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入松】〔小外上〕少年高折桂花枝。行斾驻京师。昨蒙相府留深意。还未审是和非。且去寻消问息。灯前准拟归期。奸佞嫉吾曹。谋深益见高。腹中原是剑。笑裏总成刀。香饵鱼吞钓。机弓鸟失巢。秦姬裘未献。关客恐难逃 
-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竹所吟稿春日访四圣郑渭濵访旧孤山去桃花观里春迎香闻道室借酒酌吟人琴操音还古蔬盘味却真斜阳各分散一水隔红尘担上木香无奈声声杜宇频木香犹有一分春担 
-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九犬类四言古赋犬          【吴】张 俨守则有威出则有获韩卢宋鹊书名竹帛五言古狗诗          【晋】张 华如黄批狡兔青骹撮飞雉鹄鹭皆尽收鳬鹥安足视狂 
- 温子升 荀济 祖鸿勋 李广 樊逊 荀士逊 王褒 庾信 颜之推 弟之仪 虞世基 柳 许善心 李文博 明克让 刘臻 诸葛颍 王贞 虞绰 王胄 庾自直 潘徽 常德志 尹式 刘善经 祖君彦 孔德绍 刘斌《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 
- 《杏轩偶录》,一册,不分卷,安陆卓从乾著。其《自跋》云:“余幼喜吟咏,脱稿辄弃,散佚者十之九。族孙少仪爱余诗,搜残拾坠,汇为《杏轩诗钞》八卷,屡促刊行,未果。阳新刘芸甫见余《杏轩偶录》一册,谓为昔贤《草堂笔记》之遗旨, 
- 序 原序 一 汴京失陷 二 帝幸金营 三 二帝被执 四 胁迫北行 五 朝见金主 六 往安肃军 七 徙居云州 八 徙西江州 九 徙五国城 十 徙筠从州 一一 太上皇崩 一二 徙源昌州 
- 【解读】这一章是说明不孝是最大的罪恶,并指出引致社会大乱的三个根源。【原文】子曰:“五刑之属三千(1),而罪莫大于不孝(2)。要君者无上(3),非圣人者无法(4),非孝者无亲(5)。此大乱之道也(6)。”【译文】孔子说 
-   ◎传一章释明明德   问"克明德"。曰:"德之明与不明,只在人之克与不克耳。克,只是真个会明其明德。"〔节〕   问明德、明命。曰:"便是天之所命谓性者。人皆有此明德,但为物欲之所昏蔽,故暗塞尔。"〔〈螢,中"虫改田"〉 
- 【臣】等谨案石鼓论语答问三卷宋戴溪撰溪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已着録是书旧本有宝庆元年许复道序称淳熙丙午丁未间溪领石鼓书院山长与湘中诸生集所闻而为此书朱子尝一见之以为近道陈振孙书録解题所载与序相符其书诠释义 
-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九檀弓上第三之一正义陆氏德明曰檀弓鲁人存疑孔氏颖达曰郑目録云名檀弓者以其善於礼故着姓名显之今山阳有檀氏此檀弓在六国之时以此篇载仲梁子故知是 
- 余曩未读佛经。不知佛理者也。因宗兄香严居士殷勤劝论。始稍稍畱心内典。知出世大法非常情可测。且遭遇甚不易。遂皈心净土焉。时侍 慈母太福晋侧。闲或言及。初不以为意。久之命取佛书观之。阅数种俱不契后。得竹窻 
-   统观十二门论,惟一法门耳。别称十二,乃就其穷源尽委适可而止者以言。然悟入不二法门,言思路绝,心行处灭,幻起无性,诸法空寂。寂然而常现幻有,斯有所以妙;幻有而常处寂然,斯空所以真。故即俗眼所见山河大地人我众生等相,能审 
- 隋外国沙门菩提登译古吴蕅益沙门智旭疏(丙)二示进趣义二。初问。二答。(丁)今初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开示求向大乘者进趣方便。上来已为末世钝根。巧设除疑转障之法。然而障转疑除之后。正可进 
-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菩萨语密品第二复次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云何名为菩萨语密语业清净。寂慧当知。随诸菩萨所起之处。即彼菩萨本生。随 
- 佛道品今明此品略用三意通释。一明此品来意。二释此品名。三入文解释。初明此品次观众生品来者。前品正明通相入空。正成问疾品通教从假入空。调伏界内有疾菩萨。兼成室外为国王长者说法。已如前说。今此品次明通相从 
- 六卷。宋朱熹撰,明陈选注。陈选字士贤,临海人。天顺六年 (1340)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追赠光禄寺卿,谥恭愍。是书成于淳熙十四年(1187)。凡内篇四:曰《立教》、曰《明伦》、曰 《敬身》、曰 《稽古》; 外篇二: 曰《 
- 不题撰人。据《宋史·吴淑传》及诸志著录,知该录北宋吴淑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四库全书总目》曰 该录久无传本,误。该录述异人故事25则,即司马郊、钱处士、 聂师道、于大、李梦符、刘同圭、耿先生、潘 
- 亦称《金刚顶经瑜伽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简称《文殊师利菩萨仪轨供养法》、《文殊菩萨供养法》、《文殊五字念诵法》等。密教仪轨经典。唐不空译。一卷。属瑜伽密教仪轨书,说五髻文殊瑜伽供养法(文殊五字瑜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