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教当把民间的信仰组织起来

中国人的普通心理,于生人则求“多福、多寿、多子孙而无疾病”;对亡灵则求“超升安乐”,依此演成民间种种通俗的信仰。在昔乃由儒、释、道三教中的释、道两教混合应付著,而僧尼、道冠寺观庵院亦即依此而存活,近今则除昔日儒者变为科学者及信仰耶教、回教者以外,大多数民俗依然流行著这一般习惯心理的信仰。近见申报月刊上所载郢生君的一篇小品文字云:

今年夏间,铮子内姑母病殁。当热作昏沉的时侯,对她的侄女口述四语道:“凄风苦雨,是我归程。蓬莱不远,到处飞行”。

科学的说起来,所谓精神是有机体发达到了一定阶段所产生出来的,它是某一些有机体特有的生理上的属性或一种机能;换言之,它是有机体的神经系统所发生的一种作用;有机体破坏,精神作用也就跟著消灭。但是、就一般人情说,死如果等于“从此消灭”,把以前曾经存在的账一笔画断,那是非常寂寞的事。受不住这种寂寞,便来了死后依然存在的想头。依然存在,自当有所居的境界和相与的伴侣。这各依自己的信仰和想像来决定;在已经走近了生死的界线的当儿,往往会造成一些“奇迹”,供后死者传说无休。如信鬼者临死,会有祖先或亡故的亲属到来,导往冥土;基督徒便遇见生著鸟翅膀的天使,迎归天国;佛门弟子则由佛来接引,往生净土。试翻净土圣贤录,这类故事不可胜数。基督徒何以不会遇见祖先或亡故的亲属呢?蒙佛接引的又何以只限于信佛念佛的人?这其间的缘故,原是一想便可以明白的。

最受不住这种寂寞的,应该是修持净土的人了。他们把死看做往生净土与堕入地狱的岐路口。其设想净土与地狱,都源于死后依然存在这一念;而净土悦乐,地狱痛苦,所以临到岐路口必须趋此舍彼。于是一心念佛,平生用尽工夫,指望临命终时,此心不乱,仍能称诵佛号,蒙佛引归净土。还恐怕自力不够,便豫先告诫亲属后辈,当已临终,慎勿啼哭,啼哭则此心散乱,便将堕入地狱苦趣;惟有助念佛号,最为功德无量。曾读当代某大师的文钞,厚厚的四本,差不多全讲这一些;教人对于死这一件大事怎样去做豫备工夫,他们的不甘寂寞,也就可想而知了。

“蓬莱不远”的蓬莱,正无异于基督徒的天堂,和佛门弟子的净土。

更从送死者这一方面说,断了气的一个人,如果就此灵爽无存,斩绝了曾与世间发生过的一切关系,那也是非常寂寞的事。承认他存在于另一个世界里吧;惟有这样才好比宝物虽不在手头,而存放在外库里,并非就此失掉,便也足以自慰。从这一念,于是来了种种送死的花样。

这个因铮子内姑母的丧事,把久已忘怀了的故乡种种送死的花样温理一过。逢七,不请和尚唪经,便延羽士礼忏。教死者受佛门的戒,由和尚给与法名;另一方面,羽士起“给箓”的法场,派定死者在瑶池会上当一份小差使,别有道号。佛教徒呢?道教徒呢?只好说“兼收并蓄”。逢七前一天,到各个城隍庙里去烧“七香”。城隍是冥土的地方官,到他们那里去烧香,无非希望他们对于新隶治下的鬼囚高抬贵手,不要十分难为;老实说,这是去行贿赂。既已是佛门的戒徒,瑶池会上的职仙,何以又成为城隍治下的鬼囚呢?这其间的矛盾,谁也不去想。总之、多方打点,只求于死者死后的生活有利。

纸制的服用器物,凡想得到的都特制起来焚化。细针凿花的是纱衣,纸背黏一点薄棉的是法兰绒,折成凹凸纹的是绒绳衫,灰纸剪细贴在衣里的是小毛,黄纸剪细贴在衣里的是大毛。桌椅、箱栊、镜奁、盘盒、乃至自鸣钟,热水瓶,色色俱备,而且都是“摩登”的款式。因为死者生时爱打马将,便付与一副马将牌,加上三道花,还有财神和元宝。死者使用著这些器物,死后的生活,大概很舒齐的了。只是还没有自已的房子,租赁人家的房子终非久计。据说在最近的将来,就有一所纸房子为她建筑起来了。

死者每天进食三次,中午用饭,早晚用点。食毕便焚化纸锭。逢食拿钱,这是阳世生活所没有的。唪经礼忏的日子,则焚化得特别地多。统计七七中所焚化的纸锭,至少可以堆满半间房子。普通纸锭是用一张锡箔折成的;还有用几张锡箔凑合折成的中空的正方体,名之曰“库”,中间容纳一只菱形的小锭。这东西非常贵重,据说只须有极少的几个,便可以在冥土开一爿典当。这回焚化这样的库也不少,在冥土新开的典当,像上海四马路的书局一样,一家一家连接起来了吧。教死者去剥削穷鬼究非佳事,这一层当然不去想了;想到的只是从此死者将成为冥土的巨大的财主。

灵座旁安置一件铜器,名之曰罄,却是碗形圆底的东西。每天须敲这东西四十九下,恐怕少敲或多敲,便用四十九个铜钱来记数。说死者一直在那里趱行冥土的路程,而冥土是黑暗的,须待磬声一响,才有一段光明照见前路。如果少敲了,光明不继,那就有迷路的危险;多敲了呢,光明太强,耀得趱行者眼花,也许会累她跌交。这样说起来,死者并不住佛土;也不在瑶池;也不作城隍治下的鬼囚;也不安居冥土的寓所享受丰美的起居饮食;也不当许多爿典当的大老板,吮吸穷鬼们的鬼脂鬼膏,却在那里作踽踽独行的“旅鬼”。承认死者存在于另一个世界里,可是终于不能确定死者的境况,这因为这种种矛盾荒唐的花样,原来由送死者想像出来的。送死者忙著这种种的花样,仿佛得到了抚慰,强烈的悲感便渐渐地轻淡了。

这篇文字,以粗疏的文人眼光,描写民俗间关于死亡一面的模糊信仰,亦能恰如其分。然佛法的行门,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戒律门:这是人的或超人的伦理道德。二、禅观门:这是人的或超人的内心修养。这二门皆只有数德慧之士所能及,而无涉于民俗之信仰。三、密咒门:这是具备适应种种关于人之生存要求的,应将道教的民俗的各种信仰神皆收入密宗来而编列于适当位置,俾这种关于生存要求的信仰有个系统。四、净土门:这是最能适应关于人之死亡要求的,应将民俗间关于亡灵超升安乐的祈求皆收入净土来,而编列为生天佛国等。俾这种关于死亡要求的信仰有个系统,使民俗间散漫凌乱的信仰心理有系统条理,亦为心理建设中下层工作的要务。(见海刊十四卷十一期)


猜你喜欢
  刻辟邪集序·智旭
  卷二·赞宁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一卷·灌顶
  上国民会议代表诸公意见书·太虚
  四明尊者教行录卷第一(并序)·宗晓
  致中国佛教会书(三通)·太虚
  卷第四十六(鬼神部)·宝唱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秆喻经全文·佚名
  梵网合注卷第一·智旭
  念佛三昧宝王论卷中·飞锡
  现果随录序·戒显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五·佚名
  御制拣魔辨异录卷五·雍正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唐慧琳
  唐代禅宗与现代思潮·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东都事畧卷一百十九·王称

    外戚传一百二  司马迁谓受命帝王盖亦有外戚之助然任之以政假之以权则未有不为患者也祖宗鍳前世之祸徒尊以髙爵宠以厚禄使之贵而无位髙而无民此祸乱之所以不作也于乎规摹逺矣  杜审琦定州安喜人也昭宪皇后之兄父曰

  • ●卷首·徐时栋

    徐得国传二千年,几与夏、商、周相终始,将必有左史、右史之记焉。秦燔《诗》、《书》,诸侯史记尤甚,邦国之志,百国春秋,荡无孑遗,可胜悼哉!典午之代,有《徐偃王志》,不知作家。揆厥文义,非出周秦,而亦亡矣。爰溯偃王受姓所由来,以迄

  • 卷十四·佚名

    四月十三日(庚戌),上命军机大臣传谕富勒浑、雅德曰:沿海盗贼,最为商民之害。今闽省蚶江一带,劫案甚多,并未将首伙即时拿获;而屿仔尾地方,仅距厦门十余里,盗贼竟敢行劫兵船,可见该省政务废弛,已非一日。地方官怠玩讳饰,遇有劫案,仅以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二·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雍正实录卷之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四百十二·佚名

    光绪二十三年丁酉十一月丙戌朔上诣颐和园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翌日如之。内注  ○以降调刑部尚书薛允升为宗人府府丞。  ○丁亥。上还宫。  ○山西巡抚胡聘之奏朔平学官事肬

  • 卷十·叶盛

    ●水东日记卷十崔清献与吴彦书帖黄山谷发愿文描朱乘轿事原苏人文学之选昆山塘浦水利占命决王石位寿塑工传名范裴崔周诗词纳还使北进冬衣疏范公欧公手书碑铭不着撰书人名苏秉衡论诗乖觉乖角柏子庭

  • 第一六四催呈光绪十四年五月十四日一一三二三—四二·佚名

    站兵吴瑞启之父吴郑清,呈催讯办其子被陷害事件具呈人吴郑清,住本城南门庄,晋江属经承工总代书 戳记 新竹县正堂方、给发泉籍代、书黄为戳记原差做状自稿具催呈状人吴郑清,年八十岁,住本城内,抱告吴氆郎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八上·袁枢

    宋 袁枢 撰冯跋烕后燕晋安帝隆安五年燕王盛惩其父寳以懦弱失国务峻威刑又自矜聪察多所猜忌羣臣有纎介之嫌皆先事诛之由是宗亲勲旧人不自保八月丁亥左将军慕容国与殿上将军秦舆段讃谋帅禁兵袭盛事发死者五百余人壬辰

  • 卷八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八十八礼部四十七祭祀九品官家庙国朝品官庙制未定于是权仿朱子祠堂之制奉高曾祖祢四世之主亦以四仲之月祭之又加腊日忌日之祭与夫岁时俗节之荐享至若庶人得奉其祖父母父母之祀已有着令而其时享于

  • 礼记析疑卷三十三·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缁衣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人君不仁则不能厚生以正民徳彰志以明其教礼俗并败则闺门之内男女少长相乖相怨而不能和亲族姻乡党之中强弱知愚相胁相欺而不能和顺百姓虽有仁心而不能自遂矣遂者通达也必王

  • 卷二·晁迥

    一念照了一念之菩提也一念宴息一念之湼盘也三心日夕趣向依止欲念念常然故或黙或语而匪疾匪徐夫如是虽曰微细善缘傥积习纯熟何忧失之沦坠哉深根固蔕长生久视道家保身之要也生灭灭已寂灭为乐释氏清心之要也上智明了可以

  • 卷第十·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十   镇州临济院义玄惠照禅师曹州南华人也。俗姓邢。幼而颖异。及落发受具。志慕禅宗。师在黄檗会中三年。行业纯一。首座叹曰。然是后生。与众有异 首座问。上座在此多少时也

  •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卷上·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如是者。所谓结集之时所指是经也。我闻者。盖表亲从佛闻也。一时者。当说经之时。其地六种震动。或天雨众花。

  • 卷第十三·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十三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岁夜提纲 北禅贤禅师岁夜小参。年穷岁尽。无可与诸人分岁。老僧烹一头露地白牛。炊黍米饭。煮野菜羹。烧榾柮火。大家吃了唱村田乐。何故。免见倚他门户傍他墙

  • 卷第二·佚名

    嘉兴大藏经 憨予暹禅师语录憨予暹禅师语录卷第二嗣法门人 法云 广学 等编住山西平阳府临汾县姑射山乾明禅寺语录顺治辛丑季秋望日就本寺受请孟冬望日众请。上堂拈香祝圣毕次拈香云此瓣香诸人已知不必更举不图报

  • 青囊奥语·杨筠松

    《青囊奥语》一卷、《青囊序》一卷,《青囊奥语》旧本题唐杨筠松撰。其序则题筠松弟子曾文遄所作。相传文遄赣水人。其父求己,先奔江南,节制李司空辟行南康军事,文遄因得筠松之术,後传於陈抟。是书即其所授师说也。案赵希弁

  • 周易象旨决录·熊过

    明熊过撰。七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大旨,颇取汉代《易》家重视《易》象之说,并对《周易》经传文字、音义多有考证辨析。《四库全书提要》指出:“是书据过《自序》,初名《易象旨》,后遂加‘决录’之名。案《三辅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