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观世音持验纪序

观音大士。佛法之广大教化主也。过去已成正法明如来。逆来示菩萨相。立大愿。不度尽众生。誓不成佛。菩萨云者。言觉有情也。菩萨摩诃萨者。言大觉有情也。称观世音者。谓观世间。众生称名。悉蒙救拔离苦。从他机而立名也。又称观自在者。谓一身现千手眼。随类应化。圆融无碍。从自行而立名也。楞严云。由我观听圆明。故观音名。徧十方界。能以眼根作耳根佛事。故名观世音自在无碍。此菩萨具十四无畏.三十二应.诸神通种种。左右弥陀。则为极乐之亲臣。显化娑婆。则为世尊之良弼。杨枝一滴。遍洒大千世界。尤与我东土众生最有缘。凡至心持其名号及经咒等。随获感应。不独慈云偏覆南海一隅而已。虽然。众生当苦难时。辄呼菩萨求救。须思救苦救难之前。有大慈大悲四字在。菩萨不救度众生。何名菩萨。然不具大慈悲。将视众生苦难。如秦越人肥瘠。漠焉无关。何肯图救。众生徒口菩萨之号。而不能心菩萨之心。则不慈不悲。己先不能自救。况欲感菩萨之慈悲。救其苦难。有是理乎。故人无倾险好杀心。则己之刀山灭矣。人无惨毒心。则己之汤火消矣。人无不忠不孝及淫贪不廉贞心。则己之地狱枯竭矣。人无悭吝嫉妬心。则饿鬼之火息。无傲狠骄慢心。则修罗之恶调。无顽悍不灵心。则畜生之途远矣。大悲咒云。唯除不善。除不至诚。则诵持之需善与诚可知。笃哉。唐别驾之言也。曰。凡虔奉观音者。其人必深信因果。生平不与恶事为缘。所以恶报可灭。吾恐世之人。徒知求救苦难。而不求诸慈悲之心。一有不验。遂曰。大士弗予应。是岂大士之感应。果虚而无征也哉。故编成。而书此意。以为之序。庶使世人诵持观音共闻之。

  顺治己亥夏杪。荆溪净业弟子周克复斋沐撰

猜你喜欢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七·怀感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九·念常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九卷·佚名
  佛说灌顶冢墓因缘四方神咒经卷第六·佚名
  归 依 开 示·太虚
  卷二·佚名
  卷第十七·昙噩
  阎浮提树荫品第十·马鸣
  中阿含經卷第四十九·欧阳竟无
  卷四百八十七·佚名
  卷一百九十八·佚名
  序·佚名
  卷第二十一(秋字号)·朱时恩
  金刚映卷上·宝达
  瑜伽论记卷第九(之上)(论本第三十六至第三十七)·遁伦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四十一·彭定求

        卷441_1 【夜入瞿唐峡】白居易   瞿唐天下险,夜上信难哉。岸似双屏合,天如匹帛开。   逆风惊浪起,拔zB暗船来。欲识愁多少,高于滟滪堆。   卷441_15 【初到忠州赠李六(一作李大夫)】白居易   好在天涯李

  • 黄师参·唐圭璋

      师参字子鲁,号鲁庵,三山(今福州市)人。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官国子学正、南剑州添差通判。许应龙东涧集卷六有黄师参转一官制。   沁园春   饯郑金部去国   谷口高人,偶泝明河,近尺五天。见紫霄宫阙,空中突兀,玉皇

  • 登徒子好色赋原文·宋玉

    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短宋玉曰:"玉为人体貌闲丽,口多微辞,又性好色。愿王勿与出入后宫。" 王以登徒子之言问宋玉。玉曰:"体貌闲丽,所受于天也;口多微辞,所学于师也;至于好色,臣无有也。"王曰:"子不好色,亦有说乎?有说则止,无说则退

  • 提要·顾炎武

    臣等谨案诗本音十卷国朝顾炎武撰音学五书之一也其书主陈第诗无叶韵之説即本经所用之音互相参考证以他书明古音原作是读非由迁就故曰本音每诗皆全列经文而注其音于句下与今韵合者注曰广韵某部与今韵异者即注曰古音某大

  • 词余丛话提要·杨恩寿

    《词余丛话》三卷,清杨恩寿着。杨恩寿,字鹤俦,号蓬海,又号朋海,别署蓬道人。湖南长沙人。生于一八三四年(道光十四年)[注],一八五八年(咸丰戊午)优贡生,一八七〇(同治庚午)举人,光绪初授盐运使衔,升候补知府,历年生活,实际多是在云南、

  • 卷418 ·佚名

    吴龙翰 寓感 周家敦八议,姬旦衡何平。 秦家尚荷法,四海怨商君。 凤鸟时一鸣,枭鸟时一鸣。 一鸣以为周,一鸣以为秦。 法重灭尔族,德重润尔身。 天帝厌杀伐,勿使伤阳春。 吴龙翰 寓兴 盈

  • 宋史全文卷十六下·佚名

    宋高宗二戊申建炎二年春正月丙戌朔,上在扬州。戊子,金女真万户银朱陷邓州,转运副使刘汲摄守事,敌大至,汲死之。丁亥,诏略曰:『河东、河北郡县自太原、真定失守之后,皆困攻围,官吏军民,誓以死守。在昔兵火之际,有一城固守不下,则褒

  • 卷之二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三百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通志卷一百五十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七十后周陆腾 周恵达 冯景 苏绰【弟椿】卢辩【弟光】韦孝寛【子总兄夐】韦瑱 柳蚪【蚪弟子带韦 蚪弟庆 庆子】寇儁 长孙俭 长孙绍逺【弟澄】卢柔 裴侠 裴寛

  • 七一一 寄谕山东巡抚国泰办理刘遴等修葺宗谱事·佚名

    七一一 寄谕山东巡抚国泰办理刘遴等修葺宗谱事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十四日尚书 额驸 公福<隆安>字寄山东巡抚国<泰>,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十四日奉上谕:国泰奏,据沂水县知县褚廷琛查出刘遴等宗谱凡例,内开载「卓尔源本衍汉维新」

  • 卷一百六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四经籍考史传记上【臣】等谨案马端临通考传记一门最属繁杂王圻续通考所载漫无别择尤为泛滥若郑樵通志艺文略分目十三又嫌琐屑今从四库全书

  • 论语精义卷六下·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论语精义卷六下 宋 朱子 撰 顔渊第十二 顔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顔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顔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明道尝

  • 经济文衡后集卷二十二·佚名

    宋 滕珙 撰孟子类论孔子集大成之説答南轩此段谓金玉二字正是譬喻亲切有功处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合也言合众理而大备于身或曰集谓合乐成谓乐之一变此卽以乐喻之也】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

  • 孔詹事集·孔稚珪

    南朝齐诗文别集。孔稚圭撰。孔稚圭字德璋,官至太子詹事。《隋书·经籍志》著录《孔稚圭集》10卷,两《唐书》著录并同。北宋《崇文总目》、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仍著录《孔稚圭集》10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

  • 伊犁略志·佚名

    (清)佚名撰,管兴才译,纪大椿整理。本书原为锡伯文抄本,成书年代未署,从内容看应是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以后作品。内容主要是记载乾隆中叶以降,驻防伊犁的满营、索伦营、锡伯营、厄鲁特营、绿营的建置,驻防官兵的待遇,伊犁的

  • 日知录之馀·顾炎武

    顾炎武去世后,所撰《日知录》三十二卷即由弟子潘耒整理刊刻于闽。而《日知录之馀》四卷,溢出于《日知录》之外,流传甚稀,学界罕见。当是潘耒整理顾炎武遗稿,刊刻日知录后,没有收录的残存稿件,有好事者不忍心其泯灭,遂收拾遗存

  • 摩诃刹头经·佚名

    一卷,西秦圣坚译。说四月八日灌佛之事。以经首有摩诃刹头(摩诃萨也),诸天人民长老明听之语,故名摩诃刹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