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道德真经传

道德真经传。宋吕惠卿撰。四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宋吕惠卿撰。本书现存诸本中,以《道藏》本早出。其以宋儒所谓的“十六字心传”,即《尚书·大禹谟》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字解“守中”,以道家,儒家治身理国之说相参。

《道德真经传》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读医随笔·周学海
  太上洞玄灵宝十号功德因缘妙经·佚名
  洞真太微黄书天帝君石景金阳素经·佚名
  大易缉说·王申子
  伤科汇纂·胡廷光
  太上洞神玄妙白猿真经·佚名
  太平经·佚名
  孙子注解·佚名
  金匮玉函要略辑义·丹波元简
  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朱元璋
  九鼎神丹经诀·狐刚子
  虚静冲和先生徐神翁语录·佚名
  真气还元铭·强名子
  上清丹元玉真帝皇飞仙上经·佚名
  易外别传·俞琰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黄昇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十花庵词选        词曲类二【词选之属】提要【臣】等谨案花庵词选十卷续集十卷宋黄升辑升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以所居有玉林又有散花庵也毛晋刻六十家词以升作昃以叔旸作

  • 卷一百三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三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荆斋诗集防酢字定夫建州建阳人也兄醇与酢俱以文行知名酢初受业于程颢颢知扶沟县以道学为己任酢为掌其事由是学问益进又事程頥頥器之举进士为萧山尉

  • ●卷三十九·徐梦莘

      靖康中帙十四。   起靖康元年二月十六日壬子,尽十八日甲寅。   十六日壬子杨时上书论三镇利害。   臣窃谓自汉迄唐待戎狄(改作攘御)之道无如我祖宗之时者百年之间民生戴白不见兵革贼臣要功为国生事与恶而弃好

  • ●卷十二·陈康祺

    ◎塔忠武之忠勇慈祥塔忠武公之战绩,载在琅书,诸葛大名垂宇宙矣。公性忠勇,亦最慈祥。统兵岳州,即于左臂涅“忠心报国”四字。洪山之捷,麾军逼贼于沙湖塘角间,贼争赴水死,中多幼孩,公见之大哭,传令拯救,得数百人,群贼因

  • 卷四·张九成

    <经部,四书类,孟子传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四宋 张九成 撰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逰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巳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

  • 三○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拏解为《徧行堂集》制序刊行之高纲长子高(禾华)等情折禾·佚名

    三○四 两江总督高晋奏拏解为《徧行堂集》制序刊行之高纲长子高(禾华)等情折禾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初九日太子太傅 内大臣 大学士 仍留两江总督 统理河务革职留任臣高晋谨奏,为准咨拏解,恭折奏闻事。乾隆四十年闰十月二十一

  • 两汉笔记卷八·钱时

    宋 钱时 撰光武淮阳王更始二年秋萧王击铜马于鄡铜马食尽夜遁萧王追击于馆陶大破之受降未尽而髙湖重连从东南来与铜马余众合萧王复与大战于蒲阳悉破降之封其渠帅为列侯诸将未能信贼降者亦不自安王知其意敇令降者各归

  • 张深传·李延寿

    张深,不知是何地人。通晓占卜之术,自称曾经侍奉苻坚,苻坚打算征讨东晋,张深劝他不要出兵,苻坚不听,果然失败。又仕宦姚兴为兰台令。姚泓灭亡后,落入赫连昌之手。赫连昌又以张深及徐辩同为太史令。统万平定后,张深、徐辩都被俘

  • 第一章 孔子的先世·钱穆

    一、弗父何孔子的先世是商代的王室。周灭商,周成王封微子启于宋,遂从王室转成为诸侯。四传至宋湣公,长子弗父何,次子鲋祀。湣公不传子而传弟,是为炀公。兄终弟及本是商代的制度。但当时已盛行父子相传,鲋祀弑其叔父炀公,欲其

  • 卷二百七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六舆地考【八】安徽省【臣】等谨按禹画扬州而当时涂山之会执玉帛者万国杜预以为在寿春东北实为凤阳府境则今上江之地为当时扬州之都会可知已夫安徽界荆吴之交统驭千有余里其富庶亚

  • 四书经疑贯通卷二·王充耘

    元 王充耘 撰论语首章言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末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首末之言果亦相贯通欤且夫子既曰不愠不知为君子而中庸则曰遯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何欤徳成于己而人知之命也其不知之亦命也人不知而不愠是

  • 卷二·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二   明 冯复京 撰国风周南二卷耳篇卷耳尔雅云卷耳苓耳郭璞云广雅枲耳亦云胡枲江东呼常枲或曰苓耳形如鼠耳丛生似盘○陆疏云叶青白色似胡荽白叶细茎蔓生可煮为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

  • 仲尼第七·荀况

    [题解]本篇取文章开头两字为篇名,与全文内容无关。篇中首先以问答的形式贬损了霸道,赞扬了王道,接着又论述了君主立身处世的原则。[原文]7.1“仲尼之门(1),五尺之竖子(2),言羞称乎五伯(3)。是何也?”曰:“然,彼诚可羞称

  • 卷之三十二·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三十二礼父子之礼《晋史》:文帝崩,国内服三日。武帝亦遵汉魏之典,既葬除丧,然犹深衣素冠,降席撒膳。太宰司马孚等奏曰:臣闻礼典轨度,丰杀随时,虞夏商周,咸不相袭。大晋绍承汉魏,有革有因,期於足以兴化而已,故未得皆返太

  • 黄檗山寺志·隐元

    《黄檗山寺志》初修于明内阁首辅叶向高重兴山寺之后。清顺治九年(1652年),隐元禅师在圆悟、通容禅师和居士林伯春、僧行玑所襄辑的旧志基础上重修本志。清道光三年(1823年),住山僧清馥、道暹再次重修。现存的本志系民国

  • 石经考·万斯同

    清万斯同撰。万斯同 (1638—1702),字季野,学者称石园先生,浙江鄞县人,史学家。康熙十七年(1678)被荐博学鸿儒,力辞不就。次年到北京,参加修撰《明史》,不署衔,不受俸,前后19年。他熟悉汉以下制度沿革和明代史事。著有

  • 幼科切要·王锡鑫

    儿科著作。清 王锡鑫撰。

  • 法句经·佚名

    又名《法句集经》、《法句集》、《昙钵经》、《昙钵集》、《法集要颂经》等。佛教经典。古印度法救撰,1卷。中译本有古代葛氏、竺得炎、支谦、法炬、法立、僧伽跋澄、佛念,天息灾等人古汉语译本,现代有法舫、了参等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