前後俱屏息,迸出一輪紅,洗面摸著鼻。雖然能太近,要且人難識,施為動靜總現成,堪笑茫茫向外覓。正當與麼時,是汝諸人安身立命處,是汝諸人喪身失命處;若也會得,殺活全彰,存亡兩益,歷劫冤親一坦平,多生父母俱超畢。山僧與麼道,還薦得劉氏慈嚴也未?昨夜霜風徹骨寒,枝頭逗漏真消息。下座。
大佛開光上堂。師云。清淨妙法身。能作大佛事。口放百千光,攝化善男女。感彼曾心空。金帶雙手與。能捨其難捨。真為轉物主。涵清同性善。復充如來使。錦上又添花。紫磨重金鏤。萬福相莊嚴。大家在裏許。大家既在裏許。則自作自受。自莊自嚴。不著佛法僧求。不圖人天勝報。如是莊嚴。是名無相莊嚴。如是作者。是名無作妙用。山僧與麼舉揚。也是因功慶賞。即事稱人。功不浪施。福歸有地。秪如今日開佛知見。點佛慧眼。又作麼生道。以拂子向空點一點云。會麼。苟明者箇。天真佛動轉施為。嘗放光下座。
歲旦上堂云:尊崇大道,兵氣漸消;克己歸仁,干戈永息。恩光臨於泉石,德澤布於塵寰,人人同樂明聖之天,個個共享太平之福。所以道:一念無為,十方坐斷;一人有慶,兆民賴之。而我林下野人如何報荅?老來莽鹵無思算,托出乾坤一斬新。下座。
解制上堂。師云。腳下閒雲盡。天開十二峰。頭頭現瑞彩。面面展春容。聽法頑山石。投機活水龍。興波不作浪。在處振綱宗。若有與麼人。則佛祖命脈堪傳人天。福田有賴如無。山僧入泥入水。撈摝魚蝦去也。黃檗尋嘗把住漆桶。水泄不通。直饒德山臨濟當前。不許咳嗽一聲。今日打破牢關。放開線道。任汝諸人
猜你喜欢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十五卷·安慧 四明十义书卷下·知礼 卷第四十一·德清 第七卷·慧沼 金光明经卷第一·佚名 法海观澜卷第五(目录)·智旭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三·唐慧琳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二·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一·念常 止观辅决传弘行 第三十七卷·湛然 卷第三十一·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七卷·佚名 羼罗耶佛品第九·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九卷·灌顶 致中国佛学会书·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