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

简称《太上业报因缘经》。道教书名。十卷。旨在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之说。就其内容、形式均吸取佛经。此书系出隋唐前,盖南朝道经。收入《道藏》第174—175册。敦煌遗经中有此经,证明此经盛行于唐代。《三洞奉道科戒营 始》引此经。有学者推测该经出于6世纪前半叶。太上道君说开度、报应、忏悔、奉戒、诵念、行道、慈济、救苦、功德、生神、 弘教等。吉冈义丰《道教と佛教第二》认为其是六朝道经,受佛教《法华经》影响。

《太上洞玄灵宝业报因缘经》全部章节目录

猜你喜欢
  龙角山记·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注·陈致虚
  参同契五相类秘要·卢襄
  盘山栖云王真人语录·王志谨
  北极真武普慈度世法忏·佚名
  周易易简说·高攀龙
  太上灵宝净明中黄八柱经·佚名
  玉箓资度设醮仪·佚名
  青玄救苦宝忏·佚名
  杨氏易传·杨简
  道德真经新注·李约
  古今医鉴·龚信
  紫皇炼度玄科·佚名
  铜人针灸经·佚名
  太上泰清拔罪升天宝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李遵勖·唐圭璋

      遵勖字公武。大中祥符元年(1008),尚太宗女随国长公主,授左龙武军将军、附马都尉。累迁宁国军节度使,徙镇国军,知许州。宝元元年(1038)卒,年五十一。赠中书令,谥和文。有闲宴集,今不传。   望汉月   黄菊一丛临砌。颗颗露

  • 雍熈乐府序·郭勋

    夫乐府之名起扵汉是后代有作者体制渐严至扵今日独益精斯乃文词之最工声律之大备也其体制有十七宫调曰仙吕调曰南吕宫曰中吕宫曰黄锺宫曰正宫曰道宫曰大石曰小石曰髙平曰般渉曰歇指曰商角曰双调曰商调曰角调曰宫调曰越

  • 卷五 乾德二年(甲子,964)·李焘

      起太祖乾德二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一】,(王稱【二】東都事略:辛巳詔曰:箕子之陳八政,食為之首。夷吾之述四民,農居其一。今土膏將起,勾萌畢達,平秩東作,乃其時也。諸州長吏等所宜敦率勸課,俾民力耕,謹視游惰,勿令

  • 卷之一百五十三·佚名

    光绪八年。壬午。冬十月。甲寅朔。享太庙。遣肃亲王隆勤恭代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  ○遣官

  • 卷之五十四·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五十四 传第三十八 车臣汗乌默客列传 乌默客喀尔喀部人姓博尔济吉特元太祖裔格哷森扎扎赉尔珲台吉之七世孙其高祖曰硕垒为喀尔喀三汗之一号车臣汗又号玛哈萨嘛谛硕垒传巴

  • ●续吴先贤赞卷之十四·刘凤

    刘凤 道术 时蔚 隆菩萨 溥洽 万金 大佑 赵头陀 道旵 慈舟 法华 周玄真 黄道渊 李德睿 金善信 席应珍 张皮雀 曹大初 尹蓬头 裴庆 ○时蔚 时蔚乐清人姓金氏学其道者称祖焉传法于长千岩来吴玄墓聚橡栗藜藿而食之或累日

  • 十国春秋卷二十六·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南唐十二陈觉 李徴古魏岑 冯延已冯延鲁查文徽【子元方】陈觉海陵人也后海陵升泰州遂为泰州人烈祖辅吴作礼贤院聚圗书万卷及琴弈游戏之具以延四方贤士政事之暇多与讲评古今觉亦预焉烈祖居金陵以次子景迁

  • 僖宗本纪·欧阳修

    僖宗名儇,是懿宗的第五个儿子。母亲是惠安皇太后王氏。起初,他被封为普王,名叫李俨。咸通十四年(873)七月,懿宗病危,左右神策护军中尉刘行深、韩文约立普王李俨为皇太子。十九日,李俨在懿宗灵柩前就皇帝位。八月初一,僖宗开

  • 周楚声·周诒春

    周楚声 字祖仁。年三十三岁。生于江苏靑浦。未婚。初学于上海中西书院。苏州东吴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光緖三十二年。以官费游美。入麻省工业学校。习化学及矿业工程。宣统三年。得学士学位。入哥仑比亚大学。兼习电

  • 附錄·佚名

    ○誌文曰:於戲!恭惟我肅宗顯義光倫睿聖英烈章文憲武敬明元孝大王諱焞,字明普,顯宗大王之適嗣,孝宗大王之孫。母妃明聖王后金氏,敦寧府事淸風府院君佑明之女也。王小字龍祥。孝廟嘗夢,明聖王后寢室,有物覆以衾,開視則龍也。孝廟

  • 梁惠王上·孟子

    以义治国,何必言利【原文】孟子见梁惠王①。王曰:“叟②!不员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③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土庶人④曰,‘何以利吾身?’上下

  • 水旱第三十六·桓宽

    【题解】本篇从上面“授时”问题伴随而来的对农业生产严重威胁的水旱灾害问题,进行辩论,并联系到盐、铁官营问题。大夫认为“水旱,天之所为”,“非唯有司之罪”。贤良则称周公之时,“

  • 卷第一百一十一·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一十一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智蕴第三中七圣纳息第五之三若成就法智。彼类智耶。答若得。此中得者。已得名得。谓苦类智现前以后。后诸得言皆准此释。设成就类智彼法智耶。

  • 卷第二十七·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二十七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杂诵跋渠法之五羯磨法者。佛住舍卫城。广说如上。尔时瞻波比丘诤讼相言不和合住。诸比丘以是因缘。往白世尊。佛语诸比丘。从今日僧应羯磨。优波离为瞻波比丘断

  • 总目·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总目 卷首 序(广录林之蕃序 内集曹谷序 外集陈管序 最后语道霈序) 卷第一 住福州鼓山涌泉禅寺语录  住泉州开元禅寺语录 卷第二 住杭州真寂禅院语录  住剑州宝善庵语录 卷第三 再住鼓山语录 卷第

  •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三·雪关智訚

    門人成巒錄法孫開詗編詩山行孤笻無事遶林行,高樹涼風細細生;天遠望窮雲落片,山空坐徹水流聲。竹窗幽放茶煙出,石几香飄柏子清;秖此一間風味足,幾人能得此中情?懷李龍石使君當年為郡握銅符,臨政猶參狗子無;已羡急流能勇退,直趨大

  • 咸淳遗事·佚名

    历史著作。2卷。撰者不详,当为宋故老遗臣。或以为元人偶得当时邸报排比而成。记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至八年之事。于尊崇赐命诸政典记载颇详,并备录学士院所行制命之词,而朝廷大政多阙略不载。所记遗闻琐记多史所未

  • 尚书考异·梅鷟

    五卷。明梅鷟撰。《尚书》有今、古文之分,由汉儒伏生所传《尚书》二十九篇,系用当时通行文字(隶书)书写而成,因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末年,鲁恭王坏孔子宅,自壁中得《尚书》四十五篇,系用古文字书写而成,因称古文《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