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薛胄传

薛胄字绍玄,河东汾陰人。

父亲薛端,北周蔡州刺史。

薛胄小时就很聪明,每读一些奇书,就通晓其中的意思。

他常常感叹那些作注的人没有领会前人书中蕴含的深义,就用自己的理解来为之辨别、纠正,读书人没有不称赞的。

他性情豪爽,立志于功名。

在周明帝的时候,他继承了文城郡公的爵位,屡屡升迁,升到了上仪同的官职,不久拜为司金大夫,后来又加授开府。

隋高祖受禅后,提拔他做了鲁州刺史,没去上任,任检校庐州总管事。

不久又授为兖州刺史。

到任后,关押的数百名犯人,他审讯上十天就一一结案了,监狱里空荡荡的。

有一个陈州人名叫向道力的,假充高平郡守,在他就要去上任的时候,薛胄在途中遇到了他,发现他有问题,想把他留下来追问。

司马王君馥苦苦规劝,薛胄才让他到高平郡去了。

走后不久,薛胄又后悔了,马上派主簿去追赶拘禁道力。

有个在官署里任职的人,名叫徐俱罗,他曾当过海陵郡守,在此之前已被道力代替了他,等到现在,十年过去了,官府和老百姓都不曾发觉。

俱罗就对王君馥说:“向道力代我任郡守,已经多年了,刺史大人现在怎么还怀疑他呢?”王君馥把俱罗的话告诉薛胄,又一再向他请求。

薛胄呵斥王君馥说:“我已经清楚地知晓这个人是冒充的,司马你包庇奸人,罪当连坐!”王君馥这才停止劝说,于是前往逮捕道力,道力非常害怕,供认了假充之罪。

薛胄发现坏人并使之伏法,大都类似此事,当时人们都称他为神明。

在这之前,兖州城东边,沂水、泗水合往南流,在大泽之中泛滥成灾,薛胄于是命令人们积石筑坝将其堵住,并疏通水道,使它向西流去。

这样,池塘沼泽之地都变成了良田。

又打通河道运输,使淮海边的人们都受到了利益。

老百姓们都依赖这条河得以为生,称这条河为“薛公丰兖渠”。

薛胄因天下太平,建议皇上登高祭天,以宣扬功德的盛大显赫。

于是派遣博士登上泰山,观览古迹,作《封禅图》和祭天的仪式礼节一并呈献给皇上。

高祖谦虚推让,没有应允。

后来薛胄转任郢州刺史,前前后后都有仁政。

后来调他回京,拜他为卫尉卿,不久转任大理卿,任职期间,执法宽厚公平,很有称职的名声。

后来薛胄升任刑部尚书。

当时左仆射高赹渐渐被皇上猜忌,等到王世积被杀之后,高赹也因事受到牵连。

皇上借此想定高赹之罪。

薛胄为他洗刷罪名,并且不偏不倚地讨论他的案件。

就因这件事,薛胄违背了圣旨,被用镣铐拘禁起来,很久才得到赦免。

后来派他查核相州政事,很有能干的名声。

恰逢汉王杨谅在并州叛乱,派叛将綦良向东掠夺土地,攻打慈州。

刺史上官政向薛胄求援,薛胄害怕叛军厉害,不敢抵抗。

綦良又率兵攻打薛胄,薛胄想用计退兵,就派亲近之人鲁世范劝说綦良:“天下的事情难得说清啊,薛胄作为人的臣子,在官与不在官,总要找到他应得的位置,你又何必苦苦相攻呢?”綦良于是弃之而去,进而谋取黎陽。

等到綦良被史祥击败,他弃军逃奔薛胄。

朝廷以为薛胄有二心,把他押解到大理寺。

相州的官吏、老百姓一向怀念他的恩德,到朝廷为他说好话的有一百多人。

薛胄最后还是因牵连被除名,发配流放岭南,在途中因病死去。

他有两个儿子:薛筠、薛献,一并知名于世。

猜你喜欢
  卷二百五·毕沅
  第十三回 嗣蜀主淫昏失德 唐监军谏阻称尊·蔡东藩
  法军侵台档(七)·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十五·佚名
  ●卷一·王恽
  ◎袁公子碰碑(故宫禾黍泣残阳)·李定夷
  一○四四 谕办理四库全书错误记过之潘庭筠等着分别罚俸·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九下·袁枢
  两汉笔记卷十二·钱时
  卷一百五十·雍正
  周森友·周诒春
  附錄·佚名
  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仁父·唐圭璋

      踏莎行   赠傀儡人刘师父   不假牵丝,何劳刻木。天然容貌施妆束。把头全仗姓刘人,就中学写秦城筑。   伎俩优长,恢谐软熟。当场喝采醒群目。赠行无以表殷勤,特将谢意标芳轴。

  • 卷之十七·佚名

    全唐诗补逸卷之十七  【联句 无考】联句颜真卿等颜真卿字清臣,京兆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进士及第,历仕玄、肃、代诸朝,封鲁国公。李希烈陷汝州,卢杞奏遣真卿往谕,拘胁累岁,不屈而死。竹山连句题潘氏书堂颜真卿、陆羽、李

  •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一·张说

    赵冬曦政理常多暇,方舟此溯洄。 吹笙虚洞答,举楫便风催。 山暗云犹辨,潭幽月稍来。 清溪无数曲,未尽莫先回。

  • 高祖纪五·薛居正

    天福五年春正月丁卯朔,帝御崇元殿受朝贺,仗卫如式。降德音:“应天福三年终,公私债欠,一切除放。”壬申,蜀人寇西鄙,群盗张达、任康等劫清水德铁之城以应之。癸酉,湖南奏,闽人杀王昶,夷其族,王延羲因民之欲而定之。甲戌,遣宣徽使杨

  • 國朝獻徵錄卷之八十五·焦竑

      浙江二(知府 同知 通判 椎官 知縣 典史 教授 教諭 訓導)   ◆知府   嚴州府知府郭彥仁傳   王宗顯傳(黃金)   嘉興知府呂君文燧墓碑(宋濂)   寧波知府王公璡傳   浙江處□□知府謝袞傳   湖州府

  • 卷九 钦宗·王夫之

      〖一〗  扶危定倾有道,于其危而扶之,不可得而安也;于其倾而定之,不可得而正也。倾危者,事势之委也,末也;所以致倾危者,本也。循其所以危,反之而可以安;矫其所以倾,持之而可以正。故扶危定倾者,其道必出于此。虽然,本之与末,有

  • ●明朝小史卷六 宣德纪·吕毖

    ○东苑命对 帝生而神明,文皇帝钟爱之,尝幸东苑观击球射柳。文武群臣毕从四夷朝使及在京耆老得纵观。帝所击射,连发皆中,上大喜,呼曰:今华夷毕集,吾命若对曰:万方玉帛风云会。帝即叩头前应声曰:一统山河日月明。上大喜,赐群臣宴,

  • 卷之三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十国春秋卷二·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吴二烈祖世家烈祖名渥字承天太祖长子也初为牙内诸军使素无令誉军府轻之及太祖病出渥为宣州观察使右牙指挥使徐温私谓渥曰王寝疾而嫡嗣出藩此必奸臣之谋他日相召非温使者及王令书慎无应命渥泣谢而去天祐二

  • 张弘策传·姚思廉

    张弘策字真简,范陽方城人,是文献皇后的叔伯弟弟。年幼时以孝敬父母而出名。母亲曾患病,五天不吃东西,张弘策也不吃东西。母亲竭力端粥给他吃,才吃了母亲吃剩的粥。为母亲居丧,三年没有吃过带盐的菜,几乎到了危及性命的程度。

  • 宋聇传·欧阳修

    宋瞡是邢州南和人。他的七世祖宋弁是元魏吏部尚书。宋瞡耿介重操节,好学,工于文辞,举进士中第。调上党尉,任监察御史,后升凤阁舍人。居官耿介正直,武后很器重他的才能。张易之诬陷御史大夫魏元忠有不符合臣子身份的言论,要张

  • 卷十八·彭百川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八宋 彭百川 撰宣仁垂殿圣政元丰八年二月癸巳上疾甚迁御福寜殿东阁之西间三省枢密院入问圣体见上於榻前王珪言去冬尝奉圣旨皇子延安郡王来春出阁愿早建东宫凡三奏上顾微肯首而已又乞皇

  • 卷五十四·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五十四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台谏上哲宗论张舜民罢言职  傅尧俞臣伏闻今月二十四日敇以监察御史张舜民因论边事文彦博照管刘奉世失实罢言职差权判登闻

  • 兼爱上第十四·墨子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 轻重己第八十五·管仲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矩生方,方生正,正生历,历生四时,四时生万物。圣人因而理之,道遍矣。以冬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冬尽而春始。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搢玉总,带玉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千百姓,号曰

  • 四事品第三·佚名

    菩萨有四事法。疾逮得三昧。何等为四。一者所信无有能坏者,二者精进无有能逮者,三者所入智慧无有能及者,四者常与善师从事。是为四。菩萨复有四事。疾得是三昧。何等为四。一者不得有世间思想。如指相弹顷三月。二者不得

  • 卷三十一·佚名

    △昔与魔竞品第三十四尔时菩萨。於彼初夜。以手指地。降伏魔众波旬眷属。是时此地六种震动。乃至大震。犹打铜钟。是时一切聚落城邑国土。所居有诸人众。彼等皆悉见大地动。闻震吼声。心并生疑。各各自往至相师边。或

  • 归田类稿·张养浩

    元代诗文别集。张养浩撰。张养浩文集版本较多,主要内容基本相同,但卷数及具体篇目并不 一致。今存有元刊本《张文忠公文集》28卷,还有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周永年刻本《归田类稿》20卷。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曾征