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八 迦叶师子吼经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委若国之康那揭陀罗(金槃)鹿野林。尔时,裸行外道迦叶,诣世尊之处。诣已,与世尊共相问候致意,交谈忆念之语后,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裸行外道迦叶言世尊曰:

“尊瞿昙!我闻:‘沙门瞿昙,呵责一切苦行,绝对非难、骂詈一切弊秽生活之苦行者。’尊瞿昙!彼等如是言:‘沙门瞿昙,呵责一切苦行者,绝对非难、骂詈一切弊秽生活之苦行者’,彼等确实述尊者瞿昙之说,而非以不实诽谤世尊瞿昙耶?又同任何人之主张之大小言论,不至非难耶?[所以如是问,]我等实不愿诽谤尊者瞿昙也。”

“迦叶!如是言:‘沙门瞿昙,呵责一切苦行,绝对非难、骂詈一切弊秽生活之苦行者’,彼等实非述我之所说。又彼等以虚假之伪言诽谤我也。迦叶!于此,我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乃至……或弊秽生活之苦行者,身坏命终之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迦叶!我更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乃至……或弊秽生活之苦行者,身坏命终之后,生于善趣、天界。迦叶!于此,我以清净超人之天眼,见……乃至……或少苦住之苦行者,身坏命终后,生于恶生、恶趣、堕处、地狱。迦叶!我更以超人之天眼,见……乃至……或少苦住之苦行者,身坏命终后,生于善趣、天界。迦叶!如是,如来如实知此等苦行者,来、去、死殁、又出生,我何以呵责一切苦行者,绝对非难、骂詈一切弊秽生活之苦行者耶?

迦叶!或有沙门、婆罗门,聪明、博学,善于论争,游行[各处],如细心之[弓术]射串毛发,谓以智慧,摧破诸见。彼等与我,或某分一致,某分不一致。或有彼等称‘是’者,我亦称‘是’;或有彼等称‘非’者,我亦称‘非’。或有彼等称‘是’者,我称为‘非’;或有彼等称‘非’者,我称为‘是’。或有我称‘是’者,他者亦称为‘是’;或有我称‘非’者;他者亦称为‘非’。或有我称‘是’者,他者称为‘非’;或有我称‘非’者,他者称为‘是’。

我去对彼等如是言:‘友!凡我等不一致之处,则放置[不言],凡于一致之处,于此智者,由师对师,由教团对教团,应各自审问、究明、合议:此等法于诸贤为不善者,应言为不善;为有罪者,应言为有罪;不应为者,当言不应为;于圣贤不相应者,当言于圣贤不相应;污秽者,应言污秽;于此[沙门、婆罗门]之师中,谁能完全舍离此等[恶]法耶?是沙门瞿昙或是其他尊贵教派之师耶?’

复次,迦叶,有是处,有智者,各自审问、议论,如次曰:‘凡此等法于诸贤不善者,应言不善;有罪者,应言有罪;不应为者,当言不应为;于圣贤不相应者,当言于圣贤不相应;污秽者,应言污秽。于[此沙门、婆罗门]之师中,是沙门瞿昙,比其他尊贵教派之师,更完全舍离此等[恶]法也?’迦叶!我实于此各自审问、究明、合议之中,为多数之智者所称赞。

复次,迦叶!凡智者于此,由师对师,由教团对教团,可各自审问、究明、合议:‘此等法于诸贤善者,应言善;非善者,应言非善;应为者,当言应为;于圣贤相应者,当言于圣贤相应;清净者,应言清净。于此[沙门、婆罗门]之师中,谁能获得完全此等[善]法耶?是沙门瞿昙,或其他尊贵教派之师耶?’

复次,迦叶!凡有是处,智者审问、究明、合议,如次曰:‘此等法于诸贤善者,应言善,非善者,应言非善;应为者,当言应为;于圣贤相应者,当言于圣贤相应;清净者,应言清净。于此[沙门、婆罗门]之师中,是沙门瞿昙,比其他尊贵教派之师,获得更完全此等[善]法。’迦叶!我实于此各自审问、究明、合议之中,为多数之智者所称赞。

复次,迦叶!诸智者,由师对师,或由教团对教团,可各自审问、究明、合议:‘凡此等法于诸贤不善者,应言不善;有罪者,应言有罪;不应为者,当言不应为:于圣贤不相应者,当言于圣贤不相应;污秽者,应言污秽。于此[沙门、婆罗门]之师中,谁能完全舍离此等[恶]法耶?是瞿昙之弟子众,或其他尊贵教派之弟子众耶?’

一〇

复次,迦叶!凡有是处,诸智者审问、究明、合议,而如次曰:‘凡此等法于诸贤不善者,应言于诸贤不善;有罪者,应有罪;不应为者,当言不应为;于圣贤不相应者,当言于圣贤不相应;污秽者,应言污秽。于此[沙门、婆罗门]之师中,是沙门瞿昙弟子众,比其他尊贵教团师之弟子众,更能完全舍离此等[恶]法。’迦叶!我等实于此各自审问、究明、合议之中,为多数智者所称赞。

一一

迦叶!凡智者于此,由师对师,或由教团对教团,可各自审问、究明、合议:‘此等法于诸贤不善者,应言不善;有罪者,应言有罪;不应为者,当言不应为;于圣贤不相应者,当言于圣贤不相应;污秽者,应言污秽。于此[沙门、婆罗门]之师中,谁能完全获得此等[善]法耶?是沙门瞿昙之弟子众,或其他尊贵教团师之弟子众耶?’

一二

复次,迦叶!凡有是处,诸智者审问、究明、合议,而如次曰:‘凡此等法于诸贤善者,应言善;非善者,应言非善;应为者,当言应为;于圣贤相应者,当言于圣贤相应;清净者,应言清净。于此[沙门、婆罗门]之师中,是沙门瞿昙之弟子众,比其他尊贵教团师之弟子众,获得更完全此等[善]法。’迦叶!我等于此各自审问、究明、合议之中,为多数之智者所称赞。

一三

迦叶!有道、有道迹。能登此者,实如是知、如是见:‘沙门瞿昙是说适时语、真实语、有义语、合法语、适律语者。’又迦叶!能登何道、何道迹者,实如是知、如是见:‘沙门瞿昙是说适时语、真实语、有义语、合法语、适律语者’耶?是八支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迦叶!此实道、道迹也。登此[道、道迹]者,实如是知、如是见:‘沙门瞿昙,是说适时语、真实语、有义语、合法语、适律语者。’”

一四

如是说时,裸形迦叶白世尊曰:

“友瞿昙!如下之种种苦行,或有沙门、婆罗门,称为沙门法、称为婆罗门法,即:离服裸形、无礼仪[法]、舔食后之手[指]、[施主为与食]恳请挨近、恳请少待皆不受[施]食,持来、特请、招待亦拒之不受,不从瓶、或皿直接受食,置于阈内、于杖之间、于杵之间[皆]不领受,两人食时,[于其一人与]者不受,从怀孕女、授乳妇、于男人处之女皆不受,[饥馑时之]集食时不受,挨近不受,有蝇群集不受,不食鱼,不食肉,不饮谷酒、果酒、粥酒,唯受一家、一吃食,唯受二家、二吃食,及受七家、七吃食,依一施物、依二施物、[乃至]依七施物而过活,或一日一食,或二日一食,[乃至]七日一食,如是至半月一食,于一定间隔,从事食、饮之修行。

友瞿昙!实践如下种种苦行,或有沙门、婆罗门,称为沙门法、称为婆罗门法,即:[修行]食生菜、食稷、食生米、食达都罗米、食鲜苔、食糠、食饭汁、食胡麻粉、食草、食牛粪、食森林之树根、果实、自落之果实而过活。

友瞿昙!实践如下种种苦行,或有沙门、婆罗门,称为沙门法、称为婆罗门法,即:或着纯麻纱衣、或着半麻纱衣、或冢间衣、或着粪衣、或着提利达树皮衣、或着黑羚羊皮、或着黑羚皮织之衣、或着吉祥草衣、或着树皮衣、或着木片衣、或人发所织衣、或马毛所织衣、或枭羽所织衣;或为拔须发行者,即实践拔须、发;或为常立行者,即拒绝床座;或为常蹲行者,即实行蹲踞;或为卧荆棘行者,即实行卧荆棘林;或为卧板床行者;或卧露地行者;或为常卧一侧行者;或为尘垢衣者;或为露地住者;或为随意住者;或为食腐物者,即实践食腐物;或为不饮水者,即实践不饮水;或实践一日三浴而住。”

一五

“迦叶!若人离服裸形,无礼仪[法],舔食后之手[指],……及至……至半月一食,以一定间隔,从事食、饮之修行。然彼不勤修戒具足、心具足、慧具足者,彼实远隔沙门法、远隔婆罗门法。迦叶!而彼比丘修无恚心、无害心、慈悲心,于现世灭尽诸漏,自证知、自证已而住时,于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迦叶!彼实可称为沙门、婆罗门。

迦叶!又有人或食生菜、食稷、食生米……乃至……食森林之树根、果实、自落之果实而过活。然,彼不勤修戒具足、心具足、慧具足者,彼实远隔沙门法、远隔婆罗门法。迦叶!彼比丘修无恚心、无害心、慈悲心,灭尽诸漏,于现世自证知、自证知已而住时,于无漏之心解脱、慧解脱。迦叶!彼实可称为沙门、婆罗门。

迦叶!又有人或着麻纱衣、或着半麻纱衣……乃至……或实践一日三浴而住。然,彼不勤修戒具足、心具足、慧具足者,彼实远隔沙门法、远隔婆罗门法。迦叶!彼比丘修无恚心、无害心、慈悲心,灭尽诸漏,于现世自证知、自证知已而住时,于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迦叶!彼实可称为沙门、婆罗门。”

一六

如是说时,裸形迦叶白世尊曰:

“尊瞿昙!是难行沙门法,是难行婆罗门法!”

“迦叶!然:‘是难行沙门法,是难行婆罗门法’者是世间一般所言。迦叶!若唯为离衣裸形、无礼仪[法]、舔食后之手[指]……乃至……半月一食者,以一定间隔,从事饮、食之修行。迦叶!唯如此程度[琐细],及为种种之苦行故,此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行,而言:‘是难行沙门法、难行婆罗门法’者,是不适当。居士或居士子,甚至以瓶取水之婢女,亦得[如次之行]动:‘然,我亦能离服裸行、无礼仪[法]、舔食后之手[指]……乃至……半月一食、于一定间隔,从事饮、食之修行。’迦叶!除此程度及如是种种苦行之外,故此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行,而言:‘是难行之沙门法,是难行之婆罗门法’者,为适当。迦叶!实彼比丘,修无恚心、无害心、慈悲心,灭尽诸漏,于现世自证知、自证知已而住时,于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迦叶!彼实可称为沙门、婆罗门。

迦叶!若有人唯食生菜、食稷、食生米……乃至……食森林之树根、果实、自落之果实而过活。迦叶!唯如此程度及为种种之苦行故,此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行,而言:‘是难行之沙门法,是难行之婆罗门法’者,是不适当。居士或居士子,甚至以瓶取水之婢女,亦得[如次之行]动:‘然,我亦能食生菜、食稷、食生米……乃至……食森林之树根、果食、自落之果实而过活。’迦叶!实除此程度、及为种种苦行外,故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行,而言:‘是难行之沙门法,是难行之婆罗门法’者,为适当。迦叶!实彼比丘修无恚心、无害心、慈悲心,灭尽诸漏,于现世自证知、自证知已而住时,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迦叶!彼实可称为沙门、婆罗门。

迦叶!若唯着麻纱衣,或着半麻纱衣……乃至……或实践一日三浴而过活。迦叶!唯此程度及为种种苦行,故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行,而言:‘是难行之沙门法,是难行之婆罗门法’者,为不适当。居士或居士子,甚至以瓶取水之婢女,亦得[如是之行]动:‘我亦能着麻纱衣、着半麻纱衣……乃至……实践一日三浴而过活。’迦叶!实除此程度及为种种苦行外,故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行,而言:‘是难行之沙门法、是难行之婆罗门法’者,为适当。迦叶!实彼比丘修无恚心、无害心、慈悲心,灭尽诸漏,于现世自证知、自证知已而住时,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迦叶!彼实可称为沙门、婆罗门。”

一七

如是说时,裸形迦叶白世尊曰:

“尊瞿昙!沙门法是难知、婆罗门法是难知也。”

“迦叶!此‘沙门法是难知、婆罗门法是难知’者,于世间一般所言。然,迦叶!唯离服裸形、无礼仪[法]、舔食后之手[指]……乃至……半月一食者,于一定间隔,从事饮、食之修行。迦叶!若唯此程度及为种种之苦行,故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知,而言:‘此沙门法是难知、婆罗门法是难知’者,为不适当。居士或居士子,甚至以瓶取水之婢女,亦得[如次之行]动:‘我亦能离服裸行、无礼仪[法]、舔食后之手[指]……乃至……半月一食,于一定间隔,从事饮、食之修行。’迦叶!实除此程度及为种种苦行外,故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知,是故言:‘此沙门法难知’者,为适当。迦叶!实彼比丘,修无恚心、无害心、慈悲心,灭尽诸漏,于现世自证知、自证知已而住时,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迦叶!彼实可称为沙门、婆罗门。

迦叶!又唯食生菜、食稷、食生米……乃至……食森林之树根、果实、自落之果实而过活,迦叶!如此程度及为种种苦行,故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知,而言:‘此沙门法难知、婆罗门法难知’者,为不适当。居士或居士子,甚至以瓶取水之婢女,亦得[如次行]动:‘我亦能食生菜、食稷、食生米……乃至……食森林之树根、果食、自落下之果实而过活。’迦叶!实除此程度、及为种种苦行外,故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知,是故言:‘此沙门法是难知、婆罗门法是难知’者,为适当。迦叶!实彼比丘修无恚、无害心、慈悲心,灭尽诸漏,于现世自证知、自证知已而住时,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迦叶!彼实可称为沙门、婆罗门。

迦叶!又唯着麻纱衣、着半麻纱衣……乃至……或实践一日三浴而住,迦叶!若唯如此程度及为种种之苦行。故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知,而言:‘此沙门法是难知、婆罗门法是难知’者,为不适当。居士或居士子,甚至以瓶取水之婢女,亦得[如是之行]动:‘我亦能着麻纱衣、着半麻纱衣……乃至……实践一日三浴而住。’迦叶!实除此程度及为种种之苦行外,故沙门法、婆罗门法甚是难知,是故言:‘此沙门法是难知、婆罗门法是难知’者,为适当。迦叶!实彼比丘修无恚心、无害心、慈悲心,灭尽诸漏,于现世自证知、自证知已而住时,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迦叶!彼实可称为沙门、婆罗门。”

一八

如是说时,裸形迦叶白世尊曰:

“尊瞿昙!然,其戒具足、心具足、慧具足者何耶?”

“迦叶!今如来出现于世,阿罗汉、正等觉者……乃至……[如沙门果经第四〇~四二节之广说]见[微量之罪过]而怖畏,受持学处而学习。具足清净之身业、语业者,以过清净之生活,守护诸根门而戒具足者,则具足成就正念、正知。

迦叶!何为比丘戒具足耶?迦叶!于此,比丘舍离杀生、远避杀生、离杖、舍刀、有羞耻、具慈悲心、怜愍利益一切生类而住。又,此乃比丘戒具足[之一]……乃至……[如沙门果经四三~六二之广说]。有某沙门、婆罗门之诸尊者,受食信施而以横明谋求邪命之过活。犹如:祈愿、还愿……乃至……与根药、草药、泻药等;远离如是徒劳无益、横明邪命之过活。此乃比丘戒具足[之一]。

迦叶!于此,如是戒具足之比丘,由于戒之防护,故于何处,皆不见怖畏。迦叶!犹如灌顶即位,降伏仇敌之刹帝利王,于何处皆不见怖畏。如是,迦叶!戒具足之比丘,由戒之防护故,于何处皆不见怖畏。此为具足圣戒蕴,彼内心感受无垢清净之安乐。迦叶!如是为比丘戒具足也。[同经六三之广说]。

一九

迦叶!又,比丘如何防护诸根门耶?迦叶!于此,有比丘眼见[色]境时,不执[总]相亦不执别相……乃至……[沙门果经六四~七六节]以防护意根,达至意根之防护。彼以此圣诸根防护具足,于内心感受无垢清净之安乐。迦叶!如是为比丘防护诸根门也……乃至……于自观察以舍断五盖而生欢喜;欢喜者则生欢悦;怀欢悦者则身轻安;身轻安者则觉受乐,有乐者心则入三昧。彼舍去诸欲、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之生喜、乐,具足初禅而住。彼实由离生喜、乐,等持周遍、盈溢充满其全身,由离生喜、乐,是无不透彻。如是,迦叶!犹如熟练之助浴者、助浴者弟子,撒洗粉于铜皿,注水搅混,润湿洗粉,浸湿内外周遍而不渗出。迦叶!如是由离生喜、乐,等持周遍,盈溢充满其全身,由离生喜、乐,是无不透彻。此为比丘心具足[之一]。

迦叶!更于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具足第二禅……乃至……第三禅……乃至……第四禅而住。……乃至……此为比丘心具足[之一]。迦叶!此为心具足也。[如沙门果经第七七~八二节之广说]

二〇

彼如是心寂静、纯静、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在安住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智见。而彼如次知:‘我此身是由色所成、四大所成、父母所生、饭粥所长养者,是无常、破坏、粉碎、断绝、坏灭之法。又我之识与此相关连,依此而存在。’[如沙门果经第八三节之广说]

迦叶!犹如琉璃宝珠,美丽而玉质优异,为八面之[结晶]体,善磨精制而光耀,清净无浊,具足一切美相,浓青色、或浓黄色、或赤色、或纯白色、或淡黄色,以通此等之[质色]。迦叶!如是心寂静、纯静、无烦恼、远离随烦恼、柔软、恒常活动,而且在安住不动之状态时,比丘之心倾注于智见。而彼如次知:‘我此身是由色所成、四大所成、父母所生、饭粥所长养者,是无常、破坏、粉碎、断绝、坏灭之法。又,我之识与此相关连,依此而存在。’此是比丘慧具足[之一]证知……乃至……更不再生。此为比丘慧具足[之一]。迦叶!此是其慧具足也。[同经八四~九八节之广说]。

迦叶!从此戒具足、心具足、慧具足之其他,无更高、妙之戒具足、心具足、慧具足也。

二一

迦叶!某沙门、婆罗门有诸戒说;彼等以种种方便赞叹戒。迦叶!然,唯关于最殊胜之圣戒,我未曾见有与我相等者,何况能比我殊胜耶?故我之增上戒而言,实最殊胜。

迦叶!某沙门、婆罗门有诸苦行厌离说;彼等以种种方便赞叹此苦行厌离。然,迦叶!唯有关此苦行厌离,我未曾见有与我相等者,何况能比我更殊胜耶?故我之增上厌离而言,实最殊胜。

迦叶!某沙门、婆罗门有诸慧说;彼等以种种方便赞叹慧。迦叶!然,唯有关于最高之圣慧,我未曾见有与我相等者,何况能比我更殊胜耶?故我之增上慧而言,实最殊胜。

迦叶!某沙门、婆罗门有诸解脱说;彼等以种种方便赞叹解脱。迦叶!唯有关于最高之圣解脱,我未曾见有与我相等者,何况能比我殊胜耶?故我之增上解脱而言,实最殊胜。

二二

迦叶!其他之普行者,可有如是言:‘沙门瞿昙实为师子吼,但于空处而不于大众中吼之。’对彼等如是答言:‘勿如是言。沙门瞿昙作师子吼者,于大众中亦然。’迦叶!应如是回答彼等。

迦叶!其他之普行者,可有如是言:‘沙门瞿昙,作师子吼,于大众中亦然,但彼非无所畏。’……乃至……‘……为无所畏。’

……乃至……‘……然,其实诸人不向彼询问。’……[……迦叶!应如是答:]……‘……诸人向彼询问。’

……乃至……‘然,其实被询问者,不能答所询问。’[迦叶!应如是答:]……‘……被询问者,能答彼等之询问。’

……乃至……‘……然,其实彼之回答,不能使问者心满足。’[迦叶!应如是答:]‘……询问之解答,能使问者心满足。’

……乃至……‘然,其实彼等不认为倾听此解答。’[迦叶!应如是答:]‘……彼等认为倾听此解。’

……乃至……‘……然,彼等闻而不净信。’[迦叶!应如是答。]……‘……彼等闻而净信。’

……乃至……‘……然,彼等已净信而不现净信之面貌。’[迦叶!应如是答:]……‘……彼等已净信亦现净信之面貌。’

……乃至……‘……然,彼等不如实而行。’[迦叶!应如是答:]……‘……彼等如实而行。’

……乃至……‘……然,彼等如实行而不成就。’[迦叶!应如是答:]……‘……彼等如实行而成就。’彼等应对彼等曰:‘实勿如是言!’迦叶!对彼如是曰:‘沙门瞿昙作师子吼也,于大众中亦然,为无所畏,人询问彼,答其所问,能使问者心满足,认为诸人皆倾听,闻而净信,净信现面貌,如实而行,行而成就。’

二三

迦叶!一时,我于王舍城灵鹫山,其处有苦行梵志名尼俱陀,来问我关于遁世[之事]。我答[彼]问遁世[之事,]我答时,彼甚欢喜。”

[迦叶曰:]“尊师!谁闻世尊之法不甚欢喜乎!尊师!我闻世尊之法亦甚欢喜。伟哉!尊师!伟哉!尊师!犹如扶起倒者,显露盖覆者,于迷者指示道,于黑暗处,持来灯火,使有眼者见诸色。正如是由世尊,以种种方便宣示法。尊师!我于此归依世尊,归依法及僧伽。尊师!愿容许我于世尊之处出家,得受具足戒。”

二四

“迦叶!凡异学者,愿于此法、律出家、受具足戒者,应别住四个月,经四个月后,若诸比丘同意,彼等则令此者出家成为比丘。虽是如此,我为观其个性之差异而定。”

“尊师!凡异学者,愿于此法、律出家、受具足戒者,应别住四个月,经四个月后,若诸比丘同意,彼等则令出家受具戒者,我当别住四月。经四月后,诸比丘同意者,彼等应许我出家受具戒为比丘。”

裸形迦叶,实于世尊之处出家受具戒。受具戒不久之间,长老迦叶,远离、不放逸,诚心、精勤而住,不久,良家之子出家而过无家之生活,成就无上梵行,于现世自证知,自证知已,自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再生。”如是,长老迦叶成为阿罗汉。

猜你喜欢
  卷二百九十一·佚名
  卷第七·佚名
  箴 新 僧·太虚
  善見律毗婆沙卷第一·欧阳竟无
  致西北大学校长书·太虚
  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李叔同
  第四品 王品·佚名
  卷六十七·性音
  佛教行愿俱进会发趣文·太虚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三·佚名
  泉州千佛新著诸祖师颂·佚名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二·海明
  跋·湛然
  金光明经玄义卷上·智顗
  发扬社会化的佛法·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五     宋 黄希 原本黄鹤 补注贻阮隐居【昉 乾元元年作】补注【鹤曰以塞上得阮生当是公自华之秦作乾元元年秋冬间诗云褰裳踏寒雨是也】陈留风俗衰人物世不数【所矩切洙曰晋书阮籍字嗣

  • 卷八百七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七十八牛口谣豆入牛口势不得久【窦建德未败时有此谣後果於牛口谷为太宗所擒】高昌童謡【贞观十四年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伐高昌灭之先是其国中有童謡如此国王文泰使人捕其初唱者不能得

  • 卷之三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魏元忠传·刘昫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本名真宰,因避讳武则天母亲名号而改名。当初,他做太学生时,就志气倜傥,不把举荐放在心上,故累年未能升调。当时有一左史,是銩稨人,姓江名融,他撰写了《九州设险图》,全面记载了古今用兵成败方面的事。魏元忠

  • 樊山政书卷八·樊增祥

    恩施樊增祥嘉父批凤翔县周令禀批华州唐牧详批镇安县监生赵子璋等呈词批商州杨署牧禀批商州杨署牧批三原县禀批岐山县徐令禀批蓝田县冯令禀批华州唐牧禀批葭州俞牧禀批武功县高令禀批临潼县李令禀判回民童遇祥控词会臬

  • 张襄壮奏疏巻四·张勇

    甘肃提督靖逆侯张勇撰靖逆侯靖逆将军兼管甘肃提督事务臣张勇谨密题为举首逆书事窃照逆贼人犯西和臣正在计画勦御间于康熙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有二人到臣军前须髪尽白见臣惟有哭泣因投书一封说系叛贼吴将军着来巩昌投

  • 卷二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二十八恩赉四【加恩耆旧二】五月初十日丙戌车驾幸热河原任尚书宋荦徐潮王鸿绪许汝霖徐元正等跪送道左辞归田里上止辇慰谕特赐宋荦御制诗一章以宠其行是日原任吏部尚书加授太子少师宋荦吏部

  • 克鲁泡特金学说之修正·李宗吾

    克鲁泡特金之误点,也与达尔文相同,达尔文是以禽兽社会状况,律之人类社会,故其说有流弊。克鲁泡特金,因为要指驳达尔文之错误,特别在满洲、西比利亚一带,考察各种动物及原始人类状况,发明互助说,以反驳达尔文之互竞说。他能

  • 卷一百三十五·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三十五宋 陳祥道 撰車制古者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則車之作尚矣或曰黄帝作軒冕不可攷也車之制象天以為蓋象地以為輿象斗以為杠轂象二十八星以為蓋弓象日月以為輪輻前

  • 公是七经小传卷中·刘敞

    宋 刘敞 撰周礼太宰以八柄诏王驭羣臣三曰予以驭其幸幸者王所亲幸也可赐予之不可爵之者也四曰置以驭其行置者耆老废退之人虽当废退其素行贤明特置之若公族穆子辞疾晋侯使掌公族大夫者也五曰生以驭其福福者其人本坐死

  • 卷九十七·顺治

    <子部,儒家类,御定孝经衍义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九十七庶人之孝敬亲魏鲍岀少游侠兴平中三辅乱岀与母兄弟五人家居本县以饥饿留其母守舍相将行采蓬实合得数升使其二兄初雅及其弟成持归为母作食独与小弟在后采蓬

  • 卷三十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三十目録性理一动一静互为其根编修【臣】白 瀛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箴】        编修【臣】丁一焘诚者圣人之本侍读学士【臣】周长发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监察御史

  •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無量夀如來會第五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衆萬二千人俱.皆是諸大聲聞[一]衆   所知識.其名曰[二]尊者阿若憍陳如.馬勝.大名.有賢.無垢.須跋陀羅.善稱.

  • 佛说戒德香经·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贤者阿难闲居独思。世有三香。一曰根香。二曰枝香。三曰华香。是三品香唯随风香不能逆风。宁有雅香随风逆风者乎。贤者阿难独处思惟于义所归不知所趣。

  • 第十三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丑二 偈颂 分二  寅初 标颂  二 正颂  今初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尔时,如来详释长行已竟之时,世尊更欲重宣,此结解惟在六根之义,中有三意存

  • 中国传奇·林语堂

    《中国传奇》是林语堂根据中国古典小说编译而成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他从《太平广记》、《清尊录》、《京本通俗小说》、《清平山堂话本》等古本中选择了20篇有代表性的小说,通过改编、删节、增译等方法将原文本重新改造

  • 洪恩灵济真君七政星灯仪·佚名

    明成祖时封洪恩灵济真君号。述灯仪。燃玑衡七政神灯,颂洪恩灵济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