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禅师示真如道人书
火宅尘劳何时是了。安乐得一日。便是千万日样子也。於一日中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便与三世诸佛诸大菩萨相契。不着和会自然成一片矣。世尊说火宅喻正为此也。经云。是舍惟有一门而复狭小。诸子幼稚未有所识。恋着戏处或当堕落为火所烧。我当为说怖畏之事。具在经中。是舍惟有一门而复狭小。谓信根狭劣。在火宅中无智慧而恋着尘劳之事为乐。不信有出火宅露地而坐清净妙乐故也。若在其中信得及识得破。不恋着幼稚戏处。心不驰求不妄想不缘诸境。即是火宅尘劳便是解脱出三界之处。何以故。佛不云乎於一切境无依无住无有分别。明见法界广大安立。了诸世间及一切法平等无二。故远行地菩萨以自所行智慧力故。出过一切二乘之上。虽得佛境界藏而示住魔境界。虽超魔道而现行魔法。虽示同外道行而不舍佛法。虽示随顺一切世间而常行一切出世间法。此乃火宅尘劳中真方便也。学般若人舍此方便而随顺尘劳。定为魔所摄持。又於随顺境中强说道理。谓烦恼即菩提。无明即大智。步步行有。口口谈空。自不责业力所牵。更教人拨无因果。便言饮酒食肉不碍菩提。行盗行淫无妨般若。如此之流。邪魔恶毒入其心腑都不觉知。欲出尘劳如泼油救火。可不悲哉。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教有明文。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淤泥乃生此花。在火宅尘劳中头出头没受无量苦。忽於苦中而生厌离。始发无上菩提之心。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正谓此也。俗人学道与出家儿逈然不同。出家儿自小远离尘劳。父母不供甘旨。六亲固以弃离。身居清净伽蓝。目睹绀容圣相。念念在道。心心无间。所观底书无非佛书。所行底事无非佛事。不见可欲。受佛禁戒。佛所赞者方敢依而行之。佛所诃者不敢违犯。有明眼宗师可以寻访。有良朋善友可以咨决。纵有习漏未除者暂时破佛律仪。已为众所摈斥。以俗人较之。万不及一。俗人在火宅中。四威仪内与贪欲嗔恚痴为伴侣。所作所为所闻所见无非恶业。然若能於此中打得彻。其力却胜我出家儿百千万亿倍。打得彻了方可说烦恼即菩提无明即大智。本来广大寂灭妙心中清净圆明。荡然无一物可作障碍。如太虚空一般。佛之一字亦是外物。况更有尘劳烦恼恩爱作对待耶。在火宅中打得彻了。不须求出家。造妖捏怪毁形坏服。灭天性绝祭祀。作名教中罪人。佛不教人如此。只说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现宰官身而为说法。乃至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又云治世产业皆顺正理与实相不相违背。但只依本分随其所证。化其同类同入此门。便是报佛深恩也。但念念不要间断。莫管得不得。便是夙与般若无缘。今生未打得彻。临命终时亦不被恶业所牵。於日用二六时中亦不被尘劳所困。后世出头来亦得现成受用。学道无他术。以悟为则。今生若不悟尽。捱到尽未来际常存此心。今生虽未悟。亦种得般若种子在性地上。世世不落恶趣。生生不失人身。不生邪见家。不入魔军类。况忽然心花发明耶。当此之时。三世诸佛证明有分。诸大祖师无处安着。非是强为。法如是故。真如道人欲学此道。但只依此做工夫。久久自然撞着矣。如上所说乃一期应病与药耳。若作实法会。又却不是也。古人云。见月休观指。归家莫问程。写至此。兴虽未已而纸已尽。且截断葛藤。
心空曰。大慧此书分明是一卷维摩经。在家居士若不依此修行。管取腊月三十日手忙脚乱。
猜你喜欢 卷第五十五·李通玄 卷第十七·佚名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二卷·圆照 实际主义批评·太虚 摄大乘论释 第六卷·无性 艳诗·佚名 宗镜录卷第二十八·延寿 续传灯录总目录卷中·居顶 告青年苾刍之还俗者·太虚 卷第二十八·白岩净符 第六 老经之义释·佚名 卷第四十三·李通玄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四·彦悰 卷第二·永觉元贤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