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翠屏集

元末明初诗文别集。张以宁著。计4卷。初刻于宣德三年(1428),陈琏为之序,称以宁文集为其子孟晦所编,宋濂序之;诗集为其门人石光霁所编,刘三吾、陈南宾序之;其孙南雄教官隆复以安南稿续版行世。再刻于成化十六年(1480),为其嗣孙淮所刊。卷内题:“前国子博士门人淮南石光霁编次,德庆州儒学训导嗣孙张淮续编,德庆州儒学学正后学莆田黄纪订定,德庆州判官后学闽泉庄楷校正。”宋濂、刘三吾、陈琏、陈南宾各序皆冠之于前。收入《四库全书》者以此刻为底本。《翠屏集》尚有数种抄本行世。张以宁文学的成就和缺点,四库馆臣的评价较为全面、公允:“其文神锋隽利,稍乏浑涵深厚之气。其诗五言古体,意境清远。七言古体,亦遒警。惟《倦绣篇》、《洗衣回》等数章,稍未脱元季绮靡之习。近体皆清新,间有涉于纤仄者,如《次李宗烈韵》诗: ‘浮生万古有万古,浊酒一杯复一杯’之类,然偶一见之,不为全体之累也。”

《翠屏集》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秋涧集·王恽
  具茨集·王立道
  明末清初耶稣会思想文献汇编·佚名
  全上古三代文·严可均
  河东集·柳开
  汤子遗书·汤斌
  四六标准·李刘
  张燕公集·张说
  明文衡·程敏政
  慈湖遗书·杨简
  履斋遗稿·吴潜
  竹轩杂著·林季仲
  横浦集·张九成
  湛然居士集·耶律楚材
  庸庵集·宋禧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九十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九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十二 高启 上之回 圣主重行幸六虯法乾旋北巡初避暑东祠已祈年羣官从清尘粲若星丽天前扬豹尾竿左靡鱼须旃瀚海通汉月萧关

  • 提要·陈棣

    蒙隐集二巻 别集类三【宋】【臣】等谨案蒙隐集二巻宋陈棣撰棣始末诸书不载惟凌廸知万姓统谱载陈汝锡字师予绍圣四年进士官至浙东安抚使子棣字鄂父以父任官至通判潭州今考集中知军刘公挽词第三首自注称绍兴初先子帅越

  • 车上·徐志摩

    这一车上有各等的年岁,各色的人: 有出须的,有奶孩,有青年,有商,有兵; 也各有各的姿态:傍着的,躺着的, 张眼的,闭眼的,向窗外黑暗望着的。 车轮在铁轨上辗出重复的繁响, 天上没有星点,一路不见一些灯亮; 只有车灯的幽辉照出旅客们的脸

  • ●卷四·毛先舒

    ○学诗径录诗言情写景叙事,收拢拓开,点题掉尾,俱是要格。律尤须谨严,颓唐可时有耳。借如律诗,中二联一实一虚,一黏一离;起须高浑,势冒全篇;结欲悠圆,尽而有馀;转折收纵,宜使合度,勿得后先倒置,舒促失节,然后可以告成篇矣。诗作七古,宜

  • ●卷二百四十三·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四十三。   起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丙申,尽其日。   炀王港督录曰:岐王亮杀主自立改元天德都会甯府内侍陷虏(此字改作北中)每思报仇乃进曰:燕京自古霸国虎视中原为万世之基帝都近矣。遂纳其言差

  • 卷三十七·张廷玉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三十七 【起丁丑明庄烈崇祯十年尽己卯明庄烈崇祯十二年】凡三年 【丁丑】十年春正月辛丑朔日有食之 贼犯安庆 【张献忠既纠罗汝才诸贼自襄阳顺流东下烽火达

  • 二六 俟堂与陈师曾·周作人

    鲁迅在教育部的同事中有几个熟朋友,以时代先后为序是张燮和,陈师曾,其次是许季茀。他于清戊戌(一八九八)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同宿舍的便是张邦华,字燮和,还有芮体乾,毕业后改名顾琅,字石臣。陆师学堂的总办最初是

  • 陈靖传·脱脱

    陈靖,字道卿,兴化军莆田县人。好学习,颇通古今,父亲陈仁壁,仕陈洪进,担任泉州别驾。陈洪进称臣,豪猾者有的依险作乱,陈靖步行拜谒转运使杨克巽,陈请讨伐贼寇的方策。被召还,授予阳翟县主簿。契丹进犯边境,北宋政府的军队多次处于

  • 卷三百四十五·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四十五明 杨士奇等 撰四裔宋哲宗元佑元年门下侍郎司马光论西夏劄子曰臣伏见神宗皇帝以夏国主赵秉常为臣下所囚兴兵致讨奋扬天威震动沙漠敌携其种落窜伏河外诸将收其边地建米脂义合浮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三 洪武十二年三月戊辰朔,上御华盖殿,皇太子侍。上问曰:“比日讲习何书?”对曰:“昨看书至商周之际。”上曰:“看书亦知古人为君之道否?”因谕之曰:“君道以事天爱民为重,其本在敬身,人君一言一

  • 卷十七 杂言·刘向

    贤人君子者,通乎盛衰之时,明乎成败之端,察乎治乱之纪,审乎人情。知所去就,故虽穷不处亡国之势,虽贫不受污君之禄;是以太公七十而不自达,孙叔敖三去相而不自悔;何则?不强合非其人也。太公一合于周而侯七百岁,孙叔敖一合于楚而封十

  • 禅行法想经全文·佚名

    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闻如是,一时佛游於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比丘受教。从佛而听。佛言诸比丘,若以弹指间。思惟死想。念有身皆死。是为精进行禅。为如佛教不。是愚痴食国人施也。何况多行者,取要言之。若念不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增上品第三十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生漏婆罗门往至世尊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尔时。婆罗门白世尊曰。在闲居穴处。甚为苦哉。独处只步。用心甚难。世尊告曰

  • 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亦名文殊师利菩萨八字三昧法)·佚名

    唐天竺三藏法师菩提流志译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净居天宫。与大菩萨摩诃萨众及无量净居天子。前后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瞻仰如来。是时世尊正于众中。为诸大众说陀罗尼无量妙法。复为利益未来世中薄福诸众生等。便

  • 琴声十六法·冷谦

    古代乐学著作。明冷谦撰。提出以“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十六法,为琴声表演的美学原则。认为“不轻不重

  • 太上老君说上七灭罪集福妙经·佚名

    太上老君说上七灭罪集福妙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经文仅千余字,乃太上老君宣讲道法。谓世间万民不信三宝,背正信邪。每到上七之日,有斗口使者抄录其善恶,上奏天曹,减尅寿算。老君遂派遣北斗

  • 清代圣人陆稼书演义·戚饭牛

    古語道:百年風水輪流轉,千年田地到三村。這二句話,是說天下斷無不散之筵席,皇帝江山亦然。你想朱太祖牧牛童出身,跟隨郭子興東征西戰十六年,辛苦打成大明江山,奄有天下,定鼎南京。後來傳位於長孫简文,被燕王弒篡,遷都北京,一傳再

  • 金光明经文句记·知礼

    凡十二卷。宋代知礼撰述。又作金光明文句记、光明文句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随文解释智顗之金光明经文句。其初,知礼之师义通宣讲金光明经文句时,门徒竞录所闻成卷,然旷远之旨羁绊不宣,经论援证谬误亦不少,以致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