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十二出 易生避难

【风入松】〔小外上〕少年高折桂花枝。行斾驻京师。昨蒙相府留深意。还未审是和非。且去寻消问息。灯前准拟归期。

奸佞嫉吾曹。谋深益见高。腹中原是剑。笑裏总成刀。香饵鱼吞钓。机弓鸟失巢。秦姬裘未献。关客恐难逃。我郭希颜有乡亲易弘器。新中解元。昨来会试。今日严府卽来招飮。我想严家素与易氏有隙。岂有不生妬忌之心。反加过爱之理。况两京十三省解元俱在京师。焉能独宴一人。为此心生疑虑。倘加谋害。如何是好。此际已将二更时分。纔着家僮到彼寓所访问。且待回报。〔外上〕匿情吐哺留贤士。谁识当朝王巨君。禀老爷。小人到易相公下处。说道午间赴宴。尙未回来。〔小外〕咳。罢了罢了易生必落圈套矣。小厮。你随我暗中去严家门首。打探消息。〔外〕老爷。他家相府潭潭。纵然有谋。外面也不晓得。〔小外〕你不知道。事有偶然。倘天幸逃出。亦可接济。不幸被害。亦必乘此黑夜。埋灭尸首。倘见之时。就此叫破。明日也好上本。快走快走。〔行介〕此是前门。绝无人迹。再到后园门去。

【醉落魄】〔付末急上〕忘机误入迷魂地。幸然脱壳金蝉去。回头恩母向枯泉。欲报恩无计。

〔小外〕那暗中有一个人来莫非就是易解元。且上前一看。〔付末〕那裏两个人来。莫非严家巡更的。不免就此小巷躱避。〔小外〕那人荒荒张张。事有可疑。且追上去。〔付末回头认介〕果是易兄。〔付末哭介〕

【哭相思】虎吻狼牙几陷矣。何期此地重相遇。

〔小外〕恐有人追来。快到小寓去。〔行介〕此处是了。易兄请进。小厮闭上了门。易兄喘息定了。慢慢说个害你情由。

【皂罗袍】〔付末〕奸相心怀毒意。〔小外〕他请兄去怎么相待。〔付末〕命东楼贼子。款曲羁縻。〔小外〕飮酒之间。有甚话说。〔付末〕玳筵歌舞恣欢娱。金杯酬劝忘猜忌。〔小外〕正是奸计。兄何不识。〔付末〕花前月下。又将席移。〔小外〕兄何不吿辞。〔付末〕酒阑更尽。岂容谢辞。〔小外〕那时怎么。〔付末〕沈酣中却牢笼计。

〔小外〕兄旣沈醉。就中其计也不知了。

【前腔】〔付末〕不解其间就裏。〔小外〕他何计害兄。〔付末〕待夜阑深睡。锁上黄扉。〔小外〕那时何所作为。〔付末〕持刀彭孔断微躯。他把秋蓉并斩成奸罪。〔小外〕这等如何得脱了。〔付末〕天敎姑氏。私窃锁匙。〔小外〕闻严世蕃有表姑陆氏在家。想就是他救你。〔付末〕重门引出。迷途指归。〔小外〕难得这个好人。教他如何回去〔付末〕言之痛心。他欲逃不能。欲回不可须臾投井归泉世。

〔小外〕咳可怜可怜。妇人女子有此大义。况为严氏亲戚。且肯舍身救人。益见奸贼之恶。下官虽无言责。明早将他罪恶。倂杀兄致姑死节的事情。详奏一本。就死也何辞。

【催拍】〔小外〕听说奸雄祸机。顿惊心觉涕洟。天下有这般妇人。追思救你时。何异那吴女投江。先脱子胥。我明日呵。旌表亡灵。大义捐躯。〔付末〕如今本也难上。大人也要自爱。〔小外〕臣子道愿竭衷愚。挂冠去复何辞。

【前腔】〔付末〕荷得皇天鉴兹。离虎口幸脱灾危。只是那奸雄呵。一不做二不休。雄心恐未灰。小生当此之际。京国固不能容。归途又恐遇害。旅邸难居。远道难归。正是四海无家。张俭谁依。〔小外〕请自宽慰。〔付末〕乡关杳云树重迷。回首处转添悲。

〔小外〕易兄。你在此会试。谅不能容。复归江西。又恐遇害。下官有门生邹应龙。见任塞外巡边。素有忠义。你去那裏投他。只说代我通问。相见之后。言及实情。他必安慰着你。待他复命同归。料无人测识。下官明日舍身力谏。倘有不虞。谅邹生回朝。必与我报雠也。〔付末〕重蒙大恩。又辱指教。只恐日裏难行。就此夜间吿别。〔小外〕此际城门未开。且到后堂茶饭。待五更时分。下官少助盘费。差人送出城去。

【川拨棹】〔付末拜介〕蒙君语。向边城求暂止。〔小外〕须有日同赋归与。〔付末〕怕回来奸雄未除。〔合〕怎敎人勿痛悲。不由人不泪垂。

【余文】生离死别何足虑。但愿得早旋旌斾。气壮山河金戈挽落晖。

〔付末〕天地如此大。

一身不能容。

〔小外〕暂为袁绍客。

回建破曹功。

猜你喜欢
  王梦应·唐圭璋
  李持正·唐圭璋
  神女赋原文·宋玉
  第二十四回 轻薄子色胆包天 端庄女舌辩无双·萧晶玉
  第十齣~第十八齣·沈龄
  第二十八出·李开先
  王氏·隋树森
  ●瑶峰集附录·王尔烈
  卷四·吕诚
  卷十三·史简
  卷一百六十三·曹学佺
  蒙隠集巻二·陈棣
  卷八百八十六·佚名
  卷四百五十五·佚名
  李清照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三十二 尉迟运 王轨 宇文神举 宇文孝伯 颜之仪 乐运·令狐德棻

    尉迟运,大司空、吴国公纲之子也。少强济,志在立功。魏大统十六年,以父勋封安喜县侯,邑一千户。孝闵帝践阼,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俄而帝废,朝议欲尊立世宗,乃令运奉迎于岐州。以预定策勋,进爵周城县公,增邑五百户。

  • 卷七十一·列传第一·后妃·脱脱

        ◎后妃   ○肃祖昭烈皇后萧氏 懿祖庄敬皇后萧氏 玄祖简献皇后萧氏 德祖宣简皇后萧氏 太祖淳钦皇后述律氏 太宗靖安皇后萧氏 世宗怀节皇后萧氏 世宗妃甄氏 穆宗皇后萧氏 景宗睿知皇后萧氏 圣宗仁德皇

  • 卷五十八 漢紀五十·司马光

      起重光作噩(辛酉),盡強圉單閼(丁卯),凡七年。   孝靈皇帝光和四年(辛酉、一八一年)   春,正月,初置騄驥廐丞,領受郡國調馬。豪右辜榷,馬一匹至二百萬。   夏,四月,庚子,赦天下。   交趾烏滸蠻久為亂,牧守不能禁。交趾人

  • 第十三回 檄北方徐元帅进兵 下南闽陈平章死节·蔡东藩

      却说张士诚宫中,有一座齐云楼,系士诚妻刘氏所居。士诚兵败,尝语刘氏道:“我败且死,尔等奈何?”刘氏道:“君勿过忧,妾决不负君。”至城陷,即命乳媪金氏,抱二幼子出室,驱群妾侍女登楼,令养子辰保,置薪楼下,放起火来。霎时间烈焰

  • 自序·蔡东藩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十六·佚名

    嘉靖元年七月乙巳朔时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门之神○复设山西和顺县县丞主簿各一员从山西抚按奏也○宣大边饷告急户部议发太仓银十万两给之因请申敕二镇镇巡等官裁革冒滥节省虚费严禁领军官员刻害科歛包占私役之弊边方

  • 卷之一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复斋日记卷上·许浩

    会稽王冕元章有高才。其墨梅冠绝古今,断枝残楮,人争宝之。其画梅多自题,有云:“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其初见高庙应制题梅诗曰:“猎猎北风吹倒人,乾坤无处不沙尘

  • 四○三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遵旨筹办领回书籍及解交违碍书籍折·佚名

    四○三 湖北巡抚陈辉祖奏遵旨筹办领回书籍及解交违碍书籍折乾隆四十二年七月十二日湖北巡抚臣陈辉祖跪奏,为遵旨覆奏事。本年五月二十一日,臣于阅兵途次江陵县地方,钦奉上谕:前经降旨令将各省进到书籍云云。钦此。仰见我

  • 四○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呈续购书集目录清单折·佚名

    四○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呈续购书集目录清单折乾隆三十八年三月十七日闽浙总督臣钟音、福建巡抚臣余文仪、福建学政臣汪新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照案准礼部咨,钦奉上谕,采访遗书。臣等当即钦遵,率属善为搜罗,并于省城公所设

  • 少帝本纪·薛居正

    (一)少帝的名字叫重贵,是晋高祖的堂侄。父亲讳名敬儒,母亲姓安,唐朝天..十年(913)六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太原汾阳里。石敬儒曾经做过后唐庄宗的骑将,早年去世,高祖把少帝当作儿子看待。少帝年少时就恭敬仁厚。高祖喜欢他,到各

  • 东周欲为稻·佚名

    【提要】 在战国时代最有名的说客和谋士就是苏秦,尊称为苏子。他是中国梦想得到权力、金钱和荣耀的士大夫们的楷模。他的精彩言论和谋划主要在《秦策》《齐策》《楚策》《赵策》等策中,《东周策》这里只是个序幕或者引

  •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二·佚名

    简阅一、海军各船大副;二副等,应逐日轮派一人,将天气、风色、水势及行泊时刻、操演次数凡有关操防巨细事务,概行登记日册;管轮官将机舱内轮机迟速,日用煤、油各料若干,并有无事故,亦概行登记日册;由管带官随时稽察。如有错漏,小

  • 卷五十四游学·冯煦

    中国派遣学生出洋肄业,肇始于同治十一年,由两江总督曾国藩设公局于上海经理其事。维时内地风气未开,所遴送者仅上海、宁波、福建、广东等处之幼童,且日本未强,故所派学生专以西洋为主。迨光绪二十五年总理衙门后改外务部。

  • 商书·汤誓·佚名

    伊尹相汤伐桀,升自陑,遂与桀战于鸣条之野,作《汤誓》。王曰:「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尔有众,汝曰:『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予惟闻汝众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

  • 卷四十一·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四十一乐律管只吹得中声为定【季通尝截小竹吹之可验】若谓用周尺或羊头山黍虽应准则不得中声终不是大抵声太高则焦杀低则盎缓【牛鸣盎中谓此】又云此不可容易杜

  • 儒佛异同论之三·梁漱溟

    儒佛异同既一再为之析论如上矣,忽又省觉其有所遗漏,宜更补充言之。何言乎有所遗漏?人类实具有其个体生命与社会生命之两面,不可忽忘。儒佛两家同为吾人个体生命一种反躬修养的学问,是固然矣;顾又同时流行世界各地,为中国、

  • 佛说分别缘生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乌卢尾螺池边。泥连河侧。菩提树下。成佛未久。独止其中。心生思念。世间苦法。无能免者。无能怖者。决定实有。如是观察。是大义利。世间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