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关于弥勒道场之谈话

阅佛学半月刊第一二六期之评弥勒道场之概要一书,举以询太虚大师,大师阅竟,肃然曰:昔年常惺法师序余弥勒上生经讲要,曾有以雪窦为弥勒名山之议。不料为邪愚影戤,前月由上海德风法会,以所谓“弥勒道场之概要”及伪造之“弥勒度世经”寄呈,尝复函劝即销毁,改取佛说弥勒上下生经等为弘扬,而未暇为文辨之。兹悉并未销毁,且流布滋广,得幻修君斥之诚当也!

智因进而问曰:幻修君评此书为“弥勒教”或“龙华教”之宣传品,固是与否?曰:据余所知,外道龙华教奉观音而不知弥勒,妄用龙华之名,初不解龙华之义,流行福建、台湾最盛;湖北等处名大乘门,其经典则五部六册,乃明季时罗某之所纂。莲池大师在云栖法汇曾辟其妄,顷德风法会之所为,则似纯出近时乩坛之影戤,与“龙华教”无何渊源者也。

问曰:幻修君所评用典之错误如何?答曰:所言甚当,然恐其错误尚不止于是,惜毁其书,不获重详耳。然若论报土化土,则内院亦当属化土为是,即弥陀净土之能摄凡小,其胜用亦存于化土。

问曰:其评殊胜之虚张又如何?答曰:此评当以破外邪而障内正为主,乃语涉弥陀净土与弥勒净土之较量,且多落提倡弥陀净土而排斥弥勒净土之套谈,殊非所宜,除五、六、八、十一之出臆谈者应驳外,其他可细阅余之上生经讲要,则知各有殊胜,别摄机宜,未应强为扬抑,反障释尊劝生兜率摄所宜机之方便,此诚古今于佛无量善巧法门中执一非余者所皆应警觉者欤!十、亦为不合事理之无稽传说。

问曰:所评法会记名荒谬,一、四甚是;二、则彼欲影戤利用,此实未被利用,三、亦如倡言弥陀显密圆通无所不在,未足厚非,师意如何?答曰:如是如是。(智定记)(见正信八卷七八期合刊)


猜你喜欢
  一切仪轨中最上成就仪轨分第二十·佚名
  第四卷·慧沼
  舍利弗阿毗曇論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卷二百四十三·佚名
  为日本犯中国电告其国佛教徒·太虚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二·子璇
  卷第二十七·道原
  卷十二·赞宁
  第六章 毗阇耶之来岛·佚名
  二十六、二僧卷廉·慧开
  指月录卷之二十四·瞿汝稷
  卷三·佚名
  卷第十·德清
  卷十·佚名
  卷第十三·李通玄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第十四·陈与义

    ○秋夜咏月庭树日日疎,稍觉夜月添。推愁了此段,卷我三间帘。黄花墙阴远,白发露气严。平生六尺影,随我送凉炎。踏破千忧地,投老乃自嫌。尚想采石江,宫锦映霜蟾。夜半赋诗成,起舞鱼龙兼。办此讵难事,取快端宜廉。○入城竹舆声伊

  • 提要·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江湖小集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江湖小集九十五卷旧本题宋陈起编起字宗之钱塘人开书肆於睦亲坊亦号陈道人今所传宋本诸书称临安陈道人家开雕者皆所刻也是集所録凡六十二家

  • 卷六·吴雯

    钦定四库全书莲洋诗钞卷六蒲州吴雯撰五絶野渡野渡添秋水危桥一线通临深能自力终不污泥中渡河曲岸鸳鸯稳囬村荻苇秋伤心今昔事不肯付东流宝公拙龙千柱少巧鸠一柴足忽罢滏阳工西山坐茅屋卦山四首【録一首】石路何盘盘老

  • 卷四 周紀四·司马光

      起閼逢困敦(甲子),盡著雍困敦(戊子),凡二十五年。   赧王十八年(甲子、前二九七年)   楚懷王亡歸。秦人覺之,遮楚道。懷王從間道走趙。趙主父在代,趙人不敢受。懷王將走魏,秦人追及之,以歸。   魯平公薨,子緡公賈立。

  • 卷八·吴广成

      景德元年春正月,保吉卒。押牙贺承珍献马。已,  保吉创势日增,自度孤危,嘱德明曰:“尔当倾心内属,一表不听则再请,虽累百表,不得请勿止也”。又谓张浦曰:“公等并起等夷,谊同兄弟,孺子幼长兵间,备尝艰苦,今俾以灵、夏之众,虽不

  • 曾军后篇第五·王闿运

    咸丰九年秋,江西、湖南寇渐平。湖北巡抚胡林翼方治军储饷,以平寇为己任,而寇帅石大开由贵州窥四川,湖北饷倚川盐,四川又饶富,独未被兵,议者皆以防蜀为言;且以曾国藩久治军,无疆寄,为未竟其用,林翼频说官文合奏,请诏国藩援蜀,冀朝命

  • 卷六·汉·蒋一葵

    【世祖秀】 〔字文叔。生时,有嘉禾一茎九穗之瑞,故名。王莽改货曰货泉,人以其字为“白水真人,”帝竟从南阳白水乡起。〕 王莽末,汉兵起舂陵,戴侯曾孙玄在平林兵中,号更始将军,以世祖行大司马事,后更始委

  • 卷六十七·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六十七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师古曰致至也○刘

  • 睿宗兴献皇帝传·张廷玉

    睿宗兴献皇帝朱..木元,宪宗第四子。母亲是邵贵妃。成化二十三年(1487),他被封为兴王。弘治四年(1491),兴王在德安建造府邸。不久,改在安陆。七年,兴王起程前往藩地,船只中途停泊龙江时,有数万慈乌绕船而飞,到达黄州后也出现了

  • 卷一百七十六·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七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去邪宋英宗即位初殿中侍御史司马光论程戡劄子曰臣伏覩制书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程戡加安武军节度使令再任臣闻官以待贤才赏以劝有功官非其人则职事废缺赏

  • 卷之九十三  議處安南事宜(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議處安南事宜,一卷,不著撰者姓氏。所載為毛伯溫疏文、兵部揭帖及韶旨一通。) 兵部為遵奉明旨,以議處安南事。職方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兵科抄出。參贊軍務、太子賓客、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毛伯溫題。 (「參贊軍務太子

  • 浮邱子卷九·汤鹏

      释和上  浮邱子曰:揆于道德,完于性始之谓中。条而达之,无所往而不利之谓和。故居里巷之侧,父不和于子,则慈孝格;兄不和子弟,则友恭衰;夫不和于梱外,妇不和于梱内,则家道恶,而神衹诃之。立朝廷之上,君子不和于君子,则意气横;小

  • 现代需要的僧教育·太虚

    ──二十七年六月在成都十方堂讲──本来、僧教育是包括出家五众,可是就现在一般僧教育来看,大部份都是比丘众,间或有少数的沙弥。而所办的佛学院之类,应是整个的僧教育,但近人每认为等于从前教下之所谓学教,这是错误的。从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七卷·安慧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七卷安慧菩萨糅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决择分中谛品第一之二随烦恼者。谓所有诸烦恼皆是随烦恼。有随烦恼非烦恼。谓除烦恼所余染污行蕴所摄一切心法。此复云何。谓除贪等六烦恼。所余

  • 疑雨集·王彦泓

    四卷。明王彦泓撰。彦泓,字次回,金坛(属江苏)人,明诗人。官华亭县训导。彦泓博学,好作艳体小诗,造语新柔,有唐李商隐遗风。明代黄虞梭《千顷堂书目》载该书为六卷,次于天启末年;《明史·艺文志》未载;孙星衍《祠堂书

  • 毛诗正义·孔颖达

    简称“孔疏”。诗文注。唐孔颖达撰。四十卷。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历任国子博士、司业及祭酒。贞观十六年(642)奉唐太宗诏命与诸儒共撰《五经正义》,颖达为主编。此为其中之一种。原出王德韶、齐威等人之

  • 古文孝经孔氏传·孔安国

    一卷。附宋本古文孝经 一卷。旧本题汉孔安国传,日本信阳太宰纯注音。孔安国,字子国,西汉著名经学家。受《诗》于申公,受《尚书》于伏生。汉武帝时,鲁恭王坏孔子宅,于壁中得《古文尚书》、《礼》、《论语》及《孝经》,皆汉以

  • 山家义苑·可观

    凡二卷。宋代天台宗僧可观(1092~1182)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本书旨在祖述天台宗山家派四明知礼门下之南屏派,并论述天台宗之要义。内容计有,卷上:双游义、金錍义十篇、十不二门中总别义、辨岳师三千书。卷下:部教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