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三
門人成巒錄
法孫開詗編
詩
山行
孤笻無事遶林行,高樹涼風細細生;天遠望窮雲落片,山空坐徹水流聲。竹窗幽放茶煙出,石几香飄柏子清;秖此一間風味足,幾人能得此中情?
懷李龍石使君
當年為郡握銅符,臨政猶參狗子無;已羡急流能勇退,直趨大道絕迂徐。飽餐香飯圍麟趾,夢想春帆過蠡湖;杖笠欲尋衡岳頂,因君重訪鳳山廬。
和大司馬林季翀韻
尊貴猶嫌落聖胎,摩尼圓轉不須猜;律回寒谷葭先動,水到春池月自來。萬象發揮月鏡淨,微塵剖破瑞蓮開;如今火宅水清甚,穿過龍樓登鳳臺。
寄問卿余集生
煙水南詢新得意,道人格外最相親;俊機不下摩霄鶻,活句爭誇透網鱗。佛本即心誰具眼?身通是膽我何人?關津把斷從君過,趁出青原一角麟。
贈慧山上人
家風不愧嶺南能,道行相傳海內僧;負米懶融供眾飽,栽松道者續傳燈。曾聞插草成藂席,可是拈花繼上乘;拶倒慧山高萬仞,蒿枝痛喫當烏藤。
寄陳旻昭文學
列艘香花蠡左迎,遠來特地見真誠;無邊佛事渾如夢,這段慈緣度盡生。山谷▆聞巖桂馥,子韶誤聽夜蛙聲;猶疑君會先師意,躍山華鯨江水清。
寄徐六石郡伯
香臺夙昔道緣深,憑軾重來祗樹林;世事可堪開笑口,微言不覺豁清襟。千僧飽此伊蒲飯,半偈真如伏藏金;許大夢場公醒否?何妨長過白雲岑?
送宗妙禪友遠遊
壯歲參禪眾獨先,曾經鐵脊夜撐天;幾迴水雪心俱冷,一領雲霞衣欲穿。此去謾尋峰頂住,再來還我過關錢;行藏舒卷隨君意,好整袈裟裏大千。
山居
居山須是活埋人,法外相親別有鄰;大澤霧深方隱豹,頂門角動始驚麟。不嫌鼓鑄經魔隊,也愛高閒邁客塵;耕遍霜畦多種菊,難齊春草目前新。
寄文宗陳雲怡
煙水盤桓已隔年,梅花院角又爭妍;至人不浪遊方內,真我常如對面前。吸盡西江駒出廄,接回巖上樹參天;無邊三昧毫端現,參飽之時懶說禪。
答袁稚圭明經
大千總是一蒲團,雞肋何慚薄選官?宦轍秪憑心在道,禪床曾宿夢猶寒。浮生萍梗家無定,好手棋盤著未殘;佛性烏紗爭蓋卻,門前路路透長安。
贈張澹如郡伯
不是多生有道緣,歲除那到訪林泉;非關熊軾來探勝,為近猊床聽說禪。救世宰官原是佛,下車父老便呼天;南方人性如焦燄,甘露須教沃大千。
與李無垢居士
不繇階級到門來,非鏡如何便說臺?問路石頭真滑腳,觀場木偶笑盈腮。呼名已出溈山井,掩耳休聞清獻雷;一片秋光深且碧,寒巖更有雪開梅。
與錢沃心節推
一肩春雨濕山輿,泉石清談樂有餘;宦海秪將蓮葉泛,公堂豈異象王居?巖花指點吾無隱,水影分明我是渠;此事目前君領荷,不須重問舁何豬?
雪中盧君常山人至
不辭芒屩到瀛山,雪磴水巖帶濕攀;千佛從來留好地,諸天先許借禪關。目中形勝菴羅果,世界輿圖芥孔間;君到懸崖須撒手,英雄誰不此中還?
次韻酬鄭相國方水
攀空起意漫成柯,縱到忘機落了窩;筋斗打翻猶未是,蒲團坐破更如何?三關莫問黃龍過,一字無煩白馬馱;誰道歸雲堂寂莫?老僧高臥碧嵯峨。
自壽
藏身秪在白雲層,瘦骨如柴強兀騰;看破風光隨冷暖,老乾皮面帶霜水。當門齒落今重長,拖地眉生倒卓稜;我亦不知何歲月,浪從人說五旬登。
寄徐太王太史
格外深譚喜有君,相看崱屴海峰雲;偶然擊竹原無悟,大率拈花豈屬文?珠在盤中光自轉,劍揮空裏跡何分?錢塘江上潮聲急,知我方知我不聞。
寄方肅之太史
桐子青鷹何處飛?再來人換舊荷衣;官如白傅渾閒事,禪笑眉山落鈍機。軒冕多生游外護,箭鋒一句透重圍;先師指示無他語,覷破驢兮井亦非。
秋雨掩室書事
靜依小閣手披經,門掩疏桐雨一庭;山葉落鳴秋磬響,江雲飛入曉峰青。階前行潦侵趺榻,座右黃花映膽瓶;清興不教枯坐盡,傍巖千樹有茆亭。
壽鄒南皋先生
剛骨一生擔荷大,千斤擔子躡千尋;泰山高比擎天手,東海深如捧日心。空是家鄉容放鶴,松為知己聽鳴琴;先生不是人間壽,長嘯超然越古今。
似總憲曹能始
住山虛挂道人名,何意追從白傅盟?石鼓有緣思欲擊,天龍未許枉煩迎。身將到處雲為伴,面對高譚風自生;金粟堂前今咫尺,獅絃應聽不凡聲。
貽黃季常郡伯
十二時辰便轉丸,爭教些子落瞞頇;道人頃刻無忘照,公事倉忙匹似閒。穿過花叢何礙葉?吸乾滄海握珠看;鍼鋒頭上通關捩,真是維摩作宰官。
留別林得山民部
迸破衣間一線天,弄潮慣趁浪頭船;旋風千匝從空下,劈箭重圍透的先。月到窗前藏雪鷺,魚行水底動漪蓮;盡情說與君知得,脫卻廉纖末句圓。
留別林文範太學
爍破乾坤別有天,踏翻無底破蓬船;其人恍在水壺裏,此眼誰開藻鑑先?款乃聲中歌白雪,廣長舌上吐青蓮;莫教忘卻來時路,好看真光一點圓。
留別黃可程文學
高高崱屴似登天,君到如行陸地船;箇事可曾諳落處;此闈應見擅場先。蒲團鴻造千秋業,彩筆香飄四色蓮;秪在其中親履踐,何愁慧性不靈圓?
春日偕余集生居士訪金臺法師
葛藤椿倒倩誰扶?笑問雲居舜老夫;照水不知遺雁影,看花也愛聽鶯呼。天教秀壁環靈氣,代有高標映哲圖;座上文忠能賞識,緇門今見此郎無。
白法師
三十年前語笑稠,此生溫飽不曾謀;自從煙水分行腳,獨愛山居枕石頭。鵬背因風終得力,鳩瞗控地欲何求?銅肝鐵膽誰相似?喜到營泉締舊遊。
輓單傳上人
邐迤行腳嶺南來,衲子丰標果俊哉;儘受病魔圍枕席,獨將正念炯靈臺。紙衣欲卸胞胎去,普化翻搖鈴鐸回;無縫塔前曾有問,春風吹散涅槃灰。
博山八景為鄭相國方水
卓錫泉
天台卓菴日,應手靈泉沸;金山頂上嘗,可是此中味。
講經臺
空生巖下坐,雨花落如霰;白馬未曾來,早已傳經遍。
浴龍池
龍馴風雨息,清水浸莓苔;坐石閒看慣,猿歸鹿又來。
棲鳳嶺
石壁桐花落,山空小鳥飛;嶺頭霞色起,知是鳳來儀。
靈源橋
雨過夜塘深,鸕鶿飛欲起;橋上望秋山,影倒流水裏。
禪那窟
禪那即此窟,此窟即禪那;七箇蒲團破,依然蹉過多。
玉罏峰
大地為洪罏,虛煙作沈水;借問未拈時,香風自何起?
金繩界
界以金繩名,路自青荊上;坐斷孤峰人,不作恁麼想。
石倉園為曹能始大參賦
梅花館
徑逐疏籬折,階緣眾石欹;春經寒色逼,消息露璚枝。
淼軒
大地淼然觀,軒庭水漠漠;終日此中行,看誰不濕腳?
山居雜詠(十首)
選石留人坐,拈花供佛龕;年來禪寂樂,不獨在蒲團。石壁看雲走,蘿龕抱月眠;橫行三界遍,坐擁十方圓。鳥來傳法語,天為雨新花;莫論玄中旨,相逢且喫茶。石上老藤花,風吹落澗水;山雨隔峰來,飛鳥一齊起。澄江無限碧,水底畫魚蹤;豈為臨淵羡?忘筌誰與同?水流巖答響,花發洞藏春;不曉居山趣,山中亦是塵。嫩鋤穿石筍,老摘墜藤瓜;雖是山居樂,平生口懶誇。樹匝峰千轉,崖飛瀑萬尋;到來非遯世,門徑自幽深。庭樹禽為宅,巖花蜂作糧;山僧居破院,與爾共風光。不羡簞瓢樂,聊耽丘壑清;柴乾谿水便,稱我住山情。
寄冢宰李西有
西陵望有道人氣,起自西翁眉睫間;選佛選官都得了,葛巾野服看青山。
與中丞梅長翁
全活一城人性命,從來太煞好心腸;如今打破魔軍隊,物外風塵總道場。
寄俞公遠居士
瓦缶茆龕一箇燈,白雲為幔坐閒僧;夜來借問天邊月,曾到君前照未曾?
答李飛侯文學
青蓮仙品落人間,何意巾車過雪關?相見不須施棒喝,夜深明月照花龕。
壽古德法師
天台座下多靈吼,獨有章安辯絕群;今日雲棲真弟子,獅弦高調幾如君。
與劉和鶴居士(二首)
十年釣盡寒潭月,海晏波澄絕照時;今日金鱗休滯水,衝開鐵網浪頭飛。
透出楞伽山頂路,和煙垂柳搭欄杆;因風寄語黃山谷,笑倒雲門花藥欄。
與荊扶宇給諫
松杉夜氣清如許,借榻停車問法來;目盡秋空無數鷹,玄沙白紙為君裁。
輓半偈師
紫柏冷香凝嫡血,化為蓮炬照千峰;而今擲下遼天杖,無限門人泣撫松。
詠三聖人圓
一圈三點偶然分,誰道同途轍異痕?堪笑當年傅大士,衣衫冠履不成門。
送鄭相國方水先生北上(有引)
(初秋予過淤上,公將俶裝北上,且先寄詩別予曰:「大甲之下是濱山,依稀破屋兩三間;聞公支傘過天漏,譬似楊岐雪滿關。」又曰:「吾出如雲度遠汀,歸雲堂下有雲停;雲歸雲出雲無意,萬古青天秪麼青。」按玉山舊誌,瀛山寺在石僧巖之北,有歸雲、十如等堂,為黃龍南公受業師所創,宋狀元汪文定公有〈歸雲堂詩〉,故宗伯及之,予句中亦酬唱也)。
一幅柴簾一掌菴,菴前爭擁好峰巒;年來偷得些兒懶,睡到三竿未放參。
歸雲不似舊歸雲,片石巖堂草色紛;昨夜從龍閒出岫,雨淋破院濕禪裙。
栽田博飯新家活,禪煞方知驗屎金;使得這頭牛已熟,忙閒穿做一條心。
梅花菴為李乾二孝廉賦(二首)
萬樹千林驕雪色,幽姿素艷鬥瓊花;菴中有箇人如玉,絕勝林逋趣更佳。
又
無數水條壓檻香,膽瓶輸供禮空王;靈山信手曾拈起,漏洩東風笑飲光。
擁書樓為江邦玉居士賦
四山駢坐擁書樓,翠匝飛檐澹作秋;大是主人能領略,點醒泉石盡風流。
禮雪峰禪師塔
不識雪峰擔板漢,浪傳石卵爆重來;許多向塔傍偷眼,貪看蓮花臘月開。
洗耳泉(頑石菴五詠)
不見根塵為汙物,何須巢許結心期?鹿群時下平分飲,樹杪瓢聲風倒吹。
聽經石
水鳥風柯皆說法,豈應磊砢獨無情?若教聽眾頑如爾,定見桃花換眼睛。
此君菴
青山放眼多狂客,玉版傳餐對宰官;多福門前千萬畝,秪應不許子猷看。
醉墨蕉
誰分鷲嶺貝多樹?翻惜羊欣白練裙;記得寒山詩句好,笑書瀾漫到斜曛。
烏道門
曲逕委蛇石作門,宛疑山鬼甃墻痕;莫教忘卻來時路,一片雲橫洞口昏。
瀛山景
最上峰(此峰居中儼然尊貴,群峰環拱如畫屏然,故以最上名之。)
不可往巔猶可往,毘盧絕頂那容窺;千巖萬壑都遊歷,始信中峰第一奇。
一指峰(在最上峰之右,芙蓉秀濯,若天龍之豎指頭。)
西來大意憑渠說,壁上孤峰豎指頭;煙水百城都影現,善財猶自向南求。
紫雲峰(在一指峰右,常有紫色雲氣覆其頂,如幢蓋然。天將雨,此巔必先吐霧,雨即至。)
白氣橫空藏道者,紫煙旋蓋聚高流;山僧誤並雙林姓,漫說雲黃即此丘。
撒手崖(出最上峰之下,峭壁插地陡不可攀,雖飛援亦不能捫也。)
險布危分應有作,一迴撒手見巍峨;莫言尊貴猶嫌墮,倒看蒼松挂薜蘿。
寶鼎山(即殿後一岡,其體勢尊隆,望如鼎重,故以鎮寶命之宜耳!)
四面霞蒸如鼎峙,千光花捧似臺垂;天然一縷分朝夕,長祝金輪萬壽期。
香象峰(踞最上峰之東,背若龍馬負圖,予以其不類,因取香象為名。)
生獰氣勢度香河,截斷中流萬頃波;何事橫眠煙霧裏?笑看兔馬走前坡。
塔湧峰(在紫蓋峰之右,如窣堵層峙,柱立剎標,乃群峰之巨擘也。)
此地繇來轉法華,一峰高湧塔凌霞;天風謦欬時吹落,多寶如來問釋迦。
獻珠山(即近案小山,堪輿家謂此山形概如蒼虯出洞,龍性喜珠,故此案如獻珠焉!)
補陀秪在海之隅,龍女分明此獻珠;娑竭幾回收不去,波斯覷著眼重膜。
五影池(嵩山頭陀攜傅大士照水,睹圓光寶蓋,又難提尊者居金水河有五佛影池,取此義以樓殿倒影無不照映水中耳!)
鬧市不思兜率樂,水中照影識前人;池邊遮莫栽松樹,恐誤龍疑是自鱗。
紫芝塢(在虯髯岡之麓,舊產一芝甚奇秀,今亦有掇之者。)
石骨蒸雲芝草秀,松脂潤地茯苓多;結茆此處人稀到,水面香風吹綠荷。
修竹塢(在虎爪坡之麓,多植竹,望之如綠天。)
種來一徑篔簹綠,玉版逢人恣說禪;迸出龍孫千萬箇,春風補我破苔錢。
如意泉(在紫芝塢之傍,子初至,水涸,因諷《華嚴》禱求,乃手攜如意探其下,泉應指出,經冬不竭,因命名。)
泥深草濕乳泉藏,小鹿貪眠樹底涼;試向源頭揮一钁,四時花塢水流香。
東澗水(出自香象峰之右,淙淙成陂陀,灌蔭千田,流入小谿。)
鳥惜落花銜去緩,鹿窺清影下來忙;閒情飽看青山色,坐聽潺湲歸亦忘。
西澗水(出一指峰下,雙流夾噴如虹,起霓伏匯,入懷玉谿矣!)
雪瀑交飛谷裏喧,石橋虎過漸黃昏;瘦笻問我誰為伴?笑指扳巖下樹猿。
歸雲堂(舊瀛山,去寺十里許,原有歸雲堂,宋汪狀元應辰有詩并文以紀其事,今仍此堂名而搆之,庶存其故典。)
雲去雲歸一草堂,垂簾閒坐懶焚香;昔人面目今猶在,枯木何須問石霜?
虯髯岡(即寺之東麓)
平分岡勢挾游龍,鐵戟蒼髯望遠松;螮蝀渴來奔澗飲,鏡清水底落痕紅。
虎爪坡(即寺之西麓)
長林豐草襯坡低,雨過於菟印翠泥;抱膝盤陀無一事,知音深樹有禽啼。
破落軒(予初住此破院,頹然自樂,今雖易數椽,其破落軒猶故,吾將終身居之可也。)
青天不受雲遮蓋,好鳥惟憑樹作居;幾度猛風吹不倒,歸來破院住如初。
二老亭(予欲于殿後平岡之上結一草亭,思命名「萬山一覽」,時相國鄭方水居士以詩來約,云「便欲結亭成二老」,予乃欣然更之名「二老亭」焉。)
添箇蒲團圖作伴,挂冠未遂夢青山;人生清福難輕許,二老亭餘一老閒。
金鐘山(即第二層案山也)
不待華鯨吼曉風,賦形疑即蜀山銅;希聲豈入時人耳?一扣聲傳萬壑中。
秋日山居
山居隨意度秋光,紅擘墻頭橘子霜;黃葉燒泉風味足,石邊添起一罏香。
仙門石(邵武廣福寺八景之四)
仙扉出入不曾開,捭闔乾坤手自抬;萬象森羅關得住,雪峰牽不入門來。
古梅灣
一幅瑤華見素姿,春風攧落夢中思,青山盡日無人到,開到江南第幾枝?
茶窩
竹床茶灶草為龕,活水烹泉湛若藍;三度喚渠▆上釣,趙州千古自顏慚。
竹圃
多福門前何屈曲?香嚴耳裏太玲瓏;來年更有新篁長,引得孫枝化作龍。
鼓山喝水巖
看石聽泉冷欲秋,蒼松倒挂壁如虯;截流人在巖中坐,水自無聲別澗流。
夏日偶過昭慶,宿海眼觀上人房
幽眠隨處成丘壑,一帳梅花半枕藤;從此禪房無六月,為君留得玉壺水。
秦心卿山人畫山水贈岳郡侯因索題
崖陡飛猱難上樹,雪晴喧瀑欲篩林;不教茆屋添松下,也要人知住處深。
遊法相坐竹閣贈完凡上人
雨竹風蕉響閣秋,半規月下此峰頭;閒情撞入遊人隊,秪得些兒轉處幽。
邵武北巖寺有豫章古木一株,腹中空洞可十笏,觀者奇之,予因賦此,且將以為關焉。
誰開斗室邀雲臥?似聽松聲攪露寒;容得萬千師子座,維摩移榻此中安。
十圍空洞藏春老,千古婆娑帶日殷;樹下魔軍今戰伏,不妨枯木借為關。
歌
雪關歌(博山掩關時作)
天地一蘧廬,古今誰搆始?而我揜斯關,安車毛孔裏。毛孔不窄關不寬,金烏玉兔時往還;照見幻棲關裏事,玲瓏八面渾無阻。坐聽流泉松下鳴,倒看雲影峰頭露;青天放眼瞠不睹,石人欬唾生風雨。有時藏身沒蹤跡,檻外瓊枝分野色;有時沒跡莫藏身,釣盡寒潭躍浪鯨。此關何為雪呼六?六月紅罏飛霰撲。我關不記春與秋,花開葉落山常幽;我關不占天和地,一段光明覆無際;我關非內亦非外,扁舟蕩漾遊滄海;我關非動亦非靜,旋嵐偃嶽心恒定。萬象為關關萬象,空合空兮聯帝網;卑而不下高不危,疏而不漏暗復朗。誰謂此關小?圓合太虛無欠少。誰謂此關大?秪在一塵含法界。法界所有關中聚,笑擲大千為戲具;法界無物關中空,放開捏聚如游龍。龍飛虎步恣騰蹋,板橋忽動霜蹄滑;劈破雲門一字關,剔起眉毛還險煞。有問關中主若何?指頭無縫全機活。
破院歌
破落僧!住破院!破破落落無藏閃;十方通洞沒遮攔,玲瓏一座空王殿。晝無香!夜無燈!風過長驚壁倒聲;法堂幾丈生荒草,佛面飛埃堆作層。樹為龕!苔作簟!一餐脫粟千家膳,竹筧泉分花塢來。石頭敲!火烹茶!便客到稀僧過少,寡迎逢兮罕談笑;扶罷犁兒放卻牛,攀崖獨坐看雲鳥。猿窺廚!鹿飲澗!相近相親如作伴;長打門前之遶行,知予胸次無涯岸。松何蒼?峰何秀?石壁潺潺下飛溜,身在千巖萬壑中;道人行履君知否?恣情懷極瀟灑山。靈供軸!天然畫!鬧熱門庭讓別家,煙霞笑傲過王伯。呵呵呵!煞顛倒!說甚禪機談甚道?順情逆境兩重關,幾箇不隨分醜好。休掃聖!莫輕凡!罷論前三與後三;索價撩天誇至寶,爭如伸腳放癡憨。虎踞前!豹哮後!見我耽如垂耳狗;生平毒惡不關懷,摧化獰心如拉朽。浪擔憂!空過慮!恐怖之中觀自在;自家佛殿好莊嚴,依報缺些也無礙。嫌淡薄!愛溫飽!此等何繇知道妙?一生橡栗著荷衣,千古高標人莫造。從荒涼!任倒壞!破而不破真如界;彈指輕開樓閣門,捉敗明州憨布袋。老楊岐!古神鼎!藜床積雪那伽定;更有栽田博飯翁,令人想像偏饒興。破落僧!住破院!意趣幽深人不見;流俗阿師未必同,縱居華藏生忻厭。
如意泉歌(有引)
(瀛山為太甲、衍龍雙澗夾流,在左右兩翼峰之外,寺有井暨五池。時秋亢無以汲,予因攜笻入塢之東,覓得一泉從石寶間迸出,味極甘冽,可供數千指,因作歌志喜,且呼為「如意泉」,蓋予手持鐵如意撥開泉眼,水即應指而出,故因名云。)
山色巃嵷何秀拔?疑是鷲峰分太甲;如幢似蓋湧神囂,翠積樓臺霞欲潑。中藏乳竇秘寒湫,未濫觴時似截流;我來匡徒食指眾,秋深井沼竭難求。稽首雜華香水海,娑竭遙分脈非外;手攜如意蹋林皋,所控必無爽諸丐。俄聞好鳥樹頭鳴,樹下幽崖小鹿行;俯視草深淤濕處,聲生觱沸耳邊清。呼童荷钁開泥面,石罅纔疏珠急濺;喜將柄鐵發其淙,迸破源頭那一線;柔光湛碧注玻璃,煮出甌花暈綠脂。忽陣松風傳磬響,佛前先供滿瑤卮;笑呼同侶斟還坐,知味其中能幾箇?三喚無頰老趙州,肯與茶仙較清課。此泉未出山之垠,澄不停兮攪不渾;此泉崩流通浩翰,綆莫及兮竿莫探。要知滴水廣含藏,萬派千枝同一貫;更有神龍深處蟠,酬經變化雨潭潭;軍持直透金輪際,倒汲滄溟徹底乾。
雜著
壽匡與禪人
歲辛未秋八月十有三日,吾徒匡與禪人年逢知命,吾愛其為叢林焦勞竭力,自出家來未嘗偷安片晷,惟知輔弼知識成辦眾事,苟有利益於眾,雖拚身命不顧,直心直行三尺童子也。悅其為人,故二十年間,先和尚器而用之,署為監院者再,亦頗諳本地風光,性率真、不阿曲,觀其言貌本色樸實,無一點粉飾也。予嘉其操行苦心,因呼為老友,今迺還其生平大概,并綴一偈以勉其來日,爾其始終,盡美行業無虧,陶鑄出一副生鐵心肝,不可軟卻些子,以作一撐天柱地丈夫,管取千生百劫,續佛祖慧命,壽等金剛不壞,豈比世間人以蚍蜉之歲月;槿花之旦暮而為期頤之稱哉?偈曰:銕漢身心無別用,堅真求法誓忘軀;此生甘作如來使,永劫芳名繼祖圖。普賢行願屬何人?一脈菩提貫古今;不壞金剛無量壽,花開優缽萬年春。
掃寰中大師塔
拈尺論丈,量空之手;鳴金戛玉,希世之聲。感神虎而跑泉,翻移海嶽;逐神駒而出廄,蹴踏風雲。今日窣堵坡前,恍然覿師真面。且道覿面事如何?參差煙樹裏,翠滴曉風寒。
掃三空老師塔
行願弘深,挑得千斤擔子;法音廣被,具見一片婆心。三世家傳衣缽,誰道不度親人?七十三年夢幻,依然不滅全身。杯中笑酌跑泉水,一酹風前味更新。
為介山法師舉火
金剛焰是師心,蓮花幢是師舌;此舌此心談不竭,盛名兩浙一高僧。四依菩薩同儔列,天台鷹蕩表奇姿;揮毫紙上江河決,赤旛豎論勝群雄。鞭草血流題石裂,魔宮虎穴恣遊行;不與常流同軌轍,鴉飛蛇伏聽經來。是聖是凡難辨別,難辨別!髑髏敲響無生滅,白浪滔天知不知?甕裏何曾走卻鱉?以火打一圓相云:「爇。」
瀛山安眾偈
昔年招手不思歸,兒女團圞信有期;滿目琅玕鱗甲異,潑天風雨濕田衣。
臨岐佛事
和尚以丁丑年十月十一日寅時告寂,夜半呼大眾曰:「我身既無常,汝輩安有常乎?大家努力,此處無汝著腳地,不必多言。」臨終時索水漱口竟,復索筆親書辭眾檀護,書曰:「薄祜之人,帶病而歸,殘喘不留,古今如是,今命某禪人附此一謝,此外不可知也。」書畢,時壽昌闃然師太在傍問云:「和尚安否?」師彈指一下,然云:「末後一句如何分付?」師云:「且道我生耶?死耶?」遂微笑長逝。
壽昌闃然師太封龕法語
瀛山古佛,月皎風清;寂後一笑,坐斷群英。坐斷且置,秖如大師即今在甚麼處安身立命?咦!無縫龕中傳正令,大家齊聽帝嘟叮。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三終
博山雪關智誾禪師傳
閩中西峰居士曹學佺撰
師諱智誾,上饒傳氏子,八歲喪父,母鄭氏送依景德寺長老傳公為童子,傳公教令頂禮觀音大士。一夕夢大士手摩其頂,由是泛覽群書,奭然意解。一日見《壇經》「火燒海底」句,疑之,乃參禮博山來公,山令默究船子藏身公案,行住坐臥提撕不忘。偶入槽廠,行見磨鼻拽脫有省,有偈呈博山曰:「直下相逢處,由來絕覆藏;舌頭元是肉,不用更商量。」博山喜曰:「子可參禪也。」後作五頌,請壽昌衲衣,山曰:「宗門語句,如滿口含冰,不曾道出水字。子風骨太露,更須死心一番始得。」師乃掩關,謝客兀坐,返參凡六載,經幾重㓟剝始徹源底。偶作〈雪關歌〉,山見稱善,乃為開關,有偈曰:「始行大事六年雪,頓入圓明一片水;今日幸親無縫塔,掣開關鎖萬千層。」繼命首眾。一日領眾入室次,山垂問曰:「堂中首座,人天眼目。如何是人天眼目?」師曰:「頂門上。」山曰:「還假鑑照也無?」師曰:「君不見。」山曰:「不虛參見作家來」,師掩耳而出。
己巳受瀛山之請,瀛山古剎四壁蕭然,作〈破院歌〉以自樂,相國鄭公方水以詩慰之曰:「太甲之下是瀛山,依稀破屋兩三間;聞師支傘過天漏,譬似楊岐雪滿關。」居無何,博山和尚遷化,師奔喪,至喪事畢,眾推繼席,自是往來瀛博之間,提示不倦。督學陳公懋德入山訪師,置二十五問,師應答如流,陳大服膺。
壬申春,予同諸公以鼓山延師結制,於是演法鼓山,玉瑩珠迴,玄風遐播,期滿還錫博山。丙子春,中丞余大成、司理黃端伯,以杭之虎跑請師應之,大弘祖道,舌唇纔動,輒滾滾不竭,環座而聽法者萬指,繼而妙行請師重建,經營二載,大殿落成,師曰:「吾今可以謝喻彌陀矣!」
丁丑秋示微恙,乃謝院事,鼓舟南邁。孟冬朔旦行抵瀛山,病體尪羸,群心洶洶,乃作遺書謝諸檀越。時壽昌闃公自博山來候,匡坐敘別悰,闃公問和尚:「安否?」師曰:「且道我生耶?死耶?」闃公曰:「末後句也須分付。」師彈指一聲,遂微笑而逝。弟子弘恩、成許等迎歸博山,建塔蓮花峰之西原。
師示生萬曆乙酉年九月初一日,示寂崇禎丁丑年十月十一日,坐三十一夏,享年五十有三,有語錄若干卷行世。
信州博山能仁寺雪關大師塔銘(有序)
杭州推官法弟黃端伯稽首撰
雲巖以寶鏡三昧密付洞山,圓湛心光揀魔辨異,於是主賓互應、敲唱雙行,乃沿流至今。法久成弊,盲枷瞎棒帶累兒孫,識者憫宗旨之失也。余晤雪關大師于玉山,神骨清聳,卻令侍者柬問洞山宗旨,漫答十條,夜夢兩目俱盲,不解其故。明旦見師判「瞎漢」兩字不覺驚歎。師問公:「當時所得處,試舉似看?」余敘四明夜坐,寂嘿無言,忽覺身心輕安,湧起空際,師笑曰:「是何難哉?」舉話未終忽現前境,乃知《華嚴》所指身心柔軟如初生胎者,人人有此三昧也。及讀師《住山語錄》,玉瑩珠澄,博山所印圓明一片水固已漏逗阿師宗眼矣!丙子仲春,余與中丞余公大成請師說法虎跑寺,於是洞山宗旨流布十方,寶鏡神光通天徹地,大哉!
師諱智誾,上饒傳公崇儉子也,八歲辭寡母鄭氏,依景德寺長老傳公,傳公矜師體羸,教以頂禮
觀音大士。忽夢手摩其頂,肢骨漸疆,泛覽群書,奭然意解。一日見《壇經》「火燒海底」句,疑之,參禮博山無異和尚,默究船子藏身公案,行住坐臥提撕不忘。偶入槽廠見磨鼻拽脫有省,呈偈曰:「直下相逢處,繇來絕覆藏;舌頭元是肉,嚼破也無妨。」和尚喜曰:「子可參禪也。」師復頌壽昌所付衲衣,連呈五偈,和尚曰:「據子見處,天下人把不住,我卻不肯點頭。」師問:「何也?」和尚曰:「宗門語句如滿口含冰,不曾道出水字。子風骨太露,更須死心。」師歸自雲棲,掩關謝客,兀坐火箱上,懸鏡返參。偶作〈雪關歌〉,博山稱善,示以偈曰:「始行大事六年雪,頓入圓明一片水;今日幸親無縫塔,掣開關鎖萬千層。」特以座元屬師。領眾入室,和尚垂問曰:「堂中首座人天眼目,如何是人天眼目?」師曰:「頂門上。」和尚曰:「還假照鑒也無?」師曰:「君不見。」和尚曰:「不虛參見作家來。」師掩耳而出。
己巳師受瀛山別請,和尚留之,問答機緣語具博山全錄。既至瀛山,古剎四壁蕭然,作〈破院歌〉自樂,相國鄭公方水以詩慰之曰:「太甲之下是瀛山,依稀破屋兩三間;聞師支傘過天漏,譬似楊岐雪滿關!」居無何,博山和尚遷化,推師主喪,往來瀛博之間,提示不倦。督學陳公懋德入山訪師,置二十五則問頭,機鋒相契。未幾,觀察使曹公學佺復以鼓山請,於是行掃壽昌經和尚塔,更名「道誾」,紹壽昌宗派也。演法鼓山,玄風遐播,遍歷雪峰西禪諸院,還住信州。
丙子赴請武林,弘揚祖道,環猊座聽法者萬指有奇。再興湖墅妙行道場,經營餘歲,莊嚴佛事,獨冠東南。師曰:「吾今可以謝喻彌陀矣!」杭州太守石公萬程請師陞座,垂誨惓惓,遂以院事屬邇,公鼓舟南邁。孟冬朔旦行抵瀛山,病體尪羸,群心洶洶,於是謐公自博山往候,匡坐敘別悰,謐公問曰:「和尚安否?」師彈指一聲,謐公曰:「末後句也須分付。」師曰:「且道我生耶?死耶?」遂微笑而逝。弟子弘恩、成許等迎歸博山,建塔蓮華峰之西原。師生於萬曆乙酉年九月初一日,歿於崇禎丁丑年十月十一日,坐三十七夏,享年五十三云。銘曰:
娑婆世界, 有大法王, 胸懸寶鏡, 剎剎放光。
覿面相逢, 渠元是我, 正眼堂堂, 全身裸裸。
陽春冰泮, 洞水逆流, 波翻浪湧, 突現泥牛。
初入福城, 鼓山擊鼓, 大海橫掀, 高峰倒舞。
武林虎嘯, 震動乾坤, 神威建立, 遍地兒孫。
明月當空, 千江普現, 皎潔冰輪, 是吾師面。
猜你喜欢 宗镜录卷第五十五·延寿 在仰光中缅佛学会谈话·太虚 佛说四十二章经·佚名 卷第五十(地狱部下)·宝唱 佛说一髻尊陀罗尼经·佚名 大佛顶首楞严经研究·太虚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四·怀感 卷第十六·佚名 卷二十五·佚名 嘉泰普灯录总目录卷下·雷庵正受 四分律卷第五十七(第四分之八)·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三·佚名 卷第一百四十·佚名 为武昌难民呼吁·太虚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