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易经传集解

南宋林栗撰。三十六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前三十二卷为六十四卦经传,三十三至三十四卷为《系辞上传》、《系辞下传》,三十五卷为《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三十六卷则附河图洛书八卦九畴大衍总会图、六十四卦立成图、大衍揲蓍解等。《宋史》本传载林氏与朱熹论《易》及《西铭》不合,遂相讦奏。此书淳熙十二年(1185)四月曾进于朝,本名《周易爻象序杂指解》,后以未能赅举彖、象、系辞、文言、说卦,乃改今名。

《周易经传集解》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酒色财气四调·刘一明
  灵宝大炼内旨行持机要·佚名
  上清曲素诀辞箓·佚名
  医法圆通·郑钦安
  阴真君还丹歌注·陈抟
  正一出官章仪·佚名
  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经·佚名
  元始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直音·佚名
  斋戒箓·佚名
  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佚名
  丘祖垂训文·丘处机
  张卿子伤寒论·张遂辰
  周易大全·胡广
  紫闺秘书·佚名
  金箓祈寿三朝仪·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二十九·彭定求

        卷429_1 【自题写真(时为翰林学士)】白居易   我貌不自识,李放写我真。静观神与骨,合是山中人。   蒲柳质易朽,麋鹿心难驯。何事赤墀上,五年为侍臣。   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不惟非贵相,但恐生祸因。   

  • 三集卷三十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三十七古今体一百二十三首【甲申三】仲春唘跸恭谒泰陵春露兴悲春风唘跸初宁称行岁例业已隔年余植柳高笼路来牟茁暎舆西瞻云巘回切切渺愁予过卢沟桥咏氷解水黑为

  • 五六七 寄谕江苏巡抚杨魁据实覆奏将徐述夔父子戮尸及仆毁沈德潜墓碑等情·佚名

    五六七 寄谕江苏巡抚杨魁据实覆奏将徐述夔父子戮尸及仆毁沈德潜墓碑等情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江苏巡抚杨<魁>,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奉上谕:本日大学士、九卿具奏审拟

  • 三一四 武英殿修书处为充补纂修事致内阁典籍厅移会(附原折)·佚名

    三一四 武英殿修书处为充补纂修事致内阁典籍厅移会(附原折)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武英殿修书处为知照事。照得本处总裁王嵩奏补庶吉士翟槐、何思钧、戴心亨、缪晋充补纂修等因一折,于乾隆四十年十二月初二日奏,本日奉旨

  • 谢晦传·李延寿

    谢晦,字宣明,陈郡陽夏人,是晋朝太常谢裒的玄孙。谢裒的儿子谢奕、谢据、谢万、谢铁,都是以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谢据的儿子谢朗字长度,位居东陽太守。谢朗的儿子谢重字景重,职位是会稽王刘道子的骠骑长史。谢重生了谢绚、谢

  • 卷五十·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五十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孝宗时知南劒州罗愿上奏曰臣闻自昔大有为之君必先务富其民民有蓄积是乃国之所以为安富尊强也陛下仁圣天纵忧劳万民临

  • 卷十三 礼八(嘉礼 )·龙文彬

    ◎上尊号徽号吴元年十二月癸丑,相国李善长等奉表劝进。帝曰:“始吾即王位,不得已勉从众言。今卿等复劝即帝位,恐德薄不足当之。”群臣固请,上固却之。明日,善长等复请曰:“殿下谦让之德,著于四方,感于神明。愿为生民计,早徇群臣

  • 二十年·佚名

    (戊午)二十年大明正統三年春正月1月1日○丙戌朔,上率世子及文武群臣,行望闕禮,御勤政殿受賀禮。議政府進表裏鞍馬,斡朶里馬佐化等四十餘人、倭人老麟及三郞兵衛等九十餘人來獻土宜。○各道進賀箋、方物,皆如舊例。○行中宮賀

  • 卷四十九·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四十九   宋 程公说 撰内鲁第三宣公       成公宣公【諡灋善问周逹曰宣】【名倭文公庶子敬嬴所生襄仲杀适立庶自是公室甲三家强矣在位十八年薨】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无传】公子

  • 有度·韩非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袭涿、方城,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

  •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五·欧阳竟无

      龍樹菩薩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釋初品中四無畏第三十九   四無所畏者.佛作誠言.我是一切正智人.若有沙門婆羅門若天若魔若梵若復餘   衆如實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見是微畏相.以是故我得安隱得無所畏

  • 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下本·法藏

    京兆府魏国西寺沙门释法藏撰自下第二重显所依因缘体相。于中有二。初略明缘起甚深。后所谓心性下。广显缘起差别之义。初中二。先标叹甚深。后何以下释深所以。依无明熏习所起识者 初中言无明熏习所起识者。牒上所说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六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六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千问品第七之七此十二处与六善处相摄者。六善处摄四处少分。四处少分亦摄六善处。与五不善处相摄者。五不善处摄四处少分。四处少分亦摄五不善处。与

  • 高士传·皇甫谧

    古代人物文学传记。晋代皇甫谧著。作者自序说:“自三代秦汉,达乎魏兴受命,中贤之主未尝不聘岩穴之隐,追遁世之民。”“然则高让之士,王政所先,厉浊激贪之务也。”又说:“谧采古今八代之士,身不属于王公,名不耗于终始,自尧至魏凡

  • 周礼注疏·郑玄

    儒家经典注疏。四十二卷。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宋人合刻附唐陆德明音义。玄有《周易注》注已著录。公彦洺州永年(今属河北省)人,永徽中官至太学博士。事迹具《旧唐书·儒学传》。《周礼》又名《周官》叙六官之事。西汉

  • 大集会正法经·佚名

    《佛说大集会正法经》(又名《僧伽吒经》)有两个译本。《僧伽吒经》是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所译,《佛说大集会正法经》是宋朝施护大法师所译。两个译本均收录于《乾隆大藏经》(亦称“龙藏”)。其中,《僧伽吒经》收录于“

  • 七处三观经·佚名

    全一卷,或二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乃集辑有关修道修观之小经。此经版本有二:(一)高丽本为一卷,共收三十部小经。(二)宋、元、明三本为二卷,共集四十七部小经。就后者而言,第一经(称为七处三观经)及第三经后半

  • 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佚名

    四卷,后汉支娄迦谶译。无量寿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