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文简集

又称《瀼溪草堂稿》。诗文集。明孙承恩撰。五十八卷。 承恩字贞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正德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谥文简。承恩博稽宏览,为文深厚尔雅。是集为其门人杨豫孙、董宜阳等编。凡四十一万字。卷首有陆树声序。正文含疏、表、讲章七卷,赋、诗、词、曲十九卷,杂文等三十二卷。其文纯正怡雅,有明初作者之遗风,与七子相异。有万历十一年(1583)刊本,《四库全书》本。

《文简集》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二曲集·李颙
  方简肃文集·方良永
  甫田集·文徵明
  存研楼文集·储大文
  圭峰集·卢琦
  庄简集·李光
  古文辞类纂·姚鼐
  吾吾类稿·吴皋
  渭南文集·陆游
  敝帚稿略·包恢
  别本韩文考异·王伯大
  忠愍集·李若水
  骈志·陈禹谟
  书叙指南·任广
  古文小品咀华·王符曾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列传第十一 赵煚·魏徵

    赵煚,字贤通,天水西人也。祖超宗,魏河东太守。父仲懿,尚书左丞。煚少孤 ,养母至孝。年十四,有人盗伐其父墓中树者,煚对之号恸,因执送官。见魏右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述孤苦,涕泗交集,惠达为之陨涕,叹息者久之。及长,深沉有器局,略

  • 东都事略卷九十三下·王称

    列传七十六下  辙字子由与兄轼同举进士又同举直言辙因所问极言得失曰陛下即位三十余年矣平居静虑亦尝有忧于此乎无忧于此乎臣伏读制策陛下既有忧惧之言矣然臣愚不敏窃意陛下有其言耳未有其实也往者寳元庆歴之闲西羌

  • 第二十三回 倾国出师权相毕命 覆巢同尽太尉知非·蔡东藩

      却说太傅越拒绝刘琨,并不是猜忌外夷,实因青州都督苟晞与越有嫌,见二十一回。越恐他乘隙图乱,袭据并州,乃令琨固守本镇,不得妄动。琨只得奉令而行,遣还猗卢。那汉兵却齐逼洛阳,有进无退,洛阳城内,粮食空虚,兵民疲敝,眼见是不

  • 第三十七回 迁漠北出帝泣穷途 镇河东藩王登大位·蔡东藩

      却说辽主废去晋主重贵,且令徙往黄龙府。黄龙府本渤海扶余城,辽太祖东征渤海,还至城下,见有黄龙出现城上,因改号为黄龙府。重贵闻要徙至辽东,哪得不慌,那得不悲!就是李太后以下诸宫眷,统是相向号泣,用泪洗面。有何益处?辽主

  • ●明朝小史卷十三 隆庆纪·吕毖

    ○男变女 帝在位二年己巳五月,陕西民李良雨忽变为妇人,与同贾者苟合为夫妇,其弟良云以事上所司奏闻。 ○畅意 帝既废后,臣下各疏乞正位中宫以端治本。帝曰:后侍朕无子,多病,移居别宫以畅意耳。汝等不知内庭事,敢妄言耶? ○羊房

  • 两汉刊误补遗卷六·吴仁杰

    史书令史艺文志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刊误曰史与书令史二名今有书令史仁杰曰史书大篆也太史籀所作以志考之盖太史课试善史书者以补史书令史而分隶尚书及御史也按尚书御史皆在禁中受公卿奏事故下文云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輙举劾

  • 第四十六回 说韩信武蒯进策 划鸿沟楚汉议和·黄士衡

    话说张良同韩信使者到了齐国,道达汉王之意,辞别回去。韩信受领王印,择定吉日,即了齐王之位,心中十分满足。正在调集军队,预备攻楚。一日,忽报项王遣使者武涉到来,韩信命其入见。武涉见了韩信,说道:“项王闻足下为了齐王,甚是喜悦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二 礼略二·纪昀

    礼略 【二】吉礼 【二】○吉礼二方丘社稷山川耤田先蚕△方丘 【神州后土附】唐代宗大厯十二年增修北郊坛文宗太和三年太常寺奏北郊祀皇地祇坛请直斋宫一所可之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有司上言孟冬祭神州地祇请奉懿祖昭圣皇

  • 简介·佚名

    本书(一册九八面五八、八○○字)不分卷,选辑自世界书局印行“洋务运动文献汇编”;囚专集清光绪元年至二十年关系台湾文件,故名曰“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共集有当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海军事务衙门

  • 元熙传·李延寿

    元英的儿子元熙,字真兴,好学有才干,有文学才能,声名显著于时。可是他举止轻浮,元英十分忧虑,认为他不是个能保全家族的人,经常想废掉他,立第四个儿子元略为世子。由于元略坚持不从这才停止。逐步升迁任光禄勋。当时朝廷由领军

  • 潘孟阳传·刘昫

    潘孟阳,礼部侍郎潘炎之子。潘孟阳因父亲之荫庇而仕进,登博学宏辞科,屡升至殿中侍御史,后又降为司议郎。潘孟阳之母,乃刘晏之女。公卿中多有他父亲的朋友及其外祖父的幕僚,故得以推荐任用,屡升至兵部郎中。德宗末年,王绍因受恩

  • 谢应芳传·张廷玉

    谢应芳,字子兰,武进人。自幼好学,潜心研究性理,以道义、名节自励。元至正初年,隐居于白鹤溪上。建有一栋小屋,门楣上写着“龟巢”二字,世人因以为号。本郡请他教导子弟,其教学先注重实质然后再讲文采,学生皆遵循他的教导。应芳

  • 孟荀言性争点·李宗吾

    孟子之性*善说,荀子之性*恶说,是我国学术史上,未曾解除之悬案,两说对峙了二千多年,抗不相下。孟子说:人性*皆善,主张仁义化民;宋儒承袭其说,开出理学一派,创出不少迂廖的议论。荀子生在孟子之后,反对其说,谓人之性*恶,主张以礼

  • 内篇·人间世第四·庄子

    [题解]《人间世》以义名篇,所谓“人间世”即指人间的社会。本篇主要是庄子对待人与人的关系的处世哲学。这篇文章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颜回与孔子的对话,说明世故人情的难处,指出只有忘我才能处世,而忘

  • 卷四十五·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四十五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定公二经【丙申】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无传】○夏归粟于蔡【蔡为楚所围饥之故鲁归之粟】○于越入吴【林于发声也向曰越人今曰于越复从其旧号也越未

  •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九卷·佚名

    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第十九卷 尊者舍利子说 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八法品第九之二 八胜处者云何为八。答内有色想观外色少。若好若恶于彼诸色。胜知胜见有如是想。是第一胜处。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若好若恶于彼诸

  • 汉武洞冥记·郭宪

    志怪小说集。简称《洞冥记》。东汉郭宪撰。疑是六朝人伪托,一说梁元帝萧绎作。4卷。《隋书·经籍志》杂传类著录为《汉武洞冥记》1卷,题郭氏撰。《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郭宪《洞冥记》4卷。《新唐书·艺文志》道家

  • 钦定平定台湾纪略·佚名

    七十卷,卷首五卷。清乾隆五十三年 (1788年) 奉高宗敕令撰修。乾隆五十一年末,台湾彰化等地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林爽文起义,这也是天地会历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武装反清斗争,给了清朝统治阶级以极大的震动。本书的断限是:自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