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七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六

舆地考【八】

安徽省

【臣】等谨按禹画扬州而当时涂山之会执玉帛者万国杜预以为在寿春东北实为凤阳府境则今上江之地为当时扬州之都会可知已夫安徽界荆吴之交统驭千有余里其富庶亚於江苏而江山厄塞形势险固几欲过之自春秋之世吴楚争锺离居巢州来皆为今庐州凤阳境地汉代去古未远而扬州刺史实见治於历阳降及三国六朝若曹魏之合肥寿春孙吴之濡须牛渚终南北朝并为要地元代以安庐等地属淮西道而下江之淮扬等地别属淮东以徽宁等地属江东道而下江之苏松等地别属江南隐然各为一都会盖大江左右独辟隩区其山川之复?疆域之纠错居东南轇轕之会而钤辖阻深不尽如江苏所隶广谷长川平畴巨浸号称泽国也地险民聚自昔而然我

朝休养生息编户日衆而政务益繁爰於康熙六年与江苏分疆而治於是东连姑孰西尽皖江北抵頴川南环歙岭星罗碁布控制得宜屹然为上游之重镇矣

安徽明直隶南京又以凤阳府为中都共领府十四州四其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七府滁和广德三州为今上江地

本朝初设江南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驻江宁府以操江兼巡抚事驻安庆府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五府滁和广德三州其凤阳庐州二府与淮安扬州等府及徐州别为一巡抚顺治五年设总督驻江宁府六年以漕运总督兼巡抚事辖凤庐等府十六年仍置凤庐巡抚十八年与江苏以左右布政使司分治此为左布政所辖仍寄治江宁康熙元年以操江并於总督专设安徽巡抚三年与江苏各分按察使司驻安庆五年裁凤庐巡抚以凤阳庐州二府归并安徽巡抚管辖六年停左右布政之名分为安徽布政使司雍正二年升凤阳府之颍亳泗三州庐州府之六安州并为直隶州十三年升颍州为府仍改亳州为属州乾隆二十五年以安徽布政使司自江宁还治安庆凡领府八直隶州五东西距七百六十里南北距一千一百八十里东至江苏镇江府溧阳县界四百六十里西至湖北黄州府蕲州界三百里南至江西九江府彭泽县界三百十里北至江苏徐州府睢宁县界八百七十里东南至浙江严州府淳安县界七百九十五里西南至湖北黄州府黄梅县界三百四十里东北至江苏江宁府江浦县界五百十里西北至河南归德府商邱县界七百八十里在

京师南二千七百里

安庆府为省治东西距四百五十里南北距二百七十五里东至庐州府无为州界一百五十里西至湖北黄州府蕲州界三百里南至池州府东流县界九十五里北至庐州府舒城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池州府东流县界一百二十里西南至江西九江府治四百十里东北至无为州治三百二十里西北至六安州界二百八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七百里明洪武初安庆府直隶南京本朝初属江南省後分为安徽省此为安徽巡抚及布政按察两司治凡领县六

怀宁县【附郭】

桐城县【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

潜山县【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

太湖县【在府西北二百二十里】

宿松县【在府西南二百六十里】

望江县【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

徽州府在省治东南五百七十里东西距三百九十里南北距二百二十里东至浙江杭州府昌化县界一百二十里西至江西饶州府浮梁县界二百七十里南至浙江严州府遂安县界一百里北至宁国府太平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严州府淳安县界一百十里西南至饶州府乐平县界二百七十里东北至宁国府宁国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池州府石埭县界一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八百五十里明初徽州府直隶南京本朝初属江南省後分属安徽省凡领县六

歙县【附郭】

休宁县【在府西六十里】

婺源县【在府西南二百四十里】

祁门县【在府西一百八十里】

黟县【在府西北一百四十里】

绩溪县【在府东北六十里】

宁国府在省治东四百三十里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三百三十五里东至广德州建平县界六十里西至池州府铜陵县界一百六十里南至徽州府绩溪县界二百十五里北至太平府当涂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浙江杭州府於潜县界二百二十里西南至池州府石埭县界三百里东北至江苏江宁府高淳县界七十里西北至太平府繁昌县治一百三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七百四十五里明宁国府直隶南京本朝初属江南省後分属安徽省凡领县六

宣城县【附郭】

泾县【在府南一百里】

南陵县【在府西九十里】

宁国县【在府东南九十里】

旌德县【在府南二百二十里】

太平县【在府西南二百二十里】

池州府在省治东少北一百二十里东西距三百七十里南北距二百三十五里东至宁国府南陵县界一百五十里西至安庆府望江县界二百二十里南至徽州府祁门县界二百二十里北至安庆府桐城县界十五里东南至宁国府太平县界二百里西南至江西九江府彭泽县界二百里东北至太平府繁昌县界二百里西北至安庆府怀宁县治一百二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八百里明池州府直隶南京

本朝初属江南省後分属安徽省凡领县六

贵池县【附郭】

青阳县【在府东八十里】

铜陵县【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

石埭县【在府东南一百六十里】

建德县【在府西南一百八十里】

东流县【在府西少南一百八十里】

太平府在省治东北四百九十里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二百十里东至江苏江宁府溧水县界八十里西至和州界十里南至宁国府南陵县界一百六十里北至江宁府江宁县界五十里东南至宁国府治一百八十里西南至池州府铜陵县界一百六十里东北至江宁府治一百里西北至和州治九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四百六十五里明太平府直隶南京本朝初属江南省後分属安徽省凡领县三

当涂县【附郭】

芜湖县【在府西南六十里】

繁昌县【在府西南一百三十里】

庐州府在省治北四百六十里东西距三百十里南北距三百六十里东至和州含山县界一百九十里西至六安州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安庆府桐城县界二百四十里北至凤阳府定远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和州治三百里西南至湖北黄州府治八百里东北至滁州治二百八十里西北至凤阳府寿州治一百八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四百六十里明初於庐州置江淮行省寻改庐州府直隶南京共领州二县六

本朝初属江南省後分属安徽省雍正二年升六安州为直隶州以英山霍山往属凡领州一县四合肥县【附郭】

庐江县【在府南一百六十里】

舒城县【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

无为州【在府东南二百六十里】

巢县【在府东一百八十里】

凤阳府在省治北六百七十里东西距四百二十八里南北距四百七十三里东至泗州盱眙县界一百八十里西至颍州府颍上县界二百四十八里南至庐州府合肥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江苏徐州府萧县界三百二十三里东南至滁州治二百二十里西南至六安州界三百三十里东北至徐州府睢宁县界二百四十里西北至河南归德府治五百五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九百八十五里明初改濠州为临濠府洪武二年以临濠为中都六年改为中立府七年改为凤阳府始自东北境迁於今治直隶南京以寿宿等州为属州凡领州五县十三

本朝初属江南省後分属安徽省雍正二年升颍州亳州泗州俱为直隶州以颍上霍邱二县属颍州太和蒙城二县属亳州盱眙天长五河三县属泗州十一年增置凤台县乾隆十九年省临淮县入凤阳县四十二年省虹县入泗州凡领州二县五凤阳县【附郭乾隆十九年以临淮县省入】

怀远县【在府西北七十里】

定远县【在府南九十里】

寿州【在府西少南一百八十里】

凤台县【在府西南一百八十里雍正十一年析夀州地置县与夀州同城治东北境】宿州【在府西北二百三十里】

灵壁县【在府西北一百八十里】

【臣】等谨按凤阳府之宿州与灵壁怀远二县及泗州之五河县颍州府之阜阳颍上太和蒙城四县与亳州并在淮水以北为古徐豫二州之交禹贡於徐州不言西界於豫州不言东界说者以为当在淮济之间今自寿州越淮而北若怀远蒙城二县宿亳二州又北入山东之鱼台单县皆古徐豫分界处也

颍州府在省治西北八百四十里东西距二百八十五里南北距三百五十里东至凤阳府寿州界一百六十五里西至河南陈州府沈邱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河南光州固始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河南归德府商邱县界二百三十里东南至六安州界二百八十里西南至河南汝宁府新蔡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北至凤阳府宿州界二百六十里西北至归德府鹿邑县治一百五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一千八百二十里明为颍州属凤阳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颍州亳州并为直隶州以颍上霍邱二县属颍州太和蒙城二县属亳州十三年升颍州为府增置阜阳县以亳州及所领二县来属凡领州一县五

阜阳县【附郭雍正十三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县为府治】

颍上县【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初属凤阳府雍正二年分属颍州十三年属府】霍邱县【在府东南一百九十里初属凤阳府雍正二年分属颍州十三年属府】亳州【在府北一百八十里初属凤阳府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十三年改属颍州府】太和县【在府西北八十里初属凤阳府雍正二年分属亳州十三年改属颍州府】蒙城县【在府东北一百八十里初属凤阳府雍正二年分属亳州十三年改属颍州府】滁州在省治东北六百五十里东西距一百九十里南北距三百七十里东至江苏江宁府六合县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凤阳府定远县界七十里南至和州界一百八十里北至泗州盱眙县界一百九十里东南至江宁府江浦县界五十里西南至庐州府合肥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北至泗州天长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北至定远县治一百五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里东界六合县西界定远县南界全椒县北界盱眙县自州治至

京师二千二百五里明初省州治清流县入州属凤阳府後直隶南京

本朝初属江南省後分属安徽省领县二

全椒县【在州南五十里】

来安县【在州东北四十里】

和州在省治东北四百六十里东西距一百八十里南北距二百里东至江苏江宁府江浦县界六十里西至庐州府巢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庐州府无为州界九十里北至滁州全椒县界一百十里东南至太平府当涂县界六十里西南至无为州治一百五十里东北至江浦县治一百里西北至庐州府合肥县治二百八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九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里东界江浦县南界无为州西北俱界含山县自州治至

京师二千二百八十里明初省州治历阳县入州属庐州府洪武三年废州为历阳县寻复为和州直隶南京

本朝初属江南省後分属安徽省领县一

含山县【在州西六十里】

广德州在省治东六百二十五里东西距一百三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至浙江湖州府长兴县界三十里西至宁国府宣城县界一百里南至浙江湖州府孝丰县界六十里北至江苏镇江府溧阳县界七十里东南至长兴县界五十里西南至宁国府宁国县界一百十里东北至江苏常州府宜兴县界七十里西北至江苏江宁府高淳县界一百三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七十里南北距一百三十里东界长与县西界建平县南界孝丰县北界溧阳县自州治至

京师二千七百八十里明初为广德府改县为广阳洪武四年降府为州十三年省州治广德县入州直隶南京

本朝初属江南省後分属安徽省领县一

建平县【在州西北九十里】

六安州在省治西北四百四十里东西距二百十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东至庐州府合肥县界五十里西至河南汝宁府固始县界一百六十里南至安庆府潜山县界一百八十里北至凤阳府寿州界六十里东南至庐州府舒城县界九十里西南至湖北黄州府蕲水县界四百里东北至合肥县界六十里西北至颍州府霍邱县治一百三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二百十里南北距二百四十里东界合肥县西界固始县南界潜山县北界寿州自州治至

京师二千九百五十里明洪武初省州治六安县入州属凤阳府十五年改属庐州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以英山霍山县来属凡领县二

英山县【在州西南三百六十里初属庐州府雍正二年分属六安州】

霍山县【在州西南九年里初属庐州府雍正二年分属六安州】

泗州在省治东北八百八十里东西距二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七十一里东至江苏淮安府清河县界四十里西至凤阳府凤阳县界二百二十里南至滁州来安县界一百二十一里北至淮安府桃源徐州府宿迁二县界一百五十里东南至江苏扬州府江都县界二百二十里西南至滁州治一百九十里东北至桃源县治一百九十里西北至凤阳府虹县界一百八十里本州境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一百五十六里东界清河县西界五河县南界盱眙县北界宿迁县自州治至

京师二千一百九十九里明初省州治临淮县入州改属凤阳府

本朝初因之康熙十三年以後泗州沦于洪泽湖寄治盱眙雍正二年升为直隶州以盱眙天长五河县来属乾隆四十二年省凤阳府属之虹县入州为州治凡领县三

盱眙县【在州南一里初属凤阳府雍正二年分属泗州】

天长县【在州东南一百五十七里初属凤阳府雍正二年分属泗州】

五河县【在州西一百三十里初属凤阳府雍正二年分属泗州】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六

猜你喜欢
  左周黄列传第五十一·范晔
  卷七·浦起龙
  卷四百三十九 元祐五年(庚午,1090)·李焘
  卷之一千一百九·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三·佚名
  沂阳日记·佚名
  中兴小纪卷三十六·熊克
  第三四一禀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六日一二二○二--一八·佚名
  卷十四·鄂尔泰
  历代名贤确论卷一·佚名
  司马彪续汉书卷五·周天游
  卷六十一 蜀书十六 潘濬陆凯传第十六·陈寿
  敬羽传·刘昫
  卷一百二十六之一·雍正
  同治七年二月廿九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十一·王昶

    黄氏一首 叶小纨一首 顾道善一首 刘碧一首 沈宪英一首谢季兰一首 端淑卿一首 项兰贞一首 陈氏一首 顾文婉三首商景兰一首 张引元一首 袁彤芳一首 李玉照一首 王朗一首王凤娴二首 叶纨纨二首 吴山一首 

  • 巻六·刘履

    钦定四库全书风雅翼卷六元 刘履 编选诗补注六宋诗一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以祖父并葬始宁县遂移籍防稽晋孝武时袭封康乐公安帝元兴初为琅邪王参军累迁黄门侍郎时宋公位相国以为从事中郎迁世子左衞率坐事免及宋受禅降公爵

  • 卷二十三·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二十三    明 冯惟讷 撰 魏第三 陈思王植【字子建太祖子文帝同母弟也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徒封临菑文帝即位命诸侯竝就国黄初二年贬安乡侯改封鄄城二年立为鄄城王四

  • 卷四百三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三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卷六十九 傅珪 此日足可惜 百年如瞬息寒暑迭相侵所以圣贤学惜此分寸隂明日还易得今日不再临试观过隙驹载骤何駸駸眼前斑白者昔时俱青衿才言且姑待倏

  • 唐珏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唐珏(1247-?)字玉潜,号菊山,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少孤贫力学,聚徒教授。宋亡,杨琏真伽尽发在绍兴之宋帝陵寝。珏出家资,招里中少年潜收遗骸,葬兰亭山,移宋故宫冬青树植其上。谢翱为作《冬青树引》颂其事。《宋史翼》、《

  • 卷二百三十三 熙寧五年(壬子,1072)·李焘

      起神宗熙寧五年五月盡其月   五月庚辰朔,御文德殿視朝。   命供備庫副使陳珪管勾作坊,造斬馬刀。初,上匣刀樣以示蔡挺,刀刃長三尺餘,鐔長尺餘,首為大環,挺言:「制作精巧,便於操擊,實戰陣之利器也。」遂命內臣領工置局,造

  • 读礼通考卷四十一·徐乾学

    丧仪节四初终下唐开元礼三品以上丧干学案开元礼原本分三品以上五品以上六品以下为三篇杜氏通典及新唐书凶礼志则彚而为一今依通典取三品以上为主而四品以下之异者则仍采通典之注以别之庶便于观览云初终 有疾丈夫妇人

  • ●卷十六·余继登

    国朝品官服色无蟒衣之制,盖蟒蛇属无角无足。乃其后内外官多乞蟒衣,大类龙形。弘治元年,允都御史边镛奏,始禁不许再乞。弘治元年二月,孝庙有旨谕在京诸司:&ldquo;朝廷政事,祖宗俱有成宪。今后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

  • ◎翰墨姻缘·李定夷

    丙辰冬,福州南台大火,延烧数千家,灾情极重。旅京闽省人士,思有以救济之。乃援前次江皖筹赈办法,邀集京师名伶,演义务剧一日。以所得剧资,汇济灾黎。即在吉祥园开演,其中主要角色,为谭鑫培、梅兰芳。谭梅二人之艺,皆一时无两。而

  • 第十二卷 丹徒 丹阳 金坛 溧阳·缪荃孙

    丹 徒 县经 部周易音一卷 晋&middot;徐 邈古文尚书音一卷 徐 邈礼记音三卷 徐 邈毂梁传注十二卷传义十卷音一卷 徐 邈五经音十卷 徐 邈论语音二卷 徐 邈注尚书逸篇三卷 徐 邈论语二卷

  • 一三四六 盛京将军嵩椿奏办理陆锡熊等校阅文溯阁书籍情形折·佚名

    一三四六 盛京将军嵩椿奏办理陆锡熊等校阅文溯阁书籍情形折乾隆五十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奴才嵩椿谨奏,为奏闻事。窃照遵旨前来校阅文溯阁全书之总裁臣陆锡熊等,今已陆续到齐,卽应开局校办,但设局公所必得宽大地方。奴才从去

  • 圣历·周绍良

    №圣历001【盖】大周故朝散大夫行洛州陆浑县令韦府君墓志铭【志文】大周故朝散大夫行洛州陆浑县令韦府君墓志铭并序□□□□舍人承庆撰君讳,字志广,京兆杜陵人也。轩辕颛顼氏导其深源,大彭豕韦氏播其遐绪

  • 卷八十四 翟方进传 第五十四·班固

    (翟方进)【原文】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家世微贱,至方进父翟公,好学,为郡文学。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号迟顿不及事,数为掾史所詈辱。方进自伤,乃从汝南蔡父相问己能所宜。蔡父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

  • 虞书·益稷·佚名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

  • 武灵王第十九·鹖冠子

    武灵王问庞焕曰:“寡人闻飞语流传曰:百战而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胜,善之善者也。愿闻其解。”庞焕曰:“工者贵无与争,故大上用计谋,其次因人事,其下战克。用计谋者,荧惑敌国之主,使变更淫俗,哆恭憍恣,而无圣人之数,爱人而与,无功而

  • 九经辨字渎蒙卷六·沈炳震

    归安沈炳震撰经典通借周易顺 【坤】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本义】古字顺慎通用按此当作慎言当辨之于微也 【升】君子以顺徳积小以高大【释文】顺本又作慎【本义】王肃本作慎今案他书引此亦多作慎意尤明白盖古字通

  • 古文尚书通论·姚际恒

    舜典浚哲文明,温恭允塞。「浚哲文明,温恭允塞」八字,袭诗与易,夫人知之。独不知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粤若稽古,帝汉祖宗,浚哲钦明。」王粲七释云:「稽若古则,叡哲文明,允恭玄塞。」方兴所上,较延寿赋易「钦」为「文」,粲七释易「

  • 东堂集·毛滂

    十卷。宋毛滂 (1055左右—1120左右)撰。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 (今浙江江山县)人。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因其曾知武康县,县有东堂,因此以其为集名。元祐中,苏轼守杭州,滂为法曹,官期满,至富阳,苏轼闻有人歌其《惜分飞》词,大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