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二十三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三

洪武十二年三月戊辰朔,上御华盖殿,皇太子侍。上问曰:“比日讲习何书?”对曰:“昨看书至商周之际。”上曰:“看书亦知古人为君之道否?”因谕之曰:“君道以事天爱民为重,其本在敬身,人君一言一行皆上通于天,下系于民,必敬以将之,而后所行无不善也。盖善,天必鉴之,不善,天亦鉴之,一言而善,四海蒙福,一行不谨,四海罹殃。言行如此,可不敬乎?汝其识之。”

以户部尚书费震为湖广布政使,侍郎顾礼为本部尚书。

初昏,太阴犯辰星。

己巳,上与礼部尚书朱梦炎论治民之道。上曰:“君之于民,犹心于百体,心得其养,不为淫邪所干,则百体皆顺令矣。苟无所餋,为众邪所攻,则百病生焉。为君者能亲君子,远小人,朝夕纳诲,以辅其德,则政教脩而恩泽布。人固有不言而信,不令而从者矣,若惑于憸邪,荒于酒色,怠于政事,则君德乖而民心离矣。天下安得而治?”梦炎对曰:“陛下所喻甚切,实帝王为治之要。”

庚午,敕曹国公李文忠、西平侯沐英等曰:“捷音至,知番寇溃散,大军见追余党,西番已定,河州二卫之兵止留一卫,以一卫守洮州,其岷州守御士卒未可轻动,宜留以镇静之。铁城诸地民多蓄积,军士可以自供,凡有酋长皆送京师。山西之兵闻已遣还,甚合朕意,西凉、宁夏之兵亦即遣之,陕西、河南之兵步卒先还,骑士留彼,悉收西戎余寇。事在乘势,毋致再三。”

辛未,暴风。

敕平羌将军御史大夫丁玉曰:“松潘僻在万山,接西羌之境,朕岂欲穷兵远讨?而蛮酋屡入为寇,扰我边民,命尔帅师征之,不得已也。三月三日捷至,知松州已克,徐将资粮于容州进取潘州,若尽三州之地,则叠州不须穷兵,料彼闻大军声势,理必自服,但高城深池择士卒勇鸷者守,纳都叠溪之路、其青川驿道无阻遏者,不守可也。凡来降诸酋长,必遣入朝,朕亲抚谕之。敕至,可分一军先还四川,别有调遣。”

置辰州府镇溪、武溪二巡检司。

壬申,置兖州护卫指挥使司。

以河南都司所属徐州卫指挥使司隶凤阳行都督府。

山西布政使华克勤言:“大同、蔚、朔诸州岁造军士战袄,俱令民间缝制散给,军士长短不称,往往又令改制,徒费工力,乞令每衣一件定所用布缕等物若干,给军士自制为便。”上是其言,仍命陕西、北平、辽东诸边卫通行之。

江西参政刘琏以罪逮下狱。琏,诚意伯基之子也,上以基故,特宥之。

以大都督府掌判官陈铭为福建布政使,陕西按察司副使张机为陕西布政使司左参政,山西按察司佥事李敬为大都督府掌判官。

丙子,升国子司业乐韶凤为国子祭酒。敕谕之曰:“文庙所以尊先师也,因之而国学建焉。古先哲王必选名儒为之师表,以教国子与公卿大夫之子及民间之俊秀,其任甚不轻也。尔国子司业乐韶凤学充德茂,足以模范后学,故特升尔为国子祭酒。尔其遵先圣之道,以训后学,务使成材,以资任用懋哉。”

戊寅,暴风。

改通州批验盐引所为通州盐仓,淮安批验盐引所为安东盐仓,设大使、副使各一员。

潮州海阳县民朱得原僭号太子,聚众作乱,潮州卫指挥崔延领兵讨之,得原伏诛。

己卯,暴风。

辛巳,置长沙府茶陵铁冶所。

壬午,置广信府贵溪县税课局。

置莱州府胶州仓,设大使一员。

初昏,太白犯昴宿。

乙酉,以莱州府知府董俊为兵部尚书,明州府知府余文昇为工部尚书,俱赐以诰。俊之诰曰:“兵部掌五官之选,天下已定,诸臣之勋迹已彰,朝廷之爵禄已著,载之令典,惟在遵守而施行之,此兵部之职也。而又有职方以掌郡国地图、番夷归附之事,有驾部以知厩牧、驿传、仪仗、卤簿之政,凡天下山川之险易,风俗之羙恶,靡不周知,其任亦重矣,是岂可以轻授乎?尔俊学优才,敏达于为政,今以尔为兵部尚书,尔其以公平之心,慎才能之选,务使官得其人,事得其理,以称朕委任之意。”文昇诰曰:“工部之职繁矣,矧当造作之时,百役并兴,欲得才识明敏者任之,庶几度材料工轻重不差,凡有兴作,计日可成。尔文昇为政有年,不负任使,故以尔为工部尚书。钦哉!”

以平阳府知府徐铎为应天府尹,汀州府知府徐煜为山东盐运使,成都府知府方玉为两淮盐运使,襄阳府知府刘德为福建盐运使,池州府同知阎弼为明州府知府,扬州府同知竹祥为凤阳府知府,滁州府同知王公达为平阳府知府,苏州府通判叶林为太原府知府,河南府经历张谷琇、莱州府经历刑彦文为山西按察司佥事。

丁亥,曹国公李文忠等遣使言官军守洮州,馈运甚艰,民劳不便。上敕谕之曰:“洮州西控番夷,东蔽湟陇,自汉唐以来,备边之要地也。今羌虏既斥,若弃之不守,数年之后,番人将复为边患矣,虑小费而生大患,非计也。敕至,令将士慎守,所获牛羊分给将士,亦足为二年军食。阿卜商之遁,必走黑章咱之地,只于其地索之,瘿嗉子不论遁于何地,必擒缚送京而后已。”

己丑,皇第十八子楩生。

改清凉门为清江门。

壬辰,置泽州高平递运所。

乙未,置滁州清流关巡检司。

置登州府蓬莱县河口递运所。

上听朝之暇,延诸儒臣赐坐便殿,讲论治道。时国子学官李思迪、马懿缄默不语,上恶之,敕谕国子师生曰:“贤者以学为本,推而行之,诚实无伪,有裨于国家,善名立于两间则无愧于所学。若怀诈自私,上无助于君,下无益于世,朕何赖焉?如李思迪、马懿者,朕以其学者,日召同游,期在嘉言善行,启朕未明而辅朕不足,乃终日缄默,略无一言旁,有讲说经史者因而问,及不过就他人之辞以对,未尝独出一言,补所未知,岂朕昏昧不足与闻耶,抑朕之礼未至耶?何访之以道而不相告也?及遣侍东宫,欲其发明古先帝王之道,匡弼辅赞,以成其德器,而缄默无异事朕之时,其怀诈甚矣。昔者,孔、孟怀圣贤之道,恨不得用为生民福,故历聘列国,至老不倦。今思迪等发身草野,一旦与人君同游殿庭之上,人君躬就问之,此正行孔孟之志之日,而缄默如此。学孔、孟者,果如是乎?孔子入周庙,见金人三缄其口,曰:‘此古慎言人也。’盖谓非法之言耳。若理道之辞,果宜禁乎?且思迪等事朕如此,其肯尽心训国子生乎?朕谕尔等自今为师者,必尽其师之职,学者必尽其学之道,一以孔、孟为法,以副朕责望之意,慎毋如李思迪、马懿之为也。”

丙申,敕曹国公李文忠、西平侯沐英等曰:“中国所乏者马,今闻军中得马甚多,宜趁此青草之时牧养,壮盛悉送京师,犏牛则于巩昌、平凉、兰州、洮河之地牧之,所获西番土酋,遣人送至,毋容在彼为边患也。”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五 司马休之 司马楚之 司马景之 司马叔璠 司马天助·魏收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四·李心传
  石匮书后集卷第十九·张岱
  读礼通考卷六十一·徐乾学
  北使录·李实
  ●序·陈康祺
  ●卷二·陈康祺
  卷之三十二·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六·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九十七 宗室传十七·纪昀
  四八九 谕内阁嗣后阿哥等校书错误亦应一体查核处分·佚名
  一六五 北大感旧录十一·周作人
  八七 祭书神·周作人
  第十九章权宜问题·孙中山
  卷八·叶隆礼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半塘定稿》卷一 ·王鹏运

    臨桂王鵬運《袖墨集》 丙戌至乙丑【掃花游】豐臺菊花零落,同槐盧粹父泥飲叢祠,倚此索和。彎環十八,是丹鳳城西,賣花邨路。舊遊憶否。又蒼煙偷換,穠春歌舞。好約來遲,一片秋聲在樹。自凝佇。嘆著意訪秋,秋轉無據。釃酒重弔古

  • 巻一·查为仁

    钦定四库全书絶妙好词笺卷一    宋 周密 原辑宛平查为仁钱塘厉 鹗同笺张孝祥【孝祥字安国号于湖乌江人绍兴二十四年廷对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判官累迁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兼督府参賛军事领建康留守寻以荆南湖北

  • 隋本纪下第十二·李延寿

    炀皇帝讳广,一名英,小字阿?,高祖第二子也。母曰文献独孤皇后。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在周以高祖勋,封雁门郡公。开皇元年,立为晋王,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寻授武卫大将军,进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

  • 东林列传卷一·陈鼎

    ○宋杨时传(本宋史)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絶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八十二·佚名

    嘉靖三十九年三月丁卯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恭顺侯吴继爵祭 裕陵○戊辰清明莭遣恭顺侯吴继爵广宁伯刘允中清平伯吴家彦玉田伯蒋荣分祭 八陵都督佥事沉至祭 恭仁康定景皇帝中官祭 恭让章皇后都指挥同知王极祭 孝洁皇后各陵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九·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四十八·佚名

    弘治四年二月丁未朔释奠先师孔子遣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刘吉行礼○给德府济宁王祐木□寻禄米岁二千石本色折色中半兼支○戊申祭 太社 太稷○遣顺天府官祭先农之神○巡按狭西监察御史李兴言狭西自去岁六

  • 卷五十七·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录卷五十七蒙鄂索氏福哈察      马海西特库      额尔吉讷察库       迈玛理绥哈       倭赫塔克图      瑚什塔萨察氏伊尔善      喀尔济善巴

  • 职官三五·徐松

    四方馆【宋会要】四方馆在朝堂门外,掌通事,分番供奉,宣赞之名籍、文武官正衙见谢辞、国忌赐香、诸道月旦正至章表、郊祀朝会番官、贡举人、进奉使、京官、致仕官、道释、父老陪位之事。使阙则客省、引进、合门使副兼掌。

  • 变动篇第四十三·王充

    论灾异者,已疑于天用灾异谴告人矣。更说曰:“灾异之至,殆人君以政动天,天动气以应之。譬之以物击鼓,以椎扣锺,鼓犹天,椎犹政,锺鼓声犹天之应也。人主为于下,则天气随人而至矣。”曰:此又疑也。夫天能动物,物焉能动天?何则?人物系于

  • 卷七十九·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七十九钱塘程川撰礼二十小戴礼记十领恶全好杨至之记云领管领使之不得动又云领治也治去其恶也【甘节録仲尼燕居】礼记耆欲将至有开必先家语作有物将至其兆必先却是疑有物讹为耆欲其兆讹为有

  • 卷十七·王志长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注疏删翼钦定四库全书周礼注疏删翼卷十七明 王志长 撰夏官司马第四疏郑云象夏所立之官马者武也言为武者也夏整齐万物天子立司马共掌邦政政可以平诸侯正天下故曰统六师平邦国○左传子罕曰天

  • 四书正误卷二 中庸·颜元

    中庸章句序是原中庸所由作。【第一段】是言中道发于尧、舜,见道统所由来。【第二段】是朱子解「人心惟危」二句。【第三段】是朱子解「惟精惟一」二句。【第四段】是言理尽于「中」,学尽于「执中」。【第五段】是历序道

  •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大遍照金刚如来。在净光天大楼阁中。彼之楼阁众宝装严清净严饰。金刚宝柱金刚铃铎。微风吹动出微妙音。复有种种殊妙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三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三卷 (别录之四)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有译有本录中声闻三藏录第四声闻藏者小乘所诠之教也。能说教主则示生灭应物随缘。所诠之教则九部四含毗昙戒律。善男善女禀之而脱屣尘劳。缘觉声闻

  • 苕溪集·刘一止

    宋代诗文别集。55卷。刘一止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8著录其《非有斋类稿》50卷,《宋史》本传也说他“有《类稿》五十卷”,直至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卷5犹载其《类稿》50卷。但传世的刘氏别集仅见《苕溪集》55卷本

  • 蚕经·黄省曾

    又称《养蚕经》,是我国明代一部讲养蚕的专书。作者黄省曾。《明史·艺文志》农家类著录一卷。有《百陵学山》本、《广百川学海》本、《丛书集成》等本。此书分艺桑、宫宇、器具、种连、育饲、登簇、择茧、缲板、戒宜

  • 奈女只域因缘经·佚名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柰女生于柰树上,后通萍沙王而生耆域(又曰耆婆),耆域为世之名医,能治种种之奇病,并出往昔之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