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太子慕魄经之二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

时,佛语诸比丘:“我身宿命为波罗奈国王作太子,名曰慕魄;始生有异,颜貌端正,绝无双比。自识宿命,无数劫事,所更善恶,罪福受报,寿夭好丑;没此生彼,所从来生,皆悉知见。年十三岁,闭口不言。

“王唯有此一子耳,举国人民皆重爱之,当继后嗣袭续王位;然以追识宿命,亿载存亡祸福,故质不语至十三岁,捐弃形骸,志存虚无,漂漂不说,饥寒恬淡,质朴意如枯木——虽有耳目,不存视听;智虑虽远,如无心志;不畏污辱,亦无憎爱;若盲若聋,不说西东;状如蒙瞆,不与人同。

“父王忧虑,甚用患苦,深耻邻国,恐见陵嗤。因呼国中诸婆罗门问之:‘此子何故不能言语乎?’婆罗门相视言:‘此子恶人也,虽面目端正殊好,内怀不亲;观相默默,欲害父母,危国灭宗,将至不久,不可畜养。既不能语,当何益王耶!今王了不复生子者,皆是恶子所防固也,是使大王不复生子耳。王宜弃捐,当生埋之。尔乃王身可全,保国安宗,然后更得生贵子耳;不者甚危!’

“王信狂愚,谓为审然。即用愁忧,坐起不宁,伎乐不御,服美不甘。则与长者、大臣共议之云:‘如之何?或有臣言,远弃深山无人之处;或有臣言,投沉深水。’有一臣言:‘当如师语,但作深坑,傍入如室,给与资粮、侍以五仆,生置其中。从命所如,空刓绝之为。’

“王即随此臣所言,即晨遣仆,故出埋之。太子心内悲感,伤其愚惑,矜慜无量。其母怜哀,心为伤绝,言:‘我无相生子,薄命乃值此殃,痛断我肠。’哽噎涕泣,悲怀喐吚,感恋靡逮。事不得已,俯仰放舍,遣人载出,当埋弃之。悉取太子所有衣被、璎珞、珠宝,皆用送之。

“复使于外,尽脱取其衣被、珠宝,持著一面,因共作坑。作坑未竟,慕魄独于车上,深自思惟,心与口语:‘今王以下及人民,皆共谓我为审聋痴哑不能语也;吾所以不语者,正欲舍世缘,安身避恼,济神离苦耳,今反当为诳诈所危。’既没身命,陷堕彼人,便默自取衣被、珠宝持去。作坑人辈,不觉慕魄取物去。

“时,慕魄则到水边,净自洗浴,以香涂身,悉取衣被、璎珞著之,到坑问曰:‘作坑何施?’其仆对曰:‘国王有子,名曰慕魄,喑哑聋痴,年十三岁,不能言语。王问婆罗门,婆罗门师白言:“当生埋之,尔乃安吉全国荣宗,利后子孙,以用是故。”我等作坑,欲埋慕魄。’慕魄即曰:‘我则是太子慕魄也。’人即惊悚,衣毛为竖,驰走往趣,视其车上,不见慕魄;还至坑所,谛熟观察,听闻言语,绝有异声,光景如月,世所希闻;动其左右,行者为止,坐者为起,飞鸟走兽,皆来会聚,伏太子前,听太子语。

“慕魄又曰:‘观我手足,察我形容,云何群迷诳诈所惑,以谬为谛,生相捐弃?’发意所陈,言成文章,左右惶敬,已咸惶露,上合下同,靡不顺从。其仪大惶,征营悚栗,两两相视,面目并青,咸曰:‘太子甚神,乃如是也。’皆前作礼,叩头求哀:‘愿赦我罪,共还入宫,到父王所。’慕魄曰:‘今已见弃,不宜复还也。汝径自往,白王令知。’仆即奔驰,白王如是。其母哀伤,使人问状,仆曰:‘太子甚神,开口一言,真惊恐人,闻者皆扰,行者满道。’王则愕然,且喜且悲,深怪所以。

“王与夫人,便共骖驾,往迎太子;国民大小,莫不驰动,观瞻满道。咸曰:‘太子类如欲见神形。’王未到顷,慕魄心即自念:‘当学道耳,适发此意。’天帝释即为化作园观浴池,众果树木,快乐无比。慕魄即便脱去著身好衣、珠宝,转作道人,被服俨然。

“王前欲到,逢见慕魄在树下坐。慕魄见王来到,即起迎逆,王为作礼。慕魄则曰:‘大王就坐。’王闻慕魄语言音声,威神光景,震动天地,绝无双比,即大欢喜,便晓慕魄:‘共还入国,居位理政,吾请避退。’

“慕魄曰:‘不可,不可!我以畏厌地狱勤苦,愁毒万端。吾昔曾更作此国王,名曰须念,以正法治国,奉行诸善,二十五年鞭杖不行,刀兵不设,牢狱无系者。惠施仁爱,恩流德布,救济穷乏,无所贪惜。虽有此行,犹犯微阙,终堕地狱,六万余岁;蒸煮剥裂,痛酷难忍,求死不得,欲生不得。当尔之时,父母在处,虽有资财,亿载无数,富而且贵,快乐无极。宁能知我在彼,地狱拷治剧乎?岂复能来分取我身苦痛?不也。

“‘我所以堕罪者何?往昔作此大国王时,小国王附庸诸域,皆悉统属。王性慈仁,其德至淳,法令不严,诸小国王皆轻慢易,咸共谋议:“今此大王谨善软弱,威禁不摄,德不堪任统御大国;当共攻伐,废退之耳。”即举兵众来攻大国。时王须念,逆以珍奇财宝,皆赐遗之,复以重官厚禄抚顺慰喻,诱而安之。即皆止息,各还本国。如是未久,复来攻伐,数数非一。大国群僚,咸共嗔恚,上白大王:“诸小臣国,愚戆无义,不虑罪衅,数为慢突。造成悖逆,触犯尊上,令民驰扰,警备不息。当应诛讨,以除寇害。”王曰:“为民父母,当务仁化,恕己育物,危命济众;彼犹婴孩,愍其无识,以渐诱导,不忍加害也。”王怀弘慈,普哀物命,永无诛伐之心。群臣不忍数为属城小国所见陵易,忿不顾难,窃私举兵,讨伐诸国,即大残杀人民。

“‘大王闻之,甚用悲痛,为之雨泪,皆为诸国死亡人民持服,犹丧其子,矜愍无极。诸小国王见大国王,慈心矜念人民乃尔,即皆降伏来归附之。其来归附者,大王则为施设厨膳,大官设膳,皆须烹杀牛羊六畜,以具众味。烹宰之时,辄当先白。王心虽慈,事不获已,顉头可之。缘是得罪,勤苦如是。每一念之,心甚怀寒,衣毛为竖,身体则为虚冷汗出。我所以不语者,追忆过世所更吉凶、安危、成败,恐复与会,故结舌不语至十三岁,冀以静默,免瑕脱秽,出度尘劳,永辞于俗,不与厄会。适复念欲闭口不语,而当为王所见生埋,恐王后时,复得是殃,一入地狱无有出期。我意不欲令王得罪,故复语耳。徒欲为道,守意无为,不乐为王也。人居世间,恍惚若梦,室家欢娱,须臾间耳。计命无几,忧畏延长,乐少苦多,众恼万端。是以智者,以国、财宝、恩爱为累,众欲为尘。使我为王,当复憍泆贪求快意,令民忧烦,为天下之大患也。故欲除忧,弃离尘累,反流索源,拯济未度。生世如寄,无一可怙,年衰岁移,老命促疾,不可逡蠕,去道日远。不贪富贵,不重珍宝,弃捐世荣,思想大道,高翔远逝,自济于世。’

“父王曰:‘当那可尔,汝为智者,当原不及,不可便尔,故弃我去。’王心悲喜,深悔所为。

“太子复曰:‘何闻父子,生而相弃?恩爱已乖,骨肉已离,为行己愆,不可听观。屈苦相迎,徒益劳烦。’父闻子语,见其志固,罔然失厝,惭愧忸怩,无辞可对。

“王曰:‘如汝前世作国王时,奉行诸善,才有小失,非所忆知,而尚受罪,勤苦乃尔。今我治国不奉正法,既无微善,反是逐非,憍贵自恣,纯行危殆,罪当何赀耶?’便放太子听行学道。太子于是弃国捐王,不慕人物,一心专精,念道修德,功勋累积,遂至成佛。佛已得道,复度十方诸天人民,不可称计,无央数劫,不以为劳,菩萨所更勤苦如是。”

佛言:“尔时,太子者,我身是也;父王者,今现我父阅头檀是;母者,摩耶是;尔时相师婆罗门者,调达是;时仆者,阿若拘邻五人是也。诸欲为道者,皆当承顺佛教,无犯经戒;为道虽苦,胜在三恶道、八难处也。违戒犯禁,后堕恶道,得脱为人,当生贫苦,或作奴婢,愿不自由;奉戒行善,三尊可得。”

佛说如是,诸比丘众、诸天人民,莫不欢喜,为佛作礼。

佛说太子慕魄经

猜你喜欢
  卷六·佚名
  卷之下·佚名
  僧伽求学之要·太虚
  維摩詰所說經卷中·欧阳竟无
  通告全国佛教徒加强组织以抗战·太虚
  佛教与素食·太虚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六·唐慧琳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下·佚名
  佛说如来独证自誓三昧经·佚名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三(别录之三)·智升
  卷十三·佚名
  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卷第十三·明佺
  卷三百九十·佚名
  卷一·佚名
  卷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词苑丛谈卷八·徐釚

    翰林院检讨徐釚撰纪事三辽萧后有十香词其搆祸之由也虽事出寃诬然以帝后之尊为奸婢作书且词多近防自贻伊戚夫复何言独喜其回心院词则怨而不怒深得词家含蓄之意斯时栁七之调尚未行于北国故萧词大有唐人遗意也词云扫深殿

  • 卷三十三·唐圭璋

    ○蓦山溪观公形貌,俊爽偏清秀。慷慨又雄豪,你肯把、清闲拯救。只知名利,前路做荣华,论文章,说佳吉,衣紫金章绶。肯来随我,闻早植休咎。切虑逐波流,但肯还、迷情恋酒。稍知玄妙,略得悟逍遥,明月里,弄清风,蓬岛同携

  • 卷八十六 志六十一·赵尔巽

      ◎礼五吉礼五   宗庙之制 时飨 祫祭加上 谥号 东西庑配飨醇贤亲王庙   谒陵   宗庙之制清初尊祀列祖神御,崇德建元,立太庙盛京抚近门东。前殿五室,奉太祖武皇帝、孝慈武皇后。后殿三室,奉始祖泽王、高祖庆王、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三十·乾隆

      晋【起武帝秦始元年乙酉至恭帝元熈二年庚申凡十二世十五帝共一百五十六年】  世祖武皇帝  姓司马氏名炎字安世河内温人【楚汉间司马卬为殷王都河内汉以其地为郡子孙因家焉自卬十三世为高祖懿】晋国既建【议立

  • 卷三·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三 【起丁卯明太祖洪武二十年尽戊寅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凡十二年 【丁卯】二十年春正月以冯胜为征虏大将军率师征纳克楚 【元太尉纳克楚拥衆数十万屯金山

  • 卷六十·杨士奇

    永乐四年冬十月丁亥朔享 太庙○鸿胪寺奉免午朝 上将退顾侍臣曰若等各就休息一日复问无事家居时亦不废观书否对曰有暇亦时观书自适 上曰常爱孔子言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朕视朝罢宫中无事亦恒观书深有启沃若等皆年富

  • ●海东逸史卷十·佚名

    列传七张肯堂字载宁,号鲵渊(小腆纪年、南疆绎史并作鲲渊),南直华亭人,天启五年进士。崇祯末,以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南都亡,总兵郑鸿逵拥唐王入闽;与其兄南安伯芝龙及肯堂劝进,遂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会原任工部侍郎曾樱(明季南

  • ●一八、宫中的娱乐·秦翰才

    宫中娱乐,平常是听收音机和留声机。据《传差草记》第十八册载: 康德五年(一九三八)二月十一日,李长安传:“前由福泰拿来唱片二片《四郎探母》退回。还找《武家坡》头段、二段,还找别的戏整段的。各样的都拿点来。” 二月十五

  • ●续吴先贤赞卷之十二·刘凤

    刘凤 辟命 隐逸 ◆辟命◆ 刘德让 盛逮 顾礼 莫礼 范从文 马逵 陈则 沈芳 赵宗文 袁政 沈澄 吴简 季箎 章珪 伊恒 卫靖 陈述 ○刘德让 刘公讳德让余五世祖也先自汴来徙大父顺之在元主领槯茶公生而有伟度扩如也仪观甚羙

  • 卷九十九·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九十九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刘敬者齐人也【索隐敬本姓娄汉

  • ·复鹿港厅兴宜泉书·丁曰健

    连日接各郊行原信,知贼仍踞漳州城;已悟前报,乃聊尔定张皇也。二十五日已正,又接子正手书,并抄泉报;已遵照来示,行文咨海口慎防。台湾勇勾引入城一层,无非台中各营带去留滞未回台者。此事弟于数年前力阻,不幸当道

  • 土土哈传·宋濂

    土土哈,其祖先本武平北折连川按答罕山部族,其国号曰钦察,土土哈祖先世为钦察国王,传至忽鲁速蛮归附于太宗。忽鲁速蛮之子班都察随宪宗征麦怯斯,随世祖征大理、伐宋。土土哈为班都察之子。中统元年(1260),父子二人均随世祖北

  • 叙古千文·胡寅

    太和氤氲,二仪肇分。清浊奠位,乾坤为门。品物流形,睿哲超群。维河出图,显道之原。伏羲画卦,爰始斯文。俨埀衣裳,下臣上君。轩辕通变,成于华勲。意诚心正,万化生身。神禹胼胝,疏浚汩堙。底别九州,拯㧞垫昏。贡赋包篚,多寡适均。沐

  • 卷中·佚名

    尔时如来。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汝今为佛严办法座。我当昇已,说往昔意乐所修诸行。善巧出生诸佛刹土功德庄严。趣向正行法门。时慈氏菩萨。即作是念。今者世尊以何义故。令我严座。不使阿难陀大目揵连等。云何弃舍彼诸声

  • 卷第十·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十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妄说自得上人法学处第四之二尔时薄伽梵。与五百渔人出家圆具已。从薜舍离诣竹林聚落北。有升摄波林依之而住。时逢饥馑乞食难得。父母于子尚不相济。况余乞人。尔时世

  • 褚氏遗书·褚澄

    南齐褚澄撰。全书1卷。凡10篇:受形、本气、平脉、津液、分体、精血、除疾、审微、辨书、问子。是作者有关经验、理论、心得体会、验案等内容的归纳与总结。其中,受形、精血、问子3篇讨论了性医学、性保健。如“精血篇”

  • 水东日记·叶盛

    《水东日记》40卷,明叶盛撰。本书内容主要是记述明代前期的典章制度,由于作者久居官场,见闻亦广,对于各项制度及其沿革利弊等言之甚详,《四库提要》说:“(叶)盛留心掌故,于朝廷旧典,考究最详。……是书记明代制度及一时遗文逸

  • 大方广曼殊室利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不空译。又称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观自在多罗菩萨仪轨经、观自在菩萨授记经、多罗菩萨仪轨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乃大本文殊经中观音授记经之一部分,共分四品。内容叙述自观音普现色身、授记、右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