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慧禅师示真如道人书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安乐得一日。便是千万日样子也。於一日中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便与三世诸佛诸大菩萨相契。不着和会自然成一片矣。世尊说火宅喻正为此也。经云。是舍惟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着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具在经中。是舍惟有一门而复狭小。谓信根狭劣。在火宅中无智慧而恋着尘劳之事为乐。不信有出火宅露地而坐清净妙乐故也。若在其中信得及识得破。不恋着幼稚戏处。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是火宅尘劳便是解脱出三界之处。何以故。佛不云乎於一切境无依无住无有分别。明见法界广大安立。了诸世间及一切法平等无二。故远行地菩萨以自所行智慧力故。出过一切二乘之上。虽得佛境界藏而示住魔境界。虽超魔道而现行魔法。虽示同外道行而不舍佛法。虽示随顺一切世间而常行一切出世间法。此乃火宅尘劳中真方便也。学般若人舍此方便而随顺尘劳。定为魔所摄持。又於随顺境中强说道理。谓烦恼即菩提。无明即大智。步步行有。口口谈空。自不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言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如此之流。邪魔恶毒入其心腑都不觉知。欲出尘劳如泼油救火。可不悲哉。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教有明文。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淤泥乃生此花。在火宅尘劳中头出头没受无量苦。忽於苦中而生厌离。始发无上菩提之心。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正谓此也。俗人学道与出家儿逈然不同。出家儿自小远离尘劳。父母不供甘旨。六亲固以弃离。身居清净伽蓝。目睹绀容圣相。念念在道。心心无间。所观底书无非佛书。所行底事无非佛事。不见可欲。受佛禁戒。佛所赞者方敢依而行之。佛所诃者不敢违犯。有明眼宗师可以寻访。有良朋善友可以咨决。纵有习漏未除者暂时破佛律仪。已为众所摈斥。以俗人较之。万不及一。俗人在火宅中。四威仪内与贪欲嗔恚痴为伴侣。所作所为所闻所见无非恶业。然若能於此中打得彻。其力却胜我出家儿百千万亿倍。打得彻了方可说烦恼即菩提无明即大智。本来广大寂灭妙心中清净圆明。荡然无一物可作障碍。如太虚空一般。佛之一字亦是外物。况更有尘劳烦恼恩爱作对待耶。在火宅中打得彻了。不须求出家。造妖捏怪毁形坏服。灭天性绝祭祀。作名教中罪人。佛不教人如此。只说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乃至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又云治世产业皆顺正理与实相不相违背。但只依本分随其所证。化其同类同入此门。便是报佛深恩也。但念念不要间断。莫管得不得。便是夙与般若无缘。今生未打得彻。临命终时亦不被恶业所牵。於日用二六时中亦不被尘劳所困。后世出头来亦得现成受用。学道无他术。以悟为则。今生若不悟尽。捱到尽未来际常存此心。今生虽未悟。亦种得般若种子在性地上。世世不落恶趣。生生不失人身。不生邪见家。不入魔军类。况忽然心花发明耶。当此之时。三世诸佛证明有分。诸大祖师无处安着。非是强为。法如是故。真如道人欲学此道。但只依此做工夫。久久自然撞着矣。如上所说乃一期应病与药耳。若作实法会。又却不是也。古人云。见月休观指。归家莫问程。写至此。兴虽未已而纸已尽。且截断葛藤。

心空曰。大慧此书分明是一卷维摩经。在家居士若不依此修行。管取腊月三十日手忙脚乱。

猜你喜欢
  卷第五十五·李通玄
  卷第十七·佚名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二卷·圆照
  实际主义批评·太虚
  摄大乘论释 第六卷·无性
  艳诗·佚名
  宗镜录卷第二十八·延寿
  续传灯录总目录卷中·居顶
  告青年苾刍之还俗者·太虚
  卷第二十八·白岩净符
  第六 老经之义释·佚名
  卷第四十三·李通玄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四·彦悰
  卷第二·永觉元贤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余集卷二十·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余集卷二十古今体三十九首【戌午四 已未】文园狮子林得句武水文园里【曩作热河考详言热河乃会濡水而非濡水之源盖濡源出察汗陀罗海滙固都尔河茅沟河赛音郭勒河三源流至

  • 卷十六·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十六 【起癸未宋孝宗隆兴元年尽己酉宋孝宗淳熙十六年】凡二十七年 【癸未】孝宗皇帝隆兴元年【金大定三年】春正月置

  • 通志卷八十三下·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宗室传第六下梁武帝八男昭明太子统【子欢 欢子栋 誉】豫章王综 南康简王绩【子会理 通理 义理】庐陵威王续【子应】邵陵王纶【子坚确】武陵王纪【子圆照 圆正 圆肃】

  • 安禄山传·刘昫

    安禄山,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他原来没有姓氏,名字叫轧荦山。母亲阿史德氏,是突厥的一个巫师,以占卜为业。突厥人“斗战”一词的发音是轧荦山,就用它作为安禄山的名字。他小时候失去了父亲,跟着母亲在突厥族里生活,将军安波至的

  • 唐纪四十九 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八贞元三年(丁卯、787)·司马光

    唐纪四十九唐德宗贞元三年(丁卯,公元787年) [1]八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1]八月,辛巳朔(初一),出现日食。 [2]吐蕃尚结赞遣五骑送崔汉衡归,且上表求和;至潘原,李观语之以“有诏不纳吐蕃使者”,受其表而却其人。 [2]吐蕃尚结赞派遣

  • 宋纪十五 太宗明皇帝下泰始七年(辛亥、471)·司马光

    宋纪十五 宋明帝泰始七年(辛亥,公元)471年 [1]春,二月,戊戌,分交、广置越州,治临漳。 [1]春季,二月,戊戌(初十),刘宋从交州、广州分出一部分郡县,设立越州,州府设在临漳。 [2]初,上为诸王,宽和有令誉,独为世祖所亲。即位之初,义嘉之党多

  • 卷八编俸·冯煦

    通省文职编俸额支银一万六千六百六十三两六钱一分。凡在外文职官俸与京官一例,按品级颁发。《会典》:京官正、从一品俸银一百八十两,正、从二品俸银一百五十五两,正、从三品俸银一百三十两,正、从四品俸银一百五两,正、从五

  • 卷六·库勒纳

    <经部,书类,日讲书经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书经解义卷六周书周文王国号武王克商因以为有天下之号此书凡三十一篇记周家一代之政事故曰周书泰誓上武王伐纣史录其誓师之言以其大会孟津因以泰誓名之泰大也此是上篇乃未渡

  • 朱子五经语类易说·程川

    朱子五经语类易说易根于隂阳陈于象数辞而理寓焉推之则无尽引之则无穷然或泥焉则寡当子朱子深得羲文周孔之防而各明其本意之所存故括其指曰隂阳揭其用曰卜筮要领斯举大道用彰是为洁净精微之教也夫故重编统论经义为易一

  • 卷一百九十四·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九十四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孟子第八孟子曰舜生至其揆一也【离娄下】考异古本注负夏鸣条皆地名也无也字 负海也作负负海也 近于酆镐之地足利本无之字古本无之地二字有也字 千里之

  • 卷五·王元杰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谳义卷五     元 王元杰 撰僖公公名申庄公子闵公庶兄惠王十八年即位僖谥也小心畏忌曰僖经元年春王正月程氏曰继世者既非王命又非先君之命不书即位不正其始也胡氏曰承国于先君者父子之伦请命于

  • 提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钦定礼记义疏          礼类三【礼记之属】提要【臣】等谨按钦定礼记义疏八十二卷乾隆十三年御定三礼义疏之第三部也经文四十九篇?为七十七卷附载图五卷其诠释七例亦

  • 入密严微妙身生品之馀·佚名

    尔时大会中。有普贤众色大威德菩萨摩诃萨。与其同类持世菩萨摩诃萨。持进菩萨摩诃萨。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神通王菩萨摩诃萨。得大势菩萨摩诃萨。解脱月菩萨摩诃萨。金刚脐菩萨摩诃萨。大树紧那罗王菩萨摩诃萨。虚空

  • 佛说大乘稻秆经讲记·太虚

    经题释经 甲一 序分 甲二 发起分 甲三 所知事分 乙一 标举徵起 乙二 依问解释 丙一 流转门 丙二 还灭门 甲四 所知性分

  • 解脱道论 第六卷·佚名

    解脱道论 第六卷阿罗汉优波底沙梁言大光造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行门品之三问云何虚空一切入。何修何相何味何处何功德。云何取其相。答虚空一切入。有二种。有虚空离色。有虚空不离色。虚空入处相。所谓离色虚

  • 重刊缁门警训序·如卺

    一性圆明人人具足。瞥然妄念遽尔轮回。大哀旷济拔滞溺之沈流。方便多门俾修为以复厥性。然必志至焉。气次焉。弗能以志帅气者。往往陷于过差之地。而不反。由是而有具大根器。乘本愿轮。灭却正法眼藏者。出而为恶辣钳

  • 卷之六·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六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颂古世尊初生。何事又离兜率天水深难盍碧枝莲当时莫处摩耶腹又较威音一着先。世尊未离兜率已降王宫未出母胎度人已毕。谩向空中寻鸟迹休来水

  • 无门慧开禅师语录·慧开

    凡二卷。宋代僧无门慧开(1183~1260)撰,普敬、普通等编,理宗淳祐九年(1249)刊行。又作佛眼禅师语录、无门开和尚语录、无门和尚语录。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卷上辑录慧开于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自湖州报因禅寺开法以降,历天宁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