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权第十四
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 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 。人主失守,则危;君臣释法任私,必乱。故立法明分,而不以私害 法,则治;权制独断于君,则威;民信其赏则事功成,信其刑则奸无 端。惟明主爱权重信,而不以私害法。故上多惠言而克其赏,则下不 用;数加严令而不致其刑,则民傲罪。凡赏者,文也;利者,武也。 文武者,法之约也。故明主慎法。明主不蔽之谓明,不欺之谓察。故 赏厚而利,刑重而必,不失疏远,不私亲近。故臣不蔽主,下不欺上 。
世之为治者,多释法而任私议,此国之所以乱也 。先王县权衡,立尺寸,而至今法之,其分明也。夫释权衡而断轻重 ,废尺寸而意长短,虽察,商贾不用,为其不必也。故法者,国之权 衡也,夫倍法度而任私议,皆不知类者也。不以法论知能贤不肖者, 惟尧,而世不尽为尧,是故先王知自议誉私之不可任也,故立法明分 ,中程者赏之,毁公者诛之。赏诛之法,不失其义,故民不争。授官 予爵,不以其劳,则忠臣不进。行赏赋禄,不称其功,则战士不用。
凡人臣之事君也,多以主所好事君。君好法,则 臣以法事君;君好言,则臣以言事君。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君 好言,则毁誉之臣在侧。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疾贤,而不肖者不妒 功。故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位天下也。论贤举 能而传焉,非疏父子,亲越人也,明于治乱之道也。故三王以义亲, 五霸以法正诸侯,皆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治天下。是故擅其名, 而有其功,天下乐其政,而莫之能伤也。今乱世之君臣,区区然皆擅 一国之利,而管一官之重,以便其私,此国之所以危也。故公私之交 ,存亡之本也。
夫废法度而好私议,则奸臣鬻权以约禄,秩官之 吏隐下而渔民。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 而不顾其民,则下离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百 姓,此民之蠹也。故国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鲜矣。是 故明主任法去私,而国无隙蠹矣。
猜你喜欢 中庸辑畧卷下·石墪 经济文衡前集卷十九·佚名 第四章 13·辜鸿铭 卷八·姚际恒 卷三十四·鄂尔泰 卷一百四十八·秦蕙田 卷一·易祓 卷七十八·王与之 卷六·朱鹤龄 却乱第十四·王诩 实相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撰集百缘经卷第三·佚名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序·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八卷·宝亮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六·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