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子家子》辑佚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九五子部存目著録有《子家子》一卷,云辑自《永乐大典》。今四库馆臣辑本未见披露,不知还存于天壤间否?而《永乐大典》也已散佚,仅有残册存于人间。宋刘清之《戒子通録》録有家颐《教子语》10条,其中7条同于《诸子琼林》选《子家子》,则所谓《教子语》当録自《子家子》。宋赵善璙《自警编》卷二録家颐《语録》1条,卷三録家颐《语録》1条,其中1条同于《诸子琼林》选《子家子》,故所谓《语録》亦当选自《子家子》。另《黄氏日钞》卷五五“《子家子》”条中亦有引用,《永乐大典》残册中亦存有2条。而元人苏应龙《诸子琼林》中引用《子家子》最多,共计48条。今以《诸子琼林》为基础,参照《戒子通録》诸本,有异文者出之,缺者补之。《子家子》原书顺序无从考见,今仅以《诸子琼林》著録先后为顺序,辑録《子家子》佚文如下。

1﹒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父兄之教爱子弟,可用此道。(《诸子琼林》前集卷一“父兄教爱子弟之道”条)

2﹒家无贤子弟,则父兄不闻正论;家无贤父兄,则子弟不闻正论。(《诸子琼林》前集卷一“子弟父兄可相有不可相无”条)

3﹒父子之间不可溺于小慈,自小律之以严,绳之以礼,则长无不肖之悔。(《诸子琼林》前集卷一“不可溺于小慈”条、《戒子通録》卷六録家颐《教子语》)

4﹒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富者之教子须是重道,贫者之教子须是守节。(《自警编》卷三録家养正《语録》。《戒子通録》卷六家颐《教子语》分两条録之。《诸子琼林》前集卷一“至要无如读书”条録“人生”至“无如教子”句)

5﹒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费一不可。(《诸子琼林》前集卷一“教子有五”条、《戒子通録》卷六録家颐《教子语》)

6﹒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诸子琼林》前集卷一“养子弟如养芝兰”条、《戒子通録》卷六録家颐《教子语》)

7﹒人家子弟唯可使觌德,不可使觌利。(《诸子琼林》前集卷一“子弟不可觌利”条、《戒子通録》卷六録家颐《教子语》)

8﹒子弟之贤不肖繫诸人,而世人不以其不肖为可忧;子弟之贫富贵贱繫诸天,而世人乃忧其贫且贱。而多为不义之事,以求富之贵之,得非倒见邪?(《诸子琼林》前集卷一“不以贤不肖为子弟忧而以贫富贵贱为子弟忧”条。《戒子通録》卷六録家颐《教子语》作:“子弟之贤不肖繫诸人,其贫富贵贱繫之天。世人不忧其在人者,而忧其在天者,岂非误耶?”)

9﹒妻子所以为身之卫,可不知所钦重?(《诸子琼林》前集卷二“妻子为身之卫”条)

10﹒既为人师,凡不可示训之事,切不得妄为。(《诸子琼林》前集卷五“为人师则不可妄为”条)

11﹒交友之道,过则相救,善则相勉,达则相援,穷则相济。(《诸子琼林》前集卷五“交友之道四”条)

12﹒交道贵广,然狎友易得而畏友难得。(《诸子琼林》前集卷五“畏友难得”条)

13﹒修学不可持二心,断以不疑,鬼神避之,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诸子琼林》前集卷六“修学当断”条)

14﹒修学要有变化,不尔只成腐儒,学者勿徒事其迹。(《诸子琼林》前集卷六“修学要有变化”条)

15﹒凡人引之而高、弘之而大、厉之而刚、矫之而直者,皆学之力也。(《诸子琼林》前集卷六“弘大刚直皆学之力”条)

16﹒《易》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学者要思索如何是其人。只如陆宣公云:“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如何是所学?(《诸子琼林》前集卷六“学不可以不思”条、《永乐大典》卷三千)

17﹒孟子以惰其四肢为一不孝,凡为人子孙,游惰而不知学者,安得无愧?(《诸子琼林》前集卷六“堕而不学者有愧于孟子一不孝之戒”条、《戒子通録》卷六録家颐《语録》。“无”,《戒子通録》作“不”)

18﹒人之言语多患无节,失其伦次,故夫子教鲤也,以“不学《诗》,无以言”,盖使其学《诗》,则出言有章也。人内无主则举动失中,故夫子教鲤,次及于“不学《礼》,无以立”,盖使其学《礼》,则能中立而不倚也。(《诸子琼林》前集卷七“学《诗》则言有章,学《礼》则立不倚”条)

19﹒或曰:风自火出,《家人》何也?曰:礼明于内,则化行于外。(《诸子琼林》前集卷七“《家人》明内而化外”条)

20﹒学者所得愈深,则读孔孟书愈有味。(《诸子琼林》前集卷八“所得深则读书愈有味”条)

21﹒凡读一经,须是反覆熟玩,穷其义味,令入神也。(《诸子琼林》前集卷八“读书须令人入神”条)

22﹒得係词所乐而玩之义,然后为善读书。(《诸子琼林》前集卷八“玩乐为善读书”条)

23﹒修学有日新之功,则为文常有生气。(《诸子琼林》前集卷八“学有所功则文有生气”条)

24﹒幼年学人草字,便是习他日苟且作事。(《诸子琼林》前集卷七“幼年不可学草”条)

25﹒畔道有四:徇利忘义一也,废礼犯分二也,轻信巫师三也,深溺佛道四也。有是四者,不足谓之士。害道有六:自矜一也,好毁二也,妄语三也,多机四也,褊中五也,护短六也。有是六者,不足谓之贤。(《诸子琼林》前集卷九“畔道有四害道有六”条)

26﹒知道者积德行善,不求人知;出言为文,不求人合。(《诸子琼林》前集卷七“知道者不求知不求合”条)(www.guayunfan.com)

27﹒《记》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无其德而言知道者,皆妄也。(《诸子琼林》前集卷十“有德而后可言道”条)

28﹒德者,贵身之具也,无德则为人所贱矣。(《诸子琼林》前集卷十“德者贵身之具”条)

29﹒体之有病,其害小;德之有累,其害大。医体病者以良药,医德累者以善言。(《诸子琼林》前集卷十“医德累以善言”条)

30﹒利昏人智,色昏人神。(《诸子琼林》前集卷十“利昏人智”条)

31﹒利者役人之凶器也,人有所欲则自役。(《诸子琼林》前集卷十“利者役人之凶器”条)

32﹒利者辱身之具。(《诸子琼林》前集卷十“利者辱身之具”条)

33﹒衆人所常忧者,君子以为不足忧也;衆人所不忧者,君子以为深可忧。(《诸子琼林》前集卷十三“君子忧衆人所不忧”条)

34﹒凡作事真实,人用力须省。故为文近理者,亦全不费辞。(《诸子琼林》前集卷十四“作事真实则用力省”条)

35﹒省事可以养心,寡言可以养气。(《诸子琼林》前集卷十四“省事养心寡言养气”条)

36﹒不食无妄之粟,不衣无妄之帛,皆诚身也。身者,载道之具也。士不知守则失之矣,故孟子曰:“守身为大。”(《诸子琼林》前集卷十七“身者载道之具”条、黄震《黄氏日抄》卷五五“《子家子》”条録“不食”至“皆诚身也”句)

37﹒天德清明,而《记》曰:“清明在躬。”则知吾所存亦天德也,可不知自重哉?(《诸子琼林》前集卷十七“天德在躬”条)

38﹒唯学所以治己也,仕所以治人也。今之士治己未至而急求治人,安知古圣贤成己、成物自有序耶?(《诸子琼林》前集卷十九“治己未至则不足治”条)

39﹒士有百行,一行或亏,不得为全士,当何喻哉?荀子曰:“百发一失,不足为善射。”(《诸子琼林》前集卷二十“百行不可一亏”条)

40﹒学者之于子路,唯知其勇于外,而不知勇于内。《语》云:“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此即勇于内也,当熟思之。(《诸子琼林》前集卷二十“子路勇于外尤勇于内”条)

41﹒侈于内,以取妻妾之悦;啬于外,以贻亲知之谤:不可也。(《诸子琼林》前集卷二十一“人不可侈于内而啬于外”条)

42﹒凡入仕者,私室不可言公事,私事不可役公人。(《诸子琼林》后集卷四“入仕不可以私害公”条)

43﹒夫人身列三才,至贵存焉;心涵万善,至富存焉。(《诸子琼林》后集卷五“又”条)

44﹒士虽显达,勿使膏粱之味易吾黎藿之乐,方是不失节。(《诸子琼林》后集卷五“贵而能贱”条)

45﹒凡人处富贵当如处贫贱,处贫贱当如处富贵。(富贵)贫贱分别于外,在我者唯一而已矣。(《诸子琼林》后集卷五“处富贵贫贱当如一”条,“富贵贫贱”之“富贵”原从上文省,今补)

46﹒见危致命,《易·困》之《象》曰:“君子以致命遂志。”当危困时,君子一致之于命,而不以自累也。若以致命为奋不顾身,误矣。(《诸子琼林》后集卷六“见危致命非奋不顾身之谓”条)

47﹒士之贤否,于文章上未可见,而于利欲上最易见。(《诸子琼林》后集卷九“文章不可以观人”条)

48﹒扬子曰:“贤,为人所不能。”世间无不可能之事,尧舜之圣,人可为之,况其他乎?只是不为耳。(《诸子琼林》后集卷十三“世间无不可能之事特患不为”条)

49﹒今人有六反,入仕者为禄而不为道,事亲者养体而不养志,修学者尚文而不尚德,理家者积财而不积善,结交者贵新而不贵旧,立身者治生而不治心。(《诸子琼林》后集卷十五“今人有六”条)

50﹒薄于修人事而厚于责天报者,举世皆是,使造物何以厌其欲。(《自警编》卷二録家颐《语録》)

51﹒士之所行不溷流俗,一以抗节于时,一以诒训于后。(《戒子通録》卷六録家颐《教子语》)

52﹒士人家切勤教子弟,勿令诗书味短。(《戒子通録》卷六録家颐《教子语》)

53﹒“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心若不精一,则流而杂矣。(《黄氏日抄》卷五五“《子家子》”条)

54﹒理义勿于传注中求,但于性根上求。(《黄氏日抄》卷五五“《子家子》”条)

55﹒和以交物,介以立我。(《永乐大典》卷一万五千七十五)

猜你喜欢
  修身第六十一(缺)·管仲
  第十五章 17·辜鸿铭
  卷三·杨甲
  春秋集传详说卷二十五·家铉翁
  卷四·姚际恒
  辨祟篇第七二·王充
  采葛·佚名
  目录·张廷玉
  书传卷三·苏轼
  卷一·梁寅
  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第三卷·僧祐
  佛说四不可得经·佚名
  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序·佚名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三出 避兵·李渔

    〖玉女步瑞云〗〖传言玉女〗(小生引众上)心岂徒丹,实实做些公干。〖瑞云〗与那假道学增些面赧。我王守仁终日忧天,不想果然倾覆。平日练兵讲武,激发将士们忠义之心,今日毕竟用着。闻得贼兵顺流而下,我且做个以逸待劳,只遣众将

  • ◆高尚书克恭(房山集)·顾嗣立

    克恭,字彦敬,其先西域人,后居燕之房山。初仕为省郎,出为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大德初,为御史,官至刑部侍郎卒,追赠刑部尚书,谥文简。彦敬好作墨竹,画山水,初用二米法。写林峦烟雨,晚更出入董北苑。每不轻于着笔,遇酒酣兴发,或好友在

  • 卷七十三·毕沅

      ◎宋纪七十三 ∷起著雍敦牂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神宗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元丰元年辽太康四年。戊午,一零七八年   春,正月,庚戌,命河北转运使令所在长吏分祷名山,旱故也。  

  • 第四十六回 马贤战殁姑射山 张纲驰抚广陵贼·蔡东藩

      却说中常侍张逵,素行狡黠,善能希旨承颜,得邀主眷。只是汉宫里面的宦官,多至千百,几不胜数,彼争权,此夺宠,所以互相奔竞,迭起不休。当时张逵以外,尚有小黄门曹节,及曹腾孟贲等,俱为顺帝所昵爱,揽权用事。甚至后兄梁冀,及冀弟不

  • 卷二十一·凌雪

    列传三十三 义士传列传三十三义士传呜呼!学校,王政之本也;学校盛而人材出,天下可长治矣。有明学校比隆汉、宋,其养士也抑又过之,故名乡硕士往往出其中。然其季也,诸植党营私以败国亡家者,亦皆学校出者也;岂盛于前而衰于后欤?非

  • 卷之一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十二·佚名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二月。丙戌朔。上诣颐年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乙卯皆如之。  ○以大学士孙家鼐为会试正考官。兵部尚书徐会沣、刑部尚书荣庆、吏部右侍郎张英麟为副考官。  

  • 一二一三 礼部尚书纪昀等奏详检删削并赔缮《尚书古文疏证》等书折·佚名

    一二一三 礼部尚书纪昀等奏详检删削并赔缮《尚书古文疏证》等书折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一日臣纪昀、臣彭元瑞谨奏:本月初八日报到发下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一部,臣等公同阅看,书内钱谦益、李清诸条,未经抽削,实属疎漏。臣

  • 卷五十五·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五十五乾隆二十三年五月丙戌朔叅赞大臣阿桂等疏奏派兵防应和硕齐唐喀禄阿桂等奏言臣等因和硕齐唐喀禄等堵截沙喇擘勒溃逃贼众未得信息派侍卫奎萨班珠尔等领索伦察哈尔兵二百五十名于

  • 一七一 北伐成功·周作人

    北伐成功是近年的一件大事,中国南北总算统一了,但这只是从表面上看的话,若是在事实上却是给人民带来很大的灾难,因为这乃是蒋介石专政的起头,犹如辛亥革命之于袁世凯,民六打倒复辟之于段祺瑞一样,事情很好可是结果却是很坏的

  • 东昏侯本纪·萧子显

    东昏侯萧宝卷字智藏,是高宗的第二个儿子。本名明贤,高宗辅政后改为现在的名字。建武元年(494)立为皇太子。永泰元年(498)七月三十日,高宗逝世,太子即皇帝位。八月初八,下诏雍州凡与索虏战死的将士家属,免除赋税徭役等。又诏

  • 孝武帝纪·李延寿

    孝武皇帝名..,字孝则,广平武穆王元怀的第三个儿子。母亲为李氏。皇帝性情深沉淳厚,博学多闻,喜爱武艺,全身有鳞文。十八岁时,被封为汝阳县公。他梦见有人对自己说:“你当会大贵,可得二十五年。”永安三年,被封为平阳王。普泰年

  • 广至德章第十三·佚名

    【解读】这一章是说明“至德”的意义。【原文】子曰:“君子之教以孝(1),非家至而日见之也(2)。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3)。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4),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

  • 往来·胡宏

      胡子曰:或往或来,天之所以为道也;或语或默,士之所以为仁也;或进或退,臣之所以事君也;或擒或纵,兵之所以为律也;或弛或张,王之所以化成于天下也。  释氏以尽虚空沙界为吾身,大则大矣,而以父母所生之身为一尘剎幻化之物而不知

  • 卷之三十二·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三十二礼父子之礼《晋史》:文帝崩,国内服三日。武帝亦遵汉魏之典,既葬除丧,然犹深衣素冠,降席撒膳。太宰司马孚等奏曰:臣闻礼典轨度,丰杀随时,虞夏商周,咸不相袭。大晋绍承汉魏,有革有因,期於足以兴化而已,故未得皆返太

  • 开元释教录卷第九·智升

    总括群经录上之九(大唐传译之余)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一卷(一名八曼荼罗经龙朔三年于慈恩寺译见大周录)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一卷(龙朔三年于慈恩寺译见大周录)阿吒那智经一卷(龙朔三年于慈恩寺译见续高僧传) 

  • 愤怒的葡萄·约翰·斯坦贝克

    约翰·斯坦贝克的长篇小说,1939年出版,翌年获普利策小说奖。主人公约德家乡的土地被地主们收回卖给了畜牧公司,农民的破旧房子被拖拉机夷为平地,农民不得不离乡背井,从俄克拉何马州向加利福尼亚州迁移。约德家卖掉了

  • 梨树县乡土志·佚名

    梨树县原名奉化县,古称偏脸城,俗称买卖街。当时奉化县地处边北扼要之地,是“盗寇出没”“顽民盗风不息”之地,统治者为了教化当地“顽民”,故大肆宣传要“遵奉王化”,因此起名为奉化县.梨树城并非是一座城,而是一个小村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