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行愿俱进会发趣文
──民国二年夏作──
善男子!善女人!汝试飞身至喜马拉耶山顶,架一最精最良摄远镜,微细微细以遍观此黑铁围内之众生,翔于空者,走于陆者,穴于土者,泳于水者,有不皇皇然,汲汲然,若有所迫、若不自遑者乎?汝再试闭目以思之:彼万物之若有所迫、若不自遑者,胥何以故乎?思之重思之,则“三界众生贪欲为本”八个字,将放大光明,不期而涌现于脑海。呜呼!彼芸芸众生,殆皆为贪欲所驱而不能自已者欤!夫贪欲又何物乎?换言之,则即愿望是已。
大哉愿望!至哉愿望!可以令生者死、死者生,可以令成者毁、毁者成,可以令有情者无情、无情者有情,可以易心虑、通幽明、出天地、入鬼神。善男子!善女人!汝将毋疑斯言乎!请证之于我佛。夫佛于过去无量无边劫中,固与吾人同是黑铁围内之一物也,然竟能成佛于二千九百年前者,曰唯愿望故。佛于无量劫中,弃富贵、舍肢体,忍所难忍,行所难行者,曰唯愿望故。佛既菩提成就,而涅槃不居,往来三界觉悟众生者,曰唯愿望故。大哉愿望!至哉愿望!
善男子!善女人!先不尝言乎?三界众生皆为贪欲所驱,不能自已。贪欲非他,即愿望是。信然,则佛与众生所以迹者未尝异,而异者特其迹耳。但所以迹者未尝异,而于迹未尝同者,则趋向有异也。端其趋向,即以众生所皇皇然、汲汲然者,为佛所皇皇然、汲汲然者,则迹迹者犹是,而迹自迥别乎前矣。就道归家,即心是佛,亦宁有其他玄妙哉?明乎此,则人欲之中,无往而不见天理之流行,左右逢源,扑落非他,所谓狗子皆具佛性也。
端趋向将奈何?质言之,则在乎善用其贪欲心,使大而不遗,远而有恒,无上佛道虽甚幽邃,誓必达之;无量法门虽甚繁奥,誓必学之;无尽烦恼虽甚牢固,誓必破之;无边众生虽甚迷倒,誓必度之。愿立而行随,行成而愿达,行与愿俱进而不已;五百由延,不觉轻轻经过,而宝所忽涌于目前,岂不大可庆快耶!善男子!善女人!不当如是乎?勉旃勉旃!
或谓有愿无行,愿成空愿;有行无愿,行乃狂行。今日行愿俱进,盖在行愿并重。夫此,但老生常谈耳!不知行固无无愿之行,而愿亦无无行之愿也。彼愿立而谓不能行者,皆愿之不真切耳!不睹夫好色者乎?遇一姝者于途,目注神移之不已,浸假而钻穴逾墙也,浸假而桑间濮上也,乃至尽牺牲身命、名誉、权利、眷属等等而不恤,罹法网,实弹药,勇猛直行,进不少沮!有愿而不能行乎?无有也。谓愿而不能行者,特好德不如好色耳!故行愿俱进者,乃藉行以见愿之真切而已。倘犹有未明斯义者,请为举王阳明之言以解之曰:“即知即行”,是谓行愿俱进。 (见佛教月报第四期)
猜你喜欢 咏德品第十三·佚名 佛寺管理条例之建议·太虚 自序·正果法师 卷第五·费隐通容 新菩萨经之二·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八卷·宝亮 慈悲道场忏法 第四卷·佚名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三·智顗 华严经骨目序·湛然 祖庭事苑序·睦庵善卿 卷第一百一十五·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卷上·佚名 论四川至诚学社文件·太虚 达摩笈多译·佚名 佛说除恐灾患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