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长老之入都
彼天爱帝须王,许都之住民游水,[自]行乐之猎,(一)伴四万人人徒步而行走至眉沙迦山。(二)天神欲示诸长老[于王],为大鹿之姿,居食于彼山之薮。(三)王见[此]:“无心射彼而不宣。”立弦之音,大鹿走入山间。(四)王追其迹,鹿走于长老之处,王见长老,消搔彼姿。(五)
长老“见众多,恐为烈”而只示自身,见彼大地之主,(六)客气而立之长老言彼:“汝来!帝须!”王由“帝须”之谓,思[彼]成是夜叉。(七)“大王!我等为法王之弟子沙门。慈愍御身故,由阎浮洲而来。”(八)长老如斯言。闻此王脱怖畏,思起友(阿育王)之书信,断“此是沙门”,(九)投弓箭近彼仙士,亲与长老交换问好之言,坐于彼傍。(一〇)
其时彼从者等来,围绕彼等[二人],其时大长老令见余六人之伴等。(一一)王见彼等言曰:“何时彼等来耶?”长老云:“与余俱。”[王]问此,(一二)王言:“于阎浮洲如斯之行者尚有其他耶?”“阎浮洲以袈裟衣辉耀。而于彼处(一三)通三吠陀、得神通力、又具他心通、有天耳通之多数佛弟子阿罗汉。”(一四)[王]曰:“依何而来耶?”长老云:“我等不依陆不依海而来。”觉彼由[彼等之]空而来。(一五)
彼大智者彼探索,巧质问致[王],大地之主随彼所问,一一对彼质问之作答:(一六)“王!此树如何之名耶?”“此之树名庵罗。”“除此有其[他]之庵罗树耶?”“有多数之庵罗树。”(一七)“此庵罗树与除此等之庵罗树,有[他]之树木耶?”“有多数之树木,大德!然彼等之树木不是庵罗树。”(一八)“他之庵罗树与除非庵罗树之树木尚有树木耶?”“大德!彼是此庵罗树。”“贤者之人王!”(一九)“御身有血缘者耶?大王!”“大德!一门有多数。”“有无血缘者耶?大王!”“彼等由血缘者亦多有此。”(二〇)“除去此等血缘者与无血缘者,[尚]有如何者耶?”“只有我,大德!”“善哉,御身是贤者,人王!”(二一)知[是]贤者,长老为大智者大地之主,讲小象迹喻经。(二二)说法毕时,彼王与彼之四万人人共安立于三归依。(二三)
黄昏之时,为王取来食事,彼时大地之主:“此等[沙门]今不摄食。”虽知而(二四)“不用问”,问彼仙士等就食事,答:“今不摄食。”王又问[食事之]时刻。(二五)闻[其]时刻耶?王言:“我等赴都。”长老:“御身等还去,大王!我等应留此处。”(二六)“然者,此童子可与我等同去。”“此[达]不还果会得教者。(二七)大王!凡求出家者可住我等之处。今此者欲出家。大王!御身可行矣。”(二八)曰:“明朝当遣车者,诸大德可乘其入都。”拜诸长老伴行般多伽于一隅,(二九)王问[彼]长老奉侍之法,彼总以语王。知长老,王大喜悦,思:“此我利益也。”(三〇)
般多伽是在家人消去疑念之彼人王,知[彼等之]人,“使此者出家”,(三一)长老于其村之境界内,彼同行者为般多伽童子行得度,授戒[之式],(三二)其刹那彼达阿罗汉果。由此长老向彼须末那沙弥,(三三)令:“须报汝闻法之时刻。”彼问:“我于几何程之范围可报此。”(三四)长老谓:“向金铜掌[岛][报之],依己之通力,已使报知全楞伽岛闻法之时刻。”(三五)彼王坐于那伽奢多伽之[那伽]自然池傍,摄取[食事],闻其叫,派遣彼诸大臣,(三六)问:“非有变事耶?”谓:“无事故,听闻正觉者语之报告时刻。”(三七)地神闻沙弥之叫而举欢声,此声渐次传及梵天界。(三八)由于此之响声集合甚多诸天之数,长老于其会中说平等心经。(三九)无数之诸天会得此法,多数之龙、金翅鸟,安立于[三]归依。(四〇)恰如舍利弗长老已说此经[时],诸天来集摩哂陀长老之处。(四一)
[翌]朝王遣车,彼驭者前往,谓:“乘车往都。”(四二)“[我等]不乘车。汝行,[我等]由汝之后行。”如斯言送驭者,善良意念彼之通力者等升入空中,降于都之东方第一塔波之位置。(四四)长老等初降场所被建支提,此故今尚称为第一灵祠。(四五)王后宫之妇女等,由王闻长老之德,欲谒长老故,王(四六)于王宫内设美假堂,以白布覆盖,庄严白华。(四七)于长老之前闻及禁设高床,并疑长老是否着高座。(四八)不久彼驭者见缠法衣立彼处诸长老而大惊动,(四九)行往告王,大地之主总闻,信:“不坐于座床。”(五〇)谓:“善调敷地上之敷物。”出迎诸长老,殷勤敬礼,(五一)由大摩哂陀长老之手取钵,依郑重恭敬之形式招待长老于都。(五二)
见所设之座席占卜者等豫言:“地为此等人人所占有,[彼等]为此岛主。”(五三)人王供养彼诸长老而导入都内。于此处彼等顺次著于布[覆]座席,(五四)王以硬又软之食物供应彼等,食事毕时,自行近侍坐,(五五)又弟副王之摩诃那伽之妃,住于王宫内呼阿㝹罗。(五六)彼阿㝹罗妃与五百之妇女共来,供养敬礼诸长老而近于一方。(五七)长老说饿鬼事、天宫[事]、相应[尼柯耶]之四谛[部],彼妇女等得初果。(五八)由前日亲眼见到之人人闻长老多数之德,都人等欲见长老而来集,(五九)于王宫之门大声扬言。大地之主闻此而问,知念彼等之福利,王(六〇)谓:“此处容于总数[之人人]过狭。[然]勿使障害。净除王象之厩舍。此等之都民等可谒长老于彼处。”(六一)净除彼象舍,以天盖速庄严之,令设适宜之席。(六二)大长老与长老等共赴彼处而坐,彼大说教者逑天使经。(六三)彼等参集之都民闻此起信心,彼等中一千人得初果。(六四)领导等于世尊,于世无双彼长老在楞伽岛之二处以岛之语言说法于楞伽岛,如是岛之灯明为正法之相续。(六五)
善人之信心与感激[起]作大王统史
名长老之入都第十四章[毕]
猜你喜欢 宗镜录卷第五十二·延寿 第一卷·佚名 三增上学与三育·太虚 卷十四·佚名 青年修养与佛教·太虚 居士分灯录叙·朱时恩 佛说太子慕魄经之二·佚名 新华严经论 第十二卷·李通玄 佛说大迦叶本经·佚名 卷八·佚名 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佚名 十住断结经卷第三·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八·圆晖 示法舫书(二通)·太虚 三具足经优波提舍翻译之记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