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三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菩萨语密品第二

复次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云何名为菩萨语密语业清净。寂慧当知。随诸菩萨所起之处。即彼菩萨本生。随其菩萨本生。即入菩萨音声。所有一切有情音声语言。诸语言道言词诠晓。总集一切往返事相。微细伺察苦乐等言。悉入菩萨音声中住。都无障碍无著智见一切随转。乃至蚊虫蝇蝶微细音声。菩萨悉能诠表。令诸有情得闻菩萨音声之者身心轻安。随彼所闻如其诠表。悉从菩萨口门而出。此中如是说伽陀曰。

随诸有情无边际即彼种类亦无量

于百劫中说无边此不思议何能说

我以譬喻如义言说大士法亦无失

无增无减若虚空起广大心而开演

复次寂慧菩萨。于其梵王所有一切种类音声。帝释所有种类音声。护世天王种类音声。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种类音声。乃至一切有情种类音声。菩萨悉以音声随入。复次伽陀曰。

菩萨梵音欢喜说超胜梵王彼音声

所说相应行慈悲喜舍四法皆和合

帝释歌咏悦意声菩萨音声能隐覆

随彼所出妙歌音如应分别诸法义

紧那罗众妙音声菩萨音声悉超胜

贪火炽然令息除如彼所言生爱乐

欲界诸天悦意声诸天歌咏声各异

法义随顺如理宣令彼一切生欢喜

贪嗔痴慢及憍谄疑惑等类诸有情

闻其菩萨如义声悉能止息贪嗔等

所有色界诸天众闻最上人音声已

一切咸生欢喜心愿求菩提生善趣

摩睺罗伽乾闼婆龙等诸妙音乐声

闻功德海所宣言一切广大生欢喜

种种方处无边声人中此阎浮提等

随闻菩萨妙音声闻已一切得解脱

地居空居诸天界菩萨音声悉随入

如其种类所入声宣说决定真实法

迦陵频伽拘枳罗鹅雁鹦鹉并鹙鹭

孔雀共命拘那罗吉祥鸟及鸳鸯等

师子虎豹熊獐鹿象马犀牛猫犬猪

此等走兽及飞禽音声随入皆欢喜

一切四足及二足多足无足等有情

菩萨随入众音声警悟如应生爱畏

三千世界诸有情上中下品众差别

三涂及彼人天中菩萨言音普随入

是中菩萨无分别无执无缚无思想

住无散乱等引心所作随应现诸相

清净有情所求愿音声诠表俱胝刹

过殑伽沙数亦然是心无持无发悟

三千界中诸魔众咸闻菩萨广大声

闻已惊怖速归心合掌恭信而顶礼

常好诤论诸有情增上慢心不归信

由闻大士清净言合掌恭信而顶礼

聋哑及彼无舌者謇吃破坏诸有情

由其菩萨美妙言即时能闻能言说

烦恼烧然复逼迫造罪恶作百种具

由闻菩萨善净言心得清凉息诸恶

有情若闻无常声佛法僧声即得闻

施戒忍法亦复然精进定慧悉闻听

所有一切功德海多俱胝劫说不尽

音声无边智无边悉住佛声而无断

复次寂慧。当知菩萨摩诃萨。语言音声之中。无爱著语。无猛恶语。无痴乱语。无染污语。无缚解语。无高下语。无粗涩语。无恶戾语。无缺漏语。无坚硬语。无违顺语。无退失语。无随恶语。无相违语。无随染语。无不定语。无躁动语。无贡高语。无忿恚语。无非时语。无杂欲语。无随方喜爱语。无思慕语。无极缓语。无极速语。无坏诸根语。无坏音声语。无破坏心语。无邪曲语。无劣弱语。无隐覆语。无衰朽语。无向背语。无深险语。无不出离语。无不愍念语。无害他语。无自他离间语。无出入语。无执取语。无不清净语。无不如理语。无不忍语。无杂乱语。无诬谤语。无非法语。无高胜语。无卑下语。无过时语。无时分差失语。无虚说语。无邪说语。无希求利养语。无不归摄语。无痴瞢语。无痴疑语。无不可爱语。无讦露语。无轻慢语。无自分高强语。无他分离散语。无自赞功能语。无破他功能语。无讥诮语。无折伏他语。无非所作语。无所作相违语。无破坏秘密语。无不防护语。无轻慢智者语。无毁谤贤圣语。无称美语。无赞誉语。无显发他人过失语。无如箭射激语。无说他非语。无不救拔语。无增上慢所说语。无罪业语。无不饶益语。寂慧当知。菩萨所出语言音声。皆是神通智力。福行果报之所成立。善种随转相续不断。凡所言说皆悉成就。菩萨一时或于树下行住坐卧。若有人来诣菩萨所。作是问言。汝知此树有几多叶。是时菩萨不观其树不数其叶应声答言。此树具有若干数叶。如其菩萨所出之言。即彼树叶更无增减。又复有人问殑伽河有几许沙。为几百邪。几千几百千。几俱胝几阿庾多。几你庾多。几兢羯罗。几频婆罗。几尾播舍。几阿閦婆。几无量。几阿僧祇。几阿哩誐拏。几嚩诃。几龙力。几不可数。是时菩萨不观其河不数其沙应声答言。此河具有若干数沙。如其菩萨所出之言。即彼河沙更无增减。亦同如来智所知数。菩萨所言如实无妄。不假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并声闻缘觉众共作证。唯佛如来所可证知。寂慧。如是等缘而悉应知。

复次寂慧。我念过去久远世中。有一仙人其名妙爱。有婆罗门名曰黑相。彼时有一尼拘陀大树其名贤善。有多枝叶周匝垂荫。纵广可及一俱卢舍。时妙爱仙人居其树侧。以神通力经七日中。审细观瞩数其树叶。于后一时。彼黑相婆罗门。入城乞食。经游至彼树下饭食已讫。即诣妙爱仙人居所。到已欢喜。互以美言而相慰问。多种谈论咸生适悦。时仙人言。大婆罗门。汝必应知于人世中。可能有人于此尼拘陀大树审细观知枝叶数不。婆罗门言。尊者。世亦有人。仙人复言为何人邪。婆罗门言。即汝尊者应为我说。仙人答言。大婆罗门汝为我说。时婆罗门。不观其树不数其叶。应声即为说伽陀曰。

八千那庾多数量俱胝复有九十二

六十阿閦婆应知十六齐等其枝数

又复三十那庾多九十六数殑羯罗

尾播舍量有十三此等皆为彼叶数

其树所有枝及叶如前数量无增减

我随智力如实言疑者自数应无失

是时妙爱仙人。闻是说已深生惊异。说伽陀曰。

汝婆罗门神通智以真实语而善说

贤善尼拘陀树王所有枝叶如实知

汝亦不曾观其树而复不曾算其数

即彼枝叶数难量能以智心而解入

仙人说伽陀已。又复问言。大婆罗门。如汝所说。为自智力而能知邪。为诸贤圣助汝说邪。婆罗门答言。尊者。汝今善听。我以人中之智如实而说。虚空可破斯言无妄。

复次。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汝今当知彼时妙爱仙人者。即今大智舍利子是。黑相婆罗门者。即今世尊释迦师子是。由如是故菩萨所有语功德海。即能安住真实功德如理法义。寂慧。此等是名菩萨语密语业清净。其中若有少解入者。我说彼为最上慧人。

菩萨心密品第三之一

复次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告寂慧菩萨摩诃萨言。云何名为菩萨心密心业清净。寂慧当知。菩萨诸所作业。皆智所作非慢所作。悉是不灭神通妙智。以神通智游戏示现。一切事业神通建立。广大势力之所成办。而彼神通智相。即能成立一切行相。又彼神通妙慧。即能观见一切诸法。又神通智即无尽相。于一切处悉能随顺。又神通智即能随现一切色相。于彼彼色而悉遍故。又神通智即能随入彼一切声。于前后际音声平等故。又神通智普能观察诸有情心。以心自性伺察可见故。又神通智善能思念无边劫事。以前后际无所断故。又神通智能知一切种类之法。悉是解脱智行相故。又神通智于漏尽法顺时所求。于彼时分不过越故。又神通智即是出世间。圣决择分故。又神通智声闻缘觉。而悉不能彻其源底。又神通智即甚深义。悉能降伏诸魔外道。又神通智能至菩提道场。现证一切最上佛法。又神通智悉能随顺转妙法轮。又神通智善作调伏诸有情事。又神通智得大灌顶。于一切法而能自在。寂慧。此即是为菩萨心密心业清净。心清净故彼即无染。洁白明亮离诸烦恼。能善调伏善作诸业。善入禅定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亦不毕竟堕于一切。尽无生法随念即生。亦复不为欲界所动。不由缚生不由缚灭不由缚起。所以者何。谓能解脱一切分别。解脱一切杂染系缚。解脱颠倒执取依止。即彼解脱生。即彼解脱灭。即彼解脱起。虽复有生而无所生。如是即能圆具大乘一切佛法。然彼佛法若于十方审谛伺求。悉无所得亦非无得。以一切佛法无得非无得故。即能随得彼一切法一切佛法。是故于一切法一切佛法中。无法非无法。何以故。以一切法审谛伺求。悉无所得亦非无得。若于诸法如实伺求。悉无所得非无得时。即无有法而可算数。谓一切法已能出过算数量故。若能了知彼一切法平等性者。是中无法亦非无法而可取著。此即诸法无取著义。若或领解是义即大无义。若无领解。彼即无义亦非无义。以现前安立无义可见故。若或有慧可了知者。即为障碍彼无碍慧。若或于慧无障碍故。是即无著。若无著即无住。若无住即无尽。若无尽即无勤亦无堕。若无勤堕即无非我。若无非我即亦无我。若无我即无取。若无取即无诤。若无诤即无论。即彼无论此说是为沙门之法。即沙门法。譬若虚空本来平等。以虚空平等故。非欲界系。非色界系。非无色界系。由如是故。于一切处悉无所系。以无系故无形显色及诸相状。无色相故即能随顺觉了。若能如是随觉了故即能一切差别分别。寂慧菩萨言。云何名为随顺觉了。复何名为差别分别。金刚手菩萨言。无有少法而可得者。此名随顺觉了。以觉了故即是差别分别。是故法中作此二说。寂慧。当知此等名为菩萨心密心业清净。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三

猜你喜欢
  不思议品第十三·佚名
  雜阿含經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放牛经全文·佚名
  第二十四 兄弟交战·佚名
  景教三威蒙度赞·佚名
  卷第二十三(弥沙塞)·佚名
  却温黄神咒经·佚名
  第二品 狮子吼品·佚名
  出钱劳军与布施·太虚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七(末)·窥基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四·佚名
  卷六·赞宁
  卷六十三·佚名
  佛教不要组政党·太虚
  卷第九·通云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初集卷三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一古今体六十六首【丙寅三】暮春恭奉皇太后建福宫赏花侍膳之作新花回雁报春归韶景长舒爱日晖几个绿筠吟凤管双株红杏舞莱衣酒斟北斗升玫陛夀指南山映琐闱

  • 卷六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六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二十 权德舆【字载之】 与沈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夜於亮上人院会宿 摄山标胜絶暇日谐想瞩萦纡松路深缭绕云岩曲重楼回树杪古像凿山腹人远水木清地深兰桂馥

  • 卷七·胡文学

    <集部,总集类,甬上耆旧诗> 钦定四库全书 甬上耆旧诗卷七 监察御史胡文学编 参政张白斋先生琦 先生字君王少负异才年十二即能赋诗常手古人诗一卷其父见之投诸雪淖中先生徐徐取出暴日下夜读之家贫为诸生时出游吴楚间授

  • 提要·胡仲弓

    苇航漫逰稿四巻   别集类三【宋】【臣】等谨案苇航漫逰稿四巻宋胡仲弓撰仲弓字希圣清源人其生平不少槩见惟集中一第诗有衣冠新进士湖海旧诗人之句知尝登第夜梦防仲作二象笏诗有嗟余初筮令之句知尝宰县将之官越上留

  •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第十二·陈寿

    杜微字国辅,梓潼涪人也。少受学于广汉任安。刘璋辟为从事,以疾去官。及先主定蜀,微常称聋,闭门不出。建兴二年,丞相亮领益州牧,选迎皆妙简旧德,以秦宓为别驾,五梁为功曹,微为主簿。微固辞,轝而致之。既致,亮引见微,微自陈谢。高以

  • 本纪第三 武帝下·沈约

    永初元年夏六月丁卯,设坛于南郊,即皇帝位,柴燎告天。策曰: 皇帝臣讳,敢用玄牡,昭告后天后帝。晋帝以卜世告终,历数有归,钦若景运,以命于讳。夫树君宰世,天下为公,德充帝王,乐推攸集。越俶唐、虞,降暨汉、魏,靡不以上哲格文祖,元勋陟

  • 卷一二三 宋紀五·司马光

      起柔兆困敦(丙子),盡重光大荒落(辛巳),凡六年。   太祖文皇帝元嘉十三年(丙子、四三六年)   春,正月,癸丑朔,上有疾,不朝會。   甲寅,魏主還宮。   二月,戊子,燕王遣使入貢于魏,請送侍子,魏主不許,將舉兵討之;壬辰,遣使者十餘

  • 卷八·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八宋 张九成 撰公孙丑章句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 ○胡中藻之狱·佚名

    康熙间屡次文字狱,虽文网深密,然因天下未定,其所对付者,亦半属实意为难之人。霸者为自卫计,尚非得已也。至如乾隆间胡中藻一案,观其成谳之词,真可以&ldquo;莫须有&rdquo;三字尽之矣。且在彼时,何必更作如是手段?而竟作如是手段

  •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十一·佚名

    天启元年六月辛未朔遣司礼监太监王体乾祭中霤之神○兵部右侍郎熊廷弼建议以为恢复辽左须三方布置广宁用骑步对垒于河上以形势格之而缀其全力海上督舟师乘虚入南卫以风声下之而动其人心奴必反顾而亟归巢穴则辽阳可复于

  • 靖康要録卷二·汪藻

    二月一日皇帝御明堂颁朔 诏聂山充发运使措置军兴粮草应江淮荆浙福建诸路军政兵器并令措置以闻或有差拨并聼聂山节制敢有稽违尽行军法二日宣抚司都统制姚平仲率歩骑万人刼金寨不克而奔三日李纲罢尚书右丞亲征行营司种

  • 志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七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选举一。○三国以前未有科举之法高丽太祖首建学校而科举取士未遑焉。 光宗用双冀言以科举选士自此文风始兴。 大抵其法颇用唐制。 其学校有

  • 一〇 青年“老学究”·邹韬奋

    我真料想不到居然做了几个月的“老学究”!这在当时的我当然是不愿意做的。一般青年的心理也许都和我一样吧,喜走直线,不喜走曲线,要求学就一直入校求下去,不愿当中有着间断。这心理当然不能算坏;如果有走直线的可能,直线当然

  • 第十二章 22·辜鸿铭

    攀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

  • 第三十七卦:《家人卦》·佚名

    家人:利女贞。【白话】《家人卦》象征家庭:特别注重女人在家中的作用,如果她能够坚守正道,始终如一,将会非常有利。《象》曰: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白话】《象辞》说:《家人卦》的卦象是离(火

  • 中阴救度密法 下卷·莲花生

    第三步 已入中阴作法救度皈敬偈第三步已入中阴作法救度皈敬偈皈命佛菩萨怙者诸上师愿慈悲保佑中阴得解脱上卷&ldquo;巴多脱卓&rdquo;法,详至中阴名&ldquo;踵倚&rdquo;;其后&ldquo;悉罢&rdquo;中阴者,今当开演救度法。 一

  •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卷下·佚名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出息入息自觉。出息入息自知。当时为觉。以后为知。觉者谓觉息长短。知者谓知息生灭粗细迟疾也。出息入息觉尽止者。谓觉出入息欲报时为尽。亦计万物身生复灭。心者谓意止也。见观空者。行道得观

  • 初学记·徐坚

    唐朝官修的一部类书。共30卷。是唐玄宗为方便其子习作时引用典故、检查事类而命集贤院学士张说、徐坚等编辑的。它是一部以知识为重点的类书,既有丰富的知识,又便于临文检查。因主要是适应皇子们练习学问上的基本功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