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文衡

文总集。明程敏政辑。九十八卷。敏政有《篁墩集》已著录。是集乃奉敕撰拟,凡七十六万四千余字。卷首有敏政自序。正文含诏、制、诰 、谥册文、遣祭文一卷,赋、骚各一卷,乐章、琴操等一卷,表牋一卷,奏议三卷,议一卷,论二卷,说一卷,解一卷,辨二卷,原一卷,箴、铭二卷,颂二卷,赞一卷七,策题、问对各一卷,书四卷,记九卷,序七卷,跋、题跋五卷,杂著七卷,传五卷,行状一卷,碑五卷,神道碑十二卷,墓碑三卷,墓志、墓志铭八卷,墓表四卷,哀诔、哀辞、祭文各一卷,字说一卷,补缺二卷。收明太祖,《开科举诏》、宋濂《琅琊游记》、吴纳《文章辨体序题》、苏伯衡《空同子瞽说》、王祎《洛书辨》、方希古(即方孝孺)《民政论》等由明初至弘治期间的散文。悉从《玉台新咏》之例,题作者姓名。唯方孝孺因避靖难文禁,而隐其名,书其字。虽编纂中有一篇占一卷,选文亦非全为当时名篇,而名篇又未尽选入等不合体例,不甚完美之处,然基本反映出明初散文创作成就较高时期,宋濂、刘基等作家作品注意反映现实,传记富于特征,小品精悍警厉,游记清越幽秀之特点;亦反映出台阁派作品表面雍容华贵,实际内容贫乏,散文创作处于低潮时期之情况。故是集特为明初至弘治间颇为重要之选本。有《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四部丛刊》本,收一百卷,题目作《皇明文衡》。

《明文衡》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剡源集·戴表元
  清献集·赵抃
  小亨集·杨弘道
  养蒙集·张伯淳
  后周文纪·梅鼎祚
  东坡全集·苏轼
  全上古三代文·严可均
  故事新编·鲁迅
  济南集·李廌
  王右丞集笺注·王维
  檆溪居士集·刘才邵
  五峰集·胡宏
  羽庭集·刘仁本
  林登州集·林弼
  坟·鲁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月夜听琴·徐志摩

    是谁家的歌声,和悲缓的琴音,星茫下,松影间,有我独步静听。音波,颤震的音波,穿破昏夜的凄清,幽冥,草尖的鲜露,动荡了我的灵府。我听,我听,我听出了琴情,歌者的深心,枝头的宿鸟休惊,我们已心心相印。休道她的芳心忍,她为你也曾吞声,休道

  • 六七 日本的衣食住上·周作人

    我对于日本的平常生活方式,即是衣食住各方面的事情,觉得很有兴趣,这里有好些原因,重要的大约有两个,其一是由于个人的性分,其二可以说是思古之幽情吧。我是生长于东南水乡的人,那里民生寒苦,冬天屋内没有火气,冷风可以直吹进被

  • 卷十八 穆宗之暴·李有棠

    世宗天禄五年秋九月癸亥,泰甯王察克作乱,世宗遇害,逆党寻伏诛。丁卯,寿安王即位,是为穆宗,改元应历。小字舒噜。太宗长子,母曰靖安萧后。穆宗应历二年春正月壬戌,太尉和尔郭勒济谋逆,诛。夏六月壬辰,国舅政事令萧默赫特谋南奔,事

  • 卷八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八十九典礼志十二满洲祭神祭天典礼一【祭神祭天议 荐鲜背镫祭议 彚记满洲祭祀故事 坤宁宫元旦行礼仪注 堂子亭式殿元旦行礼仪注 堂子亭式殿祭祀

  • 卷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七吏部验封清吏司世爵国初开创功臣策勲锡爵爰及苖裔与河山共永矣定鼎以来凡忠诚宣力懋建军功膺受封爵者或世袭罔替或承袭数世咸差等功次载在旗常若夫外戚之封以推恩泽衍圣公延恩侯以奉烝尝

  • 帝系六·徐松

    宗室杂录【经进总类会要】:绍兴二年三月二日,臣僚言:「窃闻皇兄故州观察使安信亡殁「州」上当脱一字。,有孤遗男女三人,止是乳母张氏提携往来,寄食他舍,行路之人,见者怜悯。其本宫尊长安时亲则伯父,又职承祀,实任一官之事,坐视不

  • 鲁昭公问鲁一国迷何也晏子对以化为一心第十三·晏婴

    晏子聘于鲁,鲁昭公问焉:“吾闻之,莫三人而迷,今吾以鲁一国迷虑之,不免于乱,何也?”晏子对曰:“君之所尊举而富贵,入所以与图身,出所与图国,及左右逼迩,皆同于君之心者也。犒鲁国化而为一心,曾无与二,其何暇有三?夫逼迩于君之侧者,距本

  • 节葬上第二十三(阙)·墨子

    (阙)

  • 修权第十四·商鞅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 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 。人主失守,则危;君臣释法任私,必乱。故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 法,则治;权制独断于君,则威;民信其赏则事功成,信其刑则奸无 端。惟明

  • 卷二十五·吴澄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纂言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二十五    元 吴澄 撰礼运【山隂陆氏曰礼运者是礼乐之运运祚推移而礼行焉虽圣人不能违也然则大同小康时而已矣长乐陈氏曰道则运而无所积器则滞而有所拘礼器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五·澄观

    升兜率天宫品第二十三(从二十二经至二十五经一半)自下第五会。明上贤十向。四门同前。初来意中。先会来者。正为答前回向问故。回前解行以向真证。广益自他令行弥纶。无不周故。菩萨大乘藏经云。以少善根引无量果者谓

  • 新华严经论 第十六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一科颂意者此十行颂中初两行叹法王唯一法一身一智。已下八行颂。于中大意有四。一叹差别佛土因本回向心所成。为明回向心就根益物身土教仪悉皆就根。二明诸佛自报之境非是行因方见。三明众生差别之事皆

  • 佛说宝贤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菩萨众俱。是时有大夜叉主名曰宝贤。来诣佛所。到已头面礼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我有大秘密心陀罗尼乐欲宣说。

  • 金刚顶瑜伽三十七尊出生义·佚名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我能仁如来。悯三有六趣之惑。常由蕴界入等。受生死妄执。空华无而虚计。衣珠有而不知。于是乎收迹都史天宫下。生中印土。起化城以接之。由粪除以诱之。及乎大种姓人法

  • 续武林西湖高僧事略·佚名

    正集起於晋。止於宋元。自后无续之者。乃补入元季 国初得五师焉。而中峰本禅师。相传今吴山云居庵有师所着麻履尚存。然考之行状志铭。及与广录。曾无住持云居之事。不敢徇俗增补。又正集中。国一钦禅师始末皆在双径

  • 甲申沧州纪事·程正揆

    一卷。明末清初人程正揆撰。程正揆初名程葵,字端伯,号鞠陵,又号清溪道人,湖北孝感人,为明崇祯进士、翰林,书画家。程正揆弘光时以谕德降清,授光禄寺丞,官至工部侍郎。著有《清溪遗稿》、《读书偶然录》。《甲申沧州纪

  • 四书集编·真德秀

    宋真德秀辑录朱熹四书注语而成。《大学》1卷,《中庸》1卷,《论语》10卷,《孟子》14卷,凡26卷。德秀早年从游于朱熹弟子詹体仁,对朱熹推崇备 至,谓 “巍巍紫阳,百代宗师” 。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编

  • 二谛义·吉藏

    凡三卷。隋朝吉藏撰。收于卍续藏第九十七册。乃详述三论教义中之枢要二谛义,总分大意、释名、相即义、物体、绝名、摄法、同异等七科。日本元禄十年(1697)仙台龙宝寺之实养,开一名刹之宝藏,得上、下二卷,校订刊行。宝永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