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塔忠武之忠勇慈祥

塔忠武公之战绩,载在琅书,诸葛大名垂宇宙矣。公性忠勇,亦最慈祥。统兵岳州,即于左臂涅“忠心报国”四字。洪山之捷,麾军逼贼于沙湖塘角间,贼争赴水死,中多幼孩,公见之大哭,传令拯救,得数百人,群贼因而乞命者又七百有奇,诛其极悍者,余尽释之。一日力战归,左右以海燕窝进。公曰:“吾母夫人在都,不知能给朝夕否,忍甘此耶?”德化令进莞席,以士卒皆卧草土,却弗受。其笃孝贞廉,又如此。从古名将,秉气之纯,如公亦少觏也。

◎多龙鲍虎

中兴名将,塔、罗、彭、杨四公,随曾文正创立楚军,实开果毅坚贞之风气。稍后则满臣惟忠勇公多隆阿,汉臣唯子爵提督鲍公超,骁勇敢战,与之齐名,军中呼为“多龙鲍虎”。

◎朱朵山六易官阶终于六品

状元虽三年一人,而自唐宋重科目已来,凡廷试抡元,鲜有不氵存跻华显者。海盐朱朵山殿撰昌颐,平生六易官阶,终于六品,殆由数奇。初以选拔充小京官,升用主事,一也;道光丙戌成进士一甲一名,授翰林院修撰,二也;嗣升赞善,三也;缘事降谪,适得光禄寺署正,四也;由光署正捐主事,五也;升员外得御史矣,复干吏议镌级归,咸丰朝起废员,仍赏主事,命来京,六也。散秩浮湛,旋亦垂垂老矣。名场显晦,各有前因,修撰乡望颇隆,蹭蹬终身,义可无闷。

◎福文襄拒南掌求炮

福文襄王总制云贵,值南掌国贡驯象四,并言被交址诸国劫掠,无御敌器,以余象一求予巨炮。文襄檄谕,以国家法制森严,赏赉有节,兵火利器,不容妄求,还其象,不予之炮,上韪之。

◎福文襄被异数有十三

福文襄屡出筹边,功在社稷,其生平所受恩宠,亦复空前旷后,冠绝百僚。初以领队大臣随征金川,攻克得楞山,赏嘉勇巴图鲁,后即以嘉勇二字,叠为封爵佳号,异数一也。索诺木就缚,金川平,封三等嘉勇男;班师,上幸良乡,行郊劳礼,赐御用鞍辔马一,旋御紫光阁饮,至诏图形阁中,上亲制赞,异数二也。甘肃逆回田五等滋事,授参赞大臣,擒贼首张文庆等,晋封嘉勇侯,异数三也。台湾逆贼林爽文围嘉义,诏以为将军,驰驿往剿,立解县围,捷闻,封一等嘉义公,赐宝石顶、四团龙服,异数四也。生擒林爽文,槛送京师,台湾平,赐金黄带、紫缰、金黄辫、珊瑚朝珠,又命于台湾郡城及嘉义县,各建生祠,再图形紫光阁,上制赞如初,异数五也。廓尔喀贼匪窜后藏,诏以为将军,叠克贼寨,奏入,御制志喜诗,书箑以赐,佐以御用佩囊,异数六也。甲尔古拉集寨之捷,酋惧乞降,诏许班师,晋大学士,加封忠锐嘉勇公,会十五功臣图像成,上复亲为制赞,时大学士阿文成以未临行阵,奏让首功,异数七也。寻赏一等轻车都尉,命照王公亲军校例,给六品蓝翎三缺,赏其仆从,异数八也。由川督移云贵,会黔苗石柳邓围大营、嗅脑营、松桃厅三城,楚苗石三保围永绥厅,逆渠吴半生附之,有旨命督师进剿,未匝月,立解三围,赏戴三眼花翎,异数九也。屡毁贼营,夺贼卡,降七十余寨,诏晋封贝子衔,仍带四字佳号,照宗室贝子例,给护卫,异数十也。吴半生降,赏公子德麟副都统衔,授御前侍卫,异数十一也。积功无可加,赏晋公父文忠公贝子爵,异数十二也。逮公薨,特旨赏郡王衔,赏库银万两治丧,并于家庙旁特建专祠,以时致祭。其父傅恒,迫赠郡王衔,子德麟袭贝勒。丧入城,亲往赐奠,御制诗哭之,配飨太庙,并入祀贤良、昭忠二祠;复奉谕,德麟承袭贝勒后,其子袭贝子,孙镇国公罔替,异数十三也。其他封赠荫袭之稠,部院封圻之重,瑰珍玮宝之锡,云汉纶之褒,为寻常将相所罕有者,不胜缕述。异姓世臣,叨被至此,本朝第一人也。

◎汪文端公太夫人家教

山阳汪文端公廷珍,年十二而孤,母程太夫人抚之成立。值岁凶,母子日一食,或终日不得食,太夫人终不肯使人知,曰:“吾非耻贫,耻言贫耳,言贫则疑有求于人,故不为也。”岁除无米,使仆索旧逋城外,抵暮归,无所得,各饮茗一瓯,尝盐菜数茎就卧。及公贵,风裁严峻,正色立朝,造次必于礼法,太夫人教也。

◎汪文端之相业

汪文端之相业,不以隆隆赫赫为名高,其行谊文章,海内识与不识,推为正人无异喙。仁宗知公深,故在内则长成均、直上斋,氵存充总师傅;在外则安徽、江西、浙江连任学政,始终委寄,不外文学侍从之任。公为大司成,选刊《成均课士录》,教学者以义法。三省试牍,皆曰“立诚编”,犹前志也。又尝撰为《学约》五则以训士。一曰辨涂,谓喻义喻利,人心之分尽于此;为己为人,学术之分尽于此,有志者,当立辨乎豪厘千里之差。一曰端本,谓士者四民之首,天下事皆吾分内事也。自公卿至一命之吏,皆读书人为之,故贵通古今、达事变,相期为有体有用之学。一曰敬业,时文者古文之一体,犹之碑志、传记、表疏、论序云耳,以摹拟剽窃者之不足言文,乃并时文而小之,过矣。一曰裁伪,谓昌黎论文惟其是,吾论文惟其真,盖必能真而后是,非可得而论也。申韩庄列,异乎吾道者也,而朱子以为先有实而后托之文,非以其真耶。一曰自立,文之不能不变者,时也,挽其变而归之正,或因其变而愈益神明于正学者,事也。苟非克自树立,随风气为转移,取已陈之刍狗,沾沾然仿效之,庸有冀乎哉。其因文见道,大旨不出乎此。宣宗在青宫,公尽忱启迪,非法不道。登极后,献纳尤勤。道光三年,手敕称汪廷珍于师道臣道之义,二者兼备。然则公之辅翼圣聪,成三十年仁孝太平之治,上与伊傅比美矣。相业黯澹,何足议之。

◎高宗不沙汰僧道

高宗御制诗云:“有以沙汰僧道为请者,朕谓沙汰何难,即尽去之,不过一纸之颁,天下有不奉行者乎?但今之僧道,实不比昔日之横恣,有赖于儒氏辞而辟之,盖彼教已式微已,且借以养民。分田授井之制,既不可行,将此数千百万无衣无食、游手好闲之人,置之何处。故为诗以见意云:颓波日下岂能回,二氏于今亦可哀,何必辟邪犹泥古,留资画景与诗材。”真洋洋圣谟也。康祺少时,好发奇论,尝谓今之僧道,可编为士兵,县留一寺,额设若干人,半月诵经,半月习武。合一省一府,均其寺产,为养赡之资。才足驭百人千人者,别异其名目,或许酒肉,或许婚娶。有事则老弱留守,壮者听调出军,有功,许蓄发出籍为武弁。人咸诡之。既又曰:僧尼宜因田设额,仍其旧产,县留二所,以别男女;非鳏寡孤独喑聋跛蹩者,不得滥给度牒。人亦以为不能行。敬绎圣制,盖亦借绀宇红墙,为安置穷民之薮泽,刍荛之言,似后一说,犹堪备采也。

◎赵秋谷不满意王渔洋之论诗

渔洋晚年寄宋商丘云:“尚书北阙霜侵鬓,开府江南雪满头,谁识朱颜两年少,王扬州与宋黄州。”读者多未测其旨,后始知为赵秋谷发也。盖秋谷罢馆职后,益修憾渔洋,薄游吴中,屡语人曰:“迩日论诗,惟位尊而年高者,斯称巨手耳。”时商丘方巡抚吴门,闻是语,遂述于渔洋,故答诗云尔。阮吾山《茶余客话》谓:“此特漫堂假阮翁以自夸耳,其实漫堂固不在秋谷指议中也。”康祺按:商丘风雅,不减渔洋,吾山斯言,未免锲薄。

◎进呈名画

康熙朝刻耕织图,系焦秉贞画;万寿盛典,冷枚画。秉贞济宁人,钦天监五官正。冷枚胶州人。又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内务府司库沈喻画,见《茶余客话》。

◎强记之法

张稷若先生云:“强记之法,每读一书,遇意所好,即录之,录讫乃朗诵十余遍,黏之壁间。每日必三十余段,少亦六七段,掩卷辄就壁间观所黏录,日三五次以为常,务期精熟,一字不遗。黏壁既满,乃取第一日所黏者投笥中,俟再读有所录,补黏其处,随收随补,岁无旷日,一年之内,约得千段,数年之后,腹笥自富。”康祺按:他书记此法,黏壁之后,尚有分为二笥者,一虚一实。今日探左笥所储,逐条温览,投之右笥,明日探右笥亦然,其功尤为精密。余性嗜古书,记性最劣,偶有撰述,辄须寻检,率尔下笔,难免舛讹。憾年少在塾,不依此法行之,泛览健忘,致成枵腹,后生志古,尚其鉴诸。

◎水晶眼镜

今水晶眼镜遍天下,市井驵侩且用之矣。此物兴于国初,珍贵逾珠玉。康熙癸未,赐少宗伯孙岳颁晶镜。时蒋文肃以庶常值内廷,奏臣母曹氏,年老眼昏,上亦赐之,当世以为殊荣。

◎大挑原始

举人大挑,始于乾隆丙戌科,吏部新议选法,一等用知县者,又借补府经历,直隶州州同、州判,属州州同、州判,县丞,盐大使,藩库大使,凡九班;二等以学正、教谕用,借补训导,凡三班。时谓之九流三教。按:此语儇巧不足录,借以纪大挑缘始,及当时铨补章程耳。

◎蒋文肃之恩遇

蒋文肃官庶常,即蒙圣祖赐第西华门右,御题匾曰“揖翠堂”。雍正戊申大拜后,复赐新第于得胜门。旧例,年终赏大臣福字,皆用红笺。丁未冬,世宗以公母曹夫人服未除,特书金笺福字以赐。壬子,赐人参至十二斤,皆人臣不世之恩遇。

◎南薰殿列代帝后图像记

恭读纯庙圣制文《南薰殿奉藏图像记》,知列代帝后图像,传自胜国,典在有司,历有年所。自纯庙几暇省阅内库,偶得展观,遂命工重加装池,袭以绨锦,尊藏于紫禁西南之南薰殿。复令王公大臣,详定位置,谨具籍识,次第甲乙。又以明诸帝玉册今贮工部外库,虑其散轶,因附藏殿之西室,俾虔视焉。既竣事,亲洒宸翰,勒石前荣,以示永久。盖缵承帝统,嘉惠前朝,圣人之用心,若是其诚且笃也。其图像轴数,法祭酒式善《陶庐杂录》尝纪之云:“南薰殿藏古帝后像,凡轴七十有五。宓牺氏像一,帝尧像一,禹王像一,商汤王像一,周武王像一,梁武帝像一,唐高祖像一,太宗像三,后唐庄宗像一,宋宣祖像二,太祖像四,太宗像一,真宗像二,仁宗像一,英宗像一,神宗像二,哲宗像一,徽宗像二,钦宗像二,高宗像一,孝宗像一,光宗像一,宁宗像一,理宗像一,度宗像一,明太祖像十二,成祖像一,仁宗像一,宣宗像三,英宗像一,宪宗像一,孝宗像一,武宗像一,兴献王像二,世宗像一,穆宗像一,神宗像一,光宗像二,熹宗像二,宋宣祖后像一,真宗后像一,仁宗后像一,英宗后像一,神宗后像一,哲宗后像一,徽宗后像一,钦宗后像一,高宗后像一,光宗后像一,宁宗后像一,明孝慈高皇后像一。凡册十五:历代帝王像一册,自伏羲氏起,至宋宁宗止,凡十六叶,每叶像二;圣君贤臣像一册,自伏羲氏起,至韩信止,凡二十三叶;宋朝帝像一册,自宣祖起,至度宗止,凡十六叶;元朝帝像一册,自太祖起,至宁宗止,凡八叶;宋后像一册,自宣祖后起,至宁宗后止,凡十二叶;元后像一册,自世祖后起,至后纳罕止,凡八叶,末四条无标题;元后妃太子像一册,自仁宗后起,至后纳罕止,六叶,第二三像无标题,末附太子像二;明帝后像二册,上册自太祖起至孝敬毅皇帝止,凡九叶,下册自世宗起至熹宗止,凡八叶;尚有历代圣贤像一册,孔子世家像一册,至圣先贤像一册。历代圣贤名人像一册,皆藏于殿中。”

◎缅甸进平定回疆贺表

道光九年十月,缅甸国王遣人进金叶表,因奉天朝平定回疆,生俘首逆,恭进皇太后徽号之诏,畏服欢喜而来贺。此为向来缅王所无之事,故云贵总督代为奏进。

◎曹学士为国初理学名臣

黄冈曹学士本荣,为国初理学名臣。其学初从阳明入,直悟心原,继加以践履笃实之功,著《五大儒语录》及《周张精义》、《王罗择编》、《居要录》、《切问录》诸书。其论次五大儒,以程、朱、薛与陆、王并行。尝应诏上疏,请举《四书》、《五经》及《通鉴》中有裨身心要务、治平大业者,朝夕讨论,从此设诚致行,自能祈天永命云云,优旨嘉纳。官司业,刊白鹿洞学规,以教诸生。日侍讲幄,论辨经义,问无不对,对无不尽。同年生谭凤祯殁于京师,学士为之治丧。谭妾生子,令室中婢乳之,后成立,魏敏果为赋古人交行。学士既卒,苏门孙征君恸惜之,谓商周之际,道在箕子,宋元之际,道在许子,明清之际,道在曹子,世以其言为不可易。康祺于道学家言,了无所得,亦不知程朱、陆王之所以异同。如学士者,其视箕子果何如?视鲁斋先生又何如?征君所言,无能别其然否。惟观学士之事君待友,爵然不欺,为词臣菜食布袍,求尽职业,恐即此便是道学,不必高语商周宋元,定与古人鼎足也。

◎朱伯韩力保张忠武

桂林朱伯韩观察居谏垣,与苏廷魁、陈庆镛齐声,号称三直(见前笔)。又从倭文端、唐确慎、李文清诸公游,与闻道学之统。其经术、考据,则与曾文正公、何子贞、张石洲诸君相切靡刂。其工诗古文,与梅伯言、邵位西、张端甫、吴子序、余小颇、陈艺叔、刘椒云、冯鲁川六七君子,及其乡人龙翰臣、王少鹤,同时各成一家,盖道光朝魁伟振异人也。粤西贼起,方在籍办团练(按:独秀峰题壁诗,诋毁观察甚烈,康祺遍考他书,非事实也。且题壁诗本浅俗,不知世人何故传诵),张忠武公之来归也,官吏多疑之,观察独谓忠果可任事,毅然以十口保其无他,忠武卒为名将荩臣。论者谓李白之识郭汾阳,殆逊之矣(按:收降张忠武事,诸说互歧。《平定粤匪纪略》属之铜山制府,冯氏桂芬、李氏元度集,属之劳文毅公)。朱后以道员游吾浙,浙抚王有龄不知兵,假筹饷名,恣苛敛;观察每有言,嫌其迂阔。贼既围城,观察守清波门,督士卒守御甚力,食将尽,偶得米,犹分数斗饷举人伊乐尧。乐尧经生,观察道义交也;城陷,骂贼死。观察忠孝大节,炳若日星,而力保张忠武公,功绩尤伟;其围城馈粟一事,亦见平生风义云。

◎李文恭深虑粤逆之不易制

李文恭公星沅由翰林外简郡守,不十年至两江总督,所至百废具举,棱棱有风骨。既以母老乞病归,文宗御极召用,恳请终养。会粤逆渐肆,而林文忠公道卒,朝廷以文恭能任事也,讫以钦差大臣关防畀之,而公又殂。方公抵粤西,忧贼甚,寝食失常度,每谓人曰:“此贼非眼前诸公可了。”时周文忠、向忠武、乌武壮,皆与共事,意不谓然。公曰:“后当思吾言耳。”公疾革,以关防送文忠,而遗表荐乌、向可任。其后三公皆殄身军事,粤逆奔突遍天下,征讨十余载,縻饷万万,逆氛始洗荡无遗。公殆见洪、杨初起,势剽悍骁剧不易摧,思得当郑重一战,岂懦帅畏事比哉?

◎海昌三异

海昌三异者,安阳许侍郎三礼宰海宁时,浙人传为瑞应者也。时白燕来巢,朱露降于庭柏,海潮当至而不至,舆论美之,故云。然侍郎作令日,每夕焚香告天,如赵清献故事。创立书院,延梨洲先生主皋比,招高才生雅歌释奠,而亲受先生《易》学,称弟子焉。行取御史,疏请定武臣守制之例。迁理少,讲河图、洛书甚有条理,圣祖嘉美。自庶僚至卿贰,每岁必贻书梨洲问学,然也。康祺按:侍郎少执业于孙征君,他日有编夏峰、南雷学案者,当两收之。

◎陈编修力辞荐举

南雷讲学,吾州相从问学者,以吾宗为最夥,而怡庭编修锡嘏,其卫道至力者也。康熙十七年,诏征博学鸿儒,掌院叶文敏公将特荐,寄之以诗,从臾就道。南雷答诗,勉其承庄渠魏氏之绝学,而告以不出之意。文敏以编修为黄氏高业,属其敦劝出山,编修惊曰:“是将使先生为叠山九灵之丧躯也,不如其已也。”再三往辞,文敏乃止。编修论格物之学,于师门不甚合,然梨洲屈指门下,必首推其笃行。

◎仁宗信任李忠毅

嘉庆初,李忠毅公长庚剿除洋匪,屡败蔡牵于浙洋,以闽师掣肘,牵尚游弋海上。上闻,逮治督臣,而代者入闽中文武之谮,疏参忠毅逗留,捏报斩获。谕密询浙抚清安泰公,赖公力陈忠毅剿贼之勇,海战情形之难,仁宗委任忠毅,由是益笃。当时贼中谣,有“不怕千万兵,只怕李长庚”之语,亦达天听。

◎柴虎臣之学行

仁和柴虎臣先生绍炳,明遗民也。少有至性,生计清寒,父亡于官,求商人附载东去,迎棺归葬,躬自负土成丘,时节祭奠,涕泪进涌,松草为之萎绝。里中有避父笞出亡者,先生遇之,问得其故,大悲曰:“尔有父笞非苦,我无父笞乃苦耳。”为赋游子遇、孤儿行,其人垂泣自恨,卒为孝子。偷儿夜入先生室,觉其为邻人也,默不言。捃摭及衣被,徐曰:“独不能留此,为吾御寒邪?”偷儿惊而止,遂劝其改行,检枕畔百钱予之,及案上铜器一二具,令持出,其人呜咽去。入国朝,居南屏山,贫甚,屏绝馈饷,卖药自给。先生于象纬、律历、舆地、礼制、农田、水利、戎兵、赋役,莫不研讲。康熙八年,敕举山林隐逸之士,浙抚范忠贞公亲诣之,请以应诏,固辞,卓卓乎东京人物也。

◎无锡秦氏多寿

乾隆辛未,圣驾南巡,幸无锡秦文恭公家寄畅园,秦氏子姓迎銮者:孝然年九十,实然年八十七,敬然年八十五,荣然年七十,寿然年六十九,芝田年七十六,瑞熙年六十一,莘田年六十,东田年六十二,九人得六百余岁,皆近房也。汉碑云“国有仁泽,民多世寿”,信夫!

◎蜈蚣八字墙

雍正中,太常寺卿吴隆元奏修天坛折内,有蜈蚣八字墙语,上命交部严议,以其不敬也。坛庙大典,襄事者可不慎诸。

◎齐召南敏悟

天台齐侍郎敏悟强识,观书目十行下,一览则终身不忘。其应征北上时,谒某邑宰,留宿署中,见架上有异书八册,请借观,主人曰诺。次日,将登程,主人奉书以出,侍郎曰:“已阅讫矣。”主人未之信,抽一二册询之,探喉而出,不讹一字。

◎潘孝子

桐城诸生潘天成锡畴,世称潘孝子。幼与父母避仇相失,天成乞食求之,往来休宁山中,跳走哭泣,每至聚,持一鼗鼓,大声为乡语,观者从之而笑,莫测其意也。行至江西界,其母从巷中出,颇疑天成非丐者,详问所由,相持而悲。因又询知父所在,迎之归里。天成论学,祖姚江,又从荆溪汤之,受东林之学,后事宣城梅文鼎,略涉历算,狷洁长贫,老以饿死。

◎方侍郎古文

本朝古文家,必推桐城方侍郎为正宗矣。其裁成而引掖之者,实赖吾乡一二先哲。侍郎少游京师,下笔为古文辄工,季野先生奇之,告之曰:“勿读无益之书,勿为无益之文。”侍郎终身诵之,遂一心穷经。后读徐氏所雕九经解三过,为文益峻洁。西溟编修方以古文伏天下,扬于众曰:“后来之秀也。”侍郎名遂大起。

◎吴征君生有宿根

吴征君农祥,学长于史,兼工词赋。乳哺时,哑哑私语,皆建文逊国时事。过十岁方不言,盖生有宿根云(按:征君与吴任臣生同里,年少皆博综能文,时呼为虎林二吴)。

◎梁山舟逸事(二则)

梁侍讲幼时,其父文庄相国犹未达也。居凤皇山麓,夫人夜织,儿嬉于旁,虎突入户,夫人惊绝,侍讲戏如故。问之,曰:“有大兽来,四顾而去。”

山舟侍讲书名压一代,性独孤僻,作书喜用许虚白纸,夏岐山、潘岳南笔,刻石必陈云杓、陈如冈、冯鸣和。后虚白斋纸盛行,冯、潘、夏、陈,因以致富。

◎姚启圣平台湾之谣谶

台湾开于郑芝龙,顺治初,其子成功复往据之,时出没江海为大患。厦门民掘地得一碑,文云:“生女灭鸡,十亿相倚。”见者莫能测。后郑氏为姚尚书启圣所殄灭,乃知十亿,兆也,加女,姚也;郑从酉,鸡也,灭鸡,灭郑也。郑氏初起海上,尚书始生,传四世六十年,而公适为闽督,遂平台湾,执郑克爽以归。此谣谶之有验者,然亦我圣清之威德震铄,师武臣力,有以应之。

◎本朝文臣改武之始

会稽姚尚书平定台湾,袁枚作公神道碑,谓大功为施琅所攘,谢山、鹿洲亦云然。康祺按之官书及他纪载,知枚言不甚有征。顾尚书长子仪,亦英物也,仪雄伟与公肖,尝驱驷马驾奔车,自后掣之,马前却不自由,挽强弓,百步外可洞四札。闽人望见前锋曰:“此姚公子旗也。”以功氵存擢开封府知府,谕以京堂用,自请效力从戎,改€南总兵。本朝文臣自请改武,自此始(按:仪著有《忧畏轩遗集》)。

◎两大诗家

泽州相国在直庐,圣祖皇帝尝传问今之诗人为谁,相国以周起渭、史申义对,时有两大诗家之目。相国予告陛辞,圣祖问将来谁可代者,相国复举周名以对。惜起渭甫进宫坊,未肩大任,仅以诗集传耳。

◎黎吉云疏陈兵事之先见

黎侍御吉云,以翰林入台垣。道光中,英吉利船窥津门海口,侍御独上疏言:“岛夷不可纵,和议不足恃。”条用兵事甚悉,弹主款大僚,言词切直。比款议决,遂引疾归。咸丰改元,广西军事急,御史方家居,忽办装诣京师补官,劾湖广总督程采庸怯误事,纵贼深入湘中,将为天下患。已而贼果围长沙,破武汉,连陷江南,躏及畿辅,都城戒严。侍御奉命驻东城,一日语守者曰:“城上宜多积砖云。”守者谬诺之,督责益急,谓明日不具,将治尔。守者惧获罪,走诉诸大僚,言御史恐我明日寇将至也。大僚闻于朝,以框扰降,时论惜之。康祺谓:明日寇至,固守者之甚其词,第被命守城,而不作寇至之想,守何事矣。粤匪之变,所以狼奔鼠窜,天下无完城者,大抵皆明日必不寇至之念误之也。呜呼!粤匪平矣,明日顾可恃哉。

◎黄辅辰贫不废学

贵筑黄观察辅辰,官考功郎时,遇事侃侃,持正不阿,屡忤尚书恩桂,又与侍郎张公争易州牧贪墨事,抗论再三。同官或目之硬黄,镌石以赠。观察少奇困,尝屑糠和麦麸为粥,又不给,则就邻生撷园中桃实生啖之,意充然不废学。盖所蕴实深,不第以风骨标异者。

◎批斥姚祖同存心刻薄

嘉庆二十三年万寿恩诏,普免天下积久钱粮,各省欢腾,争造册送户部。安徽民欠三百万,凤阳一府尤多,巡抚康公绍镛阅册已定,未及奏,迁去。继之者姚公祖同,疑民欠不实,行令诸道府,大为核减。属吏震公威,勒令诸州县减造十分之四,以其欠数虚报存库,州县苦之,势汹汹将上闻。姚先奏以为官吏欺侵,造册不实,请展限核减。朱批云:“损上益下,朕之愿也;存心刻薄,有伤政体。”姚大惭,六百里行文,以原册上。大哉王言,古称荡荡如天,何以加焉。

猜你喜欢
  第三十九回 谏远色王茂得娇娃 窃大宝萧衍行弑逆·蔡东藩
  第十一节 郑氏兵力再振时间·陈匪石
  第三十回 晋灭唐汉继晋郭氏周承·黄士衡
  八三六 谕内阁《永乐大典》内散篇全数完竣该总纂等应予议叙·佚名
  卷之十五·祁韵士
  第三章 李鸿章未达以前及其时中国之形势·梁启超
  王聈传·欧阳修
  祝钦明传·欧阳修
  王慎中传·张廷玉
  后唐纪一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上同光元年(癸未、923)·司马光
  九·钱穆
  汉制攷巻三·王应麟
  卷十八·雍正
  卷一百五十六·佚名
  二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汪文节公泽民(宛陵遗稿)·顾嗣立

    泽民,字叔志,婺源人。以春秋登延佑戊午进士第,授承事郎、同知岳州路平江州事。历南安信州两总管府推官,丁母忧,服除,授平江路总管府推官。垂代自题春帖云:「及瓜当此日,行李似来时。」其清操可想也。调济宁路兖州知州。至正三

  • 窦氏联珠集巻五·褚藏言

    故武昌军节度副使朝散大夫捡挍秘书监兼御史中丞扶风窦府君诗府君讳巩字友封家世所传载于首序府君元和二年举进士与今东都留守在仆射孙公简故吏部侍郎兴元节度使王公源中中书舍人崔公咸制诰李公正封同年上第府君世传五

  • 卷一百七十七 表十七·赵尔巽

      ◎军机大臣年表二   △道光元年 辛巳   曹振镛三月,晋太子太傅。五月,转授武英殿大学士。   卢荫溥十二月癸巳,转吏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以事繁罢直。   黄钺   文孚正月,转礼部尚书。   松筠八月丁亥,复以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三·佚名

    正德七年冬十月辛丑朔享 太庙○发太仓银十万两于四川以给军饷○壬寅周府海阳王安氵□逢薨王惠王第七子母魏氏成化壬辰生初封镇国将军弘治己酉进封海阳王至是薨辍朝一日赐祭葬如例○黜云南按察司佥事刘吉以巡按御史张

  • 九 晒谷·周作人

    园地上白菜与萝卜收获之后,一时没有什么东西种,地面是空着,可是并不曾闲着。因为在冬天那地方是用以晒谷的。大概在前清光绪癸巳(一八九三)年时智兴房还有稻田四五十亩,平常一亩规定原租一百五十斤,如七折收租,可以有四千多斤

  • 沈周传·张廷玉

    沈周,字启南,苏州府长洲县人。祖父沈澄,永乐年间推举人材,他不去应举。他居住的地方叫“西庄”,每日置酒款待宾客,人们把他比作顾仲瑛。伯父沈员吉,父亲恒吉,都隐居不出,建“有竹居”,兄弟二人读书其中,工诗善画,其奴仆也知书习文

  • 十三 “大上海”的计划与实施(1926)·胡适

    丁在君在民国十五年(1926)二月南下,参加“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的“卫灵敦中国访问团”的会议。据辛丑(1901)条约原定的十三国赔款比率表,英国所得的赔款比例居第四位,占全数百分之十一有零。(俄国第一,占

  • 附卷五·佚名

    尚温王乾隆六十年乙卯,荷蒙太守公遣谷山孫之丞殿,慰問尚温王丁憂,並寄賜品物。閏二月初四日,到那覇川。六月十三日,那覇開洋,赴薩州。本年〔乾隆六十年〕,爲年頭慶賀使;兼謝「本国近年貯乏,上届戌年遣使江府,来年亦遣使江戸,其費

  •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孔子

    【原文】 子华①使于齐,冉子②为其母请粟③。子曰:“与之釜④”请益。日:“与之庾⑤”。”冉子与之粟五秉6。子曰:“赤之适7齐也,乘肥马8,衣9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10急不继富。” 【注释】 ①子华:孔子的学生,姓公西,名赤,字子

  • 提要·杨简

    【臣】等谨案先圣大训六卷宋杨简撰简有慈湖易传已著录是编搜辑孔子遗言排比成五十五篇而各为之注钱时作简行状曰其归自胄监也家食者十四载筑室徳润湖上更名慈湖始取先圣大训间见诸杂説中者刋讹别诬萃六卷而为之解即此

  • 卷二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二十月令孟冬之月日在尾昏危中旦七星中此记十月之日躔中星也冬终也取万物终藏之意金数既穷水德迭王於时为冬孟冬建亥之月日月交会於尾是为析木寅之次也昏则危星在南方之中旦则七星在南方之

  • 卷七·傅逊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属事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卷七    明 傅逊 撰鲁隐公摄国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

  • 卷一百七十五·佚名

    △初分赞般若品第三十二之四复次世尊,若新学大乘菩萨摩诃萨依般若静虑精进安忍净戒布施波罗蜜多。起如是想。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於内空。不作大不作校於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

  •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第一·窥基

        窥基撰总料简章第一总辨诸教.业.宗.体.名。于中略以五门分别。一教益有殊。二时利差别。三诠宗各异。四体性不同。五得名悬隔。第一教益有殊。复分为二。初明轮益。后辨义益。明轮益中。复分为二。先明异计。后明

  •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四卷·宝亮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四卷(婴儿行品第二十一)佛为阿阇世王说二十法门 辨婴儿行梵行品之第九尔时佛告诸大众言(至)犹如微妙真金之山案。僧亮曰。犹有疑佛不垂慈救。罪不得灭。当知无定相者。定罪以烦恼为定也

  • 略明般若末后一颂赞述·义净

        唐三藏法师义净述  义净因译无著菩萨般若颂释讫。详夫大士判其九喻。可谓文致幽深。理义玄简。自非地邻极喜。谁能发此明慧。而西域相承云。无著菩萨昔于睹史多天慈氏尊处。亲受此八十颂。开般若要门。顺瑜

  • 珠花簃词话·佚名

    此词话前半由浙江图书馆所藏《宋人词话》辑出,後半由南京图书馆所藏《历代词人考略》辑出。

  • 治心经·曾国藩

    曾国藩的《治心经》,讲心、身并治,口、体兼防。他认为“治心之道,先去其毒”,表面的毒是愤激,没有涵养,有一点长处即向人炫耀,有一点不顺就勃然大怒,这都不是“有厚福之人所为”。有襟怀、有气量、有品格的人,心如鼎镇,志如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