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一

正德十三年夏四月己巳朔享太庙遣定国公徐文祚代行礼以孝贞太皇太后丧乐设而不作上诣长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

泰陵祭告祭毕遂幸密云 庚午湖广衡州府大雨连绵江水溢舟入城廓 辛未给楚府痼疾崇安郡君餋赡米岁百五十石周府故奉国将军安滂淑人张氏庆成王府奉国将军表椐淑人赵氏岁各五十石 辽东三坌堡旗竿上有火光踰时方灭 甲戌礼部奏

孝贞纯皇后朝

祖礼仪得旨朕亲奉神帛行礼 加锦衣卫掌卫事左都督朱宁俸米岁二十石升赏官校曾友等十人有差时有仇杀人者官校获之兵部以为宁功故有是命既而宁辞复赐敕嘉奖 加太监谷大用禄米十二石大用提督居庸关获奸细三人内批谓大用运谋指授贤劳茂著特加禄米其随从有功者仍令巡按御史覆实以闻所获者本村孤旅诬指为奸细严拷掠以钳其口至死不敢言 南京吏部尚书孙需以衰病乞休诏以需效劳有年操持清谨特允所请写敕给驿还乡有司给月米二石役夫三名壬午衡州疾风迅雷雹雨大如我卵棱利如刀瓦屋皆碎断树木如剪 癸未六科都给事中朱鸣阳等言顷奉

圣谕欲往山陵视开隧道及诣六陵行礼臣等再具以为达孝莫知先帝未闻有山陵之往皇上但当仰法先帝不必苦自劳惫既而大驾不可留周旋

六陵以及毕事使礼既告终即命旋轸则是举也虽未尽合礼制然观听于四方犹曰哀

太母也敬

祖宗也今则已逾旬日尚未还关道路喧然皆谓已离山陵前幸银山诸处夫以过于哀戚而为是举乃以游幸终之不知

圣心果安否也且事未合礼而名偶近焉尚足以系人心今并其名而弃之其何以示天下伏望急回

圣驾十三道监察御史李润等亦以为言俱不报 甲申吏部尚书陆完等言大行孝贞纯皇后崩逝陛下丧祭尽礼及山陵启土又躬诣六陵祭告中外咸颂至孝今祭告已毕归期未卜

梓宫在殡朝夕祭奠既不可缺况天时入夏炎热难调闾阎小人尚知爱护

陛下一身上为

宗庙社稷之主下系四海万民之命可不重哉伏望即日旋轸以隆

圣孝以保

圣躬不报 执永平知府毛思义时

上幸密云民间传言欲括女子歛财物以充进奉多惊疑避匿哭泣相闻思义下令以大丧未举

车驾必不远游此皆奸徒矫诈煽惑人心百姓其各安业非有府部抚按官文书敢称驾至扰民者即捕治之或奏其言

上怒遂执思义送锦衣卫狱寻令法司重拟罪当赎杖还职得旨降三级为云南安宁知县 乙酉大学士杨廷和言近

皇上亲诣

六陵祭告礼毕已经半月未睹回銮传闻复往黄花镇密云等处游幸未已切思

梓宫在殡奠献久虚发引之期未奉明旨

陛下何为遽忘哀戚而远涉数百里之外哉且前日

陛下之谒陵也本出于一念孝思之诚有不能自已者今乃从事游猎日久未回则人皆疑惑以为

皇上特借此祭告之名以为游幸之计耳其于

圣德不无少损况东北一带地临边境山路崎岖人烟稀少加以地方灾伤之后盗贼充斥

陛下驻跸不知何所扈从不知何人鞍马跋沙之过劳饮膳起居之违节皆所不允

陛下纵曰心乐乎此本非至尊之所宜也而况意外之患又有不忍言者乎此臣所以日夜忧恐而不敢以自安者也伏望

皇上思宗庙社稷之重审治乱安危之几断自圣心亟旋法驾留神政务致孝山陵上以慰母后悬念之心下以慰臣民仰戴之愿不报 丙戌以

孝贞太皇太后发引遣定国公徐光祚祭告天地驸马都尉游泰告宗庙新宁伯谭佑告

社稷改服阕礼部尚书刘春为南京吏部尚书 升礼科左给事陈沾兵科左给事中窦明为都给事中刑科右给事中刘洙为左给事中黄重为右给事中沾刑科明工科洙户科重兵科 升桂阳州知州欧阳伸为贵州佥事 户科以宁夏粮草告乏议开河东盐课十万引两淮八万六千三十引召□上纳从之 辽府镇国将军恩鏚走至京奏荆州府知府姚隆等侵欺禄米命管押回府仍治该府教授各守门巡捕等官罪 改四州高县为州移治中坝领筠珙二县增设白水渡热埧沙坝牛鼻三巡检司以棘□大蛮初平从镇巡请也 给事中华淳御史李素点视

茂陵工役奏山陵隧道已开请定

梓宫发引日期不报 永顺致仕宣慰使彭世麒及其子明辅进大木以备建营诏世麒升都指挥使赏大红蟒衣三袭仍致仕明辅授三品散官赏飞鱼衣三袭写敕奖励仍令镇巡等官宴劳之 壬辰工科给事中翟瓒劾奏国子监祭酒陈霁五伦尽废其甚者闻父病反棹之官略不为念其他贪淫之行俱有实迹太学餋贤之所祭酒士子之范如霁诚不可一朝居者乞速黜罢吏部覆奏诏令霁自陈乃乞餋病归 丙申户科给事中李长劾右通政张龙奸贪淫乱冒名诓财动以千计松江知府吴钺操守不坚弥缝太甚官校所过馈遗太多乞将龙名正典刑钺罢归田里不报 大理寺卿陈恪卒恪字克谨浙江归安人成化丁未进士授宿松知县擢监察御史转整饬南赣等处兵备正德初逆瑾用事以冗员例革寻复为御史时事株连削籍瑾败复起为贵州副使提督威清等处兵备陛贵州按察使山东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改江西时方朝觐吏部奏旌天下能吏以恪为首寻升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诸郡改大理寺卿乃卒赐祭葬如例

猜你喜欢
  ●卷十·邵伯温
  春秋战国异辞卷三十四·陈厚耀
  卷六·沈德符
  卷之七百六·佚名
  卷之五百九十九·佚名
  卷十三·叶盛
  ●六、学问一斑·秦翰才
  卷四·陈均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八 列传一百九十八·纪昀
  五三二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殷宝山情罪重大着卽严行解京审讯·佚名
  元淑传·李延寿
  刘筠传·脱脱
  度宗全皇后传·脱脱
  张鲸传·张廷玉
  黄添福·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八十一·彭定求

        卷781_1 【玄元皇帝应见贺圣祚无疆】赵铎   圣主今司契,神功格上玄。岂唯求傅野,更有叶钧天。   审梦西山下,焚香北阙前。道光尊圣日,福应集灵年。   咫尺真容近,巍峨大象悬。觞从百寮献,形为万方传。   

  • 卷三百七十八·彭定求

        卷378_1 【寄张籍】孟郊   夜镜不照物,朝光何时升。黯然秋思来,走入志士膺。   志士惜时逝,一宵三四兴。清汉徒自朗,浊河终无澄。   旧爱忽已远,新愁坐相凌。君其隐壮怀,我亦逃名称。   古人贵从晦,君子忌

  • 卷五·佚名

    台湾诗钞卷五林豪林豪豪,字卓人,号次逋,清福建同安金门人。同、光之际,数游台湾,尝主于竹堑潜园,并两度掌教澎湖文石书院;着「东瀛纪事」(「文丛」第八种)并修「澎湖厅志」(「文丛」第一六四种)。所遗「诵清堂诗钞」,内有「台阳草

  • 前汉高祖皇帝纪卷第四·荀悦

      八年冬。上击韩王信余寇于东垣。建武侯靳歙有功。迁为车骑将军。上还过赵。赵相贯高伏。兵柏人亭。欲为逆。上宿心动。曰。柏人者。迫于人也。乃去之。初上过赵。王甚卑恭。上箕踞骂詈甚辱之。贯高谓王曰。皇

  • 卷四十五 后燕録三·崔鸿

    慕容垂下 建兴元年春正月辛卯羣僚劝即尊号具典仪修郊燎之礼垂从之遂以晋太元十一年僭即帝位于南郊大赦境内殊死已下改元建兴署置公卿百官缮修宗庙社稷于中山立世子宝为太子以左长史厍傉官伟右

  • 陈纍传·张廷玉

    陈蠧,字彦纯,合肥人。父亲陈闻,以义兵千户归顺太祖,累任都指挥同知。陈蠧承袭父职。父亲犯罪被遣戍辽阳,陈蠧拜伏在宫门请求替父戍守,诏令一并原谅了他们父子。陈蠧少年时随从大将军幕府,以善射雁见称。他屡次随军远征南番,又

  • 卷十一·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十一法祖康熙八年己酉六月戊子上谕宗人府自古帝王建国亲亲贤贤义在并重我太祖太宗世祖以来笃念本支敦睦九族咸加爱惜欲其成立以共膺福

  • 食货一·徐松

    检田杂录案:田制以建置先后为次【宋会要】太祖建隆二年四月,大名府上言:餐陶县民郭赟诉去冬所检田,各有隐漏田亩。诏本县令程迪杖脊除名,配沙门岛;元检官给事中常准夺两任官。 三年七月,诏以魏、郓、贝、冀、滑、卫、磁、

  • 卷五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万寿盛典初集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五十二庆祝四【大臣入觐一】康熙五十二年三月十八日恭遇皇上六旬正诞各省将军督抚提镇诸臣先期疏请陛见庆祝万寿其奉旨来京者先後入觐直隷廵抚总兵

  • 11.周公辅成王·林汉达

    周武王建立了周王朝以后,过了两年就害病死了。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这就是周成王。那时候,周成王才十三岁,再说,刚建立的周王朝还不大稳固。于是由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辅助成王掌管国家大事,实际上是代理天子的职权。历史上通

  • 说民第五·商鞅

    辩慧,乱之赞也;礼乐,淫佚之征也;慈仁,过 之母也;任誉,奸之鼠也。乱有赞则行,淫佚有征则用,过有母则生 ,奸有鼠则不止。八者有群,民胜其政;国无八者,政胜其民。民胜其政,国弱;政胜其民,兵彊。故国有八者,上无以使守战,必削至 亡;国无八者,

  • 读书劄记原序·徐问

    书説命惟斆学半故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敎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彊也二者无穷达无老少无人已内外惟理所在以求无不足与困之患而后在人者有以裕于已在已者有以及于人焉余不敏且老于义理进修盖尝玩索而未

  • 牧民解第六十三·管仲

    失传。

  • 卷四·易祓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总义卷四      宋 易袚 撰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灋授酒材酒之政令则酒正一职所掌者皆是也郑氏以式灋为作酒之式灋且引月令所谓秫稻必齐麴蘖必时湛饎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以为此经之证然

  • 卷二·赜藏主

      ○大鉴下三世(百丈怀海大智禅师)语录之余百丈大智禅师。僧问:“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如何?”师云:“劫者滞也。亦云住也。住一善滞于十善。西国云佛。此土云觉。自已鉴觉滞着于善。善根人无

  •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序·宗密

    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元亨利贞干之德也。始于一气。常乐我净佛之德也。本乎一心。专一气而致柔。修一心而成道。心也者。冲虚妙粹炳焕灵明。无去无来。冥通三际。非中非外。洞彻十方。不灭不生。岂四山之可害。离

  • 血泪·郁达夫

    《血泪》是郁达夫的一篇小说。原载一九二二年八月八日至十三日《时事新报·学灯》,据《郁达夫短篇小说集》上册。

  • 入无分别法门经·佚名

    一卷,宋施护译。说大乘无分别之法。佛自说大乘无分别法,而为发起。加无分别光菩萨问入无分别法门?佛为答之。亦说一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