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95_1 【芳树(一作宋之问)】沈佺期    何地早芳菲,宛在长门殿。夭桃色若绶,秾李光如练。   啼鸟弄花疏,游蜂饮香遍。叹息春风起,飘零君不见。    卷95_2 【长安道(一作宋之问诗)】沈佺期    秦地平如掌,层城 
- 詩詞的節奏和語句的結構是有密切關係的。換句話說,也就是和語法有密切關係的。因此,我們把節奏問題放在這裏來講。(一)詩詞的一般節奏這裏所講的詩詞的一般節奏,也就是律句的節奏。律句的節奏,是以每兩個音節(即兩個字)作為一 
-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禹之曾大父昌意及父鲧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 
- 谢尚,字仁祖,豫章太守鲲之子也。幼有至性。七岁丧兄,哀恸过礼,亲戚异之。八岁神悟夙成。鲲尝携之送客,或曰:“此儿一坐之颜回也。”尚应声答曰:“坐无尼父,焉别颜回!”席宾莫不叹异。十余岁,遭父忧,丹阳尹温峤吊之,尚号咷极哀。既 
- 						 			  ◎历象志上   辽以幽、营立国,礼乐制度,规模日完,授历颁朔二百余年。今奉诏修辽史,体与宋、金似,其《大明历》不可少也。历书法禁不可得,求《大明历》元,得祖冲之法于外史。冲之之法,辽历之所从出也欤?国朝亦 
-   宣帝   宣皇帝。河內溫人。文選勸進表注。   魏武辟高祖。高祖以漢祚將終。不欲屈節於曹氏。辭以風痹不能起居。魏武遣親信令史。微服於高祖門外樹陰下息。時七月七日。高祖方曝書。令史竊知。還具以告。又乃 
-   宣和七年冬,金人败盟,分兵两道入寇。其一以戎子斡离不为帅,寇燕山,郭药师叛,燕山诸郡皆陷,遂犯河北。其一以国相粘罕为帅,寇河东,李师本叛,忻、代失守,遂围太原。边报猝至,朝廷震惧,不复议战守,惟日谋避狄之计。然其事尚秘,外廷 
- 庚子之祸,固以端王、李莲英为中坚,而助成之者,实刚毅为之魁。刚毅一贪鄙妄人,而能得朝廷之信用,酿成辱国丧师之惨剧,实满洲之戾气所钟也。刚毅生性执拗,愚而好自用,妾自称颂,不值识者一哂。然其恶不在此,乃在一生所长,以贪婪为其 
- 古高阳氏补纂目录列传七黄得功高杰刘泽清右镇将列传第七。◎温氏「原本」于四镇最略,仅节「绥寇纪略」数语合论之。夫靖南之神勇多劳、戆忠殉主,兴平之投诚服善、赍志亡身,虽其始末踪迹有殊,要之尽于国事,均足千古者也。史 
- 【臣】等谨案十国春秋一百十四卷国朝呉任臣撰任臣字志伊仁和人康熙已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任臣以欧阳修作五代史于十国仿晋书例为载记每略而不详乃采诸霸史杂史以及小説家言并证以正史彚成是书凡呉十四卷南唐二 
-                 【题解】东汉时期,在“天人感应”、谶纬迷信思想的统治下,各种迷信忌讳大肆泛滥。从本篇至《解除篇》,是王充批判当时流行的各种迷信忌讳的八篇论文。王充在本篇中批驳了四种迷信忌讳:一、忌讳在住宅西边 
-                 ——用生命作爱的抵押【原文】大车槛槛①,毳衣如炎②。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窀窀③,毳衣如满④。岂不尔思,畏子不奔。瓠则异室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敫日⑥。【注释】①槛槛(kan):车辆行驶的声音。② 
- 是篇较坊记为劣,多是老庄之学,其言仁处尤戾,战国异端之学,告子虽外义,然尚以仁为内也,此则并仁而外之矣。其篇名表记者,取篇中仁者天下之表也。列下帖。(卷九○,页一)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君子 
- 第九十六則趙州示眾三轉語舉:趙州從諗禪師示眾三轉語:泥佛不渡水,金佛不渡爐,木佛不渡火。底下原有一句:「真像內裏坐」,但是雪竇禪師舉時,不取這一句。他的意思是,泥佛金佛木佛可以即是真佛。譬如草不渡秋,花不渡季,人不渡百歲 
-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二明十法摄位。谓下摄于上上摄于下。中摄上下。故一一三法皆摄六位。三障覆六位者。斯由三障从迷说。六即从解说耳。若即三障之非道。通达三障之佛道。即此佛道须论六位。此之六位摄一切位。理即摄博 
-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四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本事品第二之四已说同分及彼同分。十八界中几见所断。几修所断。几非所断。颂曰。十五唯修断  后三界通三不染非六生  色定非见断论曰。言十五者。谓十色 
- 本辑所录之郑国史料采诸《春秋》、《左传》、《国语》及《史记》,未涉诸子之书。《春秋》和《左传》采用上海人民出版社《春秋左传集解》点校本,《国语》采用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史记》采用中华书局点校本。 
- 一卷,失译。说宝藏天女之陀罗尼及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