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江仙〗(生上)选胜来游歌舞地,苏台惟剩残基。幸留虎阜待攀跻。不随吴苑沼,几被越人移。人愧西京作赋才,几番怀古独登台。此行未蜡游山屐,欲待赓诗胜友来。小生自送爹妈赴任,行到中途,即蒙两位大人遣发回家,又许我沿途揽胜,来 
- 北宋词〈卖花声〉 木叶下君山麦丈云:声可裂石。南宋词〈好事近〉 凝碧旧池头麦丈云:赋体如此,高于比兴。〈鹊桥仙〉 茅檐人静麦丈云:当有所刺。〈水调歌头〉 万里云间戍麦丈云:菊坡虽不以词名,然此词豪迈,何减稼轩。〈谒 
- 	钦定四库全书	白香山诗集卷九    歙县汪立名编	长庆集九【感伤古调诗五十五首】	西明寺牡丹花时忆元九	前年题名处今日看花来一作芸香吏三见牡丹开岂独花堪惜方知老暗催何况寻花伴东都去未囘讵知红芳侧春尽思悠 
-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七十四七言絶句七邓赉寓舎春晩柘阴初合豆初畦门掩春寒落絮迟薄暮一尊还独酌坐看微雨湿荼防早冬过聂氏西江别墅红叶青山载酒行山人新结野庵成西檐一树梧桐好他日重来聴雨声清景亭边秀作堆竹声松 
- ○廉访使杨文宪公(奂) 廉访使杨文宪公 卷十三之一 公名奂,字焕然,干州奉天人。国初,举进士中选,授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岁壬子,参议京兆宣抚司事。乙卯,卒,年七十。 君母程尝梦东南日光射其身,旁一神人以笔授之,已而君 
- 百济国,本来和高丽国都在辽东以东一千多里,以后高丽国占领辽东,百济国占领辽西,百济国的都城叫做晋平郡晋平县。义熙十二年(416),朝廷以百济王余映当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镇东将军、百济王。高祖称帝,余映晋号镇东大将军 
-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六王礼考【二】朝仪圣节朝贺【臣】等谨按古者华封之祝见於陶唐天保之诗陈於周雅宋子云人臣受恩无可以报谢者但言使君夀考而已至於生辰受 
- 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好。选择的住处没有仁德,怎么能算是明智的呢?”名家注解朱熹注:“里有仁厚之俗为美。择里而不居于是焉,则失其是非之本心,而不得为知矣。”观乡人射张 
- 成王将崩,命召公、毕公率诸侯相康王,作《顾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甲子,王乃洮□水。相被冕服,凭玉几。乃同,召太保奭、芮伯、彤伯、毕公、卫侯、毛公、师氏、虎臣、百尹、御事。王曰:「呜呼!疾大渐,惟几,病日臻。既弥留,恐 
- 中国人的普通心理,于生人则求“多福、多寿、多子孙而无疾病”;对亡灵则求“超升安乐”,依此演成民间种种通俗的信仰。在昔乃由儒、释、道三教中的释、道两教混合应付著,而僧尼、道冠寺观庵院亦即依此而存活,近今则除昔日儒 
- 阅佛学半月刊第一二六期之评弥勒道场之概要一书,举以询太虚大师,大师阅竟,肃然曰:昔年常惺法师序余弥勒上生经讲要,曾有以雪窦为弥勒名山之议。不料为邪愚影戤,前月由上海德风法会,以所谓“弥勒道场之概要”及伪造之“弥勒度 
- 大唐三藏沙门义净奉 制译  四天王护国品第十二  尔时世尊。闻四天王恭敬供养金光明经。及能拥护诸持经者。赞言。善哉善哉。汝等四王。已于过去无量百千万亿佛所。恭敬供养尊重赞叹。植诸善根。修行正法。常说正 
-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二十八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之六	佛子。菩萨摩诃萨。若见如来出兴於世开演正法。以大音声普告一切。 
- 观音大士。佛法之广大教化主也。过去已成正法明如来。逆来示菩萨相。立大愿。不度尽众生。誓不成佛。菩萨云者。言觉有情也。菩萨摩诃萨者。言大觉有情也。称观世音者。谓观世间。众生称名。悉蒙救拔离苦。从他机而立 
- 第一章 同意趣论今称同意趣论。此处,依悲愍或依同一意趣而有同意趣,或“于轮回我等应一起。”与女同供养佛等,依愿而同一意趣,即成同意趣。言“二人之同意趣若如是者应行淫法”,乃安达派及方广部之邪 
- 笔记。唐佚名撰。一卷。又称《玉泉笔端》、《玉泉笔论》、《玉泉子见闻真录》。署为“玉泉子”撰。现存本为残本。作者姓氏生平不可考。玉泉子当为号。《宋史·艺文志》著录《玉泉子闻见真录》五卷。宋陈振孙《直斋书 
- 述忏仪,礼诸天尊及救苦、大惠二真人。 
- 灊[qián]山集,诗别集。宋人朱翌撰。三卷,附补遗。翌字新仲,自号灊山居士,舒州(今安徽潛山)人。政和进士,南渡后为中书舍人,秦桧恶之,谪居韶州十九年。后充秘阁修撰,知宣州,移平江府,授敷文阁侍制。《宋史·艺文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