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阴符经注
一卷。唐张果撰。张果,据《旧唐书·方伎列传》称,不知何许人,武则天时隐于中条山,往来汾 (临汾)、晋 (太原)间,时人传说他有长生秘术,武则天遣使召之,诈死未应。唐开元二十一年 (733年),有人在恒州 (今大同市东)山中见到他,朝廷遣使迎至东都(今河南洛阳),唐玄宗想要将玉真公主下嫁给他,竟大笑不奉诏。后来他恳请还返山中,唐玄宗准其请,放其归山隐居,张果便隐入恒山,不知所终。他的著述除此书外,还有《阴符经辨命论》一卷(已佚)。《黄帝阴符经注》,亦称《阴符经玄解》,又称 《阴符经太无传》、《张果阴符经注》。唐人研究 《阴符经》者,有李筌等人,且传有李筌自称得《阴符经》于嵩山虎口岩石室之中、于骊山逢老母传授微旨等怪诞之说,故张果在《阴符经注序》中,批评李筌 “假托妖巫,妄为注述。”并称 “偶于道经藏中得《阴符传》,不知何代人制。”因其“词理玄邈,如契自然”而编之,附己注而成书。张果采用所得无名氏的 《阴符传》,参照李筌注本,引用太公、鬼谷子、伊尹等数家之言注解经文,以简明流畅之语,详尽阐述圣人如何运用心智、体察自然之本性,掌握机变、体天用道,进而达到用大义除天下之害,用大仁兴天下之利,用至正措天下之枉,用至公平天下之私的目的。认为《阴符经》主要讲述圣人体天用道之机,照之以心,契之以机,就是《阴符经》的主要含义。此书注文中常引李筌之言并斥之。五代、宋、元以后学者,对张果注本争议无多,但以不同标题录入史书,《旧唐书》、《新唐书》、《宋史》、《通志》等皆有载录。张果注本是继李筌之后最早的注本,与李筌注本并行于世,近古而颇能阐明经旨,迥出于它注之上,是后世研究《阴符经》的重要典籍之一。现存宋 《云笈七签》本,明 《道藏》本。
《黄帝阴符经注》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道德会元·李道纯 金华玉液大丹·佚名 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佚名 吕祖金华宗旨阐幽问答·佚名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张果 喉科集腋·佚名 颅囟经·卫汛 洞真太上三元流珠经·佚名 幼科概论·佚名 太上老君金书内序·佚名 太上修真玄章·佚名 青乌经·樗里疾 六因条辨·陆廷珍 针经指南·窦杰 太清经断谷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