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三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所缘品第十五之二

复次寂慧。若诸菩萨为欲对治悭吝过失所缘法者。即起能舍己之所有心住。若为对治破戒过失所缘。即起持戒心住。若为对治嗔恚过失所缘即起坚固忍辱心住。若为对治懈怠过失所缘。即起精进成办如来胜力心住。若为对治散乱过失所缘。即起获得如来禅定心住。若为对治染慧过失所缘。即起圆满无碍智心住。若为声闻作意所缘。即起积集大乘心住。若为厌离所缘。即起不作诸罪心住。若为恶趣所缘。即起刹那所生诸恶趣中救度心住。若为天趣作意所缘。即起若成若坏后边心住。若为人趣作意所缘。即起不坚固心住。若为念佛作意所缘。即起诸佛摄受心住。若为念法作意所缘。即起于法不吝心住。若为念僧作意所缘。即起获得不退转于法轮心住。若为念舍作意所缘。即起一切能舍心住。若为念戒作意所缘。即起圆满求愿胜定觉支心住。若为念天作意所缘。即起诸天称赞佛智加持心住。若为身作意所缘。即起获得佛身清净心住。若为语作意所缘。即起获得诸佛语言清净心住。若为心作意所缘。即起获得佛平等心清净心住。若为有为法所缘。即起圆满如来智心住。若为无为法所缘。即起圆满佛智心住。

寂慧当知。此如是等或有所缘。而诸菩萨无有不于一切智智现前法门中住。又诸菩萨于一切所缘法中。皆悉回向菩提。此即是名菩萨善巧方便觉了一切法通达观察。寂慧。譬如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地随诸所生。无有不是一切众生受用之所。彼诸菩萨亦复如是。所有一切所缘境界。无有不是善巧方便。菩萨共所受用菩提道分。无不成熟菩提道法。又如色法一切皆是四大所造。善巧方便菩萨亦复如是。或有所缘一切皆以菩提胜相和合相应。

复次寂慧。若有众生悭吝恶作者。菩萨即为圆满布施波罗蜜多。持戒波罗蜜多。若诸众生起嗔恚行及懈怠者。菩萨即为圆满忍辱波罗蜜多。精进波罗蜜多。若诸众生起散乱心及愚痴行者。菩萨即为圆满禅定波罗蜜多。胜慧波罗蜜多。若诸众生不可悲愍者菩萨于彼无违害心。若诸众生所应饶益者。菩萨于彼无随顺心。若诸众生常称赞者。菩萨于彼而无高心。若诸众生不称赞者。菩萨于彼亦无下心。若见一切苦恼众生。菩萨即起大悲之心。若见一切快乐众生。菩萨即起欢喜之心。若见一切粗犷众生。菩萨即起调伏之心。若见一切调顺众生。菩萨即起慈爱之心。若见具有缘力众生。菩萨即起卫护之心。若见具有因力众生。菩萨即起摄化之心。随摄化已乃为教授。若见智慧开明众生。菩萨即为宣说甚深之法。若见具演说智众生。菩萨即为广大说法。若见如理众生。菩萨即为次第说法。若见众生乐著文句者。菩萨即以少略文句而为说法。若见众生乐以奢摩他为先导者。菩萨即为宣说毗钵舍那。若见众生乐以毗钵舍那为先导者。菩萨即为宣说趣入三摩地法。若见众生乐持戒者。菩萨先为宣说不究竟法。后复为说地狱等事。若见众生乐多闻者。即为宣说无疑惑法。若见众生乐三摩地者。即为宣说趣入慧法。若见众生乐旷野住者。即为宣说心寂静法。若见众生乐修头陀行者。即为宣说圣慧根法。若见钝根众生。即为宣说闻随顺法。若见坚著贪法众生。即为宣说不净之法。若见坚著嗔法众生。即为宣说慈心之法。若见坚著痴法众生。即为宣说缘生之法。若见等分行众生。即从中入中广为说法。所谓不净法慈心法缘生法。若随顺诸法所应度者。菩萨即为宣说增上戒法增上心法增上慧法。若见众生以佛胜相所应度者。即为宣说真实随顺菩提分法。若见轻慢众生所应度者。先为杜止轻慢之门。后为说法。若见众生相续乐观菩萨圣相者。菩萨即为常现其身。然根未熟者不为说法。若见众生乐巧说法所应度者。即以缘起譬喻解释说法。若见众生乐甚深法所应度者。即为宣说缘生无我无人无众生法。若有众生著诸见者为说空法。若见众生起寻求行者。即为宣说无相之法。若见众生起求愿者。即为宣说无愿之法。若见众生著诸蕴者。即为宣说如幻之法。若见众生著诸界者。即为宣说善决择法。若见众生著诸处者。即为宣说如梦之法。若见众生著欲界者。即为宣说逼恼之法。若见众生著色界者。即为宣说诸行苦法。若见众生著无色界者。即为宣说彼一切行无常之法。若见众生乐以苦法所应度者。即为宣说令于圣种生欢喜法。若见众生乐以乐法所应度者。为说无量禅定之法。若见众生乐天趣法所应度者。即为宣说纯一乐法。若见众生乐著诸相所应度者。为说无我无取之法。若见众生乐以声闻法所应度者。即为教授取证之法。若见众生乐以缘觉法所应度者。即为宣说于事于义少略之法。若见众生乐以初发心菩萨法所应度者。即为宣说深心发起大悲之法。若见众生乐以久修道行菩萨之法所应度者。即为宣说于轮回中无懈倦法。若见众生乐以不退转菩萨之法所应度者。即为宣说严净佛土之法。若见众生乐以一生补处菩萨之法所应度者。即为宣说大菩提场庄严之法。若见众生乐以佛身所应度者。为说菩萨胜行相续不空之法。寂慧当知。如是等法皆是具足智慧方便诸大菩萨。于彼清净所缘法中而得自在。是故广说不空之法。其所说法。为令一切众生欢喜故说。

说是法时会中有十千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五千菩萨得无生法忍。

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授记品第十六之一

尔时会中有诸菩萨咸起是念。此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其何久近当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邪。所居佛土当何名字。菩萨成佛复名何等。眷属圆满其数几何。

尔时世尊知诸菩萨心所念已。即时微笑。法尔诸佛现微笑时必有因缘。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色广大光明。所谓青黄赤白红紫碧绿。其众色光普遍照曜无边世界乃至梵世。其光盘旋还来佛所右绕三匝。从佛世尊顶门而入。

尔时寂慧菩萨摩诃萨。即于佛前合掌虔恭。以妙伽陀而伸请问。

如金色光妙无垢寂静月面体凝然

破暗最上日光明人仙微笑今何为

安处寂定莲花相大悲震吼进力增

念智功德妙香薰善逝莲花笑何为

念如净器定如油悲炷然灯破三垢

妙慧光明息暗冥善逝智光笑何为

悲轮光明慧观察息除三垢灭诸冥

净开智眼利世间佛日妙光笑何为

佛知三有世间意遍照一切天人心

大仙慈眼视众生今何大仙现微笑

寂慧菩萨说伽陀已。

尔时世尊即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今此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于此贤劫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持金刚杵作供养事。以利益心守护正法。今于我此秘密法中广大施作。普为无量一切众生。成熟最上菩提善根。于此贤劫乃至最后楼至如来法中隐没。即于极乐世界阿閦如来佛刹中生。而彼世界阿閦如来。为彼诸菩萨宣说秘密一百八印。时金刚手菩萨大秘密主。闻其所说。不假加行解入义趣。如理如实随顺所行。其后复于无量无数诸如来所。亲近恭敬尊重供养。彼彼佛所皆修梵行护持正法。广为无量俱胝那庾多百千众生。成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而后复过殑伽沙数劫中。圆满菩提分法。而乃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号金刚步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于世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世界名普净。劫名清妙。寂慧。而彼普净世界。金刚步如来刹土之中。安隐丰乐严净可观。天人炽盛菩萨广多。七宝具足殊妙庄严。七宝所谓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珊瑚琥珀及赤珠宝。彼世界中周遍盈积。可八步量地平如掌。柔软复如迦左邻尼具诸乐触。建妙幡幢宝绳交络。天妙宝花处处垂下。最上精妙众香氛馥。空中自然奏诸音乐。无诸恶趣及众险难。如兜率天最胜受用。又彼世界随意所思。宫殿舍宇园林楼阁。饮食衣服众庄严具。皆悉具足随诸所用。皆与天人受用无异。受诸天人具大信解深信佛智。又彼世界亦复不闻声闻缘觉二乘名字。彼佛所说纯一清净大菩萨法。又彼金刚步如来。广多百千菩萨眷属。又彼世界不坏律仪。不减寿命不破戒行。不失正见。亦无颠狂聋哑跛伛謇吃犷恶斗竞缺减诸根等者。一切皆具二十八种天人胜相。而为庄严。彼佛如来寿八中劫。亦无天人中间夭逝。寂慧当知。彼金刚步如来。其如是等及余无量胜功德事。彼佛世尊随欲说法即放光明。彼诸众生见是光已。即知如来宣说妙法。若有众生互起思念。欲诣佛所瞻仰听法。即以彼佛神通智力所加持故。寻至佛所。或有以自神力至佛所者。即时天人大众咸来集会。时彼世尊踊身空中。高百千多罗树。时四大洲悉见如来广大身相。又十方世界悉闻震发显示如来清净妙音。一切众生闻者适悦。又复如来为诸菩萨说正法时。无一众生于其如来宣说之法有所违背。彼诸众生皆悉利根开明知解。又彼世界而无王者。唯佛世尊金刚步如来最上法王。又彼世界一切众生无我无执。

复次寂慧。又彼金刚步如来。于彼刹中诸天人所欲行乞食。彼时若天若人即见如来圣像住在其前执持应器。彼诸天人见圣像已。各欲奉上如来清净饮食。及随意乐所欲方处座卧之具。百味食等皆悉严备。彼佛知时随受所施。佛受施已即出其舍。还复如来所止僧坊。诸菩萨众亦复随应入三摩地。

寂慧当知。彼佛如来所住世界。具如是等及余无量胜功德事。是故名为普净世界。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三

猜你喜欢
  卷七十八·道世
  开元释教录卷第十五(别录之五)·智升
  标应读典籍·印光
  法界安立图卷中之下·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二·佚名
  七 调和五事助参禅·正果法师
  佛说相应可经·佚名
  卷七·心圆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注解 第四卷·宗泐
  今日之中国佛教序·太虚
  第四 弥多求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三之下·智顗
  卷四十·道世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三·念常
  卷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八出·李开先

    (末扮僧上白)大厦敷支势已倾,英雄四海乱纵横。吾徒不是空门客,要削人间事不平。念我是经略府提辖官鲁达,今已弃职,在相国寺为僧。昔曹(日?)征土番,军中与林冲八拜为交。常恨兄弟刚不屈人,奋不顾身,当欲直言强谏。万一有祸,争奈老母

  • 卷八十六·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八十六器用宝刀赋【有序        魏】曹 植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马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侯各得一焉其余二枚家王自仗之赋曰有皇汉之明后思潜达

  • 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七十五李白南阳送客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离顔怨芳草春思结垂杨挥手二别临岐空断肠送张舍人之江东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天清一鴈远海濶孤帆迟白日行欲暮沧波杳难期

  •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脱脱

        兴宗三   十六年春正月己卯,如混同江。二月庚申,如鱼儿泺。辛酉,禁群臣遇宴乐奏请私事。诏世选之官,从各部耆旧择材能者用之。三月丁亥,如黑水泺。癸巳,遣使审决双州囚。壬寅,大雪。夏四月乙巳朔,皇太后不豫

  •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焦竑

      兵部三(侍郎一)   ◆侍郎一   兵部侍郎徐公垕傳   兵部侍郎胡公子昭神道碑(薛甲)   兵部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墨麟傳   兵部左侍郎盧淵傳   兵部右侍郎李衡傳   兵部左侍郎錢塘柴公車墓誌銘(王直)   兵部

  • 目錄·焦竑

      獻徵錄序   卷之一  宗室一   卷之二  宗室二   卷之三  戚畹   卷之四  駙馬都尉   卷之五  公一   卷之六  公二   卷之七  侯一   卷之八  侯二   卷之九  伯一   卷之

  • 本语卷五·高拱

    孔子宪章文武盖时王之法不可不守也今言治者正不可妄意纷更只将祖宗之法求其夲意所在而实心奉行之纵有时异势殊当调停者亦只就中调停处得其当便是不可轻出法度之外启乱端也此不惟分所宜然祖宗聪明睿知既迈伦夷而又艰难

  • 卷六·杨士奇

    二年正月丙寅朔 上至蔚州城守不下指挥李诚号冲天李者仓卒城外走匿水沟中士卒搜得之 上释之诚愿献城自效遂遣归城中人不从执诚囚之诸将候诚不至遂欲攻城 上曰观其守备非旬日不能拔兵钝威挫难以符志当用智取之其城外

  • 志卷第三十七 高丽史八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兵三。看守军。○典 库: 将校二杂职将校二军人五。卤簿都监: 将校二散职将相二军人四。征袍库: 将校二军人五。仁恩馆: 将校二。龙门仓: 将

  • 卷六·杨大雅

    钦定四库全书两汉博闻卷六宋 杨侃 辑龙楼【成帝纪十】成帝为太子初居桂宫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师古曰三辅黄图桂宫在城中近北宫非太子宫张晏曰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防之为名也枸酱【西南夷传六十五】唐防使南粤食防蜀

  • 安颉传·李延寿

    安原的弟弟安颉,聪明善辩而多有谋略,很有父亲的风范。明元帝初年,担任内侍长,皇帝让他考察和举荐百官,纠正和弹劾奸佞之徒,不要有什么避讳。安颉曾经向皇帝报告父亲的私下不可告人的事情,皇帝认为他忠于国家,特别亲近和宠信他

  • 齐物论第二·刘文典

    〔注〕夫自是而非彼,美己而恶人,物莫不皆然。然,故是非虽异,而彼我均也。 〔释文〕齐物论力顿反。李如字。而恶乌路反。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荅焉似丧其耦。 〔注〕同天人,均彼我,

  • 卷十三·张尔岐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郑注句读卷十三济阳张尔岐撰既夕第十三【郑目录云士丧礼之下篇也既已也谓先葬二日已夕哭时与葬间一日凡朝庙日请啓期必容焉此诸侯之下士一庙其上士二庙则既夕哭先葬前三日大戴第五删小戴第十四别録名

  • 魔劝舍寿品第二十六·马鸣

    如日初出,显于山岗奋大光明。消灭厚冥,佛法中天正法晖明。颁宣言辞,净无垢光。心怀愚痴冥,如幽深谿谷。日以大光明,推尽幽冥原。如清明无雲,日光靡不照。佛所至教化,莫不蒙济度。犹如大金山,大祠祀盛火。如鱼怨盛阳,竭尽尘劳水

  • 宗镜录卷第九·延寿

    夫修行契悟。法乃尘沙。云何独立一心为宗。而称绝妙。答。若不了心宗。皆成迷倒。触途成壅。证入无门。如俗谛中。亦有秘密之法。若不得要诀。学亦无成。或得其门。所作皆办。今教乘称秘密之法。禅宗标不传之文。则向

  • 钱农部请师本末·钱鼎铭

    石刻拓片,存苏州市博物馆。

  • 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等译,与《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同本。末后有一女人发心,便得转为男子,授菩提记。

  • 伏狮义公禅师语录·佚名

    清 (尼)说,明元记录,高以永序,超琛跋,有行状。总目,升座,小参,示众,附法语,机缘,拈古,颂古,偈语,书问题,赞佛,事源,流颂,行状,塔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