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曲江集

二十卷。唐张九龄撰。张九龄名又作张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广东韶关)人,景龙进士,诗人,政治家,官至唐大臣。为官廉洁,且风度潇洒,对事敏感,他不避权要,直言上书,劝姚崇应该用人唯贤而不以私情。其诗除少量应制之作外,尽为五言。其五古多兴寄之作,诗风朴质遒劲,善于抒情,情意深长,韵味隽永。在开元诗坛影响很大。沈德潜在《唐诗别裁》(卷一)中评张九龄的诗云:“唐初五言古诗渐趋于律,风格未进,陈正字起衰而诗品始正,张曲江继续诗品乃醇。”王维把他看作哲人典范。僧皎然评其诗曰:“诗歌据上游”(《唐诗纪事》卷一五)。明人胡震亨明确提出:“张子寿首创清淡之派。”《曲江集》全称《曲江张先生文集》,是一部相当丰富、完整的诗文集。其中诗、赋共五卷,敕、书十一卷,碑、铭四卷,诗二百一十三首,赋六篇。张九龄的诗多发自胸臆,情意真切,没有雕饰,这与唐代早期李峤、沈、宋的诗风大不相同,可是他的清新的诗风,最初未被人所赏识,如张说虽着重文才,却指责张九龄文章缺少富艳的藻饰。这正是张九龄高出诸人之处。“盛唐继起,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本曲江之清淡而益以风神者也。”(《唐音癸签》卷九)明人胡震亨对张九龄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影响给予了确切的评价。有明万历十二年 (1584)《唐丞相曲江张先生文集》十二卷本,附录一卷,清雍正十年(1732)张世纲校刊十二卷本,附伪托张九龄著 《千秋金鉴录》五卷和附录一卷。

《曲江集》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雪窗集·孙梦观
  后苏龛合集·施士洁
  淇园编·陈道潜
  东江家藏集·顾清
  郁达夫短篇小说集·郁达夫
  伐檀集·黄庶
  韵府群玉·阴时夫
  彝斋文编·赵孟坚
  文木山房集·吴敬梓
  东莱集·吕祖谦
  傅忠肃集·傅察
  文简集·孙承恩
  魏武帝集·曹操
  履斋遗稿·吴潜
  先唐文·严可均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七十二·彭定求

        卷172_1 【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作春归桃花岩贻许侍御)】李白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   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   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巅。两岑

  • 卷之四百八十一·佚名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三月。丁卯朔。上诣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前问安。至乙未皆如之。黄绫本  ○谕内阁、李兴锐奏、特倢■<曰融>■<石木>办理教案不善之地方官一摺。江西署建昌府试用知府崔湘

  • 大事记解题卷一·吕祖谦

    宋 吕祖谦 撰周敬王三十九年庚申解题曰大事记者列其事之目而已无所褒贬抑扬也熟复乎通释之所载则其统纪可考矣觧题盖为始学者设所载皆軄分之所当知非事杂博求新竒岀于人之所不知也至于畜德致用浅深大小则存乎其人焉

  • 两朝纲目备要卷四·佚名

    宁宗庆元元年【乙夘】春正月丁亥朔蠲两淮租税寻诏蠲台严湖州贫民身丁折帛钱一年壬寅黎州蛮防边人薄安静寨义勇军正将杨师杰及将佐王全等八人与战却之于是权制置司公事茶马杨经申巳行杀退三月己

  • 八十七 曹寅奏请圣安并江南虽知异常之变但无异说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五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恭请圣安。 本月初四日,臣家奴赍捧御批摺子回南称,九月廿一日,奏事存住口传上旨,臣闻谕之下,不胜痛苦垂涕。窃念臣自黄口无知,蒙皇上豢养至今,特拔专司重任,上至祖父

  • 第三一四红白禀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一日一二一○四--三·佚名

    新竹县为修葺考棚,拟动支明忠书院学租,禀请巡抚、布政司、臬道及台北府批示在任候补直隶州、本任台湾县、调署台北府新竹县知县范○○谨禀大人阁下。敬禀者,案据卑邑经理考棚绅董林汝梅、郑如兰、李

  • 三〇 伯宜公·周作人

    伯宜公本名凤仪,改名文郁,考进会稽县学生员,后又改名仪炳,应过几次乡试,未中式。他看去似乎很是严正,实际却并不厉害,他没有打过小孩,虽然被母亲用一种叫做呼筱(音笑)的竹枝豁上几下的事情总是有过的。因为他寡言笑,小孩少去亲近

  • 十国春秋巻四十九·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后蜀二后主本纪后主昶字保元初名仁赞高祖第三子也【长子本琼华公主子在唐不得立史夫其名】母贵妃李氏以天祐十六年十一月生仁赞于太原【案花蕋夫人宫词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降诞辰是七月十五日为后主生

  • 关䌹之·佚名

    关䌹之先生小传关先生名炯字䌹之湖北汉阳人汉寿亭侯之裔也先世由荆州移居汉阳代有闻人尊人季华公以名孝廉而为名儒为学主躬行实践学者尊为汉阳先生君少受书于博文书院年十七游泮十八应鄕试闻父病辍试遄归父已易箦大惧

  • 卷二十六·湛若水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卷二十六   明 湛若水 撰襄公【靈王九年】十年【晉悼十年齊靈十九年衛獻十四年蔡景二十九年鄭簡三年曹成十五年陳哀六年杞孝四年宋平十三年秦景十四年楚共二十八年吳壽夢二十三年】春公會晉

  • 卷三·鄂尔泰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钦定周官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三天官冢宰第一之三小宰之职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凡宫之纠禁正义郑氏康成曰宫刑在王宫中者之刑【贾疏下云以宫刑宪禁于王宫】纠犹割也察也【贾疏事

  • 第五十六卦:《旅卦》·佚名

    旅:小亨,旅贞吉。【白话】《旅卦》象征旅行:小心谦顺可以亨通,旅行虽是小事,但能坚守正道必然吉祥。《象》曰: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白话】《象辞》说:《旅卦》的卦象是艮(山)下离(火)上,为火势匆

  • 原序·梁寅

    诗演义原序 诗以温柔敦厚而垂教者也其为言也既平易而易知及讽咏之也又足以感人心而易入然初学诵之亦有难者焉其所以难者训诂则必欲其明也义理则必欲其正也诗之所由作者所当究而其不可知者为多也吾夫子删诗之时未有注

  • 卷三·赞宁

    ◎译经篇第一之三(正传十四人附见三人)○唐京师总持寺智通传释智通,姓赵氏,本陕州安邑人也。隋大业中出家受具,后隶名总持寺。律行精明,经论该博。自幼挺秀,即有游方之志,因往洛京翻经馆学梵书并语,晓然明解。属贞观中有北天竺

  •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八·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六界差别品第二十六之三   佛言大王。譬若有人于睡梦中与诸宝媛共相执持。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所受妙触。为实尔不。王言不也。佛言大王

  • 归戒序·弘赞

    夫三宝者。性相常住。体周法界。接物应机。如日曜於千江。为世舟航。非三畏之可比。故其始心入道。首则归依三宝。受不杀盗淫妄酒戒。似儒教仁义礼智信之五常。然五常庆在一生。五戒功归多劫。故云五戒不持。人天路绝

  • 罗昭谏集·罗隐

    八卷。唐罗隐(833—909)撰。罗隐著作很多,《崇文总目》载有《罗隐集》二十卷,《江东后集》十卷,《甲乙集》十卷,《罗隐赋》一卷、《罗隐启事》一卷,《谗书》五卷,但多数散佚。现仅存《甲乙集》、《谗书》及由后人掇拾

  • 续大唐内典录·道宣

    简称《续大唐录》、《续内典录》等。佛教经录。唐道宣撰。一卷。麟德元年(664)始撰于京师西明寺,后撰毕于总持寺。总分为十录,又按朝代先后下设十七项细目。但在正文中仅记第一个朝代(即东汉)的译经情况。疑为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