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乐论

三国魏阮籍作。《乐论》继承孔子以来儒家的音乐观念。中国古代乐论正统思想的核心是“和”。《礼记·乐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宋代理学家程颐概括的更为明确: “礼只是个序,乐只是个和。”这个“和”并不单指狭义的和谐,它包括音乐的性质,音乐美的标准以及音乐的社会作用等等。而且儒家的论乐总是与礼相提并论的,只有礼乐同施,人与人的关系才能相亲相敬。阮籍在《乐论》中完全继承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孔子只是开个头,并未举出大概,而他却要细加考察。首先他指出“和”是音乐最高的审美标准,也是圣人、先王制乐的准则。只有合于这个标准,才能实现“移风易俗”的社会功能。在“昔者”与“其后”的比较中,他推出雅乐是“正乐”的范本,因为它“使人无欲,心平气定”,甚至使孔子在齐闻《韶》,竟然“三月不知肉味”。最后归结为“圣人之乐,和而已矣”。儒家之所以这样推崇“平和”及雅乐,因为它符合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中庸思想;雅乐的内容多以演述文治武功为主,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权威。所谓“礼乐正而天下平”,就是要求礼不能逾其制,乐不能失其声,这样才能尊卑有序,定象平心。阮籍甚至认为,礼乐虽然与时俱变,但“和”的准则却不能改,只要“改其名目,变造歌咏”就行了,其结果必然把雅乐引向公式化概念化的死胡同。与雅乐相对立的是淫声,这是传统音乐思想家所摒弃的“邪音”。值得重视的是, 《乐论》正视淫声是衰末之世的音乐, “乐废则淫声作”,而且这种音乐来自现实,题材广泛,为“百姓”所“安服”。 《乐论》说它“取于近物,同于人间;各求其好,恣意所存;闾里之声竞高,永巷之音争先;儿童相聚,以咏富贵,刍牧负戴,以歌贫贱;君臣之职未废,而一人怀万心也。”淫声虽然违背了和的宗旨,其感染力却远远为雅乐所不及。

《乐论》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郭店楚墓竹简·佚名
  新史学·梁启超
  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莫友芝
  续通典·多人
  音论·顾炎武
  新知录摘抄·刘仕义
  捕蝗考·陈芳生
  韶舞九成乐补·余载
  春秋策:先秦诸子与史记评述·傅斯年
  三垣笔记·李清
  中国文学史话·胡兰成
  大明会典·李东阳
  四字鉴略·王仕云
  棋诀·刘仲甫
  内训·仁孝徐皇后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臧懋循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杂剧(元)武汉臣撰●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杂剧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指绝地苦劝糟糠妇 正名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楔子〔正末扮刘从善同净卜

  • 中夜钟声·林徽因

    钟声敛住又敲散静寂的随着风冷——那永不见曙星的那圆的一颗颗声响这摇曳的一声声,轻——重,……葬入纷纷空洞——直沉下时间掷给还不成梦的把那余剩的忧惶将这僵黑的咽喉。听——又凭谁的主意像哭泣,像哀恸,中夜一街的荒

  • 村姑·戴望舒

    村里的姑娘静静地走着,提着她的蚀着青苔的水桶;溅出来的冷水滴在她的跣足上,而她的心是在泉边的柳树下。这姑娘会静静地走到她的旧屋去,那在一棵百年的冬青树荫下的旧屋,

  • 七言巻十五·洪迈

      七言  寄两银榼与裴侍郎两绝  白居易  贫无好物堪为信双榼虽轻意不轻愿奉谢公池上酌丹心绿酒一时倾  惯和麹糵堪盛否重用盐梅试洗看小器不知容㡬许襄阳米贱酒升寛  小桥桞  细水涓涓似涙流日西惆怅小

  • 御选宋诗卷四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四十五言律诗六杨万里题湘中馆江欲浮秋去山能渡氷来娵隅蛮语杂欵乃楚声哀寒早当缘闰诗成未费才愁边正无奈欢伯一相开渉小溪宿淡山径仄愁斜歩溪深怯正看破船能不渡晴色敢辞寒白退山云细青还天宇

  • 第四十场·田汉

    [金兵甲乙同上。金兵甲 (说湖北话)我又算回老家了。金兵乙 怎么你是本地人?金兵甲 可不是,当年跟李成将军去投四太子,打了好几年仗。金兵乙 现在算衣锦还乡了。金兵甲 得了吧!不要说不一定打胜仗,打了胜仗我们也没有出

  • 卷四十七·谷应泰

      ○宸濠之叛武宗正德二年夏四月,刘瑾受宁王宸濠重赂,矫诏擅复护卫屯田。宁藩旧在大宁,今三卫地也。初,太祖诸子,燕王善谋,宁王善战。靖难兵起,燕王以计挟宁王迁北平,后以其地与朵颜三卫,   遂徙封江西。天顺间,宁府不法,革

  • 卷五十六·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五十六 【起丁亥尽丙申】考异【提要起丁亥下有後唐明宗天成二年尽丙申下有後唐主从珂清泰三年晋高祖石敬瑭天福元年】凡十年

  • ◎章程规定警务长悔罚三千·宣南吏隐

    冯玉祥每日办事读书,均有定时。虽在署中,俨如学校,天性率直,微病卞急,自信力甚强,左右之言不纳。即亲信如蒋参谋长、邓长耀、邓哲熙、张之江、薛笃弼,亦不敢轻易有所主张。警务处长鹿钟麟,因查获开封西大街和泰西洋布庄,私藏烟

  • 桑维翰传·欧阳修

    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容貌丑怪,身短而面长,常常对照镜子自己奇怪地说“: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当宰相。第一次考进士,主考官讨厌他的姓,说是桑、丧同音。有人劝他不必再考进士,可以用其他方法当官,维翰愤慨,就著《

  • 显宗传·宋濂

    显宗光圣仁孝皇帝,名甘麻剌,裕宗长子。母为徽仁裕圣皇后,姓弘吉剌氏。甘麻剌由祖母昭睿顺圣皇后抚育成人,每日侍奉世祖不离左右,言语谨慎,但言无不尽。至元中,奉旨镇守北边,叛王岳木忽儿等闻甘麻剌至,望风请降。接着,都阿、察八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八·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 洪武九年八月癸未朔。 甲申,赐陕西征进将校钞,人二十锭。 乙酉,以户部侍郎周斌、郎中偰斯为户部尚书,中书省左司都事徐铎为户部侍郎,户部员外郎徐伯善、秦相府录事张宗、户部主事尚质、刘中

  • 卷七·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西山读书记卷七宋 真德秀 撰仁【下】记礼运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仲尼燕居子曰郊社之礼所以仁鬼神也尝禘之礼所以仁昭穆也馈奠之礼所以仁死丧也射乡之礼所以仁乡党也食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二·澄观

    疏。由无方有下。上辩不相乖。今明相成。然事理相望略有三义。一相违义。二不相碍义。三相作义。今用后二。其第一义是问家所用疏。是以缘起之法下。第二通明缘起之义。于中四。一总明。二开义。三融合。四别释性义。

  • 卷第十一·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一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尔时火授大王在深宫内。希见善祥之事。时阿难陀至王门首。告守宫门者。仁今为我。启奏王知。具寿阿难陀。今在门首。欲见大王。时守门人便奏王言。大王当知。圣

  • 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张行成

    南宋张行成撰。九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此书专明邵雍《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之义,乃张氏《易》说七种之一。《皇极经世》含《观物内篇》与《观物外篇》两大部分,张氏以《内篇》理深而数略,《外篇》数详

  • 明名臣琬琰录·徐紘

    明徐纮编。二十四卷,续录二十二卷。仿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辑洪武至弘治九朝诸臣事迹。前录载一百十七人,续录载九十五人,资料主要来源于碑、铭、志、传、地志、言行录等。其中少量人物事迹,虽有矛盾,但大部分无缘饰

  • 彻悟禅师语录·彻悟

    一卷。清代释际醒撰。彻悟,号梦东。生于1741年,卒于1810年。为清代弘扬净土宗代表人物之一。彻悟初从北京广通寺粹如参禅,后继主法席,为道俗所归仰。嘉庆五年 (1800),居京郊怀柔红螺山资福寺,倡导念佛,依从者众多,遂成为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